糖尿病詳述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作用缺陷所引起。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
●糖尿病的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mmol/L,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mmol/L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後要進行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發病年齡較輕,大多小於30歲,以前被稱為「幼年型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患了1型糖尿病後,由於免疫系統受損,胰島素生成細胞被破壞,身體不再產生胰島素或胰島素不夠用,導致血糖升高,單用口服藥無效,因此治療需用依賴胰島素。
1型糖尿病起病比較急,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的癥狀明顯,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等機型併發症。患者中大約有5%~10%的人是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曾被稱為「成年型糖尿病」或「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型,任何年齡階段都會發病,兒童也不例外,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壓、痛風、高血脂等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發生了胰島素抵抗,脂肪組織、肌肉細胞和幹細胞不再利用胰島素,然後胰腺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但時間一長,胰腺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就需要藥物的治療了。
2型糖尿病起病的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的癥狀可能不是特別明顯,很多人都是體檢發現血糖升高的,甚至是先有了併發症的癥狀,例如眼睛看不清了,腎功能下降了才發現。
●你是糖尿病的候選者嗎?
按我國疾控中心 2013 年在國際上發表的最新數據,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一億人,而最令人心驚的是,成年人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居然已經高達 50.1%。
換句話說,就是在18 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 2 型糖尿病的候選人!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改變生活習慣,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十年之內就會發展成糖尿病人。
你會是其中一個嗎?
做做下面這個測試,看看自己中了幾項
1、腰上有很多贅肉
2、腰圍和身高的比值接近或超過 0.5
3、飯後容易覺得睏倦
4、四肢瘦弱而鬆軟,肌肉很少
5、不喜歡運動,日常活動量很小
6、體能比較差,上樓都覺得累
7、有過多次節食減肥之後體重又反彈的經歷
8、餓了就覺得特別難受,容易低血糖
9、三餐吃白米飯
10、主食吃得比蔬菜多
11、喜歡大米飯配紅燒肉之類的吃法
12、喜歡用有油的菜湯拌飯吃
13、喜歡掃盤子,飽了也要把剩下的兩口飯吃掉
14、喜歡喝甜飲料或喜歡吃甜食
15、懷孕後體重增加很快
16、長期睡眠時間不足 6 小時,或長期倒班工作
17、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鬱藥物治療
18、有過妊娠期糖尿病的歷史
19、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
20、有巨大兒生產史(出生體重 ≥ 4 kg)
21、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
22、空腹血糖超過 5.6 mmol/L
23、葡萄糖耐量測試 2 小時後血糖超過 7.8 mmol/L
24、有脂肪肝或高甘油三酯問題
25、高血壓患者,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26、血脂異常,或正在接受血脂調整治療
27、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以上這 27 個問題, 每一項都提示有未來患糖尿病的危險。
回答「是」的項目越多,那麼危險就會越大。如果有 5 個以上項目都是肯定回答,那真的要趕緊開始關注血糖,採取控制措施了。
●高血糖帶來的健康風險
要知道,高血糖會讓人更容易發生肥胖、心腦血管病和癌症。
下面這些情況,需要大家特別注意。
關注餐後血糖很多糖尿病候選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低於 5.6,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沒問題」,甚至不去做葡萄糖耐量測試。
事實上,在我國,餐後血糖高是一個普遍情況,沒準你也是其中之一。不少空腹血糖完全正常的人,餐後血糖值卻超過 7.8,甚至超過 11,已經該趕緊採取控制和治療措施了。
餐後睏倦或許血糖沒有控制好午餐之後你會特別容易困嗎?
有國外研究發現,飯後睏倦可能與血糖水平過高,胰島素分泌量較大有一定關係,意味著血糖控制能力較弱,將來發生糖尿病的危險也會增加。
同樣熱量的午餐,減少澱粉的量,增加蛋白質的比例,就能減輕睏倦,讓注意力更容易集中。這些調整都能夠降低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對預防糖尿病也是有益的。
低血糖更容易發展成高血糖人體的血糖水平必須維持在穩定範圍當中。如果發生了低血糖,人會感覺頭暈、腿軟、精力無法集中,甚至眼前發黑,暈倒在地。
低血糖的人一般都是體能較差、肌肉薄弱、代謝能力低下的人,他們肝臟和肌肉儲備糖原的能力都不足,血糖控制能力差,所以一旦身體發福,反而比別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這樣吃容易招來糖尿病
在大部分家庭當中,精米白面是一年到頭的主食,很少能想起來吃點雜糧豆薯替代白米飯。
精白細軟的主食,有容易消化的好處,同時也就有葡萄糖地快速湧入血液,餐後血糖迅猛上升的壞處,非常不利於預防糖尿病。
雖說油脂本身並不升高血糖,但是白米飯加大量脂肪的吃法卻會帶來麻煩,這正是「蓋飯」之類快餐的主要吃法。弊端在於,一則非常容易引起肥胖,二則降低身體的胰島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飲食要注意
都說糖尿病是個麻煩的病,看病吃藥花錢不說,光是每天吃飯,就得處處小心。其實,對於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只有一個:控制總能量,保證營養均衡。
有人總結了以下 6 個一點兒,不但對糖尿病人的飲食治療很重要,對超重肥胖、血糖高、需要預防糖尿病的朋友也很實用。
雜一點兒,食物搭配控糖好
粗一點兒,主食選粗不選細
懶一點兒,烹調犯懶助穩糖
瘦一點兒,選瘦棄肥控能量
淡一點兒,油鹽少放病情穩
忌一點兒,戒煙限酒防並發
●糖尿病患者需要補硒
研究發現當胰島分泌功能受損傷時,血清及胰腺組織的GPx活性顯著降低,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明顯上升,經補充硒,胰島分泌功能提高的同時,伴有血清及胰腺GPX活性水平升高及脂質過氧化物含量的顯著降低。說明胰島的傷害是缺硒引起的過氧化損傷。
研究觀察到糖尿病小鼠的G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OD(過氧化氫酶)均呈下降或下降趨勢,補硒能明顯提高GPx和SOD的活性。另一方面,糖尿病小鼠胰腺的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明顯提高,補硒亦可使其明顯下降。經糖尿病人口服硒後,觀察到患者胰島GPx活性顯著提高,血漿脂質過氧化物水平顯著下降,說明硒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和預防有一定意義。
缺硒降低了胰島的GPx的活性,使內質網受到自由基的攻擊,受傷的內質網減少了胰島素的分泌。補硒可保持GPx應有的活性,可避免內質網受自由基的攻擊而遭傷害,健全的內質網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保護和恢復胰臟功能,改善糖尿病的代謝調節,尤其對糖尿病得併發症(白內障、下肢浮腫、心血管病等)有很好的輔佐治療控制作用。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糖尿病患者每日補充300-400微克硒元素將有效改善糖尿病。
關鍵在於如何知道我們體內是否缺硒。您可以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通過檢測手段得到體內血硒水平。如果無法檢測,也可以通過膳食調查、臨床癥狀分析等做出相應判斷,缺則補!糖尿病的治療應採取綜合策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合理用藥、定期監測,使糖尿病得以控制。
糖尿病人吃什麼補硒?含硒豐富的食物首推芝麻、麥芽和中藥材黃芪,其次是酵母、蛋類、啤酒,海產類以大紅蝦、龍蝦、虎爪魚、金槍魚等比較好。再次是動物的肝、腎等肉類,而水果和大多數蔬菜含硒都不多,不過大蒜、蘑菇的含量卻相當多,蘆筍中也含一些硒。
蛋類含硒量多於肉類,每100克食物中,豬肉含硒10.6微克,雞蛋含硒23.3微克,鴨蛋含硒30.7微克,鵝蛋含硒33.6微克,人蔘含硒15微克,花生含硒13.7微克。
推薦閱讀:
※中醫診治2型糖尿病(中西結合方向)
※傳聞9種茶被稱為糖尿病剋星,分別是哪幾種?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是什麼?
※糖尿病也有「苗頭」 留意糖尿病幾個不易察覺的癥狀
※神厥穴是治療糖尿病的最佳穴位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