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症性抑鬱
07-15
神經症性抑鬱又稱抑鬱性神經症,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與病人的個性偏離有關;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患者有治療要求,但無明顯的運動性抑制或幻覺、妄想,生活工作不受嚴重影響。 鑒於有些診斷為神經症性抑鬱的病例後來發展為反應性抑鬱症,國外有些學者認為,兩種病病並非兩個獨立的疾病單元,而是同一疾病不同嚴重程度的表現。在我國的診斷習慣中,本病仍稱為抑鬱性神經症,繼續留在神經症這一類別之中。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經研究發現,患者病前性格多表現缺乏自信和自尊,對他人過分依賴和自我強求。思慮多,心理承受力差,常因小事陷入憂愁、苦悶狀態。雖然具有上述人格特點的人不至於都發展成抑鬱性神經症,但臨床所見抑鬱性神經病者一般都具有上述抑鬱人格特點,如家庭不和、工作困難、事業受挫折、人際關係緊張等種種社會心理因素,常是促發因素。遺傳在本病中亦起一定作用,本病患者的家族中患重症抑鬱症的比率明顯高於一般居民、有人格障礙、自殺等情況及患神經症的比率也較高。 臨床表現 患者最突出的癥狀是情緒低落,嚴重程度可起伏波動。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①興趣減退甚至喪失。對日常活動和娛樂的興趣明顯減退,體驗不到樂趣和愉快。他們常常迴避熱鬧的場合,也無意留戀美麗的風景。 ②對前途悲觀失望。認為工作和事業已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個人前景暗淡,認為一切事物都毫無希望。 ③感到精神疲憊。精力明顯不足,打不起精神,想振作也振作也不起來。對生活和事業缺乏動力和熱情,似乎什麼都不想做,也不想動。 ④無助感。對自己的痛苦處境感到無力自撥,即使別人幫助自己,也感到無濟於事,只能聽之任之。 ⑤自我評價下降。過分誇大自己的缺點,常常自卑、自責、內疚,認為自己是無用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也有些病人埋怨他人,感到委屈。 ⑥感到生命缺乏意義與價值。認為活著已沒有任何意義,常認為活著不如死了好。遇事老往壞處想,甚至企圖自殺,但在具體實施上,則又顯得顧慮重重。 此外,患者意志活動是減低的,雖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處處表現被動與依賴。患者常用"空虛"、"孤獨"、"與人有隔閡"來表述自己的處境。常感到思考問題困難,腦子反應遲鈍。常述"腦子空了"、"不會想事情了"。 除了精神癥狀以外,不少患者多伴有失眠、頭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癥狀。這些癥狀往往給人主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癥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 診斷和鑒別診斷 ①診斷。有一定的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嚴重的抑鬱,伴有焦慮、軀體不適等神經症性癥狀。病程持續2年以上,人格完整。日常生活不受顯著影響。感到痛苦,有求治願望是診斷抑鬱性神經症的主要依據。 ②鑒別診斷。 a.內源性抑鬱症:抑鬱情緒嚴重,自罪、自責達到妄想程度;或有強烈的自殺企圖,抑鬱症有明顯的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常有明顯的精神運動性抑鬱,甚至出現幻覺或妄想;自我認識能力缺損嚴重;持續的食慾減退和明顯的體重減輕;家族中陽性精神病史,少數病例有躁狂病史,均提示內源性抑鬱症診斷。 b.反應性抑鬱症:由明顯的精神應激因素引起,抑鬱情緒的起源有較具體確切的對象、事件,心因體驗強烈,常含淚向別人訴說自己的痛苦;病程較短,一般不複發;抑鬱性神經症雖由精神因素誘發,但其抑鬱心境與精神因素聯繫不密切,病程常遷延。 C.神經衰弱:部分神經衰弱患者可伴有抑鬱情緒,但程度較輕,並不持續出現在整個病程;以繁多的軀體不適主訴及易興奮、有較明確的病程;而抑鬱性人格多起病於幼年時期,他們並不是呈現持久的憂鬱情緒,正常時同樣有歡樂和興奮高漲的時刻,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遇"風吹浪打"容易陷入憂傷低沉的心境。 治療 抑鬱性神經症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在心理治療方面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治療、疏泄療法、音樂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 ①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抗抑鬱藥物。臨床常用一環類抗抑鬱劑,如多慮平、阿米替林,劑量為每日50-300毫克;也可選用四環類抑鬱劑,如馬普替林,劑量為每日100-250毫克,均分次服用。 苯二氮草類藥物有效改善焦慮狀態、軀體不適感和失眠等癥狀,可配合應用。可選用佳樂啶每日0.8-1.6毫克,分次服。 ②心理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對本病有良好的療效。主要在於提供安全感,彌補受創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生活的樂趣。假如挫折的來源屬於外在性質時,可幫助患者排除或減少這些外在性的困難。並協助患者善用各種外來的支持資源,包括家人、朋友或社會可供給的幫助。 在患者憂鬱減輕,心情較穩定之後,心理治療可推進另一層次,可採用認知療法,幫助患者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包括促成心情抑鬱的可能心理因素,糾正對自己錯誤的認知,正確協調現實境界的自我與"理想化自我"的矛盾,達到改善情緒的目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神經症治療核心方法-觀息法覺知呼吸
※肘隧道症候群(尺神經症候群)
※熊玲:自由選擇的痛苦與神經症人格衝突
※中醫如何解釋抑鬱症、神經症?
※神經症的深層焦慮——死亡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