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維及審美形態
07-15
中國古代思維主要是一種象數思維,沒有從原始思維完全分離出來,主要特點是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視體驗、綜合和整體把握,最基本的思維單位是物象與數的結合體,最主要的思維方式是觸類旁通、神與物游。西方古代的主要思維方式經歷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維轉化過程,逐漸形成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特徵。其主要表現為主客兩分,重視理性、經驗與邏輯分析,最基本的思維單位適概念,最主要的思維方式是邏輯歸納和演繹。 數是象的性質,象是數的載體,數賦予象以情感和觀念性。 抽象:一是把客觀存在的物態化的對象所具有的數形象分離,二是事物眾多的屬性中提取最本質的屬性。 概括:把從特定對象抽象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延到具有同類屬性的一切事物,從而形成關於這類事物的普遍概念。 羅輯思維的基礎是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和比較,它的起點概念,終點還是概念。 原子主義和還原主義是西方思維的主要模式,透過客觀事物的現象認識其內在的本質和規律是西方思維的目標,以概念和邏輯形式為思維工具。 語言與審美形態:語言是意義的載體,語言符號的意義分為能指和所指,(索緒爾),同樣的事物,語言表述可能會千差萬別,這些差異不同程度的也影響到審美形態的差異。 中西語言文字的比較:以漢字為代表的表意文字,屬於表意性的象形文字,能指和所指結合的都很緊密,每個漢字都可以稱之為一個意象,它本身已經融合了人作為主體的感覺、體驗和想像。拼音文字能指和所指是完全隨意性的,是理性的產物。 漢語高度重視辭彙,西方語言高度重視語法。重視辭彙的結果是通過思維中豐富的想像力來凝聚語言,重視語法說到底把西方語言引向了哲學本體論,即定義世界之中的萬事萬物,凝聚語言的力量是邏輯性而非想像力。 在句子形態上,漢語多是簡單句,句子與句子中間富有跳躍性(詩性),西語主要是冗長的複句,句子與句子中間粘連的很緊,充滿邏輯的力量。(漢語可以稱之為抒情語言,西語則長於敘事和論證)。漢語本身更具有形象性和審美性,西語更具抽象性和邏輯思辨性。 由於中西思維和語言形式的差異,自然產生了審美和觀念的差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改變你人生的五十個思維
※24小時收入5000萬, 羅輯思維們是如何賺錢的?
※六個小竅門鍛煉寶寶邏輯思維
※哈佛首席辯論教練: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太極十年路:思維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