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水品牌大全

Jean Patou    這個法國老牌子國內知道的人不多;Jean Paul Gaultier就做過Jean Patou的助手,Christian Lacroix也做過這一品牌的設計師,可見這一品牌在時尚界的地位。    至於香水,新一點的是Enjoy,但最經典的還是Joy,中文一般翻譯成喜悅。喜歡是因為它很純粹的花香,不複雜,但那份濃郁雋永的風情,真的讓人會聯想到成熟的女人味。    不過,我並不覺得這款香水很性感。也許因為我是男性的原因,在性感方面的看法和女性是不一致的。我欣賞的性感有很多種,拿影星來做代表,Angelina Jolie是一種(不漂亮,但野性的),Elizabeth Hurley是一種(漂亮,衣服架子,連她的英語發音都很性感),Winona Ryder是清純的性感,Alicia Silverstone給我的感覺是艷如桃李、心如蛇蠍的那種(可能算是危險的性感吧)。    如果要我給Joy找一個代言人,那應該還是Grace Kelly了。只有她的成熟優雅(不是性感喔),才能恰當地體現Joy的味道,才能讓驕傲的Hermes以她的名字命名一款經典的手袋。曾去過摩納哥各王室成員安息的教堂,所有的人都是簡單的一塊石板,刻著名字、生卒年月等廖廖幾行字,只有一塊石板上放著好些鮮花和別緻的小禮物,就是Grace Kelly的了。可惜這位王妃離開人世太早,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留給人們的形象才更完美。畢竟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Joy也很貴,因為原料的關係。同樣容量的Joy,價錢大概是Chanel No.5的1.5-2倍左右。如果覺得貴,可以買ENJOY,味道也很好,平民版的JOYChanel    是Coco Chanel女士創建的品牌,目前首席設計師是Karl Lagerfeld。此君同時身兼三個品牌的首席設計師:Chanel、Karl Lagerfeld和Fendi,也算是精力充沛。如果大家常看時尚雜誌或電視節目,有一個頗顯眼的扎這一個小馬尾辮的白髮老頭,總是戴著副墨鏡,搖著把中國式的小摺扇,就是他了。    Chanel在高級服裝界的地位,這裡就不再多說,還是回到香水上來。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Chanel夫人就把Chanel品牌香水的經營權賣給了某個家族。當看到那個家族靠賣自己名字的香水賺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Chanel夫人大為後悔,想收回香水的經營權,但是那個家族不同意。    二戰期間巴黎被納粹佔領後,Chanel找了個納粹軍官當情夫,還想通過他把香水的經營權收回,但還是沒有成功。後來巴黎解放,有人質問Chanel的「漢奸」行為,她回應道:「如果你已經50多歲了,還有一個30歲的年輕小夥子追求你,你還會去看他的護照嗎?」 (呀,又跑題跑遠了!)    Chanel的女用香水有No.5、No.19、Coco、Allure、Chance、Coco Mademoiselle、Cristalle,以及比較老的No.22、Cuir de Russie、Gardenia和Bois des Iles;男用的有Allure Homme、Antaeus、Egoiste、Platinum Egoiste和Pour Monsieur。    基本上所有Chanel的香水都比較適合成熟一點的女性(或男性)使用,除了極少數以外。一個20歲的小姑娘用是No.5,就好象一個中學生穿著很正式的職業套裙去上學一樣,感覺總是有點不協調。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Allure,比較性感的一款。認識的人中有兩位女士用這一款,都是30歲以上的職業女性了,幹練又不失女性的嫵媚,配這一款剛好。其他No.5、No.19、Coco等等給我的感覺都一般。男香方面,最喜歡的是Allure SPORT,其它的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對Chanel的香水不滿的是她家所有的香水瓶都長得一個模樣,節約設計費也不用這樣啊。    說起Chanel香水不能不說No.5,因為夢露的一句話而家喻戶曉----「我就穿著No.5睡覺」大概這一案例是時尚界最經典的營銷案例了,不知道花了多少銀子。但是Chanel也有吃癟的時候:前兩年在香港用李玟作為代言人,惹得香港的名媛們一致反對。想想也對,李玟的確象是最受闊太太們痛恨的狐狸精。    附帶說一句,一般推薦No.5搭配晚裝。Christian Dior    一般會縮寫成CD或Dior,國內可能會翻譯成迪奧。Christian Dior是位男士,但他在時尚界的地位決不低於Chanel,Pierre Cardin(皮爾卡丹)和Yves Saint Laurent(即YSL,國內翻譯成聖洛朗或聖羅蘭)都是Dior先生的徒弟。近十年來,Gianfranco Ferre(費雷)做過Dior的首席設計師,目前的設計師是英國人John Galliano。    John Galliano是一個非常顯眼的大男孩,戴著幾個耳環,有時扎著頭巾,最醒目的標誌是他的小鬍子只有一半(是左邊的一半還是右邊的不記得了)。別看他外表叛逆出位,其實這個人決不簡單。他先做的是Givenchy的首席設計師,只做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被Dior選中接替費雷,接手Givenchy的是Alexander McQueen。這四五年來,Galliano在Dior的位置穩如泰山,Alexander McQueen卻在去年被Givenchy趕走,想必這和兩個人如何做人有很大關係吧。    CD最有名的當然還是女裝啦,同時還有皮具、美容(護膚和彩妝)、香水、手錶、配飾等。在中國CD最早的專賣店在上海美美,慘淡經營了幾年後撤掉了;現在應該是在上海恆隆廣場和北京王府飯店吧。CD的美容品在國內除Christian Dior以外,還有一個叫Miss de France的中低檔品牌,中文好象叫法蘭西施吧。    回到香水上來,CD有很多款香水我個人比較喜歡。男香喜歡的是有人送我的一款Fahrenheit,主調是木香和苔香。2002年出了Fahrenheit 0 Degre,但我沒試過。我老婆最喜歡的是Eau de Dolce Vita,Dolce Vita是義大利語,意思是「美好生活」。還有Dolce Vita(味道要比Eau de Dolce Vita濃一些,這兩款的瓶子顏色和花紋是一樣的,不過Dolce Vita是矮胖型的,另一款是瘦長型的)、Diorissimo(被打翻了大半瓶,香了好幾天)、Miss Dior、Dune沙丘等。    提到沙丘這款,我馬上會反射性地聯想到滾滾黃沙、香料、巨大的沙蟲、幾大家族之間的恩怨......不知道這裡有哪些朋友十年前玩過Dune這款遊戲(中文叫沙丘魔堡,想想用這個名字命名香水......),或者看過Dune的電影(這個系列出了兩部,Dune和Children of Dune,長達9個小時)。如果你玩過遊戲或看過電影,就會和我有一樣的聯想了。就香水來說,Dune這一款;Dune Homme也是我能接受的一款。    以上是家裡有的幾款,其他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香水還有三款毒藥:Hypnotic Poison紅毒、Poison黑毒和Tendre Poison綠毒。非常有層次的三款,香味和名稱以及顏色非常貼切。紅毒嬌媚,黑毒冷艷,綠毒輕柔,閉上眼就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三種截然不同的女性。    CD其它的香水給我的感覺都一般或不怎麼好。去年底或今年出的男香higher有送的試用裝,感覺比較甜膩,不是很喜歡。其他的男香如Eau de Sauvage等等都平平。女香方面,J"adore好象很多人喜歡,但我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那個金色調的廣告;J"adore Summer也不太合我的胃口。Hermes    國內翻譯成愛馬仕,是一個有170多年的法國品牌。最早是做馬具起家,然後逐漸開始生產皮具、配飾、香水。2002請來時裝界著名調皮的孩子Jean Paul Gaultier做女裝的首席設計師,就是其品牌的香水瓶造型是女性上半身的那位。Hermes最有名的就是絲巾了,那份端莊華麗,連俺這種臭男人都有點動心,決定等俺工作了一定要給俺老婆買一條。另外的經典就是以Grace Kelly命名的Kelly包了,據說每個包都是手工製作,並綉上製作師傅的名字。如果這個包損壞或是維修,一定還是交到這個製作者的手裡。    Hermes的香水不多,但一貫保持著精緻華麗的傳統。女香有24 faubourg(字面意思是城郊,但我不知道國內會翻譯成什麼,以下的中文名稱也一樣都是字面意思),Amazone(亞馬遜人),Caleche(敞蓬四輪馬車),Eau d"Hermes(愛馬仕之水),Eau d"Orange Verte(綠色的橘子),Hiris,Rouge Hermes(紅色愛馬仕)。男香有Bel Ami(好朋友),Equipage(歡呼),Rocabar。    我喜歡的24 Faubourg是1996年出品的,據說瓶子上的圖案是一款絲巾上的圖案。這一款的味道介於清新和濃郁之間,很難描述是什麼樣的感覺。另一款我喜歡的Hiris是1999年出的,主要是鳶尾花香。這種花以前我都沒聽說過,不過味道很甜美溫馨。據說鳶尾花是唯一從根莖中提取香氣的花種,2.5噸重的新鮮根莖只能提煉出150克最好的鳶尾花純香劑。作為一個植物方面的白痴,我不對此發表評論。Rouge Hermes這一款有些象CD的紅毒,濃情化不開的嫵媚感覺。    據說Amazone這一款是為喜歡運動的女性準備的,但我沒聞過。其他的香水我也沒聞過。    如果讓我給Hermes選代言人,我會選擇義大利模特出身的Monica Belluci,足夠的美麗性感。國內的影迷最熟悉的可能是她主演的<Malena>的電影,中文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個自古紅顏多薄命的電影。我雖然沒看過這一部,不過看看內容介紹就倒了胃口。我一貫認為無論多麼深奧的哲理也不應該使用踐踏美麗的方式來表達,所以我極其討厭一些法國、義大利、德國、伊朗、印度的電影,張藝謀的也讓我噁心。我還是喜歡她在Asterix & Obelix第二部Mission Cleopatre(埃及豔后的任務)中的扮相,還有Matrix 2中那個索吻的女人,以及Under Suspicion中的嫉妒的妻子;她在Tears of the Sun(太陽之淚)中的形象就算了,完全是為藝術犧牲。Guerlain    國內叫嬌蘭。1828年,Pierre-Francois-Pascal Guerlain創建了這個品牌。因為Guerlain不斷推出新香水,連各國王室都是其擁護者,如Eugeenie女皇便特聘Guerlain為王室御用香水專家。關於Guerlain究竟有多少種香水,我所見到的一本時尚雜誌說是有700-800種。到了大概20世紀,Guerlain才開始生產護膚及彩妝系列。1994年加入了LVMH集團。    關於Guerlain的品牌歷史,就不多說了,網上可以翻到好多。值得一提的是,Guerlain雖然也和Chanel、CD等一樣是LVMH的一員,但是她的銷售渠道卻是獨立的。LVMH集團不僅擁有眾多的時尚品牌,也擁有強大的銷售渠道,例如世界最大的化妝品和香水連鎖店Sephora,連鎖免稅店DFS,巴黎老牌的department store La Samaritaine等等。在國內因為沒有專門的化妝品和香水連鎖店,所以一般化妝品和香水都是在department store(百貨商場)設專櫃的。但是在歐美,化妝品和香水連鎖店應該是最大的銷售渠道,百貨商場相對來說小很多。由於人力和地價都很貴,一般品牌的化妝品和香水都是在化妝品和香水連鎖店裡出售的,幾乎沒有自己建專賣店的,只有Guerlain是個例外。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    ......(中間省略一千四百字的廣告)    廣告過後,歡迎大家回來。    我最喜歡的Guerlain的香水是L"heure Bleue,是1912出品的,中文好象是憂鬱時光。剛開始的味道可能有點澀澀的,但是味道逐漸散開來,若即若離地包圍著那位著藍衫的女子,說不盡的回味。不禁想起一首法語歌Magic Boulevard,就是《聯想環球影視》的片尾曲。這首歌的連接暫時找不到,歌詞見下:    Magic Boulevard  神奇大道     她一部電影要看上百遍   同樣的罪行   同樣的場景     她工作的時候總是一個人   她幫人領位   找最後一把椅子   或是第一排的位置     大銀幕上日日夜夜的愛情對白   就象風一般在她耳邊來去     她就這麼看淡了別人的愛情   但有的時候   一個畫面也會讓她感動     她在黑暗中奇怪地生活   在這條魔力大道上   她永遠遮掩著她的絕望     她靜靜地不去打擾那些情人們   他們閉著眼睛   錯過了電影畫面     她把夢想連同冰激淋一起出售   一個微笑不經意地划過   她的唇邊     拿著手電筒的她   感覺自己很美   可以去做電影明星     有的時候劇場里空無一人   整個電影就是她的演出   她就是英格麗褒曼     她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那些她熟悉的人們   那些冰冷的人們   從來不說一個字     從來沒有人   與她握手   她的眼淚於是流下來   在銀幕上出現「劇終」的時候      Shalimar是梵文,原意為愛的神殿,這款香水中文名是一千零一夜。香水的靈感來自於印度大帝沙傑罕寵愛的妃子泰姬,他們兩人漫步的花園就是Shalimar。泰姬陵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另一款Samsara也是印度梵文,中文名是輪迴。    其它比較著名的香水還有Habit Rouge男香,完全用花朵的精華提煉而成的、不經過任何改造的Jicky,1919年出品的Mitsouko蝴蝶夫人,蘇菲·瑪索代言的Champs-Elysee香舍麗榭,Un Air de Samsara流轉之歌,Vol de Nuit(午夜飛行?)等等。      很受大家歡迎的花香水語系列,Guerlain把它算是一種「水」(Les eaux),並不歸到香水這一類。

Cartier    卡地亞家族已經有170年的歷史了,最著名的產品是高級的珠寶和鐘錶。但我個人認為,她家的鐘錶時尚氣息較重,並且從技術上來說也並不高明。在鐘錶品牌中只能算高級品牌,並不是頂級的,始終比不上瑞士的那些經典品牌:江詩丹頓、百達翡麗...    1902年,英國皇室曾委任Cartier製作皇冠,使Cartier獲得了「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稱號。Cartier的珠寶首飾中動物是常出現的造型;90年代推出的豹系列珠寶,也成為了經典之一。如果大家想看看她家的珠寶,可以去www.cartier.com,不過網站上顯示的只是一小部分。當然,所謂的經典也就意味著價格高昂,和國內的同學比較熟知的Tiffany相比要貴出很多。這裡忍不住又要插幾句:個人認為Tiffany這個品牌在珠寶首飾界的地位比Cartier在鐘錶界的地位還要低,勉強算是高級品牌。Tiffany的東東中訂婚鑽戒和銀飾是最有名的,但價格也比Cartier這類家族的品牌低很多。拋開價格不談,Tiffany本身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的品牌,是美國消費文化的產物,依靠品牌運作(例如電影等等)把自己的定位拔高,本身缺乏歷史和文化內涵(有點暴發戶氣)。我並不認為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有高低之分,但是在建立高級的時尚品牌時,歐洲的歷史和文化沉澱要有利得多。    每次談香水,都會象竇文濤的節目一樣跑題跑不停。趕緊回到正題。常見的Cartier香水不多,女香有Must(麝香味太重,不喜歡),So Pretty,Panthere(豹),男象有Santos和Pasha de Cartier,Eau de Cartier是中性的。    我喜歡的是So Pretty,有的翻譯成完美女人,據說是為了紀念Cartier的創始人對他妻子的懷念,並用他妻子的昵稱所命名。這款香水不適合性感的女性,她的風格是端莊高貴的。不禁想起一首歌「Wonderful Tonight」,極符合這一意境:一對夫婦準備去參加一個晚會,臨出發前丈夫幫妻子整理好項鏈,退後幾步仔細端詳著妻子,在So Pretty的味道中Eric Clapton低唱著「You are wonderful tonight」,無限柔情盡在這一句話中。    順便說一句,這首歌被一部日劇選作片尾曲,但我不記得是哪一部了。      我自己用的是卡地亞之水Eau de Cartier限量版,比較乾淨的一款,是Cartier第一瓶男女皆宜的中性香水。

Cartier    卡地亞家族已經有170年的歷史了,最著名的產品是高級的珠寶和鐘錶。但我個人認為,她家的鐘錶時尚氣息較重,並且從技術上來說也並不高明。在鐘錶品牌中只能算高級品牌,並不是頂級的,始終比不上瑞士的那些經典品牌:江詩丹頓、百達翡麗...    1902年,英國皇室曾委任Cartier製作皇冠,使Cartier獲得了「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稱號。Cartier的珠寶首飾中動物是常出現的造型;90年代推出的豹系列珠寶,也成為了經典之一。如果大家想看看她家的珠寶,可以去www.cartier.com,不過網站上顯示的只是一小部分。當然,所謂的經典也就意味著價格高昂,和國內的同學比較熟知的Tiffany相比要貴出很多。這裡忍不住又要插幾句:個人認為Tiffany這個品牌在珠寶首飾界的地位比Cartier在鐘錶界的地位還要低,勉強算是高級品牌。Tiffany的東東中訂婚鑽戒和銀飾是最有名的,但價格也比Cartier這類家族的品牌低很多。拋開價格不談,Tiffany本身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的品牌,是美國消費文化的產物,依靠品牌運作(例如電影等等)把自己的定位拔高,本身缺乏歷史和文化內涵(有點暴發戶氣)。我並不認為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有高低之分,但是在建立高級的時尚品牌時,歐洲的歷史和文化沉澱要有利得多。    每次談香水,都會象竇文濤的節目一樣跑題跑不停。趕緊回到正題。常見的Cartier香水不多,女香有Must(麝香味太重,不喜歡),So Pretty,Panthere(豹),男象有Santos和Pasha de Cartier,Eau de Cartier是中性的。    我喜歡的是So Pretty,有的翻譯成完美女人,據說是為了紀念Cartier的創始人對他妻子的懷念,並用他妻子的昵稱所命名。這款香水不適合性感的女性,她的風格是端莊高貴的。不禁想起一首歌「Wonderful Tonight」,極符合這一意境:一對夫婦準備去參加一個晚會,臨出發前丈夫幫妻子整理好項鏈,退後幾步仔細端詳著妻子,在So Pretty的味道中Eric Clapton低唱著「You are wonderful tonight」,無限柔情盡在這一句話中。    順便說一句,這首歌被一部日劇選作片尾曲,但我不記得是哪一部了。      我自己用的是卡地亞之水Eau de Cartier限量版,比較乾淨的一款,是Cartier第一瓶男女皆宜的中性香水。Lancome    1935年創建的法國品牌,在國內翻譯成蘭蔻。    據說Lancome的名字源於法國中部盧瓦河谷(The Loire Valley)的蘭可思姆城堡(LANCOSME),但是我草草翻了一下,地圖上並沒有這樣一個城堡。可能是個很小的不出名的城堡,所以沒有被收錄吧。    Lancome是一個著名的化妝品和香水品牌,基本走的是高檔路線,大概在1964年加入了歐萊雅(L"Oreal)集團。    原先Lancome的形象代言人是Isabella Rossellini,她是Ingrid Bergman與導演Rossellini的女兒。Ingrid Bergman(英格麗褒曼)曾經兩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Gaslight》(郎心似鐵,又名煤氣燈下)和《Anastasia》(真假公主),還憑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獲得一次最佳女配角(我個人很不欣賞大多數奧斯卡評委的口味,太不商業了)。中國人最熟悉的應該是她的《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英格麗褒曼因為愛上了Rossellini,從美國私奔到了義大利,此舉為好萊塢所不容,封殺了她七年,直到後來兩人分手。Isabella Rossellini號稱「最完美的臉蛋」,後來她年紀大了,Lancome想請她擔任抗衰老產品的代言人,被她拒絕了,雙方也就終止了合作。    未成年的朋友請跳過下一段。  很少能看見Isabella Rossellini出現在屏幕上,唯一的一次是在《Friends》(六人行,又名老友記)里,是第3季第5集。那六個活寶在討論,如果你可以和五個名人睡覺,你會選哪五個人呢?羅斯經過反覆斟酌確定了他的名單,五個人中就有Isabella Rossellini;但是錢德說她太國際化了,不大可能出現在美國。於是羅斯去掉了Isabella Rossellini的名字,換上一個好象是美國的滑冰女冠軍,並用錢德的電腦列印在卡片上。結果他們在中央咖啡廳的時候,Isabella Rossellini居然出現了。羅斯後悔得撞牆,還居然在其他人的慫恿下上去搭訕,對她說你在我最想睡覺的五人名單上;Isabella Rossellini還居然想看那份名單,羅斯還居然給她看了,結果當Isabella Rossellini發現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的時候......笑死了,大家快去看吧。    順便再推薦一集,第3季第1集,羅斯和Jennifer Aniston(Brad Pitt的現任老婆,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想殺了她)討論彼此的性幻想,羅斯說的是《Star War III: Return of the Jedi》(星球大戰3傑迪騎士歸來)中公主的女奴扮相,然後就有很多搞笑的事了。不過那個扮相的確是很經典,如果是男性的星球大戰迷,並且看這部電影是在1990年以前,想必會理解我為什麼推薦這一集吧。    現在Lancome的代言人很多,不同的香水品牌有不同的代言人,我已經搞不清楚整體的品牌代言人是誰了。化妝品的新代言人好象是《American Pie》(美國派)中的一個女孩子,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現,但第三部中沒有的,男的是運動健將的那一對。    Lancome的香水不多,但是很多很經典。有很多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的香水都已經停止銷售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大概有10種左右,主要有Poeme、Tresor、Miracle、O de Lancome、O Oui、Magie Noire、Attraction(上兩個月新出的)等等。    以下幾種只在Lancome Institute有售:Magie、Climat、Balafre、Sikkim、Sagamore;還有一種叫Connextion的只在免稅店和亞洲出售,但我從沒見過。    Lancome Institute是Lancome在巴黎的一個美容中心,向客戶提供產品諮詢、美容護膚等服務,一般收費也不過幾百元人民幣。  Lancome Institute的附近有一所著名的羅馬式建築的教堂Madeline,但更著名的是其所在的區域是最高級的時尚品牌的聚集地,Hermes、Christian Dior、YSL、Chanel等至少二三十個品牌的旗艦店都在附近(好象CD就在Chanel隔壁,不記得了)。    曾經有過一款Trophee,1982年推出的,據說是最早的中性香水,現在已經停止銷售了。這款主調是植物和苔香的香水定位是綠色的、健康的,廣告總是以高爾夫為背景,連瓶塞也是一個高爾夫球。這是我擁有的唯一一款Lancome的男用香水。Miracle男香有過試用裝,沒什麼新鮮的東西可說。幾款著名的女香包括:  Poeme,國內翻譯成詩情畫意,是典型的適合晚上用的浪漫型香水,成熟女性專用。據說是東方香型,包括有罌粟(就是鴉片)的味道。廣告代言人是Juliette Binoche,我個人對她沒什麼好感,《英國病人》和《藍》等電影都是不合我口味的。    Tresor,中文好象是璀璨。1952出品,瓶子象鑽石一樣有75個切割面,後來停產。1990年又重新推出,但是香調和包裝全部換過了。形象代言人是Ines Sastre。網上有傳聞這款香水、Christian Dior Poison、Chanel No.5及Calvin Klein Eternity被驗出含可致癌的磷苯二甲酸鹽類化學物質,可引致男性胎兒生殖器官畸形及增加患睾丸癌機會。(好怕怕...)    O de Lancome和O Oui,前面那個O頭上應該是有個重音的,但是這裡的網頁可能顯示不了。兩款的香水瓶形狀是一樣的,不過一款綠色一款白色。Oui在法語里是「是」的意思,這款的形象代言人是Marie Gillain,總覺得她有點東方氣質,有點象Maggie Q。    Miracle,國內叫真愛奇蹟,論壇里誇它和罵它的朋友都很多。關於它新的形象代言人Uma Thurman,忍不住還是要說,個人不喜歡她在蝙蝠俠里的毒藤女形象。Batman這一系列的電影,裡面出現的所有女星都是金髮女郎,Michelle Pfeiffer、Kim Basinger、Nicole Kidman、Alicia Silverstone,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大美人,只有Uma Thurman的氣質和她們不太一樣,缺少一點性感。Elizabeth Arden    已經談論了很多法國的品牌,現在也該談談美國的了。    首先還是要談談品牌以外的東西----香水品牌和國家的關係。一般香水的品牌分兩種,一種是專業的化妝品公司出品的品牌(如Lancome蘭蔻、Revlon露華濃、Shiseido資生堂等),一種是設計師品牌(如Calvin Klein、Kenzo等)。但是一方面專業的化妝品公司都屬於一些大的時尚奢侈品集團,另一方面設計師本身沒有能力設計、製造和銷售香水,所以會委託專業的化妝品公司推出自己名字的品牌,所以結果就是全世界90%以上的中高檔香水都出自於十幾個大的集團,包括L"Oreal歐萊雅、LVMH路易威登集團、Estee Lauder雅詩蘭黛、Unilever聯合利華、P&G寶潔等等。    一個更有趣的現象是,其中大部分的香水品牌來自法國和美國,少部分來自英國和日本,其它的國家基本沒有了。這涉及經濟和文化的原因:這四個國家都是最近幾百年到現代經濟或文化或兩者都領先的國家。法國的文化傳統是沒得說了,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兩個人更是讓法蘭西的經濟和文化登峰造極;美國的經濟在二戰後也是如日中天,相應的其美式文化也在全球大行其道。英國由於其經濟和文化的沉澱,在時尚界佔有一席之地;日本則完全是因為其經濟強勢了。世界公認的四大時尚之都是巴黎、米蘭、倫敦和紐約,所謂的東京第五、香港第六、上海想當第七的說法完全是國內的媒體異想天開。這裡還要說一下,雖然義大利在時尚界的地位很重要,但是僅限於服裝皮具等,在化妝品、香水、珠寶、手錶等領域都表現不佳。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化妝品、香水、手錶這些領域是需要專業化的大集團運作的,銷售渠道、營銷手段等和服裝的運作方式都不太一樣;而義大利這個國家的經濟主體是中小型公司,大的跨國公司很少很少。國內的同志們除了菲亞特汽車(這家公司還不怎麼全球化)以外,還聽說過什麼義大利的大型跨國公司嗎?所以在香水領域,義大利是沒什麼地位的。    美國的香水品牌,最大的公司還是P&G寶潔,最大的專業化妝品公司是Estee Lauder,最大的化妝品傳銷公司是Avon,還有Coty、Revlon等大牌子。不過首先還是來談談國內比較熟悉的雅頓Elizabeth Arden。    Elizabeth Arden是1960年在美國建立的品牌,以香水為主,化妝品只佔業務的一小部分。旗下除了Elizabeth Arden這個品牌以外,還有一個著名的香水品牌Elizabeth Taylor。Elizabeth Arden的香水主要有5th Avenue第五大道、Arden Beauty、Green Tea綠茶、Red Door紅門、Splendor璀璨、Sunflowers葵花、True Love真愛等。Elizabeth Taylor的香水主要有Black Pearls黑珍珠、Diamonds and Rubies鑽石和紅寶石、Passion、White Diamonds白鑽等等。    個人不太喜歡泰勒這個女人,即使她埃及豔后的形象是多麼的光彩照人,所以連帶對她以自己的名字建立的品牌也不太感冒。下面只談談Elizabeth Arden的香水。    第五大道是1996年發布的,前味包括紫丁香、木蘭花、法國鈴蘭、佛手柑等等,中味是保加利亞玫瑰、紫羅蘭、鈴蘭、茉莉等很多種花的混合,後味是麝香、檀香、鳶尾花等等。它的包裝號稱以紐約市曼哈頓區的城市天際線為靈感,瓶子是勻稱的柱狀玻璃外型,也就是最沒有美感的摩天大樓(個人認為這就是美國人沒有品位老土的地方)。這個名字第五大道倒是赫赫有名,在紐約第五大道基本上是時尚界的代名詞,因為無數頂級品牌的美國旗艦店就在這條路上,一路走過去一家接著一家,倒也好看(對於我這等窮人也只能看看櫥窗了)。當然,大牌並不全在第五大道,第七大道和麥迪遜大道(這條街對於做廣告的朋友可能更著名一些,因為麥迪遜大道也號稱世界廣告業的中心,世界上很多大廣告公司的總部就在這一條街上)也有很多家品牌的旗艦店。    Arden Beauty的味道是我比較喜歡的,比較清新。這一款是2002年的新品,但是中文名叫美麗實在讓我倒胃口。調香師據說是調第五大道的Ann Gottlieb,還調過CK One、212等。這一款還得到過德國FiFi的最佳女性成衣香水獎(Best Female Pret-a-Porter fragrance)。從這個獎項就可以知道這款香水是搭配日常的服飾的,而不是走的晚裝路線。    Green Tea綠茶,1999年,好象是很受中國人歡迎的。還有Iced Green Tea和Spiced Green Tea。應該是明年吧,雅頓要重新發布這一款。    2002年12月31日以前,所有雅頓的香水都是委託Unilever聯合利華在南美洲波多黎哥(Puerto Rico)生產的,從2003年開始則是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所以只有2003年出產的綠茶才是Made in US,2003以前的綠茶如果是美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等國家出產的應該都有問題,大家買的時候注意看一看吧。    關於雅頓新的形象代言人Catherine Zeta Jones,個人不是很喜歡。她的身材有點過於豐滿,長像也有點拉丁化,而且總給我優有點淺薄的感覺。她在The Mask of Zorro佐羅的面具中的形象是不錯的,和Antonio Banderas兩個人演對手戲,兩個人的西班牙味道都很重,恰恰符合電影的背景故事。但是在Entrapment偷天陷阱中和Sean Connery搭檔實在不太好看,男的太老,女的太豐滿且反應有些遲鈍,演這樣一部動作冒險片實在是有點難為他們了。當然,由她來代言美國的品牌還是勉強說得過去的,法國的就差點了。    在此聲明一點,我不喜歡她決不是因為不喜歡她嫁了一個年齡是她兩倍的老公,我也沒有對任何類似Lolita的老夫少妻的組合有任何看法。男人當然還是越成熟越有魅力,就算是身為男人的我也喜歡看到電影電視的主角是成熟的男人而不是鬍子都沒長齊的楞頭青。現在正在看的一部日劇主角就是我喜歡的老男人田村正和。在這部《怕老婆俱樂部》(或者叫《懼內大丈夫》)里,田村正和的風采一如往昔,而出場的女星也大部分是我喜歡的:小泉今日子、黑木瞳、和久井映見、宮則理惠、淺野溫子、瀨戶朝香、鈴木京香...最喜歡黑木瞳的長髮造型了,和以前短髮的溫婉形象截然不同。    在話題再次岔開前就此打住,否則就會開始情不自禁大談日劇了。Estee Lauder    國內翻譯成雅詩蘭黛。    這個美國的化妝品家族建立於1946年,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品牌包括Estee Lauder、Clinique倩碧、Prescriptives、Origins、Aramis、M.A.C、La Mer、Bobbi Brown、Tommy Hilfiger、Donna Karan、Michael Kors等等。    其中Tommy Hilfiger、Donna Karan和Michael Kors都是紐約著名的設計師,Tommy Hilfiger的香水包括Hilfiger Athletics、Tommy、Tommy Girl等;Donna Karan也加入了LVMH集團,她的香水主要有Cashmere Mist、DKNY、Donna Karan、Halloween、Watermist等;Michael Kors這個人可能在國內不太有名,他是LVMH旗下品牌Celine的首席設計師。Aramis也有幾款經典的香水,Aramis、Havana哈瓦那、New West等等。    這裡還是重點談談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兩個品牌Estee Lauder和Clinique。    Estee Lauder比較經典的香水包括Beautiful、Cinnabar、Dazzling Gold、Dazzling Silver、Intuition、Knowing、Pleasures、Private Collection、Spellbound迷惑、Tuscany Per Donna、White Linen、White Linen Breeze、Youth Dew等。    Dazzling Gold和Dazzling Silver據說是Estee Lauder的兒媳婦調出來的。兩款香水的瓶子形狀是一樣的,但味道象她們的名字一樣大相徑庭。前者的味道是金色的,象艷陽下盛開的鮮花,濃郁的溫暖的味道;後者的味道是銀色的,象雨後的小花,甚至會給人清冷的感覺。我還是比較喜歡Dazzling Silver,可能是因為我個人喜歡銀多於金的緣故。總覺得金飾有點俗,尤其是國內的設計和手工藝水平很差,更顯得黃金首飾五大三粗,有點暴發戶或者農民的味道。    東方調的Intuition,好象中文有叫我心深處的,男象和女香都有。這個詞的是直覺的意思,取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愛情通常是依靠直覺的。據說這一款香水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使用了新開發的調香技術,所以並沒有以三段式來區分香味的變化,而是三種香味一直交錯著。我個人對這個瓶子比較有感覺,因為Estee Lauder大部分的香水瓶都沒什麼特點,有點草草的感覺,而這一款的瓶子算是花了點心思的;至於香味是否那麼特殊,我身邊沒有用這一款的女性,所以沒有能夠仔細品位。我最喜歡的Estee Lauder的香水是Pleasure,國內翻譯成歡欣還是別的什麼,1995年出品,花香型。經典的廣告是Elizabeth Hurley抱膝坐在花叢中,淺笑嫣然。作為一個喜歡看電影的觀眾,Elizabeth Hurley在我看來談不上有什麼演技;但是作為一個男性,我還是很喜歡看這個美女的電影的。  作為雅詩蘭黛的形象代言人和Hugh Grant(休.格蘭特)的前任女友,這個女人拍了好幾部電影,雖然都是近似花瓶的角色,但是正常的男人有誰不喜歡看這麼艷麗的花瓶呢?尤其這個花瓶還是模特出身,魔鬼身材。我看過她演女主角的電影基本都是搞笑片:《Serving Sara》,男主角是《Friends》(六人行)中的錢德(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就知道他有多搞笑);《Austin Power》第一集(搞笑系列了,不過很多中國人不喜歡這種美國式的搞笑);《BeDazzled》(神鬼願望),男主角是Brendan Fraser,就是《Mummy》(木乃伊)的男主角,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看了就知道多搞笑了。    記憶中Pleasure在國內推廣的時候,《Elle》(世界時裝之苑)上的廣告是有夾層的,可以聞到這一款香水的味道。並且讀者還可以憑廣告去Estee Lauder在國內的櫃檯換取試用裝。這中推廣方式差不多在國內是首創的吧,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談到香水的推廣方式,國內在2002年以前基本上比較局限於雜誌廣告,主要的香水廣告只可能在一些比較高檔的時尚雜誌上才找得到;偶爾有幾個新品發布會,請些記者來照照相。(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想必不會進步很多。)在國外比較常見的推廣方式還有廣告牌(路邊、地鐵等)、電視、電影(就是電影的片頭廣告)、現場促銷等。個人認為,之所以這樣倒不是因為國內的廣告公司水平太低,而是因為在國內香水的銷量實在太小,無法支持大規模多種渠道的推廣方式。    這裡順便再談談為香水的銷售推波助瀾的時尚雜誌。我大概是從95年開始看時尚雜誌,常買的主要是《世界時裝之苑》和一些港版的《Cosmopolitan》或《瑪麗嘉兒》,因為那時候國內基本上就只有這一本走高檔路線的時尚雜誌。那時候國內別說高檔時尚雜誌,就是時尚雜誌也是廖廖可數:《時尚》不成氣候;《上海服飾》倒是老牌,但是定位比較低,和《世界時裝之苑》不在一個檔次上;這方面的報紙更是幾乎不存在。    從93年開始,《世界時裝之苑》基本上是一枝獨秀,過了兩三年《How》和一些本地的時尚雜誌才出現,再過兩三年《世界時裝之苑》在國際上的對手《Vogue》、《Cosmopolitan》、《Harper"s Bazaar》、《Marie Claire》、《WWD》等等中的一些才陸續進入中國(有的甚至目前還沒有)、再過兩三年才有男士的時尚雜誌如《Esquire》等的出現。要到2000年以後,國內的時尚雜誌才開始附送禮品和化妝品或香水的試用裝;但港版的早好幾年就有很多驚喜了,有的時候一本雜誌甚至里有十幾款化妝品或香水的樣品,還有一次買的港版《Vogue》送的是一整隻口紅,就是專櫃賣的普通的尺寸(忘了是什麼牌子了,好象是Lancome蘭蔻或Revlon露華濃)。不僅僅是香水和化妝品,時尚雜誌還是多種流行概念的主力支持者,例如白領、小資、雅皮等等。「一本雜誌和它所倡導的生活」,這句廣告語用在《世界時裝之苑》上遠遠比用在《三聯生活周刊》或是《讀書》上要貼切得多。    我總是覺得Pleasure這一款適合比較柔中帶剛的女性,不一定有多漂亮,但她的風采來自她的獨立、自信和堅強。其實Elizabeth Hurley本身的氣質也是那種很獨立的(實際經歷也是),決不是那種柔弱型或是小鳥依人型。這種女性是因為美麗才散發性感,不是因為(身材、長相)性感才美麗。    離開北京已經六七年了,大學裡用Pleasure的朋友也早已遠隔重洋,但那段時光仍然清晰如昨日。希望她也和我一樣懷念去百盛換試用裝的日子,還有西四的凱菲、建外的31種口味、美術館的甜甜圈、當代的艾德熊、......    Pleasure的男香給我的感覺一般,但廣告所營造的家庭的溫馨氣氛倒是很濃。Estee Lauder -- Clinqiue     國內叫倩碧。1967年《Vogue》的主編Carol Phillips根據一些皮膚學家的資料發表了一篇關於女性肌膚保養的文章,引起了雅詩蘭黛集團的注意,於是聘請她於1968年建立了倩碧這個品牌,主要產品是護膚品、彩妝和香水。總部在紐約第五大道,就是我在談雅頓那篇里談到的地方。    倩碧的口號是百分之百不含香料,最有名的是護膚三部曲3 Steps:Facial Soap洗面皂、Clarifying Lotion潔膚水和 Moisturizing Lotion特效潤膚露。據說其中的潤膚露是倩碧最暢銷的產品,自從1968年以來賣出的潤膚露如果倒出來,形成的一厘米寬的黃色彩帶足可繞地球30圈。但是護膚品這種東西比香水還要個人得多,我用的男士三部曲中洗面皂效果最好,潔膚水好象老是擴大我的毛孔,潤膚露也好象沒什麼明顯的效果。近兩年來推出的All About Eyes眼霜系列據說銷量也很好。    倩碧的產品相對來說不算貴,護膚品、彩妝和香水都比雅詩蘭黛或是蘭蔻同類型的產品便宜一些。    倩碧從來不聘請明星或模特做廣告代言人,廣告主要就是產品本身。護膚品和彩妝的廣告只出現產品(喜歡廣告里的那隻小雞,很乾凈的感覺);香水廣告中出現了模特,但也沒有專門的代言人。    倩碧的香水不太多,只有Aromatics、Chemistry、Happy、Wrappings和新的Simple這幾款。    1971年,第一款香水Aromatics Elixir問世。Chemistry是男用的古龍水,好象沒有女香系列;這款我沒見過,好象比較少見。    Simple是新出的一款,不過在我這邊的店裡居然沒有。我最喜歡的是Happy,花香型香水,1997年推出,當年好象就是美國銷量第一,1998年更榮獲第26屆"FIFI AWARDS"年度最佳女性香水大獎。這款的前味是柑桔,中味是草莓和灌木香,後味是香草和含羞草。個人覺得Happy這款香水最適合很積極開朗的女孩子,就象廣告中的女子那樣充滿陽光。溫柔內向或走性感路線的女士請勿嘗試。    大學裡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師妹,疼她猶如我的親妹妹。喜歡看她活潑的笑容,還有一點叛逆、一點調皮和一點撒嬌。後來她遇上一個男孩,然後動情、被騙、傷心...親眼看見她受傷,自己的心也有幾分被牽緊。剛好那時候任賢齊的第一張專輯《依靠》發行,於是將這張專輯作為禮物送給了她,因為《依靠》這首歌的歌詞正如我當時的心境。把這份禮物給她後,第二天再見到她,欣慰地發現那熟悉的笑靨。畢業後兩年再見她,相見之前挑了這款Happy作為手信,取意希望她快樂永恆。相見後看到往日的燦爛笑容依舊,只是多了一絲成熟和堅強。我也微笑,嘴角上和心裡。      Happy的男香Happy for Men是1999年推出的,主調是木調和柑橘。有人說這款的味道很性感,可能說這話的是女士,作為男士我是沒有這種感覺的。就好象女人眼中的美女和男人眼中的美女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後來推出的Happy Heart, 據說原料中的葡萄柚、草莓花和夏威夷的婚禮花都是從來沒被其他香水用過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Bourjois    中文是貝姿華,法國品牌,好象創建於1863年。可能這個牌子在國內不那麼有名,但要知道Chanel的香水最開始幾十年都是由Bourjois公司出品的,就可知這個品牌的地位了。    這個品牌有名的是其彩妝系列,隨處可見,國內好象也有,價格不算很高。    她家的香水不多,我知道的就兩款,Soir de Paris和Mon Parfum。而且非常少見,連巴黎這邊的店一般也沒有。Mon Parfum我沒見過,下面要談的是Soir de Paris。    Soir de Paris,法語的意思是巴黎之夜;英語的名稱是Evening in Paris。這款香水是1929年推出的,號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香水。1991年重新推出,是由Chanel的調香師Jacque Polge和Francois Demachy調製的。這款香水屬於花香調,頭香是紫羅蘭,然後是玫瑰、茉莉等,尾調是香草和雪松木香。    國內大概在94或95年的時候引進過這一款,當時在時尚雜誌上做廣告,說三四十年代這款香水是當時上海灘賣得最好的,大半個世紀後重回上海,頗有一種滄桑的感覺。深藍色的瓶子,恰好做了一個註腳。Tommy Hilfiger    美國設計師,男性,出生於1952年。Tommy Hilfiger開始時是別的品牌的設計師,1985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這個設計師可以說是典型的美國人,商業味道很重,和法國那種老牌的Haute Couture的設計師的風格截然不同。他喜歡音樂,做過電視音樂節目的主持人;還喜歡贊助很多音樂活動,例如樂隊的巡迴演出什麼的。    最開始,Tommy Hilfiger定位的是美國的中產階級。他的成名可以說有些讓人大跌眼鏡:開始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設計師,推出自己的品牌後急於打響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他又沒什麼錢,沒法大肆宣傳。幸好這時他遇上了一位廣告界的怪才(叫什麼不記得了),幫他設計了一個廣告,在紐約主要的地段租下一些大的廣告牌,上面寫道「美國設計師的四大天王是:Perry Ellis、Calvin Klein、Ralph Lauren以及T____ H____」,惹得路人議論紛紛這位名字是TH開頭的是誰。過了幾周,等這個懸念把大家的胃口掉得差不多了,再在這些廣告牌上貼出Tommy Hilfiger的廣告。這次宣傳(我個人認為有點接近無恥)讓他聲名大振,而且也成為一個比較經典的廣告案例。本來這個廣告只花了大概30萬美圓左右,但廣告界的人士根據宣傳的效果推斷廣告費用在300萬到1千萬美圓之間,讓設計廣告的人也得意了一把。    順便說說廣告宣傳對於產品的重要性,因為廣告對於香水來說太重要了。對於某些行業,廣告宣傳是否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香水及化妝品行業,廣告和營銷活動常常能很大程度上決定銷售額。尤其是各個香水品牌之間的母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成本和價格、銷售渠道等其他能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都相差不遠,所以廣告是否成功就非常關鍵。相對而言,別的行業在推出新產品或產品/企業轉型重新定位時,廣告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這裡說的廣告的成功,主要還是取決於廣告設計和營銷活動的執行是否有創意,不在預算多少。曾聽一位Publicis的人說她給Kenzo的某一款香水(我忘了是哪一款了)設計廣告,由於預算非常少,根本不夠做普通的媒體廣告和其他的營銷活動;後來她們用玫瑰鋪滿了巴黎一座著名的橋Pont Neuf,只花了很少的錢就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要補充的是,內地有很多公司和廣告界的人片面強調廣告的重要性。但如果過於走火入魔,忽略了其他方面,決不會有好結果。中國企業特別喜歡玩廣告,捨得大把大把花錢在廣告上提升知名度,但如果銷售渠道、生產等方面的管理跟不上,銷售額上不去,最後還是一場空;廣告公司們則過分強調創意,頗有不驚人的廣告就不是好廣告的意思,但是我個人始終認為,廣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得紐約或法國的那幾個廣告大獎,而是為了產品的銷售和品牌形象的宣傳。    還是回來繼續談老湯。話說後來,一位流行歌手穿著他的T恤上電視導致其銷量驟增,於是Tommy Hilfiger決定改變品牌的定位,新的定位主要是比較休閑、比較街頭大眾花的男裝和運動服裝,當然也有一些配飾如眼鏡、香水等。Tommy Hilfiger的女士香水有Freedom、T Girl、Tommy Girl Jeans等,男士香水有Tommy Hilfiger、Athletics、Freedom、T by Tommy、Tommy Jeans等。    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說,我還是比較喜歡Tommy Hilfiger的整體風格,非常休閑隨意的那種,因為我太懶了。每次看到Tommy Hilfiger的廣告,就想起在一些城市裡休閑度假的日子。總認為在中國,最休閑的城市是杭州和海南,美景、美食、美女...,還有散布在整個城市裡那濃濃的慵懶的陽光、慵懶的味道、慵懶的氣氛,正好配Tommy Hilfiger的舒服自然。    曾經擁有的是Tommy Hilfiger,最老的那款。最開始來這個版的時候,曾經寫過一個關於這一款香水的故事參加香水徵文評選的,不想再多談了。於這一款男士香水對應的是Tommy Girl,味道近似,瓶子也差不多,只不過女香瓶的肩膀要斜一些。不過他家的香水普遍偏甜,所以不太適合用於上班的時候,休閑出遊的時候用比較好,尤其對於男士更是如此。    T by Tommy和T Girl是一對。2003年新出的Tommy Girl Jeans和Tommy Jeans是一對,和Tommy Hilfiger那一對瓶子一模一樣,只不過外包裝的紙盒多了牛仔的圖案,瓶蓋改了顏色而已。至於味道,仍然是一貫的簡單直接。      他家的香水價格相對都比較低,延續其服裝的定位,推薦學生們考慮考慮。 不過對於設計師本人,我是非常鄙視的,TOMMY是個絕對的種族主義者,所以,這個牌子我只這樣介紹一下而已。Shiseido    中文是資生堂,日本最大的高擋化妝品公司,創建於1872年。旗下有Shiseido、Za、UNO等品牌;在中國與北京麗源合資Aupres(歐珀萊)品牌,JS(中文是俊仕吧)男士品牌也是屬於這個合資公司的,就是開始由鄭伊健做形象代言人的。資生堂在國內走的是高擋路線,而歐珀萊則屬於中擋產品;Za在國內也有,好象是走年輕人的路線,價格我沒注意過,應該屬於中低檔的吧。    日本的化妝品市場大部分由日本本土的公司所把持,最大的是Kao(花王),但花王走的是大眾化路線。中高檔市場的大牌還是Shiseido、Kose(高絲)、Kanebo(嘉娜寶)等等。Menard(美伊娜多)這個牌子在中國國內也比較多,在日本不知道地位如何,之所以想到這個品牌是因為她的代言人是我喜歡的黑木瞳。    整體來說資生堂主要的業務還是護膚和彩妝產品,香水並不太多,主要有Clean、Cuir Mauresque、Feminite Du Bois、Relaxing、Shiseido、Vocalise、Warm、Zen等。好象Shiseido集團還擁有另外兩個品牌的香水:Issey Miyake(三宅一生)和Jean Paul Gaultier(就是JPG啦)。    日本這個國家由於地理環境(島國)的原因,整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一個狹小壓抑的空間里求存。無論是花道、茶道、棋道還是劍道,都讓我感覺是盡量在一個封閉狹窄的空間中追求和諧的美感。另一方面,由於受空間的限制,日本的文化中就有了些偏激的味道。另外,日本文化大量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只是學其表而不是學其神。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化和哲學的精華就在於平衡,無論是儒家的中庸還是道家的陰陽(佛教不算中國本土的文化),其根本都是追求人的內在和外在(環境、自然...)的和諧。日本文化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但是由於本身缺乏一種大氣和包容,所以日本文化劍走偏鋒,將中國的「忍」(寬容以達到和諧)發展成日本的「忍」(殘酷堅韌),導致日本民族的暴力性和侵略性。去年底上映的電影Kill Bill Volume 1(殺死比爾)就是日本暴力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寫照,儘管導演和演員全是美國人。    當然,日本文化里也有好的一面,追求和諧恬淡之美。其實我個人對日本的品牌沒什麼太大的好感。雖然我不是民族主義者,也有幾個日本朋友,但是畢竟還是對歷史有些不能釋然,所以很少會買日本品牌的產品。之所以這裡談到資生堂,是因為這個品牌相對而言日本文化的味道濃一些,所表現的優雅和法國式的是不一樣的。安田成美和黑木瞳都是我所欣賞的日本影星,她們身上都有這種優雅恬靜的氣質。    Zen這款香水正如其名,非常強調東方的文化,香水瓶的設計也遵循這一主題。Zen就是禪的意思。這一款的材料包括青苔、日本竹等等,清新的香味讓人比較放鬆。    Cuir Mauresque這一款則是歐洲風格,主要材料是安息香、乳香、薰衣草、麝香等。這一款我只在網上見過,因為它只在Shiseido在巴黎的專賣店有售。可能是因為其歐化太重,不被亞洲人所接受吧。    資生堂還是芳香學的先鋒,在香料的安定和提神的作用方面有研究。1997年發布的Relaxing香水就是這種研究的成果,基調是辛香和檀香木。好象這一系列還有一些香薰油什麼的。    Feminite du Bois中文名是林之嫵媚,1992年發布,屬於皮革和木香型香水。 Vocalise則是1998年推出的花香調香水。    Shiseido的香水在國內並不常見。抱歉的是,網上相關的圖片也不多,所以不能貼出來供大家欣賞。Nina Ricci      Nina Ricci原名Maria Nielli,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嫁給了一位名叫Louis Ricci的珠寶商。Nina是她小時候的昵稱。後來她搬到了巴黎,於1932年創立了Nina Ricci這個品牌。Nina Ricci一直是法國高級女裝的品牌之一,也有皮具、男裝、香水、太陽眼鏡等產品。這個品牌先是出售給法國Sanofi公司,1997年又出售給西班牙Puig集團。    說起高級女裝,法國高級女裝協會將本國的服裝品牌分為三個檔次:Haute Couture(高級時裝)、Couture Ready-to-Wear(高級成衣)和Ready-to-Wear(成衣)。要成為最高級的高級時裝品牌有嚴格的規定,例如在巴黎有設計室,每年參加女裝協會的兩次展示,每次展示至少有75件以上的設計由首席設計師完成,服裝基本由手工完成等等。並且這些品牌每兩年要審核一次,不合格就取消這一資格。幾年前高級時裝(Haute Couture)品牌有18家,包括Pierre Balmain、Pierre Cardin、Carven、Nina Ricci、Jean Louis Scherrer、Torrent,Lapidus、Givenchy、Guy Laroche、Yves Saint Laurent、Emanuel Ungaro、Christian Dior、Christian Lacroix、Chanel、Hanae Mori、Louis Feraud、Lecoanet Hemant和Paco Rabanne。    現在好象Nina Ricci已經停止製作高級時裝了,但化妝品和香水還是很暢銷的。    二戰結束後,Nina Ricci的兒子接手公司後開始生產香水。由於Ricci家族和Lalique家族關係密切,Nina Ricci的香水瓶都是由Lalique提供的。第一款香水是1946年的Cocur-Joie,是為了紀念戰爭的結束而設計的,瓶身是一顆中空的心,古典唯美得不得了。Nina Ricci第二款香水就是著名的L"Air du Temps,1948年出品,有的翻譯成光陰的味道,或者叫比翼雙飛。後來的版本瓶蓋上有一對鴿子浮雕,象徵愛與溫柔。這款花香型香水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盛極一時,號稱全世界每秒鐘賣出一瓶。這一款和Guerlain的Shalimar,Chanel的No.5,Lanvin的Arpege(琶音)和Jean Patou的Joy一起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五款香水(不知是真是假)。香水前調是佛手柑、康乃馨和玫瑰,中調是茉莉、玫瑰等,尾調是麝香和檀香。 Nina Ricci的女用香水還有Capricci(玫瑰之吻)、Mademoiselle Ricci、Farouche(少女心)、Nina、Deci Dela、Les Belles de Ricci、Fleur de Fleur(花中花)等等,男香則有Memoire d"Homme、Signoricci(獅神)、Ricci Club、Phileas等。Nina Ricci的男香比較少見,世面上我只見過Ricci Club,也沒有買過。倒是買過她家的幾條領帶。Burberry    中文名稱是巴寶莉。    這是一個英國品牌,創建於1856年,最開始專門製作風雨衣和雨具。因為英國人有打獵和釣魚的傳統,而這兩項活動都要求外套防風雨的效果好;而且倫敦的雨霧天氣比較多,所以英國品牌當仁不讓地在這一領域領先。說起風雨衣的品牌,最經典的基本上就是兩個英國老牌:Burberry和Aquascutum。順便提一下後者,中文有翻譯成拒水的,也是很經典的以風雨衣起家的英國老牌子。在國內也有這個牌子的衣服和飾品賣,但是沒有推出香水。    在現代時尚界的四大時裝之都,巴黎典雅,米蘭浪漫,紐約簡約,而倫敦一般都和前衛聯繫在一起。老一點的Vivienne Westwood、年輕一點的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還有無數新晉設計師,都把叛逆反傳統的接力棒傳了下去。歸根結底,英國的老派穩重的傳統實在是太深厚了,大部分的年輕人哪受得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英國的傳統越深厚,年輕人的叛逆性就越強,所以英國設計師們的前衛程度令人側目。另一個類似的現象就是搖滾樂的發源地也在英國。當然,從個人形象的角度來看,一般傳統一點的淑女或清純的小女生換換形象也是別有風味的,例如最近喜歡的一個MTV,S.H.E.的Super Star。本來我對這三個小女生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但是在這個新的MTV中,三人一改往日酸酸甜甜的清新形象,改走輕搖滾路線,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三個人的舞台表現也很眩目,我喜歡。    Burberry是一個高級成衣品牌,並不是高級時裝品牌;但算是經典的英國傳統品牌,實用、穩重而不失精緻。我喜歡這個品牌恰恰是因為他的傳統風格----其實我自己也是有點傳統守舊的。和很多人一樣,十幾年前我上中學和大學的時候喜歡叛逆一點的東西,例如有點怪的髮型、破洞牛仔褲、耳環什麼的,但是工作以後逐漸回歸,更喜歡傳統實用簡潔的東西。    如果要給Burberry找形象代言人,我心目中的最佳形象不是Hugh Grant,而是007的Pierce Brosnan(皮爾斯.布魯斯男),這個有幾分溫文爾雅的聰明男人。男人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的:他主演的偵探斯蒂爾帥是夠帥了,但缺乏成熟的男人魅力,十數年後在007系列裡才逐漸慢慢散發出迷人的味道;在Thomas Crown Affair(偷天換日)中其醇厚的男人味則達到了頂峰。不知道有多少MM看過這一部非常有趣兼浪漫的電影,一個億萬富翁和一個美女偵探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鬥智的故事,除了帥呆了的Pierce Brosnan以外,Rene Russo的成熟女人魅力也添色不少。    Burberry的香水也貫徹了品牌的理念,不求搞怪另類,也不走妖嬈性感路線,無論是味道還是香水瓶的設計都比較中規中矩。他家的香水包括Touch、Weekend、London和新出的Brit。    Touch的女香號稱是清淡東方調,男香是果香型的。後來公司還推出了Baby Touch和Tender Touch。Tender Touch 和Touch瓶子形狀一樣,但是是粉紅色的。    Weekend(周末)是1998年推出的,也是男女香都有。女香沒有什麼特別印象,我買的是男香,很輕鬆隨意的感覺。感覺這一款男香比女香還要受歡迎,除了男士使用外,很多女孩子也喜歡用。    Brit是去年推出的,香水瓶別出心裁地採用Burberry經典的格子圖案。YSL (Yves Saint Laurent)    中文翻譯成聖羅蘭或者聖洛朗。在我心目中,這位大師目前在時尚界的地位是活著的人中最高的。    聖洛朗1936年8月1日出生在阿爾及利亞,中學畢業後他前往巴黎學習設計,畢業以後就被Christian Dior本人親自聘請為Christian Dior的首席設計師,這時候聖洛朗才18歲。1957年Christian Dior先生死後,聖洛朗挑起了CD的大梁。在1960年,由於評論界對他的創新設計不買帳,他離開了Dior去服兵役,1962年回來創立了自己的高級時裝品牌,1966年又推出了高級成衣品牌Rive Gauche(左岸)。    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聖洛朗和皮爾卡丹一樣,將自己的名字賣給了很多個行業的公司。除了一般常見的時裝品牌在男裝、皮具、化妝品等方面的延伸以外,YSL這個名字還出現在手錶、香煙、家居用品等等不同的行業,有點濫掉的感覺。(順便提一下,YSL的香煙味道還不錯,以前抽過不少,不知道現在市面上還能否買到。)同時,可能是因為聖洛朗年紀大了,時裝的表現也大不如前。就在這個品牌逐漸走下坡路的時候,PPR/Gucci集團於1999年收購了YSL,重新設計了YSL的形象,給YSL逐漸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中國,YSL的化妝品和香水倒是隨處可見,男裝和皮具要少一點,女裝就更少了。    1998年是聖洛朗從業40周年,法國人為了表示對這位大師的尊敬,在7月13日法國世界盃足球決賽前的揭幕典禮上由300位模特展示了YSL40年來設計的經典服裝。這種點子也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來,要是擱在中國肯定是成千上萬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來個俗不可耐的團體操什麼的。    2002,聖洛朗正式宣布退休。也許同時,一個優雅的時代也真正結束了。現在的時尚界需要的是那些和好萊塢關係密切的、閃光燈下同樣出彩的設計師,是Karl Lagerfeld、John Galliano和Tom Ford。    向大師致敬得也差不多了,回到香水這裡來。    YSL的第一款香水是1964年的Y,柏香型香水;1991年重新推出了新的版本。1971年,第一款男用香水YSL POUR HOMME面世,這款古典型香水以檸檬和香根草為基本香型。Paris(巴黎)這款香水是調香大師Sophia Grosjman的處女作,也是獻給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巴黎和美麗的巴黎女性的香水。據說這款香水所用的玫瑰也叫Paris,是特殊的品種。    巴黎這個城市的確很美,但又不失大都市的風采,非常對我這個喜歡生活在都市森林中的人的胃口。限於篇幅的原因,這裡就不再多談。推薦的是Marc Lavoine的一首歌Paris,在別的帖子提過的。更喜歡這首歌的另一版本,六位歌手演繹的,為巴黎的活動做廣告的一個黑白色調的MTV。如果有朋友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這個MTV,請一定要告訴我。如果你想愛上巴黎,也請看看這個MTV。    巴黎的女性也給這個城市添色不少。年輕的女性(20歲以下或剛出頭的)穿著比較隨便,很多穿牛仔褲運動鞋的;反而是年紀再大一點的女性(可能要開始工作以後,到20多歲的年齡)才開始精心裝扮,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女性則更加註意。在巴黎有很多全身上下都很精緻的女性,雖然可能其中很多人年紀比較大了,但那種雍容的氣質風度很容易讓人忘記她們的年齡。例如上次在Lancome Institute見到的一位服務人員,雖然頭髮都已經白了,但是她的舉止、談吐、妝容等方面的優雅都不是國內Lancome櫃檯的那些比她年輕三十歲的小姑娘們所能比較的。Baby Doll,英文的意思是洋娃娃,中文一般叫情竇,可能是取自情竇初開的意思。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一款香水是為年輕的女孩子設計的,號稱是Paris的青春版。瓶子是個陀螺的形狀,粉紅色的Opium,中文是鴉片,1977年推出,東方型香水。這款可能是YSL最經典的香水,據說是當年Saint Laurent先生到中國旅行後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啟發而推出的。也有男用的,但個人對這一款不是很感冒。味道倒在其次,關鍵是無論嬰粟花多麼美麗,但如果中國的文化給外國人的感覺就象是神秘妖艷的鴉片,實在是感覺不爽。 前味:融合了水果香和辛辣香,包括橘皮、李、丁香、胡椒和芫荽子 中味:芬芳花香系列,包括鈴蘭、玫瑰及茉莉 後味:石玫瑰香膠、安息香、沒藥、海狸香、松柏香、白檀香及甜乳香     這幅非常出位的廣告是Tom Ford接手YSL以後推出的。從那時候開始,YSL香水的廣告開始大走性感神秘的路線,一個比一個驚人,後面的M7的一款裸男的廣告我都不好意思貼出來,怕被給刪掉。    我心目中Tom Ford接手以後的YSL的代言人是Drew Barrymore,叛逆性感又甜甜的女人。小時候就憑E.T.成名,然後是一段不羈的青春,再是浪「女」回頭重新打拚。在Never Been Kissed(一吻定江山)這部經典的校園青春片中,她的造型雖然可愛但並不性感;在兩部新的Charlie"s Angels中,倒是經典的美國性感寶貝的模樣。說起Charlie"s Angels,三位女俠在片中的造型都非常有趣,我決定等會再找出這兩張DVD複習一遍。1998年為紀念Saint Laurent從業40周年,新推出了兩款香水,女用的ln Love Again(戀戀深情)和男用的Live Jazz。    Live Jazz其實是1988年推出的男香Jazz的第二代,比第一代濃一些。但這兩款香水的瓶子都傻傻的,而且我個人不喜歡聽爵士。Jazz、Soul和Blues是很多小資們的最愛,我卻始終沒什麼興趣。M7是新推出的男用香水。很暴露的廣告。這個廣告在歐洲都很少見,國內就根本看不到了。Yvresse這一款原先的名字是Champagne(香檳),但是由於香擯酒商反對這個名字並將設計師告上了法庭,所以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名字,配方也作了修改。Givenchy    有的翻譯成紀梵希。這個創立於1952年的法國高級女裝品牌一向就是優雅的代名詞,目前屬於LVMH集團。    1995年創始人Hubert de Givenchy退休後,John Galliano成為了Givenchy的首席設計師。但只過了一年多,他就被提升為集團中另一個品牌Christian Dior的首設。接替他的是他的校友Alexander McQueen,也是以前衛風格著稱。但是沒過多久,Alexander McQueen就被趕下了設計師的位置,後來投奔了Gucci集團。LVMH集團則聘請了Julian McDonald主管Givenchy品牌。    Givenchy的優雅在奧黛麗.赫本(Audrey Hupert)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Sabrina》(老版的情定巴黎,新版的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Breakfast at Tiffany"s》等電影中赫本都穿的都是Givenchy的衣服。那時服裝設計師在大眾媒體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從上個世紀80-90年代開始,時裝品牌的設計師逐漸走到前台,曝光率越來越高,尤其是和好萊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Valentino、Calvin Klein等設計師與媒體以及好萊塢明星的關係就是著名的例子,Gianni Versace死前更是一個典型。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設計師和媒體以及明星們搞好關係有利於品牌的宣傳。如果這時設計師和管理方互不干涉,只做好自己的工作,那麼雙方會合作愉快。John Galliano和Christian Dior,Tom Ford和Gucci的原CEO(名字不記得了)等都是好的例子。可惜的是,很多人有一點成就或一出名就自信心膨脹,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有些設計師會禁不住插手品牌的商業運作,結果鬧得和管理層很不愉快。做人還是有自知之明比較好。    我在談CD這個品牌的時候,就提到過同一個學校出身的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同樣的英國前衛設計師,同樣接管法國最經典的高級女裝品牌,但前者在CD如魚得水,直到現在還是時尚界的寵兒;而後者卻並不得志。個人認為這絕對不是因為兩人的風格或水平上有多少差異,而是別的方面的原因。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就只有內部的人才知道了。    我比較喜歡不張揚的東西,例如Givenchy這樣的時裝品牌,例如「優雅」的電影。我所說的優雅的電影,不是指羅馬假日那種浪漫溫馨的文藝片,而是指優雅的動作片。所謂的優雅,是和粗魯的暴力相對的。例如吳宇森的電影,無論是香港的《英雄本色》還是美國的《Face Off》(變臉)和《M2》,都是屬於暴力美學的類別;而優雅的例子包括有《The Saint》(Val Kilmer很酷的喔)、《Thomas Crown Affair》(以前介紹過的)、《暗戰》、《雙雄》(這一部的結尾太老套,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等等。另外的例子就是常見的追車場面,一般都拍得火爆異常,《Matrix 2》(黑客帝國2)和《Bad Boys 2》(絕地戰警2)中的追車鏡頭就是典型;優雅的例子則是《Gone in 60 Seconds》。    順便提一下,前兩天新聞說Pierce Brosnan會繼續接演下一部007,而且還接拍了《Thomas Crown Affair》的第二集,興奮。    回來繼續談優雅的Givenchy。除了女裝外,Givenchy也有化妝品和香水產品,國內有很多專櫃的。印象最深的是口紅上有個小鏡子的那一款。    Givenchy的香水產品很多,女用的有Amarige、Extra Vagance、Fleur D"Interdit、L"interdit、Eau de Givenchy、Givenchy III、Hot Couture、Tartine et Chocolate、Ysatis等,男用的有Gentlemen、Insense、Insense Ultramarine、Pi、Greenergy等。    Oblique是2000發布的,中文是傾斜,專門為新世代的年輕女性所設計的。這款我只聽說過,沒有見過。據說有三款,分別是「快進」(forward)、「播放」(play)和「回放」(rewind)。不知道林憶蓮在《都市觸覺III》專輯中的那首性感躍動的「傾斜」能不能搭配這款香水。Tartine et Chocolate是小熊寶寶,很多朋友喜歡的。記得有專門的帖子談這一款,這裡就不提了。    Organza取名自Givenchy本人喜歡的一種面料透紗,是Givenchy最著名的香水。其經典的瓶身設計表現的是成熟女性的優雅身段,比JPG的那一款含蓄一些。我個人還是喜歡這樣的女性的身材,象J.Lo那一款所表現的女性身材可不對我的口味。不知道帥哥Ben為什麼要和她拍那麼難看的一部電影《Gigli》。Ralph Lauren    中文應該是拉爾夫.勞倫。有時候也有人用「馬球」(Polo)來作為這個品牌的代名詞。    Ralph Lauren,男性,1939年出生在紐約。1968年他創建了Polo品牌,開始主要產品是領帶。由於他的領帶比別人的寬一些,所以很快就流行起來。接著他又陸續推出了以美國中產階級為目標顧客的男裝Polo by Ralph Lauren和高級女裝Ralph Lauren,被媒體稱為美國的經典。Ralph Lauren還將自己的名字品牌延伸到成衣、牛仔裝、童裝、香水、配飾、皮具、家居用品,是時尚界少數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圓的品牌之一。    在我心目中,Ralph Lauren和另外三位設計師Calvin Klein、Donna Karan和Tommy Hilfiger一樣是典型的美國人,全球化商業化的味道非常的重,在時尚這個行業顯得非常突出。    話說1533年,教皇的侄女凱薩琳下嫁法王亨利二世,把使用香水的習慣帶到了法國(順便插一句,據說這一個婚姻除了使用香水的習慣以外,還帶給法國人冰激凌的製作方式和吃飯使用餐叉的習慣)。還是那兩位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促使法國的香水工業蓬勃發展。但是直到二十世紀早期和中期,使用香水還是生活精緻化的一種特徵,顧客在香水店裡自己選擇喜歡的空香水瓶裝盛想要購買的香水。那個時候,整個時尚業都只是為少數貴族和富裕家庭服務的。    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歐美的中產階級逐漸壯大,以及八十年代開始全球化的蔓延,使本來清高的時尚業越來越大,商業化的烙印越來越重。九十年代開始,一方面大的奢侈品集團和化妝品公司逐漸形成,最大的幾家都在法國,有LVMH、Vendome(Richemont)、Pinault-Printemps-Redoute、歐萊雅L"Oreal France等;另一方面時裝設計師們紛紛推出二線品牌搶佔年輕人和收入相對較低的顧客的市場,並將品牌延伸到服裝之外:香水、化妝品、眼鏡、家居用品等是幾個重點的領域,而品牌延伸的代表人物就是Ralph Lauren、Calvin Klein(CK)、Pierre Carding(皮爾卡丹)、YSL等幾個設計師。甚至有人因為他們發放品牌許可證太多而批評他們貪婪。    剛看到一張有趣的照片:今年是Louis Vuitton品牌150周年,Louis Vuitton在巴黎香街旗艦店前安裝了兩個巨大的LV箱包的模型。照片中這兩個模型都有三層樓那麼高,剛好擋住了一半在三樓外牆的另外一個公司的名稱Accen...。這家倒霉的公司就是Accenture,全世界最大的諮詢公司。我把這張照片看作是時尚業壯大的信號,已經可以和諮詢業平起平坐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水也不再是少數人的專用品,而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精緻。工業化降低了香水的生產成本,商業化擴大了香水的市場影響,全球化將一個品牌的香水鋪到了世界各地。但同時,香水越來越多則導致香水的味道和香水瓶都重複沒有個性。    我個人很佩服Ralph Lauren這些設計師的商業頭腦,但他們的設計並不會給我任何驚艷的感覺,這些品牌的香水也沒有很多出眾的。    提到Ralph Lauren,又禁不住想起那部即將結束的經典劇集《Friends》(老友記/六人行)。電視劇里Rachel就在Ralph Lauren公司工作,Ralph Lauren本人還在其中的一集中客串出現。象我以前介紹Lancome的時候談到的那兩集一樣,這一集也是非常搞笑但是有點少兒不宜的,這裡就不說了。三個月以後這部長達10年的電視劇就要結束了,真是可惜啊。為了紀念,我決定到時候去買齊10季的60張DVD收藏。    至於Ralph Lauren的香水,大概有以下幾款:女香有Lauren、Glamourous和Ralph,男香有Chaps、Polo和Polo Blue,Extreme Polo Sports是中性的,男香女香兩款都有的是Polo Crest、Polo Sport、Romance和Safari。    總的來說,Ralph Lauren的香水沒有哪一款是我特別喜歡的。他家的香水瓶設計也是典型的美國式的,單調統一沒新意。Ralph的瓶子象墨水瓶,Romance的長得方頭方腦;Polo Sport和Polo Sport Woman是運動香水,瓶子象除汗劑;Polo的象Lancome的Trophee,只不過顏色和瓶塞的材料不一樣,當然誰抄誰我就不敢說了。    Polo和lauren是最早推出的兩款。曾經擁有過一瓶Polo,是別人送的。這一款應該算是Ralph Lauren最經典的一款,有些中國人叫它馬球香水。綠色的香水瓶上烙印著Ralph Lauren的經典馬球標誌,也是他家的品牌logo。這一款香水的味道比較中庸,適合不同年齡的男士平時使用。想起一件事,這裡的女性朋友在給男友或老公買Ralph Lauren的東東時千萬要看清楚,國內有一個叫做聖大保羅的品牌的logo也是馬球,不要把兩個品牌弄混了。2002年推出了新款的Polo Blue,瓶子是藍色的。    Romance是1998年底推出的花香型香水。2000年的時候國內還沒有這一款出售,但是國內的Elle已經有這一款的廣告了。剛好那時候去美國出差,一個同事點名要帶這一款回來送給他女朋友,不知道是不是求婚用的。Safari中文是狩獵,看名字就知道是比較休閑的。    基本上所有的Ralph Lauren的香水都是搭配休閑和運動的服裝,比較正式的只有Lauren、Glamourous和Romance。Glamourous的模特可是大名鼎鼎的Penelope Cruz喔。    補充一下,Ralph Lauren的男裝經典的還是領帶和運動T恤,而且都是走休閑路線的,下班後或周末穿的。說到這裡,又想起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中國的男士沒有什麼正式和休閑的概念,周六周日出門也是西裝革履加領帶。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周末在大街上也可以看見不少西裝領帶的男士陪女友或太太逛街。Guy Laroche    中文一般叫姬龍雪。    Guy Laroche是著名的法國設計師,男性。他強調服裝必須穿起來絕對自然,讓人體能夠自由伸展。    Guy Laroche在國內可能不那麼有名,但是要知道這個品牌曾經是法國的高級時裝(Haute Couture)的品牌之一,設計師和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和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合稱「三王子」;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華倫天奴(Valentino)也都曾經為Guy Laroche工作過。    1989年Guy Laroche逝世,接手的是Angelo Tarlazzi。1993年,Michel Klein(國內他個人的品牌好象叫堡獅龍吧)被選出來設計其高級時裝系列,品牌就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幾年後alber Elbaz接手才開始重放光彩。    不記得Guy Laroche的服裝在國內是否找得到了,他家的男裝總是給我比較休閑的感覺。這裡忍不住談談我喜歡的男士的服飾品牌,順便再次給新來的朋友提個醒:我是男的。    除了Guy Laroche以外,我比較喜歡的男裝品牌還有Burberry(香水之前已經談過了)、Paul Smith(以後還會談這個品牌的香水)、YSL(因為質量不錯,而且版型比較適合我)等等。其實象這樣比較貴的品牌一般我是不會買的,畢竟銀子有限,只有等打折打到三四折以下的時候才會去淘點貨。但是這些名牌基本上質量會非常好,所以有打折的機會不要錯過。    稍微便宜一點的品牌喜歡Liz Claiborne,一個定位在普通上班階層的美國品牌,東西蠻實用的。不過版型太美國,可能不太適合亞洲人。他家也有香水產品,不過基本上我不會去談。    我大部分的西裝和襯衫都是國內的品牌,價格低是一個因素,其次的原因是東西方人的身材差異造成了服裝版型的不同,這點在襯衫上尤其明顯。例如同樣的大小,明顯西方人的手臂會比東方人要長一點。所以我很喜歡上海的海螺襯衫,很適合我的身材。不過國內的襯衫品牌沒有生產用袖扣的襯衫的,所以這類只能買國外的品牌。    配件方面,一般上班的男士還是應該以簡潔為主。我已經過了穿破洞牛仔褲戴耳環的年齡,也基本沒什麼配件。只有一幅墨鏡,Ray-ben的(可不是學小湯哥)。表很少戴。唯一擁有的比較妖一點的東東是一隻銀戒指(不記得什麼牌子了),有點類似於Cartier的幾重指環,四個環交錯拼在一起是一隻完整的蠍子。    鞋的方面,比較喜歡的是Bally、SKAP、Hush Puppies和Timberland等這些牌子。不過可能大部分女性朋友對這些品牌不太熟悉,因為這些品牌主要還是在男鞋方面比較多。如果是Ferragamo、Nine West、Joy & Peace這類品牌可能這個版面大部分的朋友就比較熟了。    回到香水這裡來。Guy Laroche的香水包括Fidji和Jai Ose女香,以及Drakkar Noir、Drakkar Dynamik和Horizon男香Gianni Versace    范思哲,義大利品牌。    設計師Gianni Versace於1946年出生於義大利,1978年建立了這個品牌,1981年就開始出品香水,並逐漸將產品線擴展到皮具、配飾、家居用品等等。1997年他在美國邁阿密自家的豪宅前被人槍殺,他妹妹Donatella接手了這一家族品牌。個人感覺從這時候開始這個品牌就走下坡路了。    Versace的風格以華麗著稱,設計師和他的妹妹也以與好萊塢影星和流行樂手們的密切關係和奢侈生活而著名。我個人總覺得這個品牌有點艷俗,而且品牌和設計師都太張揚,又缺乏一些能夠沉澱下來的東西。無論如何,說起這個品牌,還是很容易聯想到奢侈這個詞的。    雖然說香水算是奢侈品(luxury goods),但只能算是最低級的奢侈品。奢侈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衣食住行無所不包。奢侈並不僅僅意味著高級的服裝、皮具和珠寶,吃法國松露是奢侈,住別墅開跑車也是奢侈。    滑稽的是,很多現代中國人往往把奢侈理解成顯示給別人看自己有錢,但他們又往往連真正的奢侈品牌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副暴發戶的模樣。於是在中國,奧迪車也敢說自己是和賓士、寶馬齊名的高級品牌了,勞力士也赫然是頂級手錶的代名詞了,滑雪騎馬帆船也變成是奢侈運動了。另一個可笑的例子是上海很多的餐館(不知道別的城市如何)越來越注重裝修,極盡金碧輝煌之能事或者玩點前衛之類的噱頭,再就是把價格提得高高的,最根本的味道、衛生、餐具、服務等卻忽略了。例如很多人追捧的M on the Bund,兩個人吃一頓普通的花掉上千元很正常,但其味道平平,各桌之間的距離小得象麥當勞,餐具也不是名牌,除了有一小塊景色不錯的陽台以外,實在搞不懂怎麼敢把價格定那麼高。    相對而言,西方的奢侈要內斂得多。電影《Richie Rich》,中文有的翻譯成《世界上最有錢的孩子》,主演是《Home Alone》(小鬼當家)的Macaulay Culkin。其中主角除了坐著高級轎車上私人學校以外,所有的奢侈都是在家裡,而不是擺在外面給別人看的。例如這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在自己的家裡(一座城堡)開了一家私人的麥當勞,健身教練是施瓦辛格和克勞蒂亞希弗,收到的聖誕禮物是一架巨大的過山車等等。    其實歷史上西方的奢侈和中國的奢侈比起來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除了文化的差距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一直到文藝復興時代(甚至是更晚的工業革命之前),歐洲的經濟水平相對於中國來說都比較落後,所以在奢侈方面遠沒有中國的博大精深。唯一給我震撼的感覺的是法國的凡爾賽宮的後花園,幾乎可以算是人類園林藝術的頂峰。考慮到當時的經濟情況,這個花園可以算是西方奢侈的頂峰了。    中國的奢侈遠的不說,近的例如在明清兩代揚州一帶的鹽商的奢侈就令人驚嘆。這個揚州就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故鄉,也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中的揚州。據記載,清朝的一個大鹽商姓黃的,吃的蛋炒飯要求每粒米都要相互分開,並且每粒米都是完整的,還要泡透蛋汁,外面金黃內心雪白;下雞蛋的雞吃的飼料里要加人蔘、蒼朮等;配這一碗飯的要有百魚湯,湯里包括鯽魚舌、鰱魚腦、鯉魚白、斑魚肝、黃魚鰾、鯊魚翅、鱉魚裙、蟮魚血、烏魚片等等。想比較中國古代的這種精緻的奢侈,現代國人的奢侈真是小兒科了。    Versace家的女香包括V/S、Exciting、Versace Woman、V"E、Blonde等,男香包括Versace Man、Versace L"Homme、V/S、Versus、Dreamer等。    Versace Woman是他家的第一款香水,1981年推出,花香柏香型。香水瓶是鑽石型的,有56個切面。    很有名的一個系列是牛仔系列,男女香水各半,是為了配合其牛仔服裝系列的,包括Baby blue jeans、black jeans、blue jeans、green jeans、metal jeans、baby rose jeans、red jeans、white jeans、yellow jeans等,這在香水品牌中好象還是獨一家的。瓶子長得象可樂瓶。Jeans Couture是另外一款。      Versace L"homme和Versace Man居然是兩款香水,搞不懂怎麼取名字的。沒聞過這兩款,也沒聽說過身邊有誰在用。    V/S是1998年在美國推出的,男香是東方香型,瓶子是方的;女香是花香型,瓶子則是圓的。味道不是很討我喜歡。Kenzo     中文翻譯成高田賢三或者健藏。    Kenzo這位設計師是日本人,20世紀70年代去巴黎發展並在那裡成名。1988年開始推出香水產品,後來也逐漸將產品線延伸到皮具、手錶、家居用品等。後來LVMH集團買下了這個品牌。    要聲明的是:我個人並不喜歡這個品牌。在寫Shiseido的時候我就提過我不喜歡日本的品牌,一方面是歷史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日本的文化,過於偏激狹隘。    就拿日本料理來說,我最多會去迴轉壽司店吃吃快餐,一般的日本料理店是絕對不去的。日本料理之所以那麼精緻是由其歷史傳統所決定的: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個小島國,物產貧乏,人民從來就吃不飽,所以日本料理每份都只有一點點。也正是因為量少,所以只能向精緻方面發展。其實中國菜和法國菜從精緻來說也絕不亞於日本菜,不過因為一般的餐館因為檔次的關係沒有追求精緻,而且日本菜本身一點點又很容易弄得比較精緻,所以大家會覺得日本菜很精緻。    之所以要說說這個品牌是因為版子里有很多這個品牌的愛好者,而且Kenzo也算是日本品牌和文化的典型之一。另外,這個品牌常讓我聯想到綠茶,剛好又有朋友問我對咖啡的意見,這裡就順帶著談談另一種「香」水----飲料。相必香水愛好者也大部分喜歡某些飲料吧。    Kenzo品牌強調的是自然、鮮艷但不失清新,也包含著濃郁的東方風格,所以會讓我聯想到綠茶。中國和日本兩個民族都是喜歡喝綠茶的,不僅僅是因為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而且和傳統文化頗為符合。但我恰恰不是綠茶的愛好者,絕對分不清楚龍井、毛尖或碧螺春的味道,我喝綠茶純粹就是為了其對健康有益。    其實茶分很多種,除了綠茶以外還有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等等很多種。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最小資的時期,喜歡喝當時少有人喝的紅茶。當時喝的是立頓,還加奶、糖、檸檬什麼的。雖然還不至於象英國人那樣喝下午茶再來點小點心,但冬天裡捧著一杯香香的紅茶看一本好書,也是當時我的一大享受。    西方的茶和東方的茶當然不太一樣啦。一般所說的英國下午茶就是指紅茶,還有其他兩種茶給我的印象很深。    一次在草地上散步,碰到幾個南美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喝茶。他們喝的是阿根廷的馬黛茶,小茶壺是金屬的,長的象中國的古代的小酒壺,但是有一根吸管伸出來。那幾個哥們就傳著這個小壺,傳到就輪流吸一口。見到我過去他們還熱情地把茶壺遞給我讓我也試試,有點潔癖傾向的我當時內心可是激烈地鬥爭了一番,後來想想這幾個人不象是會有什麼病的可能,就大膽接過來喝了一口,結果苦得沒差點吐出來,還不得不笑著誇獎這種茶一番。    另一種茶是摩洛哥的茶,一個摩洛哥朋友招待我們喝的。煮茶是把茶葉放進一個漂亮的小錫壺,加糖,再塞進一大把薄荷葉,再注入滾水放一會兒。那茶叫一個香,很清冽的濃,而且很甜,我還是比較喜歡的。不過我更喜歡的是當時那位摩洛哥人做的摩洛哥最著名的菜尖蓋鍋燴肉(Tajine),好吃啊好吃啊。把牛肉啊、蛋啊什麼的放在一個平底的大盤子里,蓋上一個高高的尖頂後放在爐子上干燉兩三個小時,然後連盤子一起端上桌配著法棍吃......寫著寫著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接著談另一種重要的飲料:咖啡。咖啡的起源、種類、烘焙技術等就不細談了,否則又是幾萬字都打不住。只說說我對咖啡的感覺好了。    如果說茶是很東方化的飲料,咖啡就是很西方化的飲料。上大學的時候,鳥窩咖啡開始在中國做廣告,不過那時候並不喜歡喝。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因為當時幾乎所有的同事都是外國人,大家都在不停地喝咖啡,所以受同事們影響我自己也逐漸養成喝咖啡的習慣,最多的時候一天會喝上五六杯。不過後來因為考慮到健康的問題,逐漸減少到一天喝一杯。    至於喜歡喝的咖啡,主要喜歡的是Cappuccino、Mocha和Conpanna Espresso,純粹的Espresso反而不喜歡。據說有些咖啡是用酒和別的配料調配的,熱咖啡可以加威士忌、白蘭地等等,冰咖啡可以加杏仁酒、綠薄荷酒等等;最讓我垂涎的是加另外的一些配料:杏仁片、香草片、玉桂粉、丁香、肉桂、豆蔻粉......不過一直沒見過哪裡可以喝到這種咖啡。    可能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喝咖啡是很小資或者很西化的行為,去一趟咖啡館甚至Starbuck"s就是小資情調了。但實際上咖啡在外國就和茶在中國一樣,就是日常的飲料而已。而且由於咖啡有提神的作用,所以很多人一天喝四五杯甚至更多的咖啡就是為了提神而已。至於咖啡館,不過就是一個賣飲料的地方而已,沒什麼情調可言。    提到咖啡,就自然地聯想到遍布全球的Starbuck"s。我只喜歡喝星巴克的摩卡加cream,其他的就不怎麼喝了;而且基本上十次是有九次是買外帶的,難得坐在店裡喝。2004年1月份,Starbuck"s終於進入巴黎,不知道這個在全球其他地方暢通無阻的品牌在這個咖啡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文化的城市的下場如何。    我總是覺得其實星巴克只是一家快餐店而已,和麥當勞一樣已經成為了美式快餐文化的一種象徵。在電影《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里,梅爾.吉布森就是在Starbuck"s里第一次成功地實踐了他的特殊能力;在《You"ve Got a Mail》(電子情書)中,星巴克也在Tom Hanks和Meg Ryan的愛情故事中頻頻閃現。而在國內,星巴克總是和小資聯繫在一起,也算是中國特色吧。    還是回到Kenzo這個很東方、很「茶」的品牌上來。    Kenzo的香水從味道和瓶身設計等方面都比較符合整個品牌的形象和東方文化(準確地說是東亞的文化,和中亞以及東南亞的完全不一樣)的底蘊。主要的香水包括Kashaya De Kenzo(櫻花頌)、Kenzo、Kenzo D"Ete、Kenzo Flower、Kenzo Jungle L"Elephant、Kenzo Jungle le Tigre、Le Monde est Beau、L"Eau par Kenzo、Time for Peace等等。    Kenzo Jungle L"Elephant和Kenzo Jungle le Tigre瓶蓋上是大象和老虎,後一款據說是1998年為了紀念中國的虎年而推出的。Paul Smith    中文會翻譯成保羅.史密斯。這個名字在國內可能不那麼有名。其實這個品牌在時尚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設計被看作英式設計的代表。    設計師在1976年建立了這個品牌,開始主要生產男裝,走的是古典主義路線。從80年代開始,Paul Smith男裝開始偏離古典,追逐時尚和前衛,男裝系列被稱為「以古典為主線忽左忽右」。1994年他推出了女裝系列,後來還推出了童裝、香水、手錶、皮具等等衍生產品。    Paul Smith基本上是我最喜歡的男裝品牌。喜歡他家的裁剪、西服上的縫線、典型的古典英式的風格。關於男裝的一些品牌,例如Hugo Boss、Alfred Dunhill、Zegna等,我會以後在討論Hugo Boss這個品牌中談到。這裡要談的是我對男士著裝的一些看法。    自己大學裡的時候曾有段時間追求穿著與眾不同,畢業以後就穿得越來越中規中矩,個人的口味也逐漸向比較傳統的方向轉變。其實個人的著裝風格是嚴謹還是隨意,完全取決於場合和自己的口味;但是個人覺得國內男士的著裝水平整體還是比較低,很多已經不是著裝風格的問題了,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城市裡也比別的城市好不了多少。    一些常見的讓我不舒服的穿著包括:  穿衣服不注意場合。上班的時候需要正式一點的服裝,一般的人都能做到;但是該穿得休閑一點的時候還是西裝革履就有點搞笑了。大家周末的時候看看有多少男士在陪女友或太太逛街還穿著西裝領帶就明白我的意思了。或者諸位女性可以問問身邊的男性,有多少知道上班的穿著中formal(正式的職業裝)、business casual(也叫smart casual)和casual(休閑裝)的區別,知道這三種應該是一周的哪幾天穿的。    或者很多公司要求並不那麼細,但是即使很多人穿西裝的水平也不敢恭維。西裝的袖口商標不拿掉目前基本已經被白領們所領悟了,還犯這種錯誤的人基本上不是民工(這裡沒有歧視他們的意思)、農民企業家就是實在是非常土的人。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穿西裝的時候穿無帶皮鞋(不穿旅遊鞋已經是進步了),或者在西裝裡面套一件V領毛衣,還有人穿深色西裝和皮鞋時穿白色的襪子。    最讓我不舒服的是有些人在襯衫裡面還要穿一件棉毛衫之類的,而且棉毛衫還要高出襯衫領子或長出袖子,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我裡面還穿著一件」,真是暈啊。對這樣的人要和他談不同的領帶打法配不同的襯衫,那還不比對牛彈琴更費勁。    再進一步說,要說男士的品位和修養,穿著其實是次要的,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舉止言行。男人還是需要有點氣度和胸襟的,要懂得為他人著想,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浮不陰險不三八不戀母不貪小便宜;不隨地吐痰,不亂穿馬路,坐公車給老弱病殘讓座......當然,能夠注重一下穿著就更好了。    還是回來談香水。雖然我喜歡Paul Smith的男裝,但對他家的香水感覺只是一般,沒什麼可多說的。Paul Smith的香水只有三款:Paul Smith女香、Paul Smith男香和Paul Smith Extreme。    Paul Smith的女香和男香都是2000年推出的。女香是花香調,不是很濃的;男香則有點刺鼻,主調是熏衣草和麝香,適合休閑時使用。Paul Smith Extreme是2002年推出的花香型香水,也比較清淡。 Giorgio Armani     中文是喬治.阿瑪尼,也有翻譯成喬治.阿曼尼的。    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曾經做過Nino Cerruti的設計師,1974年推出自己的品牌。Giorgio Armani是高檔品牌,Emporio Armani 是二線品牌,Armani Exchange是更便宜一點的面向年輕人的品牌。應該是最近兩三個月吧,Giorgio Armani和Emporio Armani將會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專賣店開在上海的外灘。    Armani一向是明星們最寵愛的品牌之一,無論是好萊塢還是日本香港的明星。另外,Armani的男裝也受到很多公司老闆和經理的追捧,甚至很多時候媒體或小說在描述某位男士有品位的時候會說他穿的是Armani。    不知道Armani在國內會找誰來做形象代理,我個人認為黎明是最合適的。大陸的帥哥們都缺乏風度和內涵,而且感覺都比較土。香港的,劉德華給人感覺太滄桑;鄭伊健的氣質有點休閑,總感覺不夠正式;郭富城太運動;梁朝偉已經為什麼品牌的西服代言了;任達華有點妖......台灣的帥哥嘛,台灣有帥哥嗎?    基本上代理這種國際的大牌,需要代言人年紀不能太輕,有點內涵。黎明的氣質比較斯文,身材不錯,年紀也已經過了輕狂的階段。由於一直聽粵語歌的關係,對香港的歌手偏愛一點。最早聽黎明當然是1990年他的成名作《相逢在雨中》,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四大天王,劉德華剛開始唱了一兩年歌,張學友開始紅,張國榮退了沒多久,陳百強也還在,黎明不過是一個很帥的毛頭小夥子而已,唱得不如李克勤和黃凱芹,跳舞不如張立基。    開始對黎明印象深刻是91年,一個朋友送給我他的一張專輯《願你今夜別離去》。我一直沒搞懂為什麼收到的是這張專輯而不是當時我更喜歡的別的歌手的,但是我一向都不是個自作多情的人,所以我假定那個朋友只是隨便買的而已。    不過這張專輯本身的水平還不錯,好聽的歌還是不少的。《願你今夜別離去》這首歌也是黎明主演的電視劇《原振俠》的主題曲。大概要到10年以後我才開始看倪匡,大概12年以後才看到這部電視劇。    說起香港歌手,又想起這兩年來過世的那些風光一時的名字,那些基本屬於另一個時代的名字,現在的新新人類們已經不知道他們和她們當年叱吒香港樂壇的風光了。(有點奇怪,為什麼台灣的歌壇那麼太平,除了幾年前的張雨生和沒紅起來的薛岳,沒人翹辮子。)    近一點的梅艷芳、張國榮和羅文,早一點的鄧麗君,再早一點的黃家駒和陳百強,都是我喜歡的。不知道這個版塊里有多少人知道當年鄧麗君在中日東南亞有多紅;羅文的《小李飛刀》成為所有香港歌手在東南亞演唱的必唱曲目;譚張之戰是多麼激烈;梅姑一出,女歌手無人爭鋒,青春五女將統統排在後面......去年是金馬還是金像獎頒獎,為了紀念剛去世的張國榮,四大天王同台獻演哥哥的《當年情》,是我知道的他們四個人第二次同台演出(第一次是他們四個人在人民大會堂),可見他的地位。    推薦梅艷芳臨死前的一張專輯(應該算最後一張吧)《With》。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每首歌都是找來好友(也都是大哥大姐級)合唱,11首歌分別是和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許志安、黃耀明、倫永亮、鄭秀文、陳慧琳、蘇永康、王菲、林憶蓮合作的,而且每首歌的愛情故事都不一樣,包括初戀、熱戀、新婚、單身、同性戀、網戀、一夜情等各種不同的主題。    這張《With》是少數幾張我幾乎每首歌都很喜歡的專輯,還有其他的幾張也順便推薦一下:張國榮的《紅》和《Romance 87"》、  譚詠麟和《愛在深秋》和《再見吧浪漫》,達明一派的《萬歲萬歲萬萬歲》和郭富城的《聽風的歌》。   老規矩,還是把香水留到下篇再談吧。結束之前,提一提陳慧琳不久前的新歌《嫁妝》,據說本來是給梅艷芳寫的,所以歌詞意義深遠,不知道適合搭配什麼樣的香水。這首歌的MTV中,Kelly穿起婚紗倒也好看。     珍珠色婚紗香檳色襟花還好嗎  你兩個說過想跟我出嫁還想嗎  我卻太抱歉 結果有變化新計劃嗎 隨緣吧    本應想跟他組織新的家  如今怕 永遠擱置了  真的有點化停一下  愛侶愛錯了 嫁妝買錯嗎 只愛自己未算差    一早揀好的嫁妝 始終都未有希望  手牽手跟他看看  一生都為了失戀那樣忙  如童話般的婚禮那風光  猶如在眼前從來走不進的教堂    可不可穿起嫁妝 大路上任我闖蕩  好東西他不愛看 就學習自我欣賞  繼續忙 仍能比新娘好看  化起妝 無人望見仍然能閃閃發光  再盛放  再盛放    溫室的小花 失戀的專家成長嗎  過去你信你終於也會嫁還敢嗎  你愛戴鑽戒要他愛戴嗎  依靠自己別靠他    若然是後悔因他那樣狂  還何必等他一吻去叨光  原本自愛隨時能比他眼光  更耐看  更耐看  比戀愛更耐看 接著回來談Armani。  Armani的香水有Armani、Emporio Armani、Acqua di Gio、Emporio Armani White、Emporio Armani Night、Gio、Mania、Sensi等,很多都有同名的男女香水兩款。這個品牌的香水給我的整體感覺非常一般,就是設計師為了賺錢而推出的衍生產品而已。  Sensi是2003年推出的東方型女香,據說Sensi在義大利語里是感受的意思。Mania也有男女兩款,海報是男香的,女香的瓶子和男香的差不多,不過顏色不一樣而已。Calvin Klein  中文好象是卡爾文.克萊恩,一般都簡寫成CK。   作為時裝設計師,Calvin Klein也算是美國的大師了,和Ralph Lauren、Donna Karen等幾位的地位相當。他也是個很商業化的設計師,品牌延伸到了很多種類別的產品。但是他的高檔女裝並不是那麼出色,更受歡迎的產品是成衣、牛仔、內衣、配飾、家居產品、香水等。    差不多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CK的內衣在中國很是紅了一陣,結果還演變成了一種時尚,儼然成了小資的標記之一。居然還有人故意穿低腰褲,以露出CK的商標為榮,而且還是男生。(我吐吐吐......)    國內很多媒體(包括網路)非常喜歡做一件事,就是炒出一個概念來,然後再把它炒臭,臭了以後翻新了再炒。白領炒臭了再炒小資,小資炒臭了再炒中產階級......反正這幾個人群在大多數媒體眼中都差不多。其實除少數媒體以外,大多數媒體(包括網路)雖不能說處在老少邊窮地區,但是在時尚和生活方面的品位實在是不敢恭維。    看看媒體們給這些白領或小資所強加的特徵:看王家衛杜拉斯井上春樹還可以算是個人的文藝口味,常吃麥當勞、喝咖啡、穿CK、買宜家的傢具等等這類的特點真是有點讓人哭笑不得。如果這就是有品位,那我寧願永遠不要有這樣的品位。    從品位來看,國內的時尚類媒體還是不差的。雖然國內沒有WWD這類的專業報刊,但是一些國際大牌的雜誌還是起到了比較好的引領風氣的作用的,例如《ELLE》(世界時裝之苑)、《Cosmopolitan》等。(注意,我說的是國際大牌,在國內不超過10家,瑞麗這類的雜誌是不算的。)    但是,其他的媒體(大部分的日報、晚報、讀者文摘之類的雜誌、網路等)除了從時尚雜誌那裡copy一些信息以外,輪到他們自己談時尚或生活品位方面的問題馬上就露怯。不教人一些實用的、實際的東西,卻偏偏憑空造出很多有中國特色的時尚品位來。奧迪車是多麼高檔次這種笑話就不提了,Hugo Boss、S.T.Dupont、Ports這類品牌居然也被吹成是國際大牌,我倒。    媒體的品位會造就很多人的品位,所以我倒是寧願媒體們在談生活時尚時少說一些華而不實的所謂時尚生活品位,多介紹新開的餐館、比較妖的小店什麼的更實際。    關於香水,我個人的感覺是Armani的衣服比香水好,而CK的香水比衣服好。CK的香水是委託Unilever(聯合利華生產的),但大部分都得過FiFi獎。具體的每款香水,以及Kate Moss、Christy Turlington等Calvin Klein的香水中,有同名男香和女香的是Calvin Klein、Obsession、Contradiction、Eternity、Escape、Truth等,中性香水(男女通用的)有One和Be,Crave是男香。    Obsession是1985年推出的,中文是迷惑,也有叫冰火的。味道嘛,感覺有點刺鼻,比較囂張的那種,應該是晚上用的那種,可以在酒吧吊吊凱子的。    廣告里的模特就是Kate Moss,著名的模特,她的走紅和Calvin Klein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對不起,Lady_Samsara,我還是要把模特這一部分留到下次再談。    Obsession是東方型香調,前味是中國柑橘、佛手柑和香草,中味是茉莉、香橙花、檀香等,後味是琥珀和麝香。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女用Obsession的那個瓶子的,象一小杯很醇的酒,Chivas那種的(不過我並不喝酒,連啤酒和紅酒也不喝)。 Eternity我就比較喜歡一點了。這款是Calvin Klein為了紀念自己的婚禮而推出的,味道比較內斂溫柔,真的有家庭的味道。廣告里也是貫徹這一溫情的風格,女模特則是大名鼎鼎的Christy Turlington,我最喜歡的模特之一關於家庭的觀念,好象是東西方文化一個顯著的差異,尤其是現代區別尤其明顯。東方的文化會把事業放在男人的第一位,然後可能是朋友之類的,家庭(尤其是妻子)肯定是排到非常非常後的。而現代西方的文化非常強調家庭的地位,注重事業和個人生活的平衡和諧。這種差異的一個體現就是好萊塢已經有太多太多關於家庭關於溫情的作品,而國內的電影電視呢?    如果你再注意一下國內那些成功人士的自述傳記訪談之類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奮鬥或是抓住了機遇,幾乎沒有人會說感謝自己的妻子和家庭對自己的支持,好象妻子們只是做飯洗衣帶孩子而已,一個便宜的傭人保姆加免費的妓女。而西方的則不太一樣,明顯的例子是幾乎大部分的書的作者都會在首頁寫上感謝妻子對自己的幫助之類的話。這種差別和男尊女卑沒關係,是個人修養、對別人的尊重和對生活的態度問題。    在外國公司里工作也會感覺到這樣的區別。這裡的外國公司指的是歐美公司,亞洲的公司(日、韓、東南亞、港台、大陸)的那種文化和工作風格讓我討厭,這也是我決定四十歲以前不加入任何亞洲公司的原因。    很多歐美的老闆會鼓勵員工的工作和個人生活及家庭的平衡,不提倡一天到晚不顧家地加班。所以每當看到港台或國產的電影電視里讚揚一個人積極進取就會說這個人多麼熱愛工作、根本不回家什麼的,我就很想笑。且不說他們可能有的工作效率低下問題(可以按時8小時做完的工作為什麼要加班),就算是為了公司日夜奔波,這些人的家庭怎麼辦?男人的成功一定要建立在女人在家獨守空房的基礎上嗎?    有一則廣告說的是丈夫很晚回到家,妻子已經睡著了。丈夫對妻子說,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讓你過更好的日子。我呸,這是男人最大的謊言之一。這些男人究竟是為妻兒辛苦還是為了自己個人的那種成就感而奮鬥(甚至是為了將來有錢在外面花幾個小姑娘)?    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每個人都在衡量著為達到自己的成功目標要付出和放棄什麼。無論如何,我想我是不會放棄我的太太我的家庭的。    其實,香水以家庭為主題的並不多。除了這款Eternity以外,我只記得還有一款Estee Lauder的Pleasure男香,廣告中的那種溫馨的氛圍我也很喜歡。 真正讓Calvin Klein的香水名聲大振的是1994年推出的中性香水CK One。    中性香水就是男女都可以用的香水啦。雖說這款不是第一款中性香水(不要問我第一款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這款推出的時候正逢Calvin Klein的內衣廣告滿天飛的時候,也正好趕上了當時國際的中性化潮流,於是這款香水在全世界大熱。    其實這一款香水的包裝很簡單的,馬糞紙的盒子(開玩笑的),香水瓶據說是仿朗姆酒瓶設計的。但凡對歐洲文化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朗姆酒是水手和海盜的最愛,一般喝這種酒的也不是什麼高尚的人士。香水前味據說是豆蔻、檸檬、菠蘿等,中味有茉莉、紫羅蘭、玫瑰和肉豆蔻,後味是麝香。    香水整體的感覺比較休閑,除了開始有點甜膩,後來就逐漸清淡討巧了。這款基本上是為年輕一點的人準備的,十幾歲二十齣頭的人比較合適用這款。差不多十年前我曾經用過這一款,那時還是穿著破洞牛仔褲戴著一隻耳環冒充新新人類的時候。 CK Be是幾年以後推出的另外一款中性香水,瓶子和CK One是一樣的形狀,不過顏色是黑色的。      2003年推出了一款男香Crave,中文有叫慾望的。沒有聞過這一款的味道,不過比較喜歡廣告,在香水廣告里算比較出挑的了吧。    這幅廣告有點高科技或者科幻的感覺,是我喜歡的原因。總覺得國內在想像力方面和歐美比較不是差一點半點,而是好幾個台階的感覺。中國的小孩從小想像力就被kill掉了,因為大批沒有想像力的父母導致了沒有想像力的下一代,然後一代接一代......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父母會認為卡通只是給小孩子看的。    我不但喜歡漫畫和電影,也是個卡通迷。推薦最近國內在放映的華納的Looney Tunes: Back in Action(巨星總動員),走的真人和卡通結合的路子(早一點的有Space Jam,太空大摜籃)。作為卡通迷,覺得這一部要比太空那部好看,因為這一部中有太多太多只有卡通迷(以及電影迷)才能領悟的情節和鏡頭。如果你對華納經典的卡通不熟悉,那麼很可能很多情節都看不懂,甚至很多出場人物都不認識。如果你不是電影迷,你可能不認識男主角Brendan Fraser,不懂他講的關於Mummy電影的笑話(因為是他自己演的);也不知道影片中他的父親是何方人物,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他是個間諜(因為這個演員就是布魯斯男前一屆的007)。    想像力差直接導致了國內的媒體、廣告製作、遊戲設計這樣的行業水平極其低下。拿廣告來說,國內製作的廣告水平實在是讓我...噁心。稍微有點創意的廣告基本都是從國外直接移過來的,例如百威的無數螞蟻(不過這個主題有點濫了,重複得太多),麥當勞的很多系列;國內自己做的基本都是慘不忍睹,好的也不過只是平平無新意的感覺。這裡倒不是否定很多廣告創意人員的想像力,而是整個中國大所然。客戶太愚蠢太缺乏想像力,廣告創意人員再海闊天空都沒有用,只能「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就沖這種廣告我就絕對不會買這種產品。    電腦遊戲的設計、電影電視的創作都是這樣,由於想像力的限制,國內的水平......現在國內已經開始拍比較多的恐怖片了(這裡恐怖是國內的定義喔),至於水平嘛,呵呵,就不說了;不知道國內的人什麼時候膽子大到開始拍科幻。    指環王系列在國內大受歡迎,其實從想像力的角度來看指環王並不出色。星球大戰系列才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紀元,而指環王只不過是一個西方傳統的Might & Magic故事而已。中國人被其中的騎士、矮人、精靈、魔法師弄得眼花撩亂,其實外國人看中國的武俠門派江湖又何嘗不是如此?Gucci     我對Gucci這個品牌本身並沒有多少喜歡或者是不喜歡,倒是覺得離任的首席設計師Tom Ford很值得尊敬。最近《時代》雜誌評出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唯一上榜的設計師是John Galliano,Christian Dior的首席設計師。如果Tom Ford不被趕出Gucci,是不是他也會上榜呢?    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能開創新時代的大師了,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和Channel這些大師們的脫穎而出和當時的時代和環境有著很大關係。    而現在則是全球化和商業的時代。    即使時尚設計師和品牌多如過江之鯽,即使時尚涵蓋了服裝、皮具、配飾、珠寶、手錶、化妝品、香水等多個類別,即使時尚涉及到了設計、生產、銷售、推廣等不同環節,但是在這花團錦簇的一切後面,是二三十個龐大的公司一邊操縱著遊戲規則,一邊冷冷地、冷冷地、冷冷地看著濤生雲滅。    Gucci這個品牌建立於20世紀20年代,以皮具起家,80年代開始逐漸衰落。90年代中期,Tom Ford成為了Gucci的創意總監,在他和Gucci總裁Domenico de Sole的帶領下,Gucci成功地轉變成了一個時尚化和年輕化的品牌,並躋身於國際頂尖品牌的行列。隨著Gucci推出手錶、香水等產品,並收購了YSL的女裝Rive Gauche,其風頭一時無倆。而同時,Tom Ford也儼然是時尚界叱咋風雲的教夫級人物之一。    可惜的是,Gucci並不是屬於Tom Ford的。即使Tom Ford把Gucci帶到了頂級品牌的位置,而且兢兢業業近十年之久(連自己名字的品牌都沒有推出),Gucci的新老闆巴黎春天集團還是把他踢出了局。Gucci的香水在國內也是有眾多的粉絲的,原因和Kenzo、Hugo Boss等牌子在國內熱銷的原因一樣:廣告投得多,渠道做得好。    有數的幾個化妝品和香水的大牌子(十個左右吧),在中國只會選擇一線和二線的一些城市的高檔商場建立櫃檯銷售,而其他的香水就只能通過代理商鋪向全國,而且往往某家代理商會代理好幾個品牌的香水,於是商場里常見一個櫃檯有好幾個品牌的香水。五年前這種代理商的香水櫃檯還不多見,現在可是遍地開花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觀察到那些化妝品和香水大牌在國內的銷售點在最近十年的逐漸增加。十年以前,全中國只有五個城市差不多十家商場有這些品牌的櫃檯,這些商場是:北京賽特、燕莎和百盛,天津伊勢丹,上海的淮海路太平洋、百盛、巴黎春天和伊勢丹,廣州友誼,深圳西武。而現在,這些大牌已經在中國的一線和二線城市(大概20個左右)的40-50家高檔商場建立了櫃檯。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和高檔化妝品/香水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然,這也是中國高檔商場(department store,不包括王府飯店和美美百貨這類的專賣店元老)行業發展的縮影。上面提到的上海的四家都在淮海路上,可見當時淮海路是當之無愧的黃金商圈,即使是北京的建外也差了一點,王府井和西單的檔次更差了幾級。要從1997年左右開始,高檔商場才逐漸多了起來,北京的世都、雙安和當代,武漢和瀋陽的新世界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    這時,上海的徐家匯商圈也逐漸成型,領軍的是東方商廈。但我個人始終覺得徐家匯感覺象個集市,亂七八糟的感覺,檔次總是上不去。也是1997年,梅龍鎮伊勢丹開業,但是南京西路的高檔商圈要到2000年以後才逐漸形成。    到了2000年以後,許多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檔商場,中國的高檔商場這個行業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作為香水的銷售渠道,國內除了商場里就是私人的小店,現在又多了網上這一渠道。我從來沒在私人的店裡或者網上買過香水,因為實在是沒辦法控制質量。所以如果有人國內哪裡可以買到便宜又是真的香水,我一定回答不知道。    還是接著談點Gucci的香水。Gucci的香水不少,有Accenti、Eau de Gucci、Envy、Envy男香、Gucci Eau de Parfum、Gucci、Gucci Pour Homme、Gucci II、Gucci n3、L"Arte di Gucci、Nobile*、Rush、Rush2、Rush for men等等。    基本Gucci的香水和整個的品牌一樣,存在著一個分界線。1995年以前的香水都比較沒什麼花頭,或者是沒什麼新意。Tom Ford入主以後的香水的設計風格變得大膽性感了許多,味道倒沒什麼太出格的。    Accenti是1995年出品的東方型女香,Nobile是1988年出品的男香,Gucci #3是1985年的。這幾款我都沒有聞過。前兩款的香水瓶都是粗笨的磚頭式,乏善可陳。Gucci於1995年以後出品的香水主要有Envy的男香和女香,Rush,Rush II,Gucci Eau de Parfum的男香、女香和亞洲版等。    在我看來,這幾款香水的共同點就是名字和廣告都走的是大膽性感路線,但是味道卻是小家碧玉或婉約佳人型的。名字和廣告的風格和味道相差如此之大的倒也少見。    打個比方說,就好象一個女孩喜歡穿黑色的短皮裙、魚網長襪和高跟鞋上班,結果男同事約她晚上出去玩,她卻說媽媽規定晚上九點鐘之前一定要回家,而且人家碰到她的手她都要臉紅。    Envy女香,中文是嫉妒,1997年推出。這款花香型香水的主調有木蘭花、百合、茉莉、紫羅蘭、風信子等等,香水瓶則象Arden的第五大道,細長的立方柱。    這一款就是典型:廣告極盡挑逗之能事,營造出情迷意亂的氛圍,結果香水出來的味道卻是很正經保守的。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男女之間玩玩感情遊戲過過招,拖拖拉拉欲迎還拒是很有樂趣的事情。可是對我這樣到了一定年齡階段並且很淳樸的人來說,還是直接一點比較好,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Envy的男香也是比較沒有什麼太強的個性的,瓶子也是矮胖型的小磚頭。Gucci Eau de Parfum,這款的外觀給我的感覺和Calvin Klein的Contradiction及Escape一樣,都象酒而不是象香水。雖然不喝酒,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琥珀色的液體在晶瑩的冰塊間流淌是一個很漂亮的場景。有些女人或男人就象醇酒一樣,是需要慢慢去品的,其味道決不是buds和那些大呼小叫的年輕人所能比擬的。      就象其外觀一樣,香水的味道里包括了琥珀、麝香等等厚重的味道。個人認為這是Gucci的香水中味道最成熟的一款。    一年以後,Gucci又推出了Gucci Eau de Parfum II,是Eau de Parfum亞洲版,顏色變成了粉紅。無論是看名字還是顏色,都可以看出這一新款的味道要更適合東方人,也就是更清淡內斂一些。      最近幾年很多款香水都推出了夏日限量版或者亞洲版,例如J"adore、一生之水等等。感覺就是公司發現舊有的品牌已經開始銷量走下坡路了,需要新產品新刺激保住市場,於是就在原有的產品上做點改動,推向市場再賺點錢。真正出品一款全新的適合夏天的香水少之又少,我擁有的只有一款,就是Hermes的地中海花園。Rush,中文叫狂愛,廣告也一樣火爆。但是和Envy一樣,味道和形象大相徑庭。東方香調,主調有梔子花、茉莉、香草和玫瑰,適合於搭配休閑裝。      Rush 2,中文有叫春光柔情的,居然比一代還要淡,還要休閑。我實在沒法把她的味道和廣告聯繫起來。家裡有一個Rush 2的大禮盒,老婆一直沒用過。看在其顏色很喜慶的份上,作為結婚禮物倒也不錯。Dolce & Gabbana     沒留心過中文翻譯,經常縮寫成D&G。    Dolce & Gabbana這個品牌是由兩個義大利的設計師建立的,品牌名取自兩個人的名字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這個品牌除了女裝和男裝外,也有其他的產品線,例如配飾、眼鏡、香水等等。Dolce & Gabbana是高級服裝的品牌,而D&G則是二線品牌,價格便宜很多。    雖然這個品牌的香水給我的整體印象一般,但他們的服裝真是不錯。同樣是義大利出身的設計師,他們倆沒有Versace那樣的艷麗(或艷俗),只用簡單的裁剪和顏色就能顯現義大利的風情。    這裡忍不住要提一提法國和義大利的風格差異。從地理來看,因為義大利在南歐,所以氣候比法國要熱,所以義大利人的性格要比法國人外向熱情得多。法國男人可能善於製造浪漫情調,而義大利男人則花心得多。法國女人是優雅,義大利女人就是性感啦。    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看,羅馬文明和希臘文明幾乎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基礎,法國文化也是從羅馬傳入的拉丁文化的學生。但是義大利人自從凱撒和奧古斯汀(也有翻譯成屋大維的)的輝煌之後實在是不爭氣,武功方面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和凱撒那時沒法比,文治方面文藝復興以後也停滯不前。    而法國文化則後來居上青出於藍,從路易十三和宰相黎賽留(就是《三個火槍手》中的紅衣主教,關尾的boss)開始一直到拿破崙和法國大革命時期,一時風頭無倆。    體現在時尚方面,法國品牌多以優雅取勝,而義大利品牌華麗性感居多,這是和國民的性格有關的。而且近現代的時尚史中,法國還是佔主導地位,義大利的設計師和品牌們多是近三十年崛起的,再早以前就基本是法國設計師和品牌領導世界的風騷了。    我個人也更喜歡法國,氣候、環境、風景都比義大利更合我的口味。義大利的食物嘛,除了某些甜食和橄欖油以外,實在是不敢恭維。拿巴黎和羅馬來比較,巴黎是五顏六色的,而且城市的建設和規划水平非常高,古典和現代的東西很和諧地共存。而羅馬就是一個破落的城市,雖然有很多古老宏偉的建築,但是沒有現代的東西,而且整個城市被小偷和靠旅遊者為生的小販佔據著,透這一股衰敗的氣氛。給我的感覺是義大利人唯一擅長的就是躺在祖先的遺迹上收錢。    回到Dolce & Gabbana上來,如果讓我選最能代表義大利風格的服裝品牌,那我肯定選Dolce & Gabbana。Armani太國際化,Versace太炫耀,Dolce & Gabbana才是骨子裡的性感。這是我的性格使然,我更喜歡內斂一些的性感。低胸短裙固然是性感,但是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性感是在眼睛、嘴唇、指尖、腳踝,是談吐和舉手投足之間流露的一絲風情。 Dolce & Gabbana家的香水不多,男香和女香都有的包括By、Dolce & Gabbana以及D&G,Light Blue和Sicily是女香。他家的香水廣告風格一貫大膽暴露,香水瓶的設計倒從來沒有什麼新意。    在他家所有的香水中,個人最喜歡的是Light Blue。        這款2001年推出的女香主調包括玫瑰、蘋果和茉莉,但我倒沒聞出什麼蘋果的味道。總覺得這款香水沒有任何憂鬱的氣味,倒是有點輕鬆頑皮,適合休閑的時候使用。    好象有的朋友聽說這款香水裡有蘋果的味道,就想要去買。在這裡想說的是,千萬不要聽說哪款香水裡有什麼樣你喜歡的味道就匆匆去買回來,never,never,never do that。    以前香水都要去店裡買的時候,至少在買之前可以試一下。現在網上的香水銷售和交換髮達了起來,大家就更要切記,千萬不要在你沒有自己試過一款香水之前就買下它。無論這款香水的三調你多麼喜歡,無論牌子多大,廣告多麼鋪天蓋地,身邊多少人在稱讚,你在沒有聞過這款香水在自己身上的味道之前都不要買。只去聞聞試香紙也是不夠的,一定要在自己的身上試試。只要你喜歡它在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就一切ok了。    正如Samsara所說的,現今每一樣選擇都有太多可供選擇的選項。連每天吃早飯,自己都要拿著烤好的麵包片選擇是抹牛油、人造黃油、蘋果醬、花生醬還是巧克力醬,更別說有那麼多重要的選擇需要做決定。而又有那麼多喧囂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誘導著你做某一個違背自己最初意願的選擇。    我也算是一個比較堅持的人,往好里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和態度,不輕易被人改變,往壞里說就是不撞到南牆不回頭了。所以雖然我在很多方面和Samsara的口味不一致,但我非常贊同她對Extravagance的堅持。    無論潮流如何變幻,誘惑如何迷眼,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能夠和不能夠做什麼。大到選擇某家公司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不會暴露身材的某些缺陷,總是應該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貫穿於這些大大小小的選擇之中。    我自己告訴自己,應該堅持的是:清醒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他人,保持心境平和,熱愛並享受生活,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也算我眼裡的Extravagance吧。By,中文是放縱。女香的香水瓶用豹紋作裝飾,是棕色的。男香的則是黑色的斑馬紋。Dolce & Gabbana經常在服裝中使用豹紋元素,所以在香水瓶上故技重施並不奇怪。不過這個廣告左邊那個模特只看脖子以上還真象個女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推出給小孩的By,那時候應該用斑點狗還是奶牛紋呢?    從名字和這樣的風格就可以知道設計師想表達的是狂野的風格。女香的味道就是很一般的花香,還有一點木香,居然有的網上三調里有咖啡,我暈。我的鼻子可不算靈,一般這種比較特別的味道我肯定是聞不出來的。男香沒聞過。D&G,也有男香和女香,1999年同時推出。    比起上面那款By的直接,這款女香的味道要豐富得多。我喜歡前調里有點淡的很安靜的味道,網上查到的除了常見的柑橘味以外還有睡蓮和仙客來(仙客來是什麼?)。中調就是很一般的花香了。男香比較清爽,沒有奇怪的味道(煙草味之類的),不討人厭。    當然廣告還是有些創意的。香水廣告裡面光著的男女很常見,基本可以說除了色情業的廣告以外香水廣告是最暴露的了,但是這款這麼多光PP的男男女女倒也少見。Gucci     我對Gucci這個品牌本身並沒有多少喜歡或者是不喜歡,倒是覺得離任的首席設計師Tom Ford很值得尊敬。最近《時代》雜誌評出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唯一上榜的設計師是John Galliano,Christian Dior的首席設計師。如果Tom Ford不被趕出Gucci,是不是他也會上榜呢?    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能開創新時代的大師了,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和Channel這些大師們的脫穎而出和當時的時代和環境有著很大關係。    而現在則是全球化和商業的時代。    即使時尚設計師和品牌多如過江之鯽,即使時尚涵蓋了服裝、皮具、配飾、珠寶、手錶、化妝品、香水等多個類別,即使時尚涉及到了設計、生產、銷售、推廣等不同環節,但是在這花團錦簇的一切後面,是二三十個龐大的公司一邊操縱著遊戲規則,一邊冷冷地、冷冷地、冷冷地看著濤生雲滅。    Gucci這個品牌建立於20世紀20年代,以皮具起家,80年代開始逐漸衰落。90年代中期,Tom Ford成為了Gucci的創意總監,在他和Gucci總裁Domenico de Sole的帶領下,Gucci成功地轉變成了一個時尚化和年輕化的品牌,並躋身於國際頂尖品牌的行列。隨著Gucci推出手錶、香水等產品,並收購了YSL的女裝Rive Gauche,其風頭一時無倆。而同時,Tom Ford也儼然是時尚界叱咋風雲的教夫級人物之一。    可惜的是,Gucci並不是屬於Tom Ford的。即使Tom Ford把Gucci帶到了頂級品牌的位置,而且兢兢業業近十年之久(連自己名字的品牌都沒有推出),Gucci的新老闆巴黎春天集團還是把他踢出了局。Gucci的香水在國內也是有眾多的粉絲的,原因和Kenzo、Hugo Boss等牌子在國內熱銷的原因一樣:廣告投得多,渠道做得好。    有數的幾個化妝品和香水的大牌子(十個左右吧),在中國只會選擇一線和二線的一些城市的高檔商場建立櫃檯銷售,而其他的香水就只能通過代理商鋪向全國,而且往往某家代理商會代理好幾個品牌的香水,於是商場里常見一個櫃檯有好幾個品牌的香水。五年前這種代理商的香水櫃檯還不多見,現在可是遍地開花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觀察到那些化妝品和香水大牌在國內的銷售點在最近十年的逐漸增加。十年以前,全中國只有五個城市差不多十家商場有這些品牌的櫃檯,這些商場是:北京賽特、燕莎和百盛,天津伊勢丹,上海的淮海路太平洋、百盛、巴黎春天和伊勢丹,廣州友誼,深圳西武。而現在,這些大牌已經在中國的一線和二線城市(大概20個左右)的40-50家高檔商場建立了櫃檯。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和高檔化妝品/香水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然,這也是中國高檔商場(department store,不包括王府飯店和美美百貨這類的專賣店元老)行業發展的縮影。上面提到的上海的四家都在淮海路上,可見當時淮海路是當之無愧的黃金商圈,即使是北京的建外也差了一點,王府井和西單的檔次更差了幾級。要從1997年左右開始,高檔商場才逐漸多了起來,北京的世都、雙安和當代,武漢和瀋陽的新世界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    這時,上海的徐家匯商圈也逐漸成型,領軍的是東方商廈。但我個人始終覺得徐家匯感覺象個集市,亂七八糟的感覺,檔次總是上不去。也是1997年,梅龍鎮伊勢丹開業,但是南京西路的高檔商圈要到2000年以後才逐漸形成。    到了2000年以後,許多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檔商場,中國的高檔商場這個行業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作為香水的銷售渠道,國內除了商場里就是私人的小店,現在又多了網上這一渠道。我從來沒在私人的店裡或者網上買過香水,因為實在是沒辦法控制質量。所以如果有人國內哪裡可以買到便宜又是真的香水,我一定回答不知道。    還是接著談點Gucci的香水。Gucci的香水不少,有Accenti、Eau de Gucci、Envy、Envy男香、Gucci Eau de Parfum、Gucci、Gucci Pour Homme、Gucci II、Gucci n3、L"Arte di Gucci、Nobile*、Rush、Rush2、Rush for men等等。    基本Gucci的香水和整個的品牌一樣,存在著一個分界線。1995年以前的香水都比較沒什麼花頭,或者是沒什麼新意。Tom Ford入主以後的香水的設計風格變得大膽性感了許多,味道倒沒什麼太出格的。    Accenti是1995年出品的東方型女香,Nobile是1988年出品的男香,Gucci #3是1985年的。這幾款我都沒有聞過。前兩款的香水瓶都是粗笨的磚頭式,乏善可陳。Gucci於1995年以後出品的香水主要有Envy的男香和女香,Rush,Rush II,Gucci Eau de Parfum的男香、女香和亞洲版等。    在我看來,這幾款香水的共同點就是名字和廣告都走的是大膽性感路線,但是味道卻是小家碧玉或婉約佳人型的。名字和廣告的風格和味道相差如此之大的倒也少見。    打個比方說,就好象一個女孩喜歡穿黑色的短皮裙、魚網長襪和高跟鞋上班,結果男同事約她晚上出去玩,她卻說媽媽規定晚上九點鐘之前一定要回家,而且人家碰到她的手她都要臉紅。    Envy女香,中文是嫉妒,1997年推出。這款花香型香水的主調有木蘭花、百合、茉莉、紫羅蘭、風信子等等,香水瓶則象Arden的第五大道,細長的立方柱。    這一款就是典型:廣告極盡挑逗之能事,營造出情迷意亂的氛圍,結果香水出來的味道卻是很正經保守的。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男女之間玩玩感情遊戲過過招,拖拖拉拉欲迎還拒是很有樂趣的事情。可是對我這樣到了一定年齡階段並且很淳樸的人來說,還是直接一點比較好,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Envy的男香也是比較沒有什麼太強的個性的,瓶子也是矮胖型的小磚頭。
推薦閱讀:

170個品牌奢品排名在此,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包包是什麼檔次了(圖)
城市集市CITY MART寶地廣場店探班圖報
做好一個營地教育品牌,需要講好一個品牌的故事
請問香水品牌前十名?
【李叫獸】蘋果、小米、FB這些品牌,為什麼現在不酷了?

TAG:品牌 | 香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