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拳備忘錄
07-15
學拳備忘錄——網友經驗學拳備忘錄(一) 2007年1月14日(星期天) 他就是鄧師兄。在網上叫「說話沖」。他幾個月來在百度貼吧「太極拳吧」發帖,帖子叫《我的一點學推手的心得》,當發到第十四篇的時候,被我看到了。 讀完第十四篇,其他十三篇還未讀完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用QQ與鄧師兄聯繫上了。我很驚訝網路上有這樣生動自然的帖子(雖有些文不加點的味道),居然有高人這樣教拳,說得這樣明白,而且竟然近在廣州。 於是相約到廣州天河公園見面。上午11:30時左右聚,下午2:30時左右散。 我們大談內家拳,有說不完的話。鄧師兄讓我推他,無論我用何方法,他都輕鬆化開了。他的身體軟綿綿的,像個大麵包。尤其是手臂,又長又軟,像兩條蛇。他的肩上已有兩個坑坑,伸筋拔骨的功夫練得真不錯。他說他才跟師兩年,其進步之快也是令人驚訝的。 印象深的還有:鄧師兄演示發勁動作,演示太極拳起式直至單鞭。 中午請他吃了一個快餐,他答應引薦我進入榮華豐老師門下。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上天真的很照顧我,本來一直下著冷雨,而當我到達廣州後,就悄悄打住,直到我晚上借宿朋友家才接著飄落。 而冥冥之中更有奇妙的緣分,使我終於見到榮華豐老師。榮老師初見之下,很普通的樣子,好似無特異之處。 鄧師兄帶著我去到榮老師家裡,當時嚴師姐已先到了,為我們開門。不久黃師兄也來了。中午我們吃飯之前,吳師兄也來了。 老師根據我的身形、骨架等情況,給我擬定了練功方向。從披身搭掛開始,練伸筋拔骨,進而把肩部的氣打通。老師說:太極拳講究空肩軟臂。 老師命我演練以前練過的拳架,還未到「金剛搗碓」,就說:停,好,你以後的太極拳會練得相當好。他看來起很高興,對我有信心。而這同時也給我以很大的信心。 飯後,各位師兄師姐跟著老師到天河公園去玩,我也跟著去了。到了臨水的一個亭子里,師兄們就幹起來了。鄧師兄說他吃得太飽,一邊閑看。 這幾位師兄真是武痴。我以前還覺得自己很痴,跟他們一比,才知小巫見大巫。他們在跟師之前,都走了一段很不簡單的路,為武術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都有些諸如省跆拳道比賽冠亞軍、黑帶之類的頭銜。而在老師的身邊時,我見到他們幾乎一直都在練功,而且處於沉醉的狀態,鄧師兄笑說:他們都練拳練瘋了。 我也學著走八卦步,平起平落,走圈,很有趣,但要做到輕靈圓活就很難。我見到老師演示,那身手與神情,有游龍騰虛之妙。吳師兄繞著柱子走圈,也非常優美。生平第一次見到八卦步法,真開眼。 我還第一次感受了推手,老師讓我隨便干,讓黃師兄、吳師兄配合我。兩位師兄的功力比我深得多了,我只覺得與他們這樣玩很好玩。黃師兄也住在南海,以後有時間要多找找他。 師兄們與老師也推手,甚至我也與老師推手。老師就像玩遊戲一樣,隨便對付一下,而我們總是潰不成軍。 我又有幸觀賞了老師演示太極拳。平平淡淡、穩穩靜靜、大松大軟、大空大虛,正是我心目中期待的那種風格。老師動作非常細膩,真正做到神意內斂。與鄧師兄一樣,我也感覺到了那種安靜,靜得一切似乎要消失。當時亭子里有人在吹笛子,我也聽不到了。 只見老師若有所思,一聲吼鳴,似從丹田中傳出,悠揚、威猛,聲震天地。他突然發力,神氣極為莊嚴,好比獅子進退,奮迅自在。拳勢到了那一陣,有好幾次發力發聲,無不撼人心魄。整個過程,老師毫無一絲做作,自自然然,直到收勢。我現在回想起來,猶是餘味不盡。鄧師兄說,老師一般不練拳給別人看,這是特意給我看的,要我好好記住。 晚上我們在老師家裡吃火鍋,大家一直在談拳。吃完休息一會,師兄們又開始練功了。老師的東西真多,又善於因材施教,大家都是興緻盎然。我看他們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拚命想從老師身上得到拳學上的營養。而我實在也捨不得離開老師家裡,直到晚上10:30時左右才不得不找朋友借宿去了。 在天河公園,以及在老師的家裡,老師給師兄們指示了許多竅要,因為我的層次還不到,只是聽聽而已,這裡就不記錄了。附: 鄧師兄為老師擬了一個小傳,轉錄於下: 榮華豐,1956年出生,遼寧省本溪市人。尹派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吳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布氏形意拳第三代傳人。12歲時拜在八卦奇人宮寶田的徒弟劉炳錫門下,學習太祖長拳及宮派八卦;20餘歲時結識了吳式太極拳楊禹廷的徒弟鄧來儒工程師,從鄧老處深深地領會到了中國傳統太極文化;40餘歲時又拜在了山西車派布氏形意布學寬的兒子布華軒門下,盡得其門內不傳之秘。 老師一生酷愛武學,精於實戰,喜好交結天下豪傑,並在不同的地方學到通背拳、螳螂拳、醉八仙、戳腳等傳統的優秀拳種。學拳備忘錄(二)2007年1月28日(星期天) 老師已回遼寧家鄉過年去了。幸好師兄都還在廣州,我們相約到天河公園碰頭。穿越擁擠的城市叢林,好不容易擠到那裡,鄧師兄說他們已經練了好久了。恨不能把自己的窩搬到廣州來!我是個八卦盲,見吳師兄在,趕緊請他指教。八卦掌還真不好琢磨,大腿要裹,腳步要平,師兄很輕鬆地比劃,而我練起來卻渾身彆扭。師兄說他一年來不練套路,只是天天走圈,我敬佩的同時,也深感基本功之重要。鄧師兄對我的披身搭掛提出了改進意見。中午我們三人就在老師家裡做飯吃,鄧師兄下廚獻技,果然炒得一手好菜,莫非他就是傳說中的模範丈夫?2007年2月4日(星期天) 今天還是與鄧、吳二位師兄在天河公園練拳。中午又在老師家裡做飯吃。這次師兄給指出的問題就多了一些。鄧師兄說,做披身搭掛時,臂要甩開,幅度要大一些,速度要適中。師兄說他平時最喜歡這個,不費力,時間久了就練出兩條大鞭子。吳師兄說,走八卦步要自然一點,邁步時重心轉移要均勻。我學著走圈,練給他們看,兩位師兄一致認為我變成了機器人,因為我抬腿時很僵硬,一點也不柔順,就像拖著一條病腿,機械地伸縮。我自己怎麼也想不通,怎麼會那麼難看?從機器人的行走,到龍游太虛,一條進化之路擺在我的面前。 下午師兄帶我推手,鄧師兄指點我胸要往裡含住,不要凸起、挺起。以前我搞不懂推手是幹什麼,現在也有了些初步的體會。首先要盡量把手上的僵力放掉,對方緊,我馬上松,要自己安排好自己,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腰、胯很重要,遇對方力來,要及時引化,慢了,就被打出去了。摸著他的實處、重心,就那麼一下子發勁。可惜自己沒有功力,無勁道可言。用師兄的話來說,需要「提煉」。 今天與兩位師兄說閑話,竟然商量著以後去哪裡隱居,大家一起來閉關,有主張帶老婆的,有主張帶筆記本上網的,有主張只帶幾本書的,呵呵,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概這也叫另類。其實不管帶什麼,只要遠離俗務糾纏,能夠一門心思來練功,那就足矣。學拳備忘錄(三)2007年3月18日(星期天) 前一陣子又是春節,雖然照例有幾天假,卻總是跳不出這三界之外。日子刷地過了,人糊裡糊塗。記得又要學車,又病了幾天,總之幾乎沒有時間好好練功。算來已是久違,今天見到鄧師兄,他說我的披身搭掛很有進步,說是「懈」了(指僵力懈了),於是教我練穿掌。但我的八卦步還是不成個樣子,師兄說我身上太僵。其實腳下一動,我自己就覺得上面緊繃著。師兄還說我走得不圓,是拖著、掃著出步,毛病實在太多,要等老師回來給我指點。本來想向吳師兄請教,哪知他連飯都不在一塊吃,因事離開。上午來了三位新朋友,有兩位是華工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一位是在銀行工作。大家午飯後散去。 整個下午與鄧師兄在一起。欣賞師兄打太極拳,很靜的,像靜靜的流水。師兄行拳風格,用他的話來說,是「比老頭還老頭」,打拳的時候快要「睡著了」,又像是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很舒服,很享受。他教我要體會「深山古道行」的意境,擺脫套路的束縛,會幾個簡單的式子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打出拳味。師兄又帶我推手,約有半小時。還討論了一會兒散手,師兄加一些演示,如猿猴的樣子,使我對內家拳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學拳備忘錄(四)2007年3月25日(星期天) 這是老師自遼寧回到廣州之後的第一個周日,上次我見過的葉師兄第一次來拜見老師,鄧師兄也在,大家度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坐在老師家裡,好像坐在天上,是另外一個時空,你覺得才一會兒,其實已過去幾小時。每一次看時間,都驚訝於這種錯覺。我覺得老師挺能聊的。但也不是遇著誰都這樣,老師說,若不投緣,講半句話也嫌多。老師興緻很好,講了他與廣州的因緣,是兩個字——硬來。他走南闖北,很早就想來廣州看看,只是無下腳之處。那次自馬來西亞歸國後,為償夙願,硬是下定決心,孤身一人來到廣州。老師說,剛來時一個人也不認識,如果有誰陪著說一會兒話,那就很高興了。我非常讚歎,老師為傳播武學,作不請之友,正是菩薩行。我們與師緣深,千里相會,良可珍惜。我看到老師身後的傳奇色彩,在這裡透出一點點。八卦掌譜中說「十年純功研究到,單人憑藝遨五洲」,正謂此歟! 老師還講了一些過去的趣事,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但談得更多的是武術。在老師的理念之中,武術不是赳赳莽漢所能為,不是玩弄匹夫之勇、氣血之力。尤其內家拳,是一個精緻的東西,是道家的文化與思想,包含了兵法、哲學,不僅應用於養生、防身,還能應用於待人接物。老師有學生在某地當官,還能夠成功地運用到政治上。老師說,別看分什麼形意、太極、八卦,其實都是一個「太極文化」。因為它有這個深度,一些人太年輕,心浮氣躁,反而練不了。沒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追求文化上的層次,難以取得成就。 老師說葉師兄這一輩子的本錢算是有了,因為他決心學八卦掌,首先就能夠養生。在老師這裡,養生與防身(技擊)是一個東西。鄧師兄補充說,若不能養生,功夫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老師還為我們指出太極操與太極拳、學拳與學功的區別。 說到八卦掌,我就把耳朵拚命豎起來,生怕漏掉一個字。老師講八卦掌的真功夫,兩條手是非常鬆柔的,手就像風一樣飄(我覺得這個「飄」字值得玩味),而步子就像車輪一樣,身法就像龍一樣。八卦掌講定、活、變,「變」之後還有東西,是「化」、「拿」,當然這個化與拿不是太極拳裡面那個化與拿。老師又提到各大內家拳的精華,當求形意之驚炸、太極之虛靈、通背之鞭勁……聽老師一席話,真是勝過瞎練十年,只感到心明眼亮,更相信老師可以為我們指引一條路,雖然這條路可能各不相同,卻都能夠進入內家拳之寶山。 說著說著,老師就讓我練來看看,這一下真是羞慚,但又不能放過學習的良機。我走了一下八卦步,平時練的時間少,自覺毫無進步,老師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教了我八卦掌的定樁,葉師兄也一起學。我知道這是個要求很嚴格的東西,但老師開始也不刻意強調,看看站得大概像個樣子,也不多說什麼。我只站了一會,就汗如豆大,覺得很吃力。回來後一想,按我這個情況,先別急著走,得調整勁力,體會勁感,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回家裡一站,只覺得又不同了,有了一點把身體鬆鬆地擰扭的味道。 老師跟我說,不要急著比劃,要先在心裡琢磨,想通了,理解了,再比劃不遲。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是,要明白練,不要練明白。鄧師兄常講「內家拳三分靠練,七分靠想」,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師兄說,內家拳是個思想拳、觀念拳,平時要多用思想來練,等練拳的時候再用思想已經遲了。 老師還教了我穿掌,糾正了我的偏差與錯誤。老師說,不要小看動作少,是要求精,如穿掌,每天至少要穿一千下。我暗自心驚,這個作業真不好完成啊。學拳備忘錄(五)2007年8月26日(星期天) 周六晚近九時至師處。鄧師兄、吳師兄、張師妹也在。當時河南衛視正播放在日本有明體育館舉行的「武林風」VS日本K-1交流賽,打7場,最後被判戰平。該賽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國選手王洪祥及洪光的表現還不錯。 師再次指點我推手如何沾黏。師云:汝當在此處用功,要跟得緊快!心勁要足!人皆在「懈」上犯迷糊,我已為汝打了預防針矣。彈掌、按掌又有許多變化,四面八方皆可攻防。關鍵是柔軟冷快,左右配合密切,用至純熟,實戰之手法足矣。 周日上午及下午,義大利一位武術愛好者來師處學拳。這位青年最喜歡八卦掌,此番專程來學,非常認真。他學過三年西醫,兩年中醫,讀過《老子》,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有興趣。他以前跟某外國人學過一些八卦掌,這次來中國有點尋根問祖的意思。師教他走單換掌、托天掌等,吳師兄用英語與他講解。 師指點我的轉掌,要注意氣息,每一步,每一舉動,氣息要綿長細膩。師有口訣:鼻息鮮花氣如線,清純透感金一般。師云:一定要研究氣息,吾已講過百千遍,為何不重視呢?要有氣行百孔的體感,更要提煉內意,動靜之間無時不刻,練的是神走氣化,最為微妙。師口訣云:氣息柔和緩,力如足蹬棉。行到各穴有奇觀,修道之法意為帥。 師教了我托天掌。我走了一會,師說:不行,越走越散了! 周日下午吳師兄教我「推車步」。來去走直線,重點練松腰塌垮,及推磨一般的平圓之勁。此是八卦掌之基本功。我忽然悟到「身勢無起伏」之理何在,乃是為了練出平勁。如平地水流,遇不平之處,則隨遇成形。與敵交手亦然,我平,聽出敵之不平,感知其方向及落差,打之自然巧妙,如流水鑽窟無法抵擋。所謂「上步對面人不見,掌拳打去不見形。手腳起落人莫覺,猶如做夢在心中。」 師云:光走掌還不行,還得多練穿掌。要單練。把穿掌練得爛熟,而能化生其他各種手法,穿來穿去,身法步法的轉換亦無窮無盡。 師兄教了我一點單換掌的變化,屬有形的招式。後來他自己練了一會,忽然有悟,喜不自勝,過來向師彙報:我知道什麼是「飽滿」了,原來這就是「飽滿」啊! 我與師妹練習推手,師過來指點我們。師與我推手,完全以氣罩住,如百萬大軍壓境,我絲毫沒有躲避的餘地。有時師不動手,僅以步法就像趕鴨子一般趕得我到處走。我施力於師的肩部,師說:我不要了,你拿去吧!後來師說:太極拳不會這麼讓人容易明白,雖然不要,他卻會裝做要,裡面完全是兵法。如一位老闆,有一件廢物擺著,巴不得早點扔掉,卻裝做很在乎。某人得著這件廢物,還認為自己佔了大便宜。太極奸、八卦滑、形意毒,貶詞褒用,信非虛語。學拳備忘錄(六)2007年9月2日(星期天) 周六晚上到師處。吳師兄也在,我們練單推手,後來師兄去外面一小會兒,我就跟老師推手。師大概要讓我體驗他的勁道,總是沾手就放我出去。我不知自己何以會出去,茫然不知所措。後來鬼使神差,接住老師一個勁,就動步走化,走了半個圈,老師就誇我,說:「好,好,就這樣!」我當即把那種感覺記住。師兄回來,老師讓我們推手。一沾一走,他也贊我比以前進步很多了。於是我斂住精神,像是要把自己變成一條魚,滑溜溜地,一碰就走,不與他使力氣。顯然,師兄更像是一條魚,雖然粘連了,卻讓你難以找到得手的機會。這一次推手,對我來說是很珍貴的體驗。其實每一次推手就如同進行一場實驗,是為了尋找和印證某個道理,而我覺得過去所有實驗都是為這一次而準備。又如登山,我終於來到了山腳下,按照老師給我的指示,很高興自己邁出了一大步。 周日上午老師又讓我與義大利的「帽」(音譯)推手。他塊頭比較大,身形還不錯,推手時喜歡玩突然轉身反撲,貌似回馬槍。我喜歡在他轉身時打他,可惜只有一次成功把他打出兩步。他這個回馬槍比較快,每次都有點讓人覺得怪怪的。其實我覺得他的功夫還沒到,完全屬於自己主觀上亂轉,不是因敵變化而轉,因為他的回馬槍只是瞅著嚇人,有猛虎下山之勢,卻常常搞偏方向,或者不夠位置。這傢伙力很大,我明顯感覺到他手硬,喜歡主動進攻,這正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我拿出纏游之法,不但不怕,反而覺得好玩。 下午張師兄來訪,我們還是初次相見。據說張師兄功底不錯,也練過幾年了。老師要鍛煉我,又讓我與張師兄推手。這又是另一番光景。一沾手,我覺得他比我要硬,於是我就不怎麼怕了。既然不怕,就把身手放開如滾球一般。張師兄確實功底好,有時候有機會打他,卻打不出去,干著急。他的缺點是變化不靈,有意無意中門大開。好幾次我走到他側面,他的手竟然還朝前面伸著。這時我心裡很舒暢,因為把他的攻勢化空了。而同時也讓人悲哀,因為沒有發放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好時機被浪費。後來張師兄說,他放出十分勁力,感覺到了我身上只剩下兩三分,所以他要把我打出去也很困難。而且我這樣跟他轉圈,都快把他轉暈了。我在想,我的化勁還不夠徹底,身勢還不夠靈快,如果讓他感覺捕風捉影,那味道就差不多了。 總結這三場推手,應該是有質的提升,相比以前,我明顯感到自己換了一個層次。對此老師也給予肯定。老師說:「你要總結自己得力的地方,以及不得力的地方。平常要多想想。」老師指示我在半年至一年的時期內,不能練習進攻,只能練習柔化。我覺得不準進攻,並不是說在推手中放棄進攻的意識,因為化的恰好時,也正是進攻的良機。老師說,即使練進攻,只要把人打出一寸遠就夠了,關鍵是你要能夠準確地把握那一寸。而我現在的進攻,有時候是屬於試探性質,往往沒有效果,有時候是心急了,反而弄得自己很被動。還有許多不足,以後當逐步檢討。經過推手,更加體會到鬆軟的重要性,對於太極拳的理念與原則,一點一滴地有所領悟了。 老師說我還需要千錘百鍊,才能深刻領悟真正的內家底蘊。只有從沾黏勁里練過去,方可進入太極拳的神秘殿堂。要不丟不頂,敢纏,敢松,不急不躁,要一化再化,讓對方找不到中線、摸不著實處,如同與空氣相搏。身勢要松,從頭松到腳,無一處不松,不要憋氣,不要使力。顯力一分錯一分,顯力十分錯十分。要不怕輸,贏要按照拳理來贏,輸要按照拳理來輸。所謂「寧循理以求精,勿越理而爭勝。」我體會老師的勁道,總是讓人抵擋不住,莫名其妙地跌出,因為沾上是虛虛柔柔的,來勁時難以覺察,那就像暗潮一樣涌過,像微風一樣吹來,真的是不知不覺就出去了。這裡面的道理,我要好好琢磨。老師說:「我這點功夫與前輩相比還差很遠,但是領著你們練,都可以練出來。我也不是你們想的厲害絕頂,現在國內還是有不少高手,有的人有高深的功夫,卻沒有名氣。」 老師指導張師兄練單推手,我在旁邊看。老師說單推手是四正手之一,要下大工夫練習。四正手非常細膩,沒有高手來領是不行的。在指導我們推手時,老師還提到接空、化空、閃空。還時不時冒出一些怪話,如有一次他說:「我是一件衣服,讓你穿上。」這句話很讓人費解,後來想想,莫非是瓮中捉鱉?或者說套牢了?或是量身訂做之意?這一次推手時,老師卻說:「我變成了你!」真快昏倒,這又是什麼意思? 臨走之前,我與老師聊天,說著說著,就說到寫書的事。我們早就建議老師寫寫關於八卦掌的書,以後再寫太極拳、形意拳的書,為傳統武學的發揚盡一份力量。但老師總是說抽不開身,那些雜七雜八的事尚且窮於應付,哪還能靜下來無牽無掛地安心寫書?但是就在這時,老師忽然來了靈感,找來紙筆,一口氣列出了一長串提綱,大概只用了十多分鐘,書稿的框架也就有了點模樣。老師說過:「武學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決不能在我們手裡弄丟弄斷了,一定要用心承傳下去。」不知何時老師再有機會鋪開來寫,寫出一部精品。但願這份宿願能夠順利實現。學拳備忘錄(七)2007年9月9日(星期天) 早餐後,我問到懂勁的問題,老師說懂勁也分層次,各有深淺。太極拳以沾連黏隨為核心意識之一,是一輩子的中心思想,潛心體悟沒有止境。與張師兄推手時,老師在旁指點。老師指示搭手後要活,手要像兩條蛇,身子要像一條泥鰍。 我請教老師如何發勁,老師說發勁是從化勁里出來的,只有練好化勁才能發勁,先得讓別人打不著你,摸不著你,要把這步功夫練出來。我問老師:不可能每下都化得乾淨,怎麼辦?師說:練!就是多練!沒有其他辦法。練到最後會變成自然本能。 老師常常講太極拳的水文化、柔文化、氣文化,如何是隨遇成形,如何是形合與意合,如何順勢跟隨。有些東西其實以前聽過,但每聽一次都像是剛剛聽到。我覺得意識的轉變最難,要擁有純粹的、徹底的太極思想,必需老師無數次不斷提點。 這次我發現了老師前些年寫的一些手稿,包括自己的學拳經歷、太極思想、養生法、歌訣等,大約有幾千字。我翻出來看得津津有味,覺得老師寫的文字很樸實,就像朋友之間面對面說話一樣,比看學術論文要有味得多。老師說自己也不記得寫了些啥,就把這一大摞手稿都給了我,真叫人喜出望外,如獲至寶。學拳備忘錄(八)2007年10月14日(星期天)這次老師指示,走八卦步時雙手也可以採取抱嬰式。這個抱嬰式是攻守合一的,遇敵進攻時只是瞬間一擰一翻,化去攻勢,同時進身破敵。老師說高手用八卦就像捉迷藏,飄忽不定,想打打不著,看起來走遠了,一下子又回到跟前。他靈活到什麼程度呢?有時候你稍一抬手,他就可能從你腋下穿過去,一下子到了你身後,讓你失魂落魄。老師講到實戰,必須善於迷惑敵人,兵行詭道。出手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不要刻意轉圈打人,因敵變化是神奇,審時度勢,當轉即轉。轉圈像是「逼」出來的。高手制敵在於一瞬間,用的是巧勁、小勁,靠的是靈感,以及對機會的敏銳洞察。八卦掌是咬人的功夫,每一步都充滿殺機,收即放,去即還,後退也是殺,回身更是殺。而太極拳是空人的功夫,一沾手就讓對方站不穩,搞個陷阱讓對方掉進去。八卦掌演練時,行走如馬、翻身如鷹、轉身如猴、翩若驚鴻、矯如游龍,變化迭出,氣勢浩然。我看了老師八年前在遼寧拍的演練錄像,有太極拳、八卦掌,八卦掌有一段宮氏風格的,還有一段是程派風格。平常老師對我們口傳心授,在動作上指點,但從來不作全套的動作演示。我還以為老師不會套路。這次看老師的錄像,才發現老師不但套路精熟,出規入矩,而且率意揮灑如寫草書,意境高遠,令人深受感染。難怪老師以前對我說:你好好練,將來我給你編一個適合你的演練套路。老師說:你們平常不練拳時,還動腦子嗎?可能幾乎都不想了吧!其實意識的培養,不但是練拳時要想,在生活中不練拳時更要多想。在老師這裡聽受教法,要多多體會老師所舉的一些例子以及所說的一些譬喻。對愚痴的我而言,通過老師而得以和博大精深的拳學相接觸,感受到活潑潑的拳理,這實在是人生最為愉悅之事。自己的知見義解很不可靠,應當完全敬信老師所說,此即是我們求學所應有之態度。這次還學習了太極推手四正手的鍛煉,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俗稱「打輪」,但裡面的東西很深奧,要求松、柔、輕,互相聽勁,意識要飽滿,身形要飽滿,處處成圓。要多練,長時間練,熟能生巧。對這個訓練方式我感到非常生疏,而平常又找不到高手來練習,大概是不容易學成了,一嘆。我問老師八卦掌可否負重練習,老師說各門派功法不同,我們不需要負重練,關鍵是培養靈感。但有體質瘦弱喜歡練練肌肉的,也不一定就不好,比如像我這樣的人每天練練俯卧撐也是可以的。學拳備忘錄(九)2007年12月23日(星期日)天冷,風大,去到老師那裡的時候,手腳都快凍僵了。師見了就說:「來跟我推推手,一會兒就暖和了。」於是與師推手,用定步。與師練推手,感覺不到一點硬的地方,也碰不到一點稜角,就像在和一個柔軟的大麵糰,即使被拿了也很舒服,出去時都是很舒服地出去。有時師提高一點訓練難度,似乎有「敷蓋對吞」的意思。他先把身勢放得極為松沉綿軟,氣息非常深細,像掛著一根長長的絲線,而且他一開始就蓄著勁,只要機會一到,這股勁隨時就會彈出來。感覺師另外有一種勁,不知是什麼勁,一下子把人放出,總是來不及化。因為這種勁來之前,也是虛虛的、輕輕的摸上,你很難事先發覺,所以連化的機會都沒有。用這種勁,一沾手就可以讓人出去。師讓我試了幾次,每次都是如此,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在被打出的那一瞬,我認為自己已經很鬆軟,為什麼還是出去呢?好像當時一點反應都沒有,人就已經出去了。師又說來點虛的,只見他用馬步站著,將身體正面100%對著我,我覺得師這時處在松沉之極的狀態,無論我用什麼辦法,也無法讓師的腳步移動半分。有時候進攻過急,反而腳底會打滑,一下子給捋到他身後。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下午開車至師處,何師兄也在。我與何師兄去買菜,師下廚。七點左右吳師兄也過來了。與師推手,因為我現在比以前柔軟多了,所以師似乎不那麼容易讓我出去,有幾次反而還讓師出去了。我心裡禁不住有點得意,以為自己的功夫與師也差不多了。天!當時我怎麼就忘記了師有出手見紅的功夫呢。以前我不是體驗過很多次嗎?一沾手就出去,那是個什麼勁?我到最後才明白,原來我練的東西還是一個較低的層次,那就是柔勁的層次。因為只要師用虛勁,我們根本就沾不了師的手,總是一碰就出去。師主動碰一下我們,我們就感到沒辦法化解,掉進天羅地網一樣。師說,這還是他用主動,如果他聽著勁來,我們就更加莫明其妙、膽戰心驚了。師說,我們之所以能跟他沾連,是他在給我們帶手,降低自己的層次來領我們找勁,讓我們把身體揉開,也就是說,他有虛無勁但不用出來,只在柔勁的層次上領著我們玩。如果他用虛無勁,我們根本一下也沾不上他的手。他很隨意的輕輕一下,就能管了我們的全身。內家拳這玩藝難解難思,果然是一步不到一步迷。我以為自己會一些聽勁了,哪知碰到高層次的,又變得毫不會聽了,笨手笨腳像個傻瓜。師說用虛勁時,一絲拙力也不得夾雜,稍微有些夾雜就會打了折扣。我回憶師的神態,兩人相對而立,他非常閑靜,我卻渾身不自在,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唯有任人擺布。師跟我們講勁道的層次分別是:剛勁 → 柔勁 → 輕勁 → 虛勁 → 空勁。我目前還處在練柔勁的階段,僵勁還未去完。我問師,如果兩個都是玩虛勁的高手,交手時如何?師說,那就像蟋蟀觸鬚,互相碰一下馬上就分開了。兩個人是一個層次,誰贏誰都不輕鬆。若是低層次遇到高層次,人家隨心所欲,你不知怎麼回事,好像小學生無法理解大學生一樣。學拳備忘錄(十)2007年3月24日(星期一)下面是最近學拳的一些想法與感受,其中有部分是從老師那裡聽來的,有部分只代表個人觀點。◎ 未搭手之前,師就先看住我了,這時我還毫不知覺,搭手時腦袋好像瞬間空了一下,整個人不由自主地(無意識地)緊了一下,變得不會化了,一下就被放出去了。即使我事先放鬆放軟,全神貫注地準備好,試多少次都是如此。這還是師主動的打法,若借力順勢打,就更不用說了。還有一種半打手的打法,也是先被看住了,冷不丁就摸到身上來了,勁力極渾厚,有泰山壓頂的感覺,隨便摸到哪人都得倒下或飛出。當師用這種打法時,真不敢站在他面前,站在他面前只覺得萬分恐懼,一旦被看住就無處可逃。我覺得,這是由於老師瞬間虛實的變化快到極點,讓人來不及反應,表面上看起來慢騰騰,內在神意卻在瞬間做了很多事。◎ 太極拳能夠讓人瞬間產生錯覺,是因為它打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空間。神意籠罩四周,虛實瞬間變化,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裡面含有哲學、兵法、心理學的東西,由這些東西組合成了藝術。◎ 打拳如盲人走路。盲人走路隨時是八方力,周身靈敏,連嘴巴都能夠聽勁,因而隨遇平衡。◎ 內家拳講巧勁,是四兩撥千斤的勁,要排掉身上的拙力。排拙力比權利鬥爭中排除異己還要費勁,排拙力是和自己斗,世界上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老師有教功與教拳之分。教功必然是教本質的東西,學了能用,也明白如何去用。教拳不過教個形式,講講架子、招法,健健身尚可,不能真用。許多號稱練內家拳的人上了擂台敵不過散打,是因為他們平時練套路練得多,練打手練得少甚至沒有練過,反不如練散打的平時就是打,拳來腳往打熟了,那些不懂打不會打的內家拳練習者如何能敵?真正的內家拳打手是非常細膩和厲害的,號稱「殺人技」不是虛誇。◎ 內家拳的打手才是實用的東西,是武術的最高層次。但現在真正講打手的老師沒有幾個,本身能打的更少。我們學習,先是從推手過渡,到半打手,最後才是打手。但是有些打手的單操,以及器具訓練,現在也應該要練了。◎ 外家高手也是很厲害的,與外家高手過招時,稍微一下丟神就會挨揍。但是走外家路線傷身,年輕還扛得住,歲數一大什麼病都來了。◎ 太極的沾、聽,形意的驚炸,八卦的穿、變、身法,通背的鞭甩、中拳,螳螂的崩捶,等等,都是打手的好東西,所以各門派都是各有長處。能夠得其真意,融合到一起,方是武術大通家。孫祿堂還感覺自己缺東西,所以想四拳合一,結果很遺憾,通背拳未能學到。◎ 拳本無法,動即是法。真正把這句話放到心上去琢磨的人不多。練拳練成死板教條的人很多。◎ 練拳不要圖表面好看,尤其是套路演練,很容易弄一些假的東西。有些人平時練的看著挺嚇人,真到打手時卻一點也用不出來了。發力是功底深厚之後的事,沒事別瞎弄,把拳打得咚咚響,傷的是自己。你喜歡松活彈抖,但是松活彈抖不喜歡你。真正的松活彈抖不是這樣練的,用的時候也不會露形。◎ 打拳一定要有心勁,動手時表面眯眯笑,內心卻狠毒奸詐(貶詞褒用)。內家拳有許多勁道,是要靠老師口傳身授,從老師身上去感受,而且也要靠個人去悟,不但練拳時要悟,在生活中更要悟。隨時隨地、待人、接物、處事,只要你用心,總會有一些經歷和緣分讓你悟到。學拳備忘錄(十一)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這次老師主要教我八卦連環肘,說下幾個星期天都要過去,還得學連環拳、連環掌,必須在過年前把八卦掌里這些東西搞明白。我說定式掌還沒學完呢,師說關鍵是要會走圈溜步,至於掌式,只要練會了兩三個,其他的稍指點就會了。於是老師用幾分鐘時間,又教了我陰陽掌、托槍掌、抱月掌,加上我已經會的磨掌、推山掌、擔山掌、下沉掌,只剩下轉換掌、指天插地掌還不太明白了。不過我也不甚在意這些掌式了,因為我發現連環肘更有趣。師說練八卦掌就是練游身連環,走著變變著走,自然隨意,練起來饒有興味。以前武林中有一句諺語:「會得連環肘,趕得神仙走。」這種誇張的話,意思是連環肘讓神仙都敬佩。要把兩肘練得像一對牛角,能拱、能扎、能撞、能擊,還要含有太極的聽勁、形意的驚炸,別人隨便挨一下都受不了。下午跟老師練連環肘,學習了右單髮式、左單髮式、左右順髮式、旋轉合膝式、犄角斜打式、挑打式、劈砸式、左右逆髮式(為了記憶方便,我給取了這些名字)。連環肘皆須在走圈中演練,練時除了身步的變化配合之外,還要注意雙肘的合勁。發單肘時,前手不是手,而是一件器物,後手像抓拿著這件器物用勁去戳。發雙肘時,手腕松塌,手掌松垂,身勢一坐,雙肘同時用驚彈之短勁一爭一抖。可設想一敵人之方位而用肘連環進擊,各式可互相穿插為用。沒事就練這個,把功夫磨出來。先練明肘,功夫到了以後就在走轉中含暗肘,叫人外形上看不出來,但自己一直帶著意識。查到網路中有《八卦掌連環肘實戰對操》一文,其中說到:八卦掌在散手實戰中,非常重視肘法的應用。拳訣曰:遠使手腳,近用膝肘。肘之應用,堅硬勇猛,實戰威力極強,輕者能使對方傷筋動骨,重者斃命歸陰。正如八卦八法拳訣所說:肘打三節不見形,橫豎斜打用皆準;虎抱頭法意在肘,穿林交叉頂後心。八卦掌的所有肘法皆隱藏於套路之中,所謂:出手即有肘,肘到敵傷殘。八卦連環肘是八卦門歷代前輩心血凝結,具有極強的技擊性、實戰性。八卦掌腿法也是同肘法一樣,都在走轉中暗含著,一走一轉隨地隨時隨機都能起腿。我見老師演示的腿法有七八種之多,現在只記得釘、拐、搓三種,是在直線進擊時起腿,或在轉身時起腿,即使一個轉身,也存在好幾種腿法。八卦掌的腿法有很強的隱蔽性,不動則已,動則難防。為加強雙腿的攻擊力,可專門練習戳腳,要脫鞋光著腳板,對著很厚的有彈性的木樁或沙包練習。晚上老師還教我練崩捶。主要是養成一種習慣動作,可以邊看電視邊練,稍微帶一點技擊意識就行了,關鍵是要流暢松活,沉肩墜肘護肋,提肛裹膝掩襠,步到手要到,腰勁要遞到手上,腕要松,拳如螺旋滾進滾退,進退拳打意想中固定點位。退拳護肚子時拳眼朝上,進拳到點位時也是拳眼朝上,一進一退雙拳相交時拳眼相對。老師演示崩捶的實戰用法,必配合腿法,朗然再現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威勢,果然凌厲。師說這個相當於與家門的「穿掛踢挑」一式。師說練形意拳還要跑著練,在寬闊的草坪上,更能體驗快如旋風的感覺。又見老師演示飛鞭,雙手就像兩條蛇,又像兩條鞭,不好格擋,即使格擋也擋不完全,當你這裡格擋時,鞭子卻去了那裡。用飛鞭也要配合身法的進打、退打、轉身打,而且經常是落到頭上臉上,當然也有撩陰之類的飛鞭,總之對人的威脅性很大,不知如何防範。今天又推手,老師只要一驚我就飛出去了,有兩回跌得很慘,把老師也嚇了一跳。我覺得這個驚彈抖擻的勁實在難化,這個勁能夠製造心理意識的空點,最為詭詐多端,每發必中,中則脆快冷彈。長勁能化,短勁化不了,這個勁短得不得了,好像人在受到突然驚嚇中的那渾身的一激靈。驚彈抖擻實際上是短勁,運用時要加上欺騙,不騙人就打不起來或打得不夠爽脆。太極拳推手要會騙人才是高手,實際上騙人是在一瞬間完成,受騙的人不知道自己如何上當,好像整個人被空了一下,人就飄出去了。誰也不能保證每次都騙成功,所以有時候要一騙再騙,這就得炸力無繼續。打的是意識,是兵法、詭道,是省力之法,還讓人摸不著猜不透。我還不會這個勁,只見老師用這個勁時,松得若無所有,伸手時渾若無事一般,挨到哪裡都像把脈一般,我覺得這個時候就已經把人騙了。師說太極拳光練推手離實戰還是很遠,尤其是光練文勁推手,連坦克式的笨力氣都化不了,更別說放開手腳實戰了。我們要想練出又快又整又活的內勁,必須在老師教的這些功法裡面磨,磨得多自然就有了。什麼是有?就是意思一動馬上就有,譬如睡覺想翻身時,只要一想,馬上就翻過來了,覺得毫不費力,又毫不拖泥帶水,這就是形意相合。心一想身體就到,功夫就成了。為什麼八卦掌高手隨時能轉到別人身後?就是他步法巧妙,心裡一想馬上就做到了,合得快,合得好。學拳備忘錄(十二)——吳黑子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學拳剛好三年出頭了,對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業餘愛好者而言,本無甚可圈可點處。但今日忽然想想,人生得享天年九十至一百歲,不可知也,趁中道未殂之時,不妨立此存照,或可供將來一哂。以前打拳,喜歡在寬敞之地縱橫馳騁,而今,別人一看,半天沒聲息,眯著眼,動也像不動,形如傻痴。地方不必大,練完太極再練轉掌,三五尺足矣。然一天不練,就會若有所失,抱憾而眠。理想是,二便排凈,沐浴後,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半小時,與世隔絕。然而往往不可得。禪師說:「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敢情是沒奈何,逼出來的境界?初練半小時內,主要是無極樁,讓身心松靜下來。不久,眼淚出,鼻涕出,屁出,腸鳴,或會打一下嗝。不知為何會自動排出淚涕?大概是因為長時間面對電腦,且周圍空氣質量不好,松靜狀態下身體的一種自我調節。排出這些東西之後,我也不管,過一陣子自然幹了。之後眼睛如同洗過,鼻子也非常暢通,連耳朵也變得靈敏了。呼吸自然而深細緩勻,身心如獲蕩滌,一切皆異於平常。既動,此身此心,被一團浩然之氣包裹著,體內有時如有熱流竄行,腳下入地三尺,身上騰虛游空,有時作意(無中生有),有時自然而感應。練後,自覺身輕骨爽,神氣清逸,如喝了一碗秘制安神補腦液。即使練前很疲累,但此刻如充滿了電,毫無倦意。也不想說話,能夠不說話盡量不說,道家所謂「開口神氣散」,好像確實如此。另在練中及練後,隨時會發出骨響,手、腳、脖子、肩、脊椎,都會發出脆響,一般是微動即響,大動作反而不響。有時是幾個地方同時響,有時是一個地方響。響過後會覺得舒服,好像關節更靈活了,更柔韌了,更通透了。桑拿按摩沒有這種效果。自己的判斷,是放鬆的徵兆。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不能當作普遍真理。於我而言,有時也能隱約體會到虛勁,但不能時時提得起,更未形成功夫。所謂功夫,是時間久了養成的習性,變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動靜之間無時不然,舉手投足不離這個。虛是什麼呢?虛是全身毫無僵塊、無懈點,動如水銀瀉地,靜如平湖凝碧。一者虛靜,最能聚精養氣存神。二者虛空,無有阻滯,意動形隨,此謂之「通透」。好比君主的指揮力、控制力得以最大化,臣民的凝聚力、執行力最大化。三者虛靈,我與外物為一體,巧妙自生,趣味無窮。榮師寫過幾句歌訣,如「視肉滲骨氣襲縫,腳踩足蹬松凌空」、「運掌如水合的緊,在度凌空風雲身」、「神意好像霧中豹,縱橫越澗身凌空」,其中屢屢提到「凌空」,又說「氣襲縫」,其實就是騰虛的境界,換句話說,叫「入微」,精細至極處。如此藝境,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其實功夫就像小孩長大,是漸漸養成的,不是一下子就長那麼大的。在不成熟的階段,需要強化訓練,抽出專門的時間去練,但也要在行住坐卧之中細心揣摩。武道,修身之要道也。齊家治國平天下,陶冶文化,抱持信仰,皆奠基於修身也。一個不知道修身的人,確實辜負了生命本有的良知良能,良可慨嘆也。求道之路無有止境,吾人的追求亦無有止境。然而,必須找到「一以貫之」的東西,越早越好。所謂一以貫之,就是核心思想、核心原則,這也是一個漸修與頓悟的過程。比如說,太極拳的「不偏不倚」、「不丟不頂」、「隨曲就伸」、「捨己從人」,其實前輩已經很精鍊地概括了。但我們不是一下就懂的。練法中要求「節節貫串」、「穩如坐轎」、「水中漂木」,也是為了撥動學者思維的神經。所謂「此全是用意」,一個不認同道家哲學的人,一個欠缺抽象思維能力的人,學習內家拳就味同嚼蠟。如今也不追求發勁了,我謹記榮師所說:「要時時刻刻站正,有了蠅蟲不落、寸草不沾的功夫,發勁就很容易。要得到純粹的內勁,必須要先排濁力。」說到最近最大的感悟,還是「中正」二字。這有賴於榮師反覆提教,從而取得一點突破。因此,自我感覺行功走架時「柳暗花明又一村」。拳譜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尾閭是一個重要的悟處。從內勁的角度來說,唯有「中定勁」是內家拳之體,不可不悟。內家拳都是意拳,同樣是練拳,從前與今日只不過是一念之差。至於推手,能夠像王薌齋先生說的「滿身空靈意,不容粘毫羽」,則是成就了。這需要成萬上億次從粘黏連隨中去體悟。我目前在「急來則急應」方面還不夠,此外,老師所說的「松面功」尚未著意去修鍊,但這個功夫已在計劃之內,什麼時候練成還不知道。學拳備忘錄(十三)——吳黑子2010年4月25日(星期日)師開始教我們太極梅花螳螂拳,稱為傳統套路摘要,共五十多個動作,是一套實用性極強的象形拳法。今天教了鉤手、麒麟步,以及第一式「葉里藏桃」。師說初始階段每周教一式,前面學得慢一點,後面就快了。此拳講究肘不離肋,拳不離胸,非常強調肩肘腕胯的功夫。若不空肩軟臂,勁路僵拙硬,決不可能得其功用。由於是象形拳,演煉要快,眼隨手動,要像動物一樣松活、輕靈、迅疾。更強調腰背力,切忌只用手臂枝節力。實戰中出手輕,放長擊遠,可直接以其獨特的手法攻擊對方要害,也可沾衣發勁。精神意境上講究羊頭龜背、雞腿龍腰螳螂臂、螳狸合意。羊頭,主要是說頭的感覺好像羊頂架一樣,有往上和前頂的勁,但不能前伸成勾頭。龜背,是說兩臂向前卷並下垂,後背弓和綳,似龜背,這樣在空肩軟臂的情況下,每一個刁手都彷彿用後背打出一樣。所謂螳狸合意,指各取螳螂和狸貓的神意。師很喜歡螳螂拳,視為實戰用的真正的好東西。師讓我們學螳螂拳還有一個用意,即希望我們不要局限於動作外形,或局限於某一個拳種的思維方式,應往無形上轉化,往心法上琢磨,最後是隨便怎麼都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你近視嗎?「摘鏡」備忘錄 撥開迷霧把世界看清楚
※男士備忘錄:女士優先——外交官說禮儀
※重返土豆
TAG:備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