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之呂不韋]03 秦始皇生父之謎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之呂不韋]03 秦始皇生父之謎 呂不韋在咸陽進行政治投機,通過陽泉君和華陽夫人的姐姐說通了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嫡子,華陽夫人又說通了異人的父親安國君,安國君也答應了這件事,決定立異人為嫡子,將來接安國君的班。在中國歷史上,呂不韋作為一個無職無權的商人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和本事,實在是少見。以錢開路是成功的重要原因,呂不韋周密安排,摸清情況,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利用矛盾,曉以利害,顯示了他特有的精明。 不過,定國立君這件事非同小可,到目前還只是意向,因為還沒有具體實施。而且真正做成這件事也的確不那麼容易。起碼還要走以下兩步: 第一步,呂不韋和異人要從邯鄲回到咸陽,在咸陽站住腳,此事才有可能開始運作。 第二步,異人能夠做秦王還要等他爺爺和父親死了才行。首先是爺爺昭王死;昭王死後,他的父親安國君即位稱王,其次再等父親安國君死了,異人才能登基,可以想,這一過程需要兩個人(爺爺昭王、父親安國君)先後死掉,這兩個人都死了究竟需要多長時間,誰也說不清,這一過程肯定會有許多曲折和不可預料性。 可以想像,呂不韋的從政之路,就像在高空走鋼絲一樣,充滿了風險,稍有不慎,一步走錯,就會滿盤皆輸。 果然,就在呂不韋回到邯鄲,好不容易說服了趙王,請趙王放行,打點行囊,準備和異人一起回咸陽時。不料就在這關鍵時刻發生了一件大事,使他們的行程受阻。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件大事就是秦趙之間發生的「長平之戰」。異人作為人質,趙國自然不會放他回國的。 長平之戰與呂不韋有關係嗎?沒有直接關係。呂不韋不是長平之戰的策劃者、參加者。但是,他目睹了這次戰爭的全過程,這次戰爭給他極大地震撼,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什麼印象呢?就是這場戰爭太慘了。秦國殺人太多了,太不人道了。以至於對他後來在秦國執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戰國的戰爭大大小小不計其數,長平之戰最令人矚目。這是一次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這場戰爭,不僅在戰國,甚至在中國古代,也是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 先說這場戰爭的起因。 在秦國東面的幾個國家中,趙國是力量比較強大的國家,趙國為什麼強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在趙武靈王時期,為增強軍隊的戰鬥力,搞改革,實行「胡服騎射」。 什麼是胡服騎射呢? 戰國時期的趙國地處偏北,北方鄰國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和趙國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敏捷。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為步兵和兵車混合編製,加上官兵都身穿長袍,甲胄笨重,騎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戰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鑒於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人學習騎馬射箭。要學習騎射,必須改革服裝,採取胡人的短衣、長褲服式。 於是,武靈王於公元前302年開始改革。下令在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擁護。(圖片:趙武靈王墓) 武靈王在胡服措施成功,接著訓練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事裝備,趙國的國力也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北方的軍事強國。 第二,趙國有幾位著名軍事將領,如趙奢、廉頗等,能征善戰,秦國不敢貿然打趙國。從秦送異人為質子也可看出秦不願意和趙的關係搞壞。 秦國不敢輕易打趙國,但是它要擴張勢力,從哪個國家下手呢? 在東方六國中,韓國相對較弱,又與秦接壤,秦國決定先打韓國。公元前262年,秦發兵攻克了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切斷了韓國的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和韓國都城南鄭(今河南新鄭)的聯繫。新鄭在鄭州南,上黨在新鄭西北。 上黨郡太守馮亭見與韓國失去了聯繫,就與百姓商議說:現在我們和國都聯繫的通道已經被秦國斷絕了,而秦軍又不斷進逼,韓國已沒有辦法解救我們,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怎麼辦?我覺得,我們倒不如歸附趙國吧,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的歸附,必然激怒秦國,秦軍肯定打趙國,趙國為抗秦,必然和韓國聯合。韓趙兩國合起來,一定打敗秦國。 上黨百姓都知道秦國軍隊的厲害,害怕秦國,不願意投降,於是同意馮亭的主意。馮亭馬上派人與趙國聯繫,趙國君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黨郡,很高興,決定接受。這一下可惹怒了秦國,秦國的目標本來是要佔領上黨,怎能容忍趙國中間插手,坐收漁人利?於是決定進攻趙國。顯然,趙國如果不接受上黨,秦還沒有打趙國的計劃。 面對秦國的進攻,趙國只好迎戰,派老將廉頗率兵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阻止秦軍。長平是從上黨通往邯鄲的咽喉之地,守住長平,就可以保證邯鄲的安全。 廉頗是著名的軍事將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到達前線後,觀察了地形,分析了秦趙雙方的形勢,他認為,秦軍雖然勢頭兇猛,銳不可當,但遠道而來,糧草供應困難。於是決定採取以逸待勞的戰術,佔據有利地形,堅壁固守,不輕易與秦軍交戰,用拖的辦法削弱秦軍力量。(圖片:廉頗像) 趙國堅守不出的戰術使秦軍一時沒有好招術對付,於是秦與趙軍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對恃將近三年,雙方不決勝負。秦軍多次挑戰,趙國死守,不出兵迎戰。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廉頗仍沒有改變戰術。 秦趙的這種對恃顯然對秦不利,怎麼能讓趙國改變作戰方針,迅速解決戰鬥呢?秦國採取了離間趙國君臣關係的計謀。他們派人到邯鄲散布謠言,說秦軍其實並不怕廉頗,因為廉頗與秦軍相勾結,不想和秦軍作戰。秦軍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這些不著邊際的謠言傳到趙國國君耳朵里,他想到在此以前他幾次讓廉頗出擊,廉頗都沒有答應,現在又傳說和秦軍勾結,想來想去他竟然相信了傳言!於是下令撤換廉頗,任命趙括取而代之。(圖片:趙括像) 秦王得知趙軍易將,馬上任白起為大上將軍,到長平指揮作戰,並下令有泄漏白起為將者斬首。秦國為什麼任命白起為將? 白起(?—前257年)是秦國著名軍事將領,能征善戰,他指揮的戰鬥屢戰屢勝。白起打仗非常兇狠,對戰敗的一方經常斬盡殺絕,據統計,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165萬。是個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戰爭狂。 再說趙括。趙括原本將門之子,他的父親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受父親影響,自幼學習兵法,講起兵法時條條是道,口若懸河,自以為非人莫比。其實他只會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際作戰經驗。可是趙國國君聽信謠言,執意派趙括統帥軍隊抗擊秦軍,為趙軍失敗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趙括到達前線後,一反廉頗的戰術部署,想急於取勝,由堅守不出變為主動出擊,這正中秦軍計謀。 白起面對趙括魯莽輕敵,決定採取假裝後退,引誘趙軍追擊,然後分割圍殲的戰術。公元前260年八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冒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陷入重圍。 到了公元前260年九月,趙兵已被包圍了46天,沒有糧食吃,士兵飢餓不堪,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甚至出現了自相殘殺,人吃人的慘狀。趙括走投無路,決心做最後一拼,親率精兵出戰,結果被秦軍射殺而死。趙軍大敗,40萬士兵投降。(圖片:長平之戰示意圖) 怎樣處置這40萬降軍?白起對身邊的將領說:「先前我軍已攻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國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240個小兵回趙國報信。實際是震懾趙國。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殺人之最。 (圖片: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 長平之戰雖然過去兩千多年了,但留給後人的一些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長平之戰究竟多少人被殺?目前幾乎所有的教科書和論著提到長平之戰都說秦殺趙國降軍40萬。其中《史記》有近十處記載40萬;三處記載45萬,如果相信司馬遷寫書態度是認真的,而且不是一處寫到趙軍有40萬或45萬被殺,這個數字似乎可以接受。可以這樣理解:長平之戰決戰被殺40萬,三年算下來損失45萬。 但結合戰國實際人口數字考慮,又使人生疑——趙國有這麼多的軍隊嗎?戰國總人口大約兩千多萬,估計趙國人口不會超過三百萬,按男女對半計算,150萬男人中除去老人小孩之外。青壯年充其量6、70萬,如果真有45萬被殺,那就意味著趙國青壯年男子沒剩多少,趙國就剩下婦女、老人和小孩了。這有些說不過去。其實古人就懷疑被殺人數不實。為《資治通鑒》作注的元朝人胡三省在被殺45萬後面寫道:「兵非大敗,四十萬人安肯束手而死邪!」 第二個問題,長平之戰趙國幾十萬士兵怎樣被殺的?《史記》好幾處說是被坑殺的,何謂坑殺?一說坑殺就是活埋。如果真是活埋,埋40萬人要挖多大的坑?另一說,不挖坑也可以叫坑殺。凡設計以陷害,皆可曰坑。至今口語仍用坑害一詞。 我們在看戰國歷史時,不僅要看到社會變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給人們個人的發展帶來了較多的機會,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殘酷的戰爭給人民和社會帶來的深重災難,尤其像白起這樣的殺人狂,連戰俘都殺掉,太沒有人性了。生活在戰國的孟子就強烈反對殺人無數的戰爭,他說:「善戰者服上刑」,就是說對好戰的人應該受最重的刑罰。這話反映了人民的呼聲。(圖片:孟子像) 前面說過,呂不韋是長平之戰全過程的目擊者,在邯鄲,他一定看到了戰爭帶來的無數家庭悲劇,這對他會產生強烈的震撼和感觸,以致影響他後來在秦國的治國政策。 長平之戰期間,異人不能回國,趙國竟然沒有殺掉異人!本來人質就是用來做不守信義的抵押品的,你秦國背信棄義發動戰爭,我完全有理由把人質殺掉,進行報復。但為什麼趙國沒有殺異人呢?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趙國忙於戰爭,沒有顧上; 第二,這場戰爭規模太大了,趙國損失太重了,異人已無足輕重,即使殺了異人,也無法阻止秦的進攻和趙的失敗。殺不殺異人意義不大。 第三,呂不韋在中間活動,協調,或買通大臣或說服趙王,保證了異人的生命安全。因為異人對他太重要了,異人如果有了閃失,他的計劃就全部落空了。 在長平戰爭期間,呂不韋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證異人的安全。別讓異人出事,找機會趕快回國。看來異人沒被殺,呂不韋的目的達到了。 二 在長平之戰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成為研究呂不韋、異人、秦始皇乃至秦國歷史的最大謎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前面說過,呂不韋在邯鄲時,選取了一位能歌善舞,非常漂亮的女子和她同居,這個女子叫趙姬(或邯鄲姬)。有一天,呂不韋請異人到家裡吃飯,異人如約而至,酒席間,呂不韋讓趙姬出來作陪。漂亮的趙姬一露面,異人就驚呆了,趙姬實在太漂亮了,簡直是個仙女下凡。異人當時20來歲,正值青春萌動期,加上幾杯燒酒下肚,只感覺頭腦發熱,心跳加快,脖子發直,兩眼放光,直勾勾盯住著美麗的趙姬不放,他完全被趙姬的漂亮給迷住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說:「(異人)見而說之,因起為壽(進酒),請之。」說,同悅,高興。他也沒問這位美人是呂不韋的什麼人,就借著酒勁,向呂不韋敬酒,並請呂不韋把這個美女送給他。《史記》接著說,呂不韋一聽,很生氣。司馬遷用了一個「怒」字。為什麼「呂不韋怒」呢?呂不韋心裡想: 第一,這個女子很漂亮,我很喜歡,已同居好幾年了,你異人是不知道嗎?我能隨便給你嗎? 第二,趙姬已經懷孕了。給了你,生下的孩子算誰的? 呂不韋正要發作,但轉念一想,自己不是要搞政治嗎,現在已經為異人花了大量家財,不就是為了釣取異人這個「奇貨」嗎?從增加政治投機成功的保險係數看,獻出趙姬算什麼! 《史記》這樣說:「念已破家為子楚(異人),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於是答應了異人的要求,把趙姬送給了異人。異人得到美女,肯定高興萬分,趙姬呢?她在得知自己被送給異人之後是喜還是悲,是哭還是笑?司馬遷沒說。這給後人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間。 《史記·呂不韋列傳》接著說:呂不韋想明白後,於是答應了異人的請求,趙姬就跟異人回家了,她也隱瞞了自己懷孕這件事,「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這一年是公元前259年(秦昭王四十八年),為什麼叫政呢?原來趙姬是這一年的正月生的小孩,取名為「正」,因為生在趙國,叫趙正,古代「正」與「政」相通,又叫趙政。秦國以嬴為姓,又叫嬴政。 這裡有一個問題,司馬遷說的「大期(ji)」是什麼意思?為《史記》作注的南朝人裴駰、唐朝人司馬貞等人都認為「大期」就是12個月。北宋人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鑒》,相信此說,把「大期」改寫成「期年」。於是,許多人認為嬴政是12個月才出生的。小孩12個月出生可信嗎?從懷孕周期看,這是特例,正常懷孕是10個月。所以有人懷疑嬴政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其實,對「期」還有一個理解,就是一個周期,期年,是周年;期月,就是一整月。司馬遷說的「大期」也可以解釋為懷孕的周期,即「孕足十月時」。 嬴政的出生,給研究呂不韋、研究秦始皇和秦國歷史留下了巨大的謎團。這個懸案至今未解,由於史料記載有限,給人們帶來的想像空間很大,有不同意見也是正常的。 我們再對呂不韋送趙姬之事做一分析: 呂不韋要以異人為賭注搞政治投機,辦成此事不能有半點閃失,我們要問,他將趙姬送給異人是提前安排好的,還是異人突然提出要趙姬,呂不韋根本沒有準備,被異人打了個措手不及,臨時決定的? 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似乎是呂不韋事前沒有準備,原文是,當異人提出要趙姬時, 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以呂不韋的精明和對他對異人的了解,為更好地控制異人,增加政治投機的保險係數,他和趙姬合演了一出欲擒故縱的戲。「怒」,可能是裝出來的。 呂不韋提前作了準備,和趙姬商定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對趙姬做工作,曉以利害,說:我想準備把你送給異人,異人已被立為嫡子,你做了異人的妻子就是未來的王后,其富貴無人可比。有這麼好的事,趙姬自然答應,並答應與之配合。趙姬之所以答應呂不韋不僅有王后位置的吸引,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以前見過異人,看異人的年齡相當、長相也不錯,表面也許不太樂意,但心裡也挺高興。為什麼這樣分析呢,我們從後來趙姬的表現看,這個女人雖然很漂亮,但沒有政治頭腦,很淫蕩。當時異人20來歲,跟她年齡差不多,長得也挺帥,所以她心裡挺高興,就跟著異人走了。 第二件事,二人可能商定,懷孕之事只有趙姬和呂不韋知道,不讓第三個人知道。孩子生下來也不說,異人不是說他若當了秦王,與呂不韋共有秦國嗎,呂不韋可以借這種微妙的關係更牢固地控制秦國大權。 第三件事,二人還可能商定,即使趙姬成了異人的妻子,仍然和呂不韋保持聯繫,不排除二人繼續發生關係,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確有默契。 第四件事,為促成此事,二人演一出不韋獻美的煽情戲。異人來喝酒那天,趙姬打扮得花枝招展,極富性感,以吸引異人的眼球,使之神魂顛倒,當把異人的胃口吊足,他提出非分要求時,不韋先假裝生氣,然後答應,趙姬則面露嬌嗔,半推半就,二人默契配合,使異人不但看不出一點破綻,還要對呂不韋感恩戴德謝,以後更聽呂不韋的指使。 對以上分析我認為是有一定的根據的,根據就是基於對呂不韋的性格和日後是事實驗證。我覺得,呂不韋如果從商人的角度看問題,邯鄲獻姬這件事,是為了保證政治投機成功,以趙姬作賭注,加大投資力度;不僅投錢財,還要投美女,這種事,呂不韋做得出來。 對趙姬而言,她以自己的美貌做誘餌,吸引了異人,為日後成為王后,打下了基礎。從這一點上看,她既是政治的犧牲品,也是政治投機的贏家。 在這一事件過程中,最傻的是異人,他色迷心竅,要了一個懷著別人骨肉的美女,還以為佔了天大的便宜。這件事充分證明,古往今來,錢、權、色的交易往往是相互交織的,是政治腐敗的溫床。 三 目前學術界對秦始皇的生父問題存在較大分歧,唯一沒有分歧的是秦始皇的生母是趙姬。 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此事說不清,目前不好做定論,暫時擱在一邊,這不影響對秦始皇功過的評價。 第二種意見:認為秦始皇的生父是異人。因為記載此事的主要證據只有《史記》,而另一部重要史書《戰國策》沒有記載。沒有旁證材料,顯得力量不足。還有人認為,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是那些仇視秦朝、憎恨秦始皇的好事者加上去的;是故意醜化秦始皇,其用意是,嬴秦在滅六國之前,就先滅亡了,不是秦滅六國,而是六國滅秦。 第三種意見:認為秦始皇就是呂不韋的兒子。《史記》記載得很清楚,就史料而言,《史記》的說法似乎有些單薄,但從司馬遷對歷史事件記載的嚴肅態度分析,還是不要輕易否定為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 我們再用生活常識深入分析呂不韋、趙姬、異人,會發現這件事更有意思了。 按照《史記》的記載,趙姬懷孕之事只有呂不韋知道,那異人知道不知道呢? 一個可能是不知道,他色迷心竅,看不出來,也沒感覺,也不懷疑。從趙姬懷嬴政為「大期」可知,趙姬足月出生嬴政,異人一算時間,沒錯,是我的孩子。 再一個可能是他後來發現趙姬懷的孩子不是他的,但是守口如瓶,打死也不能說,此事一旦傳到秦國,他的孩子是個野種,異人的嫡子地位肯定泡湯了。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孩子身上有父母的遺傳基因,長相最明顯。一般而言,孩子的長相一定有的地方像父親,有的地方像母親,有的地方是父親母親的結合體。如果孩子一點都不像父親,只有像母親的地方,那可就怪了!一定有問題!如果這孩子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這孩子肯定長得不像異人。異人有那麼傻,一點兒破綻也看不出來嗎?異人見孩子越長越不像自己,而怎麼看怎麼都像呂不韋,那不嚇死才怪,如果真傳出去,他的孩子是別人的,是個野種,在非常重視血統的王室,怎麼會容他,他的太子地位肯定會丟的。(圖片:秦始皇像) 我分析,異人、呂不韋、趙姬,也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或心照不宣,呂不韋為了政治投機成功,趙姬為了當上王后,異人為了當上秦王,他們各有各的打算,誰也不說,誰也不點破這層窗戶紙,都忍著。尤其異人,打死也不能說,這可是人頭落地的大事!後面事情的發展,極可能與這個問題有關。 親子鑒定,用現代科學技術檢驗並不難,但要準確測定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不容易了,也許等秦始皇陵挖掘的時候真出現了秦始皇的屍骨,還要找到呂不韋的屍骨,甚至異人(庄襄王)的屍骨,才能準確判斷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只是由於考古技術、資金等原因,秦始皇墓目前還不能開挖。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十三歲(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即位後不久,就在酈山開始營建陵墓。統一天下後,又從全國徵發來七十多萬人參加修築。直至秦始皇五十歲死葬時(公元前210年)還未峻工,秦二世時又接著進行了兩年,前後費時近四十年,真可謂工程浩大。許多考古工作者認為,秦始皇未遭破壞,他還在墓中安眠。(圖片:秦始皇陵) 還是讓這個千古之謎繼續存在吧。依據現有史料,對呂不韋和嬴政的關係作一些推斷,還是完全應該的。大家也可以思考他們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四 呂不韋在邯鄲將趙姬送給了異人,趙姬又生了個小孩叫趙政,異人有了家室,又有了孩子,又有呂不韋的資助,不愁吃穿,日子過得挺滋潤。但呂不韋心裡很不踏實,他的投資越來越多,連愛妻都搭上了,但從政計划到現在連影還沒見到,他心裡很著急。 這時又出了一件事。原來,長平之戰結束後,秦國對趙國讎恨加深,因秦國在戰爭中損失也很大。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又發兵攻打邯鄲。這次趙王急了,決定殺掉異人,對秦進行報復。呂不韋得到消息後,心急如焚,如果異人一旦被殺,他的從政計劃就全部泡湯了。事不遲疑,他趕忙和異人商量,決定在趙王沒下手之前和異人離開趙國。呂不韋又用錢開道,拿出六百金賄賂監視異人的趙國吏卒,(以前他兩次拿出錢每次都是五百萬)吏卒拿到這麼錢,樂不可支,幾輩子也賺不到這麼多的錢,於是答應偷偷將異人放走。可能事後他自己也跑了。為了逃命,呂不韋和異人分秒必爭,連趙姬和嬴政都顧不得帶上,倉皇逃離邯鄲,先逃到秦軍那裡,然後回到咸陽。 趙王發現異人逃走,十分怒惱,要殺掉留在邯鄲的趙姬和嬴政。幸虧趙姬的家裡是個豪門,有些勢力,將她們母子藏匿起來,才保住了性命。
推薦閱讀:

解讀西蒙?波伏娃
《優勢談判》| 閆霖解讀
解讀王安憶
八字十二長生解讀——養
從紫微斗數解讀您的婚姻會如何

TAG:秦始皇 | 解讀 | 呂不韋 | 政壇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