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堅定文化自信的內涵和意義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並且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理性認識,既顯示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覺,又彰顯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之路上的文化自強,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體現。為此,全面準確把握堅定文化自信的科學內涵非常必要。堅定文化自信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闢未來的根本保證。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就要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為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來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文化自信的意義與內涵。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來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性,無疑是我們黨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突出地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之一。這些重要論述,準確闡明了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思想,科學回答了為何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國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不是憑空、偶然產生的,而是由我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基本國情決定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包括歷史文化實際實現有機結合的產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三個更」凸顯出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有多次論述。從2014年兩會期間參加貴州團審議時明確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到今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再到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前後兩次的「三個更」不盡相同,但寓意表達一脈相承,內涵更豐富更深刻,也凸顯出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首先,文化是確立「道路、理論、制度」的基礎,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智慧和道義的支撐。道路、理論、制度的內涵界定都需要用文化來表達,道路的確立、理論的架構、制度的建立都必須立足於中國基本國情,都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的要素。其次,文化滲透一切,影響一切,正所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文化是日用而不覺地內在力量。文化視野、文化功底、文化理念、文化傳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切人。文化自信,決定了其他自信的內在定力和核心價值,並在最大程度上為我們構建起一個共同的價值體系,進而使整個社會具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再次,文化內涵最豐富、思想最深邃、意蘊最厚重。樹立文化自信,其影響不僅深厚,而且深遠。文化自信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價值準則,融匯到道路、理論、制度之中,發揮了深度調和、有效支撐的作用。唯有此,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構成四位一體的有機整體,進而迸發出強大的發展合力。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種自信,從根本上講就是源於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因此,文化自信是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超越的內在動力。只有樹立了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面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時,既不盲目排外,也不保守復古,進而推動傳統文化在新的語境下融入時代發展,融合現代科技實現文化的創新,實現文化的超越,引領未來。文化自信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文化自信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強大文化基因。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其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歷經劫難而浴火重生,這一文化血脈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最強大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的愛國情操,「天下大同」的人類情懷,「修齊治平」的心性修養,「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合萬邦」的美好理想等等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這些思想、精神和理念歷久而彌新,在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展現出巨大的文化光輝,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正因為有著如此強大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和世界民族先進之林中充滿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於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所迸發的持續文化動力。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敢於作出巨大犧牲,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整個國家實現了團結統一和繁榮富強。革命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矢志不移、不斷前行。今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但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深層次調整,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踐行「五大發展」新理念,是涉及利益調整、體制變革、社會轉型和觀念更新的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革命文化仍然是我們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的持續文化動力,只有不畏艱險、勇於犧牲、敢於擔當,堅持問題導向,增強進取意識,才能一往無前、繼續前行。文化自信源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指向的科學文化方向。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凝聚人類文明成果、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得我們能夠走出一條植根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走出一條堅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場意識、社會理念、公民倫理和人本精神等層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價值,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最佳支撐。正是這種科學的文化方向,我們才能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充滿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推薦閱讀:
※PG one距離才子還差一本黃書
※7是個神奇的數字嗎?比如許多綜藝節目的選手都是7個人?
※儒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長治久安社會進步必須改造劣根性
※女生用1000支口紅和讀1000本書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