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逛首博——瓷器欣賞之旅(六)
首博所藏這件青花雉雞牡丹紋蓋罐,在繪畫上,借鑒西洋透視畫法,僅用一種青花色料,利用深淺、虛實的變化,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疏密遠近,使畫面頗有立體感,稱「五色青花」。豇豆紅是康熙時期一個極其名貴的品種。豇豆紅器一般為器內白釉,其外壁的銅紅釉是分幾次吹釉,而後高溫燒成。因此,在清雍正、乾隆間佚名氏所著《南窯筆記》也稱豇豆紅為「吹紅」。由於豇豆紅燒成難度極大,傳世品多為小件,主要是清康熙宮廷內的文房用具,很少大件器,價格也非常的昂貴。豇豆紅以其淡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而得名,其淺紅嬌艷之色,又好像小娃娃之紅臉或如粉紅之三月桃花之色,又如美女微醉之紅頰,因此,又有「娃娃臉」、「桃花片」和「美人醉」之稱。
此件豇豆紅釉洗,首都博物館在介紹時,稱「豇豆紅釉是康熙時期御窯廠創新的一個釉色品種」,其實,從近年景德鎮明御窯廠舊址發現的宣德紅釉器來看,康熙豇豆紅也是仿宣德的品種。康熙朝用銅作為呈色劑的低溫綠釉非常發達,孔雀綠在明朝正德時期為多,康熙時再次燒成。
此件孔雀綠釉荷葉式洗,高6厘米,口徑23.5厘米,是一件十分精巧雅緻的文房用具。釉里三彩是康熙朝新創燒的一種釉下彩品種。它除了青花和釉里紅外,又增加了一種以鐵為成色劑的釉下豆青色,成為釉里三彩,這也是康熙一朝的特有品種。
此件釉里三色鶴鹿同春圖橄欖瓶,高22.3厘米,口徑 6.1厘米,繪畫題材以仙鶴和鹿為主,因為鶴與鹿的壽命長,寓意吉祥,因此經常出現於瓷器圖案或繪畫圖案之中。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中期的成就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色彩上除多見黃、綠、紫外,還增加了釉上藍色。康熙素三彩中,以白地暗花素三彩器為最精緻。
此件素三彩花果紋盤,高4.2厘米,口徑25厘米,用黃、綠、紫、白等彩料在瓷器上繪畫圖案。康熙鬥彩也是以釉下青花勾勒圖案花紋的線條輪廓,高溫燒成後,在釉上填以各種色彩。官窯器一般帶有「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青花款,也有落「大明成化年制」款或少數「大明萬曆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款。
這件鬥彩魚藻紋蓋罐是一件具有康熙時代造型特徵的鬥彩瓷器。提起鬥彩,最著名的就是成化鬥彩,它以其清麗的彩繪,高雅的畫意及精巧圓潤的造型為後世珍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有仿造,一類為仿成化鬥彩瓷造型及花紋,另一類為本朝新創的造型,這件蓋罐就是其中之一。二、雍正時期:雍正在位近13年(1723-1735),但是,這個時期的制瓷成就卻達到了清代官窯的歷史高峰,其品種之多,做工之精,都是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朝的顏色釉以仿官、哥、汝、鈞為著。雍正釉里紅色澤的鮮艷更是空前絕後。粉彩則在康熙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發展,包括粉彩、五彩、鬥彩等,成為景德鎮彩瓷的主流。雍正青花在整個青花瓷的歷史上,雖然不像元青花、明永樂、宣德、成化和清康熙青花那樣重要,但是,由於它是採用浙江上等青料,加以精鍊,因此青色幽靜而勻潤,一般均顯得比康熙趨於淡雅,不過青色有暈散現象。
此件青花雲龍紋尊,仿永樂、宣德進口鈷料的結晶斑繪畫效果,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青花釉里紅是雍正釉下彩中特別成功的品種,也是歷史上燒造得最成功的。由於青花是鈷的發色,釉里紅是銅的發色,它們對燒成氣氛的要求顯然是不一致的,而兩種色澤都能燒得十分鮮艷,說明當時燒造技術的高度成熟。這種成功之作,後世很難仿製。
此件青花釉里紅海水雲龍紋天球瓶,仿造明永樂、宣德器型。天球瓶最早見於明永樂時期,是受西亞金屬器影響而燒造的器型,因其腹部渾圓呈球狀而稱「天球瓶」。仿哥、汝釉是雍正官窯的重大成就之一,它們都是高溫顏色釉。仿汝器以仿宋汝的天青色為多,多數是魚子文小紋片,但亦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大多數「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年制」青花篆書款。
此件仿汝釉六方瓶,造型優美,製作精細,釉面透亮,清澈晶瑩。雍正朝的仿哥製作精良,既有標準的大、小紋片相結合的所謂「金絲鐵線」,也由單純的小紋片或大紋片,色澤以深、淺灰青為多,部分有紫口鐵足。胎質大多較厚,部分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書款。
此件仿哥窯三羊尊,肩部貼塑三個羊頭,寓意「三羊開泰」,據推測為雍正五年丁未羊年(1727年)所做。雍正七年恢復了仿鈞的製作,相比較宋鈞瓷,其所具有的時代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一般來說,雍正仿鈞主要有三類:一是仿北宋的鈞紅釉,即習稱玫瑰紫的通體紅釉;二是以天藍、月白為主,兼有塗以紅斑的器物;三是窯變花釉,這是從仿鈞釉中演變出來的一種新創釉色。
此件仿鈞窯新紫釉海棠式花盆,高20厘米,口徑26.7厘米,底徑14厘米,是清御窯廠仿宋代鈞窯花盆而燒造,該器可與宋鈞媲美。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發展。雍正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從琺琅彩瓷器蛻化而來的。由於主要的材料和石材方法都是外來的,因此又有「洋彩」之稱。雍正粉彩多數是在用潔白瓷質的胎及極為純凈的透明釉燒成的白瓷上進行彩繪,因此,更加的突出了它的淡雅柔麗之感,而且,官窯器的製作更為精細,多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此件粉彩茶梅紋盤,從外足繪茶、梅各一株,枝幹由盤底經口沿直至內壁及盤底,這種裝飾稱為「過枝」,是雍正時期的特色。紋飾以淡粉、褐、杏黃、珊瑚紅等色彩渲染,色調鮮麗柔和,充分表現出所繪紋飾濃淡不一,陰陽向背的質感。底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雍正鬥彩在康熙製作的基礎上仍有所發展,多數為官窯器。雍正朝除傳統的鬥彩製作外,還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結合,創造了鬥彩的新型工藝。
此件鬥彩五倫圖提梁壺和鬥彩團菊紋杯,以傳統圖案為主。壺體造型別緻。腹部繪鳳凰、仙鶴、鴛鴦、鶺鴒(音及靈)、黃鶯五種鳥類圖案,寓意五種社會關係: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無論,表示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常。雍正琺琅彩瓷,其瓷胎或白瓷器在景德鎮御廠燒成,繪彩和彩燒的工藝在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進行,因此嚴格講不屬於景德鎮窯的製品。雍正琺琅彩瓷是結合書、詩、畫及瓷器工藝的綜合藝術品,由於是宮廷御用的玩賞器物,只有小件器,而且數量很少,因此,十分名貴。
此件珊瑚紅地琺琅彩花鳥瓶,高21.5厘米,口徑3.5厘米。其胎、釉及彩繪製作都十分精緻,體現出濃郁的皇族氣息。康熙時從國外傳入的以微量黃金為成色劑的金紅釉,在雍正時期成了紅釉的名貴品種。這是一種低溫釉,氣色紅如玫瑰或薔薇,因此有「玫瑰紅」、「薔薇紅」之稱,習慣上叫「胭脂水」。
此件胭脂水釉碗,高4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2.6厘米。胎體極薄,器里施純凈的白釉,在器物口沿處露出一道白色的邊,內外相襯,愈發顯出胭脂色的嬌艷。雯紅是高溫銅紅釉製品,是一種失透深沉的紅釉,呈色均勻,釉色瑩潤。
此件雯紅釉玉壺春瓶,為清雍正時期御窯廠燒造的仿明宣德紅釉品種。釉色純正,釉面布滿大小不等的氣孔,瓶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雯藍是景德鎮要從元代開始已燒製成熟的釉色,其釉料以鈷為成色劑,鈷含量一般在2%左右,釉呈失透,色澤勻潤穩定,因為主要用作祭祀器皿,因此又稱「祭藍」。
此件雯藍釉瓶,色調濃艷深沉,光亮細膩。(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原來康熙是一代「創爺「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
※京博(199)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三)
※建盞登上《紅旗文摘》
※大英博物館的中華瓷器汝、官、哥、鈞、定
※中國現代的陶瓷業在全球處於什麼地位?
TAG: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