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專題複習】——史記
司馬遷與《史記》
《史記》代表古代歷史散文最高成就,魯迅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要》),是西漢散文前期向後期轉變時出現的,風格兼有前期的氣勢磅礴、感情激切和後期深廣宏富、醇厚典雅的特點;其內容既有前期歷史反思的餘緒,又有後期溝通天地人的嘗試。
司馬遷與《史記》的成書
動機:繼承父親一方面繼承古代史學傳統,同時也弘揚有漢一代的輝煌的目的,把修史看作是載「明聖盛德」、述「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太史公自序》),給西漢及前代歷史作總結,頌揚聖君賢臣的德行功績,是潤色鴻業的自覺行動;經歷李陵禍後,把修史和自己的身世之嘆聯繫在一起,融入怨刺成分,許多人物傳記都寓含著作者的寄託,磊落多感慨。
《史記》的敘事藝術
一、體制。
(一)《報任安書》中說修史宗旨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二)創立紀傳體通史。
(三)全書由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相互配合,構成整體。
1、12本紀是綱領,統攝上自黃帝、下至西漢武帝時代3000年的興衰沿革;
2、10表、8書作為本紀的補充,形成縱橫交錯的敘事網路;
3、30世家圍繞本紀展開,「二十八宿環北拱,三十輻共一轂」(《太史公自序》)。
4、由五種體例相互補充而形成的結構框架,溝連天人,貫通古今,使敘事範圍更廣,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圖。
5、本紀按帝王世代順序記敘各朝興衰終始;表排列帝王侯國間大事,書是有關經濟、文化、天文、曆法等方面的專門論述;世家主要是貴族之家的歷史;列傳是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人物傳記。
二、最有文學價值的是人物傳記。
(一)編排人物上尊重歷史,又合乎邏輯。
1、分類。(舉例)惠帝、呂后
2、排列基本以時間為序,兼顧各傳記之間內在聯繫,遵循以類相從的原則。造成婉轉多變的敘事脈絡。有分傳,有合傳。分傳即人各一傳,合傳是把幾個人的傳記編在一起,寫成一篇傳記。
(1)合傳都是以類相從,把類型相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如《遊俠列傳》等,通過敘述某一類型人物的所作所為,描繪出特定領域的總體風貌。
(2)合傳中有時敘事手法高超,天衣無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敘事追根溯源,揭示出深層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1、重視事件因果關係的探究。
2、往往誤入宿命論的歧途。
3、反覆強調對事件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始動因,成為貫穿人物傳記的主線,使各篇都有統攝全篇的主導思想。
(三)敘事。
1、有詳略之分,一般詳寫事情發展的起因,而略寫結果,如《李斯列傳》。
2、多寫對人物活動有原始動因性質的生活瑣事,和主線相關的事件都是詳寫的對象,如《商君列傳》以任法為線索。
3、駕馭材料,如諸呂之亂和七國之反,成功運用順敘、倒敘、正敘、側敘等手法。
4、場面描寫,如寫荊軻刺秦王險象環生、驚心動魄。不同場面有不同的氣氛,採用白描、鋪陳、渲染等筆法,傳達出各種宏大場面的實況及自己的感受。善於寫複雜事件、重大場面,是《史記》一書的厚重之處。
《史記》的人物刻畫
一、本紀、世家、列傳中的人物來自不同階層,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市井細民,覆蓋面廣。對些在歷史上雖有卓越表現、但因無人獎掖而難以揚名的布衣平民懷有同情,在按照慣例為帝王將相立傳的同時,把下層人物寫入書中,其中包括刺客、遊俠、商人、方士等,所收人物廣泛,且栩栩如生。
二、共性與個性的展現。不同類型人物迥然有別,同一類型人物形象也不雷同。
三、渲染對象的基本特徵,使人物個性突出,如《萬石張叔列傳》。
四、充分注意到人物家庭出身、文化教養、社會經歷等方面因素,展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徵,對形成人物個性特徵的原因有或明或暗的顯示。使《史記》中人物的說話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和教養。
五、人物具有許多帶有普遍性的東西,即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並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知恩圖報,以德報德。百倍、千倍地報償恩人,以示不忘本、不負人。
(二)以牙還牙,以怨報怨。
(三)士為知己者死,為報答知遇之恩而赴湯蹈火,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四)富貴還鄉是人物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項羽:「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項羽本紀》)
六、有許多人物所做事情相近,但是怎樣去做,卻各人有各人的方式。人物的共性寓於鮮明的個性之中,二者都得到充分的表現。
七、採用多維透視方法,筆下人物顯露多方面性格特徵,一方面能把握基本特徵,同時對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給予充分重視,如項羽。
八、有的在一篇傳記中同時寫出人物性格的幾個側面,有的則採用旁見側出的方法,通過多篇傳記完成對某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見側出法,又稱互見法,即在一個人物的傳記中著重表現主要特徵,而其他方面性格特徵則放到別人的傳記中顯示。
《史記》的風格特徵
一、宏廓畫面和深邃意蘊。敘事寫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宗旨,絕大多數的人物傳記都在宏偉壯闊的畫面中展開,有一系列歷史大事穿插其間,多選擇重大題材;同時對歷史規律和人物命運進行思考,透過表象發掘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規律,使人物傳記既有宏偉的畫面,又有深邃的意蘊,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風格。
把人物置於社會背景下表現,通過描寫、敘述他們對時勢、潮流的順應與抗拒,在敘述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中,展示個人命運偶然性中所體現的歷史必然性。
二、濃郁的悲劇氣氛。
(一)悲劇人物。
1、有些悲劇人物體現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能實現之間的矛盾。其行動具有超前性。如吳起、商鞅。
2、相信已經過時的制度仍然是合理的,並為 之而奮鬥拼搏,如田橫。
3、按品格劃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兩類。
(1)把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是完美型的悲劇英雄,如孫杵臼、程嬰。
(2)還有一些悲劇人物的品格存在明顯的弱點,由這些弱點而導致的失誤最終毀滅了自身,是缺失型悲劇英雄,以項羽為代表。
(二)為眾多悲劇人物立傳,寄寓同情,其中暗含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在探討人物悲劇根源時,流露出對天意的懷疑,以及命運不可捉摸、難以把握之感,如在《伯夷列傳》中慨嘆「天道是邪,非邪!」。
三、強烈的傳奇色彩。
1、把許多傳說故事寫入人物傳記中,造成神秘感;
2、許多真人真事也帶有傳奇色彩,如魯仲連、張良、商山四皓。
3、敘事寫人的筆法具有傳奇性。司馬遷為文疏盪多變,令人莫測端倪,章法、句法、用詞獨特,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傳奇效果。
《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一、傳記文學的開端。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首創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著作,標誌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已經達到高峰。
二、繼承先秦文學傳統。《史記》具有詩的意蘊和魅力,對《詩經》和《楚辭》均有繼承,同時借鑒戰國散文酣暢淋漓的風格,體現大一統王朝各種文學傳統的融匯。
三、弘揚人文精神。《史記》所滲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積極入世精神;
(二)忍辱含垢、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三)捨生取義、赴湯蹈火的勇於犧牲精神;
(四)批判暴政酷刑、呼喚世間真情的人道主義精神;
(五)立志高遠、義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四、藝術性。
(一)在語言上平易簡潔,富表現力,把古書詞句譯成漢代書面語,還適當地引用口語、諺語,顯得生動鮮活。《史記》語言多是單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對仗工穩,亦不避諱重複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二)許多傳記情節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用多種手法,如:
1、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語言;
2、通過具體事件或生活瑣事顯示人物性格;
3、把人物置於矛盾衝突中加以表現,等。
五、題材。許多故事廣為流傳,成為後代小說戲劇的取材對象。
推薦閱讀:
※《社戲》複習資料
※如何準備期末考試
※親友書複習資料(16-20)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複習資料
※第十四章:練習和複習(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