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商人羊皮卷6
2008-01-30 09:06:51|分類: 猶太人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締約立富 |
美孚石油公司向餐具經銷商猶太人喬費爾訂購了3萬把餐刀和叉子,交貨日期為9月1日,地點是芝加哥。喬費爾不敢怠慢,立即請廠商為他趕製。 沒想到,麻煩卻出來了,廠商磨磨蹭蹭,一直不能按期交貨。 喬費爾對廠商十分生氣,但是事情已經這樣了,他也沒有辦法,只有希望對方能夠快一點了。 他多次打電話催問,但是對方卻滿不在乎地說:「就算是遲點兒,你也總不至於這麼上火吧。」 喬費爾是猶太人,信守契約精神,所以只好咬牙:刀叉坐飛機吧! 5小時內3萬把刀叉被裝上飛機,9月1日,這架飛機裝載刀叉到達了交貨地點芝加哥。 這下,喬費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額外地多支出了6萬美元,要運送的不過是3萬把刀叉。 美孚石油公司的人知道後,只說了一句:「按期交貨,很好!」至於那昂貴的飛機租金,他們連問也沒有問。 他的同行大為驚訝:「你瘋了嗎,喬費爾,多花6萬美元就為了3萬把破刀叉?」喬費爾嚴肅地回答:「猶太人就是這樣:作為生意人,不管你有任何的理由,你必須按照合同及時地按期交貨。哪怕是由於別人的原因而給你造成了損失,你也沒有理由不按期交貨。這就是規則,必須這樣做啊。」 不過,此後,商界都知道了這個做生意注重合同的猶太人,全世界的許多商人都來和喬費爾做生意了,於是大量的訂單雪片般地飛到了喬費爾的辦公桌上。 當年的這點小損失讓他心疼不已,現在喬費爾卻得好好感謝那次意外給他帶來了這麼大的利潤了。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與上帝締約(1) |
「遵守契約,尊重契約,你獲得的將不只是尊重。」 ——《羊皮卷》 猶太教有「契約的宗教」的美譽。《羊皮卷》被當做「上帝與猶太人的簽約」。《羊皮卷》上說:「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與上帝簽訂了存在的契約之故。」猶太人遠在神話時代,就已經是重視契約的理性主義者了。在猶太人的信仰中,違反契約必遭上帝的嚴厲懲罰,相反,若信守約定,上帝則會給予幸福的保證。 猶太人從小就接受《羊皮卷》的教育,深切地了解恪守契約的重要性;和猶太人訂約,可以得到毋庸置疑的執行保證。 猶太人不僅自己恪守契約,也要求對方嚴格遵守,經驗告訴他們:「給對方以仁慈讓步,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是社會從蒙昧走向文明、從落後走向進步的重要標誌。它構成了現代商業經濟和市場經濟運作不可缺少的制約機制和精神動力。然而,它的形成與發展和在現代經濟中的合理運用以及對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催生,卻經歷了200多年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猶太民族這個早熟商業民族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同時,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正是構成「世界第一商人」的深厚社會文化的土壤。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開天闢地的故事,而這一故事的主角無一例外都是全知全能、威力無比的。不過,猶太人的神是上帝,那些開天闢地的神祇或英雄在上帝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因為他們只是將世界從混沌中解救出來,讓無序的世界變得有序。 這種通過上帝確定秩序、獲得行為結果可預見性的過程和實例,在早期猶太人的生活中佔據著極為突出的地位。 古希伯來民族本身是由許多游牧部落拼湊而成的混雜部族,他們最初屬於諸王僱傭和組織的作戰人員或者乾脆是流寇,而不是某一地方的定居者。所以,他們一般處於依附地位,同「地的主人」一般都有一種主僕關係。據考古發現,在早期的私人信件中就載著HABIRU(希伯來人屬於其中的一部分)與主人立約自願為仆、主人在世期間這契約始終有效的事例,從而使猶太人的祖先在其他民族尚茹毛飲血的時代便產生了對人類社會——尤其是經濟社會具有深遠影響的契約意識。 在希伯來人定居迦南之前,這個地方已經是往來輻輳之地,商人和商隊川流不息地從這裡經過,這裡也是各類商品的大集散地。在約瑟時代,即希伯來人去埃及之前,活動於沙漠與迦南之間的希伯來部落已進入了國際貿易的行列,參加從基列販運香料、乳香的商隊,在這段時間裡,商業「合同」這種形式的「契約」,同樣在希伯來人的觀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定居迦南之後一直到猶太王國滅亡,猶太人又始終處於異族不斷衝突、不斷結盟的動態過程之中。這種重要性甚於商業合約,而穩定性次於商業合約的政治盟約,又一再加深了猶太人對「契約」的情感(積極的和消極的皆有之)和認識。 不管這形形色色的「契約」在性質、內容或形式上有何不同,只要是「契約」,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使雜亂無序、變化莫測的世界(無論是個體交往的世界,還是民族交往的世界)得以有序化,使人們可以根據所訂立的契約有計劃地行動,也就是在預見到自己行為結果(包括其直接結果和它所引發的他人或他族的行為)的基礎上,來做出行為。而所有這些計劃性或可預見性的前提,恰恰就是那個以語言並且是文字形式簽訂的「契約」。換言之,世界的秩序、行為結果的可預見性是因為語言表述清楚並且書寫成文之後,才得以實現的。 「契約」對世界的性質、人的活動的性質具有如此重大的「決定」作用,這在猶太人的頭腦中一方面反映為「上帝之道即為世界之源」、「上帝之道即為秩序之源」;另一方面,猶太人對上帝的信奉表現為猶太人與上帝的關係不是一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一種「契約」關係。以色列人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則保護以色列人並允許他們超然於各民族。 然而,任何一項契約最後能否得到履行,行為可預見性最後能否實現,並不單純取決於締約的某一方的願望,毀約所帶來的損失和災難性結果,始終像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在這些早期的立約者頭上,尤其是那些常常居於被動地位的猶太人頭上,恰如今日許多開辦大公司的人對信誓旦旦的合同也心存疑慮、隨時準備接受被騙上當的現實一樣。 這種超個體的力量在猶太人身上引發出一種半含企盼半含恐懼的心理,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就轉化為類似圖騰的神聖之物。與其說上帝是與猶太人立約的神,不如說猶太人的神就是「約定」本身不具形態的人格化。之所以會是一種「不具形態的人格化」,就在於把一張「合同書」視為圖騰的民族畢竟是沒有的。不過,要是承認聖殿和契約也是一種「圖騰」性質的東西的話,那麼珍藏於其中的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張「合同書」即兩塊法牌就真成了猶太人的圖騰了。 這種對「契約」的崇拜在猶太人亡國流散之後,反而更加強烈了,因為歷史遭遇和新的社會環境,對契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喪失了王權和神權這兩種最結構化的組織體制後,猶太人只能靠某種對雙方都留下相當自由度的立約形式來維繫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何況耶和華本身又是一個「約定」的上帝,而不是動不動就把異端送上火刑柱的天主。但一個猶太人一旦被共同體驅逐,就有可能孤立無援地遭受「上帝的鞭子」,從而有性命之虞。這就使得形式上不具有強制性的猶太人與上帝之約,亦即猶太人個體與民族共同體之約——信守猶太律法——具有了實際上的強制性。而這種契約意識則作為一種道德理念和行為規範滲透於這個後來成為世界商業民族的子嗣的靈魂深處,不僅成了他們進行商業經營的價值尺度,而且也通過對契約的恪守而在自己的商業文化上打上了律法民族的深刻文化烙印。 猶太商人極少毀約,甚至在同有毀約習慣的民族做生意時,也很少毀約。反過來,對方即使盡了非同尋常的努力方得以履約,也得不到他們的特別稱讚。因為履約本身始終是一件理所當然之事,既然猶太人一直履約,對方的履約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至於所付出的特別努力,那屬於簽約之前就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與上帝締約(2) |
另一方面,亡國之後的猶太人又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相對於所在國的民族來說,他們始終是一個少數民族。而且,這個少數民族以其特別的文化特徵和不屈不撓爭取到的經濟成就,往往成為一種文化異端(包括狹義的宗教異端)和經濟異端。 敏感地意識到自己這種雙重異端身份的猶太人,願意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避免同主要民族發生抵觸甚或衝突。所以,他們希望主要民族也給他們一個有規可循的生活範圍。習慣於遵守自己律法的猶太人,能夠同樣嚴格地遵守主要民族,甚至是征服者民族的法律,只要這種法律不同猶太人民族的「根本大法」相抵觸就行。 因此,猶太人願意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常常甚於其本國人。想當年,連毫不講理的「猶太人人頭稅」或「猶太人贖身稅」,猶太人都交了,其他生意中應交的稅款豈有偷漏的必要?猶太人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堂堂正正地賺錢,不必靠偷稅漏稅發財;猶太人有較具體的法律條文和層次更高的宗教、道德價值觀念,不屑於憑藉偷稅漏稅發財。可恰恰就是這樣一種由文化起源和歷史遭遇培育成的守法的價值觀念、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得猶太人在今日的法制世界中,又一次佔據了優勢。 而現代意義上的契約,在商業貿易活動中叫合同,是交易各方在交易過程中為維護各自利益而簽訂的在一定時限內必須履行的責任書,合法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猶太人的經商史,可以說是一部有關契約的簽訂和履行的歷史。猶太人之所以成功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一旦簽訂了契約就一定執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難與風險也要自己承擔。他們相信對方也一定會嚴格執行契約的規定,因為他們深信:我們的存在,不過是因為我們和上帝簽訂了契約。如果不履行契約,就意味著打破了神與人之間的約定,就會給人帶來災難,因為上帝會懲罰他們。簽訂契約前可以談判,可以討價還價,也可以妥協退讓,甚至可以不簽約,這些都是我們的權利,但是一旦簽訂了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且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因此,在猶太人經商活動中,根本就不存在「可履行債務」這一說,如果某人不慎違約,猶太人對之將深惡痛絕,一定要嚴格追究責任,毫不客氣地要求賠償損失;對於不履行契約的猶太人,大家都會唾罵他,與其斷絕關係,並最終將其逐出猶太商界。 猶太人在經商中最注重「契約」。在全世界商界中,猶太商人的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猶太人一經簽訂契約,不論發生什麼問題,決不毀約。 猶太人認為「契約」是上帝的約定,他們說:「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契約,也和神所定的契約相同,絕不可以毀約。」既然「契約」是和上帝的約定,那麼每一次訂立契約就意味著指天發誓、絕不反悔。若毀約,就是褻瀆了上帝的神聖。 猶太人由於普遍重信守約,相互之間做生意時經常連合同也不需要。口頭的允諾也有足夠的約束力,因為「神聽得見」。 猶太人信守合約幾乎可以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在做生意時,猶太人從來都是絲毫不讓,分厘必賺,但若是在契約面前,他們縱使吃大虧也要絕對遵守。這對他們而言,是非常自然、毫不懷疑的事。 有一個猶太商人和僱工訂了契約,規定僱工為商人工作,每周發一次工資,但工資不是現金,而是僱工從附近的一家商店裡領取的與工資等價的物品,然後由商店老闆和猶太商人結賬。 過了一周,僱工氣呼呼地跑到商人跟前說:「商店老闆說,不給現款就不能拿東西,所以,還是請你付給我們現款吧。」 過了一會,商店老闆又跑來結賬了,說:「你的僱工已經取走了這些東西,請付錢吧。」 猶太商人一聽,給弄糊塗了,經過反覆調查,確認是僱工從中做了手段。但是猶太商人還是付了商店老闆的錢。因為惟有他同時向雙方作了許諾,而商店老闆和該僱工並沒有僱傭關係。既然有了約定,就要遵守。雖然吃了虧,也只能怪自己當時疏忽輕信了僱工。 猶太人從來都不毀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改變契約的前提下,巧妙地變通契約,使其為自己所用。因為在猶太人看來,在商場上的關鍵問題不在於道德不道德,而在於合法不合法。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信守契約的生命線 |
「契約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天平。」 ——《羊皮卷》 猶太人特別重視契約,重視聲譽,才有了良好的質量,信譽就是鐵打的招牌,因為在他們看來,契約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如果不遵守契約就有災難。因此,他們誠實地經商,不欺詐,遵守合同,因為誠實是最高的商法,平等的交易、公證的執行,可獲得最多的實際利益。 《聖經》上記載了上帝耶和華和猶太人之間的契約關係:上帝要猶太人作為自己的「特選之民」,猶太男人出生的第八天就要在父母的帶領下做「割禮」(即將男子的包皮割去)作為上帝和猶太人之間契約的證明。耶和華要求猶太人歷盡流浪之苦最後等待救世主彌撒亞的到來,到時候,所有的人都必將得到救贖。他將降下彩虹作為和猶太人簽約的見證。他們深信:「我們的存在,就是履行和神簽訂的契約。」契約就是人存在的理由,沒有和上帝的契約就不會有人類存在。因此,猶太人極為注重契約,認為契約是和耶和華簽訂的,是無比神聖的事情。 他們在簽訂契約的時候,就非常講究談判的藝術,千方百計地討價還價。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簽訂了合同,就必須履行,所以他們格外小心和慎重,一定要使自己簽訂的這份合同無懈可擊,而且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可以有挽救的機會。由於各個國家對契約的態度不一樣,所以,他們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因為他們不了解對方是否會守約。因而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會很相信對方。他們最忌諱的事情就是違約,如果有人一次不遵守契約,那麼這個人終身都不可能再讓猶太人相信他了。他們還會把那個違約的人告訴整個商業界,讓他的生意結束。因此,想博得猶太人的信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遵守契約。無論發生了什麼變故,無論在什麼樣的特殊環境之下,都要不遺餘力地遵守契約,因為對於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來說,他們絕對不會原諒一個對他們的神不尊敬的人。 《羊皮卷》里有一個故事說明了猶太人對違反契約的人的態度: 在很久以前,有一家人外出旅行。途中,這家的女兒出去散步卻迷了路,正當她口渴的時候,她發現了一口水井。 沒有別的工具,她只好攀援吊桶,去井裡喝水。喝完水後,卻怎麼也上不來。此時恰好有個男青年路過此地,聽到哭喊的聲音,便將姑娘救了上來。這個姑娘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就與他私定了終身。 兩人訂下婚約後,正找不到合適的證婚人,恰好見到一隻黃鼠狼。於是,黃鼠狼和那口水井就成了他們的證婚人。 兩人就此分別。 若干年以後,姑娘仍然痴心地等待自己未婚夫的歸來。不料,那個負心人已在他鄉結了婚,生了孩子,早把山盟海誓的婚約忘了。 再說那個男人,他的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孩子,而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一天在外玩耍時被一隻黃鼠狼咬死了,另一個在井邊玩耍的時候掉進井裡淹死了。 這時候,男青年才想起了他和姑娘的婚約以及黃鼠狼和水井。於是,他就和妻子離了婚,終於回到那個忠貞不渝的姑娘身旁。 這個故事就是猶太人告訴違約者應得的下場,任何人都不得違約,否則,就一定會遭受上天的嚴厲懲罰。猶太人在商業上最為重視的就是信守承諾。 日本人在這方面是深有體會的: 有一位日本商人和猶太商人簽訂了10000箱蘑菇罐頭的合同,合同規定每箱20罐,每罐100克。但在出貨的時候,日本人卻裝了10000箱150克的蘑菇罐頭,貨物的重量雖然比合同多了50%,但是猶太商人卻拒絕收貨。日本出口商無奈地表示,願意超出合同的重量不收錢,但是猶太商人還是不同意,並要求賠償,理由是違反了他們之間簽訂的合同。 最後幾經談判,出口商無可奈何,賠了猶太商人10多萬美元,還要把貨物另作處理。 這件事情傳出後,各國的商人都開始「理解」猶太人的這一做法的用意。一位英國律師這樣說:「從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慣例來講,合同的品質條件是一項很重要的條件,英國法把他稱為要件。合同規定的商品規格是每罐100克,而出口商交付的卻是150克,雖然重量增加了50克,但是賣方沒有按規定條件交貨是違反合同的。按國際慣例,猶太商人完全有權拒絕收貨並提出索賠。」 「猶太商人購買這樣規格的商品,是有著自己特定的商業目的的,包括消費者的愛好和習慣、市場供需情況、對付競爭對手的策略等。如果出口方裝運的150克罐頭不適應市場消費習慣,那猶太商人是不會接受的。最簡單的就是如果這次150克的蘑菇罐頭和100克的蘑菇罐頭的價格一樣,那麼以後這位猶太商人的生意還怎麼做?比如說,下次他繼續按這個價格賣,但是重量又回到了以前的100克,消費者會怎麼看待?」另一位熟悉市場的人士這樣分析。 而且很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在一些進口管制比較嚴格的國家進口申請許可證是100克的,而實際是150克,那很容易遭到有關部門的質疑,被懷疑為有意逃避進口管理和關稅,以少報多,是要受到罰款的處罰或者被追究責任的。 猶太人聽了哈哈大笑:「我們可沒有考慮這麼多呀。」 於是他們完全懵了:怎麼回事,不是這個原因還是什麼原因呢? 還是一位猶太商人告訴了他們答案,原來猶太人特別重視合同,一旦建立這種契約關係,就必須遵守。在他們的傳統里,他們和上帝是有契約的,人之所以存在是與神簽訂了和約所致。猶太人被稱為「契約之民」,他們把和約引入了生意,並且認為和約是生意的精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誰若無緣無故毀約,就是對神的褻瀆,輕慢和不尊敬神的人必遭到神的懲罰。猶太人極為注重合同,一切買賣都篤信合同,而他們自己也從來不敢毀約。誰不履行契約,就被認為違反了神意,猶太人是絕對不會容許這樣的人存在的,他們一定會嚴格追查到底,不留任何情面。所以,日本人雖然多給了,但是仍然違背了合同,當然應該賠償了。 猶太人一旦與你談判成功,達成一致的意見,不管是口頭的協議,還是文字的協議,他們都認為這是對神簽訂的協議。在執行過程中,不論發生多大的困難,他們也不毀約,同樣,也不管任何的借口和理由都必須嚴格的遵守。 談判中,雙方都要心向神明,誠意地表達他們的諾言,語意表達準確無誤,不許有任何模稜兩可的東西混匿其中。此後,雙方必須嚴格地遵照執行,與神簽訂的合約決不可以不履行。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誠實的支柱(1) |
「魚離開水就會死亡,人沒有禮儀便無法生存,而不講誠信則會受煉獄的懲罰。」 ——《羊皮卷》 《羊皮卷》中這樣告誡人們:一個人死後進入天國前,上帝會先問:你生前做買賣時是否誠實無欺?如果欺詐,將被打入地獄。 儘管各民族皆有「經商應童叟無欺」的說法,但只有猶太民族是最嚴格執行這種正直交易的民族。《羊皮卷》記載了許多關於誠實經商的實例,培養了猶太人誠實的商業原則。「惟有誠實正直的經商之道才是生存處世的最高法則」,這是猶太人從違反與上帝的契約而遭受的痛苦中深切體會到的一點。 在猶太商人作為「世界第一商人」的商旅生涯中,猶太民族與其他民族打交道最多。作為一個弱小的民族,在2000多年的流浪中,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或湮滅,並且還能不斷從他們的腰包中大把大把地賺錢,其原因除了我們前面述及的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誠信經商、坦誠為人、尊重他人、彼此寬容的道德操守。因為嚴於律己,重信守約,猶太商人才贏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口碑;而誠信經商,更使得猶太商人得到了世人的信任和尊敬,這在商業社會無疑是一筆最重要、最寶貴的無形資產。 在猶太人看來,誠實是支撐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個是和平與公正。2000多年的流浪生涯中,猶太人遭人歧視壓迫,更遭受了無數的欺詐和惡意的毀謗,他們飽嘗了美麗的謊言背後的兇險和惡毒。因此,他們對說謊者極為反感,對欺詐深惡痛絕,他們絕不縱容自己撒謊騙人,也不允許別人欺騙他們。但是,與眾不同的是,對說謊者他們不會鄙視,也不會有置之於死地而後快的報復心理,他們想到的往往是寬容與救贖;他們會抱以可憐與同情之心,因為他們認為撒謊者失去了人性中最為寶貴的東西,而且死後還要受煉獄之苦,這太可憐了。可見,猶太人可真是寬人嚴己、仁慈悲憫的大化之民。 在商業社會,人類制定了紛繁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目的就是要消除人性中惡的因素。但是,我們卻不無憂慮地看到,儘管人們可以針對制度、律法的不足不斷地完善它、修正它,但人類永遠不能靠它來構建起人類良知善性的大廈。為此,道德作為社會中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一種內在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儘管不能保證人人向善從善,但它卻比制度、法制有著更深刻、更基礎性的教化力量。因此,現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卻日益呼喚著人類的道德良知,道德的力量將是永恆的。人類道德中包含著誠信、寬容、善良之類的基本要義,猶太民族可謂是人類道德的忠實實踐者,這不但體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猶太商人的商業行為中。 《羊皮卷》這樣告誡猶太人:你們不可偷盜;不可欺騙;不可搶奪他人的財物;不可向著我起假誓,褻瀆我的名。 商業就是提供一種服務。只有誠實對待,取得別人的信任,自己才可以獲得利潤。而單純地想從別人的口袋裡撈錢的,不過是搶劫。 誠實為經商的第一要務,這是猶太人的經商法則。他們對於善於欺騙的人的態度是非常激烈的,並認為他們是不可饒恕的;猶太人認為不貪圖小便宜,不偷稅漏稅,做一貫誠實的人是很好的。 猶太先知說,世界末日一定是早晚要到來的,當末日到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要接受大審判。如果誰在這個世界上做了好事,他死後靈魂就會進入天堂;如果誰在生前作惡多端,那他死後,靈魂就會被打入地獄,接受煉獄之苦。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大審判判斷孰好孰壞要問5個問題,這5個問題是: 你在做生意的時候誠實嗎? 你騰出時間學習了嗎? 你儘力工作了嗎? 你渴望得到神的救贖嗎? 你參與過智慧的爭論嗎? 可以看到,猶太人把做生意是否誠實、遵守信譽放在第一條,把做生意的誠實擺在學習、工作、信仰和智慧之前,可見猶太先知對誠信經商的重視程度。最直接的事實就是如果一個人借了別人的錢,但他又不想歸還,而又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他是借過錢的,村裡的拉比就會告訴他:你手摸《聖經》對上帝起誓說:「我沒有借過這個人的錢。」最後,99.9%的猶太人會感到很慚愧,承認自己的罪過。 《羊皮卷》中有個故事就是這樣教育猶太人應該誠實、決不可以用任何辦法來不勞而獲地取得財富的: 有位拉比平日靠砍柴為生,但是為了研究《羊皮卷》,他決定買一頭驢來代替自己運柴以節省時間看書。 拉比到了集市上,從一個阿拉伯人那裡買了一頭驢回到了家,徒弟們見了非常高興,就把驢牽到河邊洗澡。恰好此時,驢脖子上掉下來一顆很大的鑽石,光芒四射,徒弟們歡呼雀躍,認為這是上天賜給拉比的禮物。而且,這樣一來,這位貧窮的拉比從此就可以不用天天砍柴,他就可以專心致志地研讀《羊皮卷》了。 當徒弟們興高采烈地把這顆珍貴的寶石給拉比看的時候,拉比卻平靜地說:「我們應該把這顆鑽石還給那位阿拉伯人。」 徒弟們不解,拉比嚴肅地說: 「我們買的是驢子,不是鑽石,我們猶太人只能買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阿拉伯人見到徒弟們手裡的鑽石,非常驚奇: 「你買了這頭驢,既然那鑽石在這頭驢的身上,那你們也就擁有了這顆鑽石。所以,你們不必還我了,還是自己拿著吧。」 這位拉比說:「這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我們只能拿支付過金錢的東西,所以,這顆鑽石必須還給你。」 阿拉伯人聽後肅然起敬,說:「你們的神必定是宇宙里最偉大的神。」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誠實的支柱(2) |
猶太人就是這樣,經商的時候一定講究誠信,決不用那種欺騙的手段來獲取財富。因此,猶太人從來不做那種「一鎚子買賣」的事情,更不屑於做「只要每個人上當一次,我就發財了」的生意。他們厭惡那種流寇式的作戰方法和短期策略,即使是在到處被人驅趕、朝不保夕的時候,他們看重的也是長期的合作、注重信譽、擁有很好的商業口碑,而且他們的商品絕少有假冒偽劣的。誠信意味著平等的交易、公平的競爭,《羊皮卷》中是這樣說的:「你們不可行不義,要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碼、公道升斗、公道秤。」 然後他們把這種交易情況作了細緻的規定: 不可有一大一小兩樣的砝碼和量器。 批發商每個月清洗一次量器,小生產商一年清洗一次。 小生產商要經常清洗砝碼,以其不發粘為度。 店主每周要清洗一次量器,每天清洗一次砝碼,每稱完一樣東西都擦拭一次天平。 他們說,誠信經商是商人最大的善,所以在猶太人的生意場上,他們最為看重誠信,對於不誠信的人,他們是無法原諒的。在猶太人的內部,他們之間極為重視誠信,極為重視契約,一旦簽訂了就必須遵守,絕對不可以有任何理由不履行契約。為了維護契約的神聖性,他們極為慎重,決不讓契約有什麼漏洞,以給欺詐帶來方便。 法蘭西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經常患病,於是就想找個猶太醫生做他的御醫。他請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查爾斯五世推薦一個,查爾斯馬上派遣自己的猶太醫生到他那裡。但是這位國王卻是基督徒,醫生一到,他立即開始詆毀猶太教,無奈中,這位醫生說自己已經皈依了天主教。一聽到醫生的回答,國王立即把他打發走了,告訴查爾斯說,請他再派一個真正的猶太醫生來。 雖然國王可以詆毀猶太教,但是猶太人良好的職業道德、巨大的聲譽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可缺少的。在他們看來,只有真正的猶太人才是可靠的、值得信賴的,其他任何民族的人都是很難相信的,他們的信譽讓人懷疑。改變了猶太教信仰的人也就很難是猶太人,就不值得那樣信任,猶太人獲得的崇高聲譽由此可見一斑。 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第一商人」,意思就是猶太人的信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可以獲得全世界的信賴,這一光榮稱號是他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誠信經商的結果。 所羅門時期的某個安息日,有三個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他們由於身邊帶錢過多不方便,大家商議將各自帶的錢埋在一塊,然後就出發了。結果,其中有個人又溜回來,將錢偷偷地挖走了。 第二天,大家發現錢被盜了,便猜想一定是自己人所為。但又沒有證據是哪個人所為,於是,三個人便一起去素以斷案英明著稱的所羅門那裡請求仲裁。 所羅門了解了事情經過後,沒有急於問案,反而說:「這裡正好有道題解不開,請你們三位聰明人幫忙解決一下,然後我再為你們裁決。」 所羅門先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姑娘曾答應嫁給某男,並訂了婚約。但不久以後,她又愛上了另一個男子。於是,她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約。為此,她還表示,願意付給未婚夫一筆賠償金。但這個男青年無意於賠償金,痛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但是不久,這個姑娘又被一個老頭拐騙了。後來,姑娘對老頭說:「我以前的未婚夫不要我的賠償金就和我解除了婚約,所以,你也應該如此待我。」於是,那個老頭也同樣答應了她的要求。 講完故事後,所羅門詢問道:姑娘、青年和老頭,誰的行為最值得讚揚? 第一個認為,男青年能夠不強人所難,不拿一點賠償金,其行為可嘉。 第二個認為,姑娘有勇氣和未婚夫解除婚約,並要和真正喜愛的人結婚,其行為可嘉。 第三個人說:「這個故事簡直莫名其妙,那個老頭既然為了錢才誘拐姑娘的。可為什麼不拿錢就放她走了呢?」 所羅門不等第三個人說完,就指著他大喝一聲:「你就是偷錢的人!」 然後,所羅門解釋道:「他們兩人關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愛情和個性,而你卻只想到錢,你肯定是小偷無疑。」 猶太人的這則故事說明對於錢的態度是一個人人格高低的體現,品行卑劣的人心中只有錢而沒有道義,而高尚的人由於注重道義而往往忽視錢。在現實生活中。猶太人也往往根據一個人對於金錢的態度判斷一個人的品質。 誠信經商是猶太商法的靈魂,是商業活動的最高技巧。在現代商業世界,恪守信用已構成了許多企業的市場競爭手段。世界商業史上第一個提出「不滿意可以退貨」的就是猶太人。注重商業的誠信,視信譽為經商的生命,這是猶太人走遍世界各地都受到歡迎、讓猶太人獲得巨大財富的生命之源。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信任的價值 |
「人最大的痛苦不是被人欺騙,而是不被人相信。」 ——《羊皮卷》 在猶太人看來,取信於人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如何做到取信於人呢?前面我們講到,誠信第一,這是取信於人的起碼要求。在猶太人的商旅生涯當中,他們遭到過無端的打擊和歧視,也遇到過無數精心安排的謊言或圈套,但他們始終篤信上帝的教誨:遵守約定,誠實為人,死後方能升入天堂。在商業領域,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取得別人的信任是交易順利完成的基礎。猶太人遵守約定,但他們並不是千篇一律地簽訂書面的合同,他們往往只是口頭上的承諾,非正式、非書面的協議,只要他們承認了約定,他們就會不折不扣地按照約定去行動,猶太人這種重信守約的美德為他們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品德不但能夠使你獲得他人的好感,而且還是你擴大事業的重要條件。事實證明,如果你能夠以良好的道德標準去處理每一件事,甚至對於那些舉止過分的人也能以德報怨,那麼你必定能夠贏得人們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個顧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美元。一天,這位顧客憤怒地衝進了猶太人迪特先生的辦公室,說他不但不付這筆錢而且一輩子再也不花一分錢購買迪特公司的東西。迪特先生讓他耐心地說了個痛快,然後對他說:「我要謝謝你到芝加哥告訴我這件事,你幫了我一個大忙。因為如果我們的信託部門打擾了你,他們就可能也打擾了別的好顧客,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聽到你所告訴我們的話。」 這個顧客做夢也沒有想到會聽到這些話。迪特先生還要他放心:「我們的職員要照顧好幾千個賬目,比起他們來,你不太可能出錯。既然你不能再向我們購買毛料,我就向你推薦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 結果,這個顧客又簽下了一筆比以往更大的訂單。他的兒子出世後,他給他起名為迪特。後來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顧客,直到去世為止。 由此可見,品德對於商人來講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在具體的商業貿易領域中,《羊皮卷》規定了許多規則,嚴格禁止帶有欺騙性的宣傳或推銷手段。比如: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更不能把家畜塗上顏色來矇騙顧客;並且貨主有向顧客全面客觀地介紹所賣商品的質量的義務,如果顧客發現商品有事先未得到說明的問題,則有權要求退貨。 在英國,最有名的百貨公司是「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這家百貨公司是由一對親兄弟西蒙?馬克斯和西夫?馬克斯創立的。 他們的父親米歇爾於1882年從俄國移居英國,最初是個小販,後來在利茲市場上開了個鋪子,以後發展為連鎖廉價商店。米歇爾於1964年去世後,西蒙和西夫將這些連鎖商店進一步發展成資金更加雄厚、貨物更加齊全、具有類似超級市場功能的連鎖廉價購物商場。 馬克斯—斯賓賽百貨公司,雖以廉價為特色,但非常注重質量,真正做到了「價廉物美」。用一些報紙上的話來說,這家百貨公司等於引起了一場社會革命。因為原先從人們的衣服穿著上可以區分不同的社會階層,但由於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以低廉的價格提供製作考究的服裝,使得人們花錢不多就可以穿得像個紳士或淑女,以「貌」取人的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根本動搖。現在在英國,該公司的商標「聖米歇爾」成了一種優質品的標記——一件「聖米歇爾」牌襯衫是以儘可能低的價格所能買到的最優質的商品。 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不但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還提供最好的服務。該公司的售貨員的禮貌服務,在素以彬彬有禮聞名的英國成為一個典範。西蒙和西夫在挑選職員時,就像挑選所經營的商品一樣一絲不苟,這樣,真正使公司成了「購物者的天堂」。 西蒙和西夫在讓顧客滿意的同時,還做到了讓職工也滿意。他們對職工要求極高,但為職工提供的工作條件在全行業中也屬於最好的,職工的工資也最高,還為職工設立保健和牙病防治所。由於這些優越條件,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被人稱為「一個私立的福利國家」。 西蒙和西夫為顧客和職工想得這麼周到,公司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被普遍認為是國內同行業中最有效率的企業,並吸引來大量的投資者。 與馬克斯—斯賓塞百貨公司同為百貨零售企業的希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採取的也是同樣的經營宗旨,甚至在對待顧客和職工的優惠方面更有過之,並將這種恩澤施向整個社會,做到了與整個社會的和諧共存。 朱利葉斯?羅森傑爾德是通過投資而擔任希爾斯?羅巴克公司總裁的,他是一個德國移民的兒子,曾在叔叔的百貨公司工作。後來希爾斯?羅巴克公司融資的時候,他以37500美元的投資,約佔融資總額的1 4,進入公司董事會。1910年擔任公司總裁,也就是公司的創立人理查德?希爾斯退休的時候,羅巴克百貨公司已成為北美最大的企業之一,每年收益為5億美元。 羅森傑爾德也以價廉物美為其經營宗旨。公司銷售的商品有許多都是企業集團自行生產的,因此成本可以降低,而質量也得到了保證,但希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的真正本錢,還是羅森傑爾德制定的一條規定:不滿意,可以退貨。這條商業最高道德的最實在的體現,現在已經是許多商店的標榜,但在當時卻是聞所未聞的。羅森傑爾德就是第一個將商業信譽提到了這樣高度的人。 希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以其商品質量、價格、信譽和對市場的精確預測,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公司的商品目錄在羅森傑爾德逝世前已發行了4000萬冊,幾乎每個北美家庭都可以見到。觀察家認為,這一連續出版的商品目錄幾乎構成了北美的一部社會史,從中可以探視到人們審美趣味和願望的發展,而這種發展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希爾斯?羅巴克公司預測到、甚至造就的。 希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經營良好,盈利豐厚。羅森傑爾德最初投資37500美元,30年後其資產達到了1.5億美元。在這樣的財力支持下,羅森傑爾德廣泛從事慈善活動,他曾為28個城市的「基督教青年聯合會」和南方的一些貧困地區建立鄉村學校提供資助,為解決芝加哥黑人的住房問題出資270萬美元。另外,他還分別向芝加哥大學、芝加哥科學和工業博物館捐贈了500萬美元。1917年,他創立了擁有3000萬美元基金的「朱利葉斯?羅森傑爾德基金會」,並規定基金的本利必須在他去世之後的25年內用完。 猶太商人篤信一個信條:猶太人生活在哪裡,就應該在哪裡生根。他們不但誠信經商,更與非猶太人和諧相處,甚至用自己的財富和實業去幫助和庇護猶太同胞或非猶太人。他們相信,只有以誠相待,取信於人,猶太人才會擁有朋友,而不是到處樹敵;而惟其如此,猶太民族的復興才會真正成功。 《羊皮卷》指出:金錢是商人經濟的擔保,而品德是信譽的擔保。說到經商成功,人們常常最先想起的是:聰明、勤奮、機遇等等。然而人們不會想到,有時品德卻在不經意之間決定了一切。 法國銀行大王、猶太人萊菲斯特年輕時有段時期因找不到工作賦閑在家。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到一家大銀行找董事長求職,可是一見面便被董事長拒絕了。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規則的魅力 |
他的這種經歷已經是第10次了。萊菲斯特沮喪地走出銀行,不小心被地上的一根大頭針扎傷了腳。「誰都跟我作對?」他憤憤地說道。轉而他又想,不能再叫它扎傷別人了,就隨手把大頭針撿了起來。 誰想,萊菲斯特第二天竟收到了銀行錄用他的通知單。他在激動之餘又有些迷惑:不是已被拒絕了嗎? 原來,就在他蹲下拾起大頭針的瞬間,董事長看在了眼裡,董事長根據這件小事認為這是個謹慎細緻而能為他人著想的人,於是便改變主意僱傭了他。 萊菲斯特就在這家銀行起步,後來成了法國銀行大王。 萊菲斯特的機遇表面上只因拾起一根針,是偶然之事。但實際上是他可貴的品格給了他成功的可能,所以培養良好的品格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 「孩子們必須知道的三件事:誰是領導,什麼是原則,將由誰來執行這些原則。」 ——《羊皮卷》 猶太人是最講究契約和規則的民族,如果沒有契約規則也就沒有了猶太人。《聖經》上詳細記載了上帝耶和華和猶太人之間的契約和規則關係:上帝說猶太人是他從萬民中挑選出來的,要猶太人做他的「特選之民」。耶和華對猶太人顯身說:「我是全能的神,當你在我面前做完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這樣一來,規則也就形成了,即猶太人要做完美的人,聽從上帝的安排,並信奉他作為世間惟一至高無上的主。而規則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無論是上帝還是猶太人都不能違背契約。由於猶太人後來違反了契約,上帝十分生氣,於是就發洪水懲罰他們。等洪水退了,上帝就降下彩虹作為這次契約的見證,而猶太人也要遵守這個規則,那就是凡猶太男人出生的第八天必須施以割禮作為遵守規則的見證。如果,他不同意就是違反規則,那上帝就可以把他「從萬民中剪除」。 因此,猶太人特別講究規則和契約,他們認為契約是人能夠存在的理由和根據。他們做事情也就形成了這樣的習慣,無論是什麼事情有了契約,形成了規則,他們就覺得十分地放心、保險,倘若沒有形成合同,也沒有規則,那樣即使條件再優惠,他們也絕對不會做的。 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大早牛奶店就排起了長龍一樣的隊伍,他們都要購買熱的鮮牛奶。大家都在等候按次序購買的時候,邁克來了,他一來就擠進了隊伍。排在最後面的猶太青年約翰覺得不可容忍,於是想搞個小惡作劇。於是他跑了過去,突然一把拉下邁克的帽子,然後又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他把胳膊放在身後,高舉起帽子,笑嘻嘻地對邁克喊:「夥計,你的帽子都在排隊,你還不來排隊嗎?」 這就是猶太人的規則意識,他們自己不違反規則,也不容許別人隨意地踐踏大家形成的規則。 為什麼非要有一個規則呢?可以隨便找出一個事例來說明。 有一輛擁擠的公交車駛來,進了站台,車門打開,大家於是一窩蜂似的往上涌,結果,年輕力壯的人擠在了前面,而年老體弱的被擠在了一邊。車上的人們十分著急卻由於上車的人擠得太厲害而無法下去,而下面的人因為車門被堵而無法上去,無數人的腳被踩,無數人的東西被擠壞,經過很長時間的喧鬧,車才勉強開動。大家紛紛叫著、罵著,整個車站一片混亂。這是一個沒有規則的車站通常出現的一幕,而在一個規則存在的車站,情況就大不一樣,所有的人都在安靜地等待,車來了,大家按照先下後上的規則就可以有序地上下車,而上車的人們可以排成隊伍按先來後到的次序上車,大家為年老體衰的人讓座,車廂里整潔有序。這就是規則帶給人們的方便。 正是規則意味著井然有序的活動,保證了整個活動的高效率,因此才需要高度地崇尚規則的意識。 猶太人在生活中講究規則,到了商務上,他們也同樣地重視規則,典型的例子就是猶太人在經營的時候,決不偷稅漏稅,也極少做違法的事情。在猶太人看來,偷稅漏稅是可恥的行為,是一件讓人痛恨的事情。猶太人說商人和國家是有規則的,國家提供了經營的條件和管理的責任,那責任的另一方商人就應該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交納賦稅。如果大家都不遵守這樣的規則,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會存在。這個社會和國家之所以存在,是由於大家都遵守了這樣的規則的緣故。 但是,在商業活動中,總有被偷或被騙、別人賴帳的時候,那麼讓我們來看猶太人如何機智地應對這種情況。 有個猶太商人來到一個市場里做生意,當他得知幾天後這裡所有商品大甩賣時,就決定留下來等待,可是,他身上帶了不少金幣,當時又沒有銀行,放在旅店也不安全。 經過反覆思付,他獨自來到一個無人的地方,就在地里挖了一個洞,把錢埋藏起來,可是當他次日回到藏錢的地方時,他發現錢已經丟了。他獃獃地站在那裡,反覆回想藏錢的情景,當時附近沒有一個人啊,他怎麼也想不出錢是怎樣丟的。 正當他納悶之際,無意中一抬頭,發現遠處有間屋子,可能是這家屋子的主人正好從牆洞里看到他埋錢了,然後,將錢挖走。那麼,怎樣才能把錢要回來吧? 經過認真考慮,他去找那屋子的主人,客氣地說道: 「您住在城市,頭腦一定很聰明,現在我有一件事想請教您,不知是否可以?」 那人熱情地回答說:「當然可以。」 猶太商人接著說道:「我是來這裡做生意的外地人,身上帶了兩個錢袋,一個裝了800金幣,一個裝了500金幣,我已把小錢袋悄悄埋在沒人的地方。但不知道這個大錢袋是交給能夠信任的人保管呢,還是繼續埋起來比較安全呢?」 屋子的主人答道:「因為你是初來乍到,什麼人都不該相信,還是將大錢袋一塊埋在藏小錢包的地方吧。」 等猶太商人一走,這個貪心不足的人馬上取出偷來的錢袋,立刻放在原來的地方。這下可把躲藏在附近的猶太商人高興壞了,等那人一走,馬上將錢袋挖了出來,一溜煙跑了。 這個猶太商人能夠將落入別人口袋的東西又拿回來,手段確實高明。因為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貪心,且貪慾無限膨脹,要讓小偷把錢交出來,只能激起其更大的貪心,這個猶太人的機智就在於巧妙地利用了人的這種心理。 因此,一切的違法活動,都是對規則的破壞和挑戰,是決不可饒恕的錯誤。於是猶太人在經商的時候,極少發生這樣那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他們的犯罪率之低是世界罕見的。 猶太人會搞投機,但是他們的投機都是在國家許可範圍內的,因為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條文就不算是違法。既然沒有明文規定那就是默認與許可,猶太人就會抓這樣的機會。而明目張胆地犯罪,就是直接地破壞,所以,尊重規則和契約的猶太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在一個企業中最有效的管理莫過於那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通常我們叫它制度。 有一個猶太人管理一家很大的公司,但是大家看到他顯得十分輕鬆,他經常出去考察,他不無自豪地說:「我的公司即使我一年不回來,大家也會幹自己的事情,公司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這就是規則的魅力。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知識發富 |
前蘇聯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法國、德國、以色列等各國也著手擬訂了一系列的月球旅行計劃,一切設備都造完了,下一步就是挑選宇航員了。 招考人員先問應徵的德國人,他在什麼待遇下才肯參加太空飛行。 德國人回答:「我要3000美元,1000美元給妻子,1000美元作為購房基金,1000美元自用。」 下面的法國人回答:「我要4000美元才幹,1000美元給我妻子,1000美元歸還購房貸款,1000美元給我的情人,還有1000美元留著自己用。」 猶太應徵者說:「給我5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你,1000給我,其餘的3000美元僱傭德國人開太空船。」 德國人和法國人都是要自己去駕駛火箭,而猶太人卻不會親自去干這些事情,他們只是在自己的頭腦里盤算一番,然後讓別人去干就可以了。因為猶太人擁有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頭腦,他們明白作為商人是不需要自己去干那些技術性的活兒的,技術性的活還是留給那些精通它們的德國人和法國人吧。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賺錢靠真智慧 |
「寧可變賣所有的財產,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娶得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一切也無所謂。」 ——《羊皮卷》 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將知識視做財富,或許是猶太民族成為世界上優秀民族的重要原因。知識固然是劫不走的財富,但它畢竟不是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財富,要將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就要靠智慧,智慧就是運用、掌握、駕馭知識的能力。知識是後天習得的,而智慧更體現在潛移默化的民族特質當中。一個人或許學識淵博,但他不一定是智者。就像一個古代的智者,他懂得的知識肯定不多,但他是智者,而我們不是。 猶太民族很懂得智慧與知識的區別。在他們看來,只有你能夠創造財富,你才懂得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才是真智慧。如果你是個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可你卻不能用你學到的知識去賺錢,那你頂多就是個學富五車的學者,但不是智者。相反,如果你是個窮光蛋,也沒有讀過什麼書,但你能夠靠自己的本事一夜間成為富翁,猶太人肯定會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們認為你真正擁有了賺錢的智慧。 有一位猶太人,病危臨終之際,立下遺囑:「請將我的財產全部兌換成現金,用這些錢買一張高級的毛毯和床,然後把餘下的錢放在我的枕頭裡面,等我死後再將它們一同放進我的墳墓,我要帶這些錢到天國去。」 富翁死後,親人依遺囑準備將死者所有財產換得的現金一同埋進他的墳墓,這時,他的一個朋友覺得這樣太可惜,就靈機一動,飛快地掏出支票和筆,簽下了同等的金額,撕下支票,放入棺材。他輕輕地對死者說:。 「夥計,金額與現金相同,你會滿意的。」 許多人擁有智慧,但是他們的智慧都沒有用來創造價值,所以他們始終是十分貧困的。學者應該運用自己的知識來獲得智慧,而且應該學習那些真正的智慧,可以賺錢的智慧。智慧可以分為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而死的智慧是沒有用的智慧。 世界上各個民族的人都很聰明,但是惟有猶太人是最能夠運用智慧的,因為他們知道怎樣把自己頭腦中的智慧變成他們手中的金錢,這就是猶太人的過人之處。他們對知識的崇拜和敬愛之情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因為這些知識不僅僅顯示他們的博學,最關鍵的是這些知識教會了他們怎樣賺錢。可以想像,如果這些知識沒有給他們帶來現實的收益,他們是不會去學習的。猶太人說:「手藝者比宗教家更值得尊敬。」因為宗教家雖然有知識,但是他的知識沒有運用出來,這樣的知識等於沒有知識。而手藝者雖然知識不多,但是他們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知識也貢獻出來了,這樣他的智慧雖然少,但卻是有用的,所以更值得尊敬。 所以,他們認為如果知識不應用到實踐中去,知識沒有轉化為金錢也是沒有價值的。 猶太人對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學習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過度鑽研學問,以至於無暇了解真相。」他們甚至這樣看待死讀書的人:「學者中也有類似驢馬之人,他們只會搬運書本。學者中有人被喻為載運昂貴絲綢的駱駝,但駱駝與昂貴的絲綢是毫不相干的。」如果這樣說來,他們只是書籍的搬運工而已,根本算不上是有知識的人,真正有知識的人就應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實踐聯繫起來,在實際的生活中,創造出他所能創造的價值。 《羊皮卷》中說:「智慧勝過勇力,然而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到了這樣的地步,智慧只有深深地埋藏了,不能有力地展現它應有的價值。猶太人熱愛智慧,那麼他們所說的真智慧又是什麼呢?猶太人有則笑話,談的是智慧與財富的關係,它回答了這個問題。 兩位拉比在交談: 「智慧與金錢,哪一樣更重要?」 「當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卻對有智慧的人擺出狂態。」 「這很簡單。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人卻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在這個故事裡,拉比認識到金錢的價值。他說得很對,有智慧的人應該知道金錢的價值,不應該和金錢相脫離。真正的智慧是和金錢聯繫在一起的,沒有金錢的智慧是沒有用的智慧,簡直沒有什麼價值。而智慧和金錢相組合,智慧的價值才顯露出來。如果金錢是衡量智慧的價值尺度,那麼,智慧的價值又怎麼體現呢?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金錢的價值,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學識來獲取金錢,用自己的知識來創造現實社會的財富。 如果一個有知識的人,也擁有了智慧,但卻只會靠為富人效力,以求獲得一點微薄的酬勞,試問這智慧的價值有多大呢?這樣只是把自己的智慧無端地浪費而已,還能稱得上智慧嗎?因此,學者、哲學家的智慧即便可以稱得上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因為它同金錢無緣,而金錢正是智慧價值的反映。讓富有的人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施展他們的淫威,顯露他們的狂態,這算是有智慧的人嗎?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會通過自己的智慧取得與他的智慧相應的財富的,匍匐在金錢腳下的智慧根本算不得是智慧。在富人的狂態面前俯首帖耳的智慧,怎麼可能比金錢重要呢?相反,富人沒有學者的智慧,但他卻能駕馭金錢,擁有聚斂金錢的智慧,又通過金錢駕馭智慧,他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有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只有用於實踐產生了效益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這樣的智慧才是重要的。不過,如果這樣的話,金錢又成了智慧的尺度,金錢又變得比智慧更為重要了。其實,兩者並不矛盾:活的錢,也就是能不斷生利的錢,比死的不能生錢的智慧重要;但與死的錢相比,即單純的財富——不能生錢的錢又沒有活的智慧即能夠生錢的智慧重要。那麼,活的智慧與活的錢相比哪個更重要呢?無論從這則笑話的演繹,還是從猶太商人實際經營活動的歸納,都只能得出一個答案:只有化入金錢之中的智慧,才是活的智慧;只有化入了智慧之後的錢,才是活的錢;活的智慧和活的錢難以隔離,因為它們都是一個道理:它們同樣都是智慧與錢的完美結合。 有位叫阿巴的外科醫生非常著名,他給人看病是收費的。當時人們的觀念是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天使,收費是不應該的,醫生們於是在大街上擺上一個箱子,向路人募捐。人們紛紛指責這位名醫,但是阿巴告訴他們:「不收費的醫生是不值錢的醫生。」 由此可以看出,在猶太人的心目中,金錢和智慧是不會相互矛盾的,它們是可以完美地結合的。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永遠的財富(1) |
「即使是敵人,當他向你借書的時候,你也要借給他,否則,你便是書本的敵人。」 ——《羊皮卷》 猶太民族是「書的民族」,這個民族對書的崇拜,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已經不是一般的求知好學可以概括的,他們已經達到了宗教一般的狂熱和崇拜。對於他們來說,書就是他們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一切財富的來源。 《羊皮卷》這樣說:「把書本當做你的朋友,把書架當做你的庭院,你應該為書本的美麗而驕傲,采其果實,摘其花朵。」他們把這樣的箴言一代代地傳遞給他們的後世子孫,告訴他們一定要勤奮地讀書。為了能讓所有人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都熱愛學習,他們的猶太教制訂了許多的教義。 在傳統的猶太家庭里有一個世代相傳的規定:書櫥只可放在床頭,不可放在床尾。這樣的規定就是告誡自己民族的人,書是神聖的,不能對書本有所不敬。在猶太人的聚居區,常常會有這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在旅途中,發現了故鄉人未曾見過的書,他一定會買下這本書,帶回去與故鄉的人分享。外來的書籍和知識是別人智慧的結晶,應該拿來學習和利用。 猶太人還有這樣的規定:「生活困苦之餘,不得不變賣物品以度日,你應該先賣金子、寶石、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後一刻,在你不得已的時候才可以出售圖書。」猶太人是這樣解釋的,世間的一切金銀珠寶、房屋、土地都是可以變化消逝的東西,而知識則是可以長久地流傳的財富,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可以拋棄書本。 猶太人認為,人們可以有各種仇恨和恩怨,然而知識是沒有邊界的,它是屬於全人類的,不能因為我們存在各種偏見而影響智慧和真理的存在。為了維護書籍的傳承性,並且把它真正地給予所有熱愛它的人們。在1736年的時候,拉脫維亞的猶太社區通過了一項法律,該法規定:當有人借書的時候,如果書本的擁有者不把書本借給他人,應罰以重金。這次立法是有史以來人類為書籍立法的第一次,這在其他民族的法律史上是沒有見過的。 他們同時還規定,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裡放幾本書,讓書伴隨他們死去的軀體。他們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知識是浩渺無邊的,永遠也學習不完的,即使人死去了,他的靈魂也應該繼續學習。 對於有知識、有智慧的人,猶太人更是充滿了敬佩之情。在猶太人的社會裡,他們認為有知識的學者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他是上帝派來引導大家過上愉快幸福生活的人,他才是最尊貴的,他的地位應該高於國王。因此,猶太人有學者比國王偉大的說法。在猶太人的觀念里,猶太教的拉比要比父親更值得尊敬,因為,拉比是整個社區最有智慧的人,所有人都應該聽從這位智慧和學識都很高的教師的教導。一個猶太人在為自己的女兒選擇夫婿的時候,他也無疑會選擇一個有良好教育的青年,而不會選擇一個世俗的有錢青年。 猶太人就是這樣的民族,尊重知識,追求真理,是每個人一生的需要。知識是最偉大的,在它的面前,世俗的一切統治者都要讓位。這個觀念在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以色列建國之後,著名的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由於他在科學上的卓越貢獻,得到世界和以色列人民的愛戴。以色列人民向他發出了邀請,請求他來做以色列國家的總統。但是他們的好意被已經決心獻身科學的愛因斯坦拒絕了,愛因斯坦拒絕自己民族的人們賦予他的這個世俗的榮耀。 許多民族的人都覺得不能理解,總統是那樣尊貴,科學家怎麼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呢?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卻絲毫也不覺得奇怪,在他們的眼中,有知識的人是最聰明的人,他們掌握著宇宙的真理,讓他們來統治國家,一定是這個國家的幸運和人們的幸福。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第一次讓一個科學家來做一個國家的最高元首,可以看出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崇拜達到了怎樣的無以復加的程度。 猶太人熱愛知識,是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知識是惟一的永遠也奪不走的財富。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是不重要的,世俗的權威不重要,財富和金錢不重要,只有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權威沒有了人們的擁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財富和金錢也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而知識是你生存和發展的可靠保證。 猶太人在歷史上不斷地遭人驅逐,被迫四處流浪,他們的財富可以被任意地剝奪,然而只要他們擁有了知識,他們依然可以憑藉自己良好的教育、傑出的智慧、經商的經驗,很快地再次變得富有。因此,惟一可以帶走的是知識,這是毫不誇張的。他們的經典如《聖經》、《羊皮卷》等,是他們保證自己是猶太人的根本,也是他們再度富有的知識和理論的根源,知識是他們在長期的流浪生活中重新振作起來的根本原因,也正是猶太民族熱愛知識、酷愛學習,以至於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的現實原因。 因此,在每個猶太人小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就會經常問他們: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燒了,你的財產也被搶光了,你會帶著什麼逃跑呢?」 如果猶太孩子們回答是「錢」或者是「鑽石」的話,他們的母親就會進一步地問:「有一種東西比鑽石更重要,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你們知道是什麼東西嗎?」 孩子回答不上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們帶走的東西,不應該是錢,不應該是鑽石,而應該是知識。因為知識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著你,無論你逃到什麼地方都不會失去它。」 猶太人的父母就是這樣告訴他們的孩子,知識是一切財富的來源,是惟一可以永久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猶太人的歷史再次驗證了知識的價值,與其把那些有限的財富交給他們,不如把可以永遠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知識給他。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永遠的財富(2) |
在這個世界上,財富是可以隨著境遇的改變而消失和增加的,它始終處於一個變化不定的狀態中;而知識卻是永恆的,它是不會隨著時間和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羊皮卷》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艘大船出海航行,船上的乘客中除了一位拉比外,全是大亨。 大亨們閑來無聊,就互相炫耀自己的財富。正在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時,拉比插話了:「我覺得還是我最富有,只是我現在的財富無法拿給你們看。」 中途,海盜襲擊了這艘船,大亨們的金銀財寶全被搶劫一空。等海盜們離去後,這艘船好不容易抵達了一個港口,但已沒有資金繼續航行了。 這位拉比因其淵博的學識,很快受到當地居民的尊重,並被聘為學校的教師。 後來,這位拉比偶然遇到曾經同船旅行的大亨。這時,他們已身無分文,只好再一次白手起家。 大亨們深有體會地說:「只有知識才是奪不走的財富啊!」 不用說,所有的猶太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因此,猶太人就特別重視學習。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注意引導他們的孩子學習,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引導他們學習猶太教。猶太教的托拉是這樣說的:「愈學《羊皮卷》,生命愈久長……精通《羊皮卷》的人便在來世獲得了永生。」還說:「研習《羊皮卷》的人值得受到尊敬。他會被稱為一個朋友、一個可敬的人、一個崇敬上帝的人;他將變得溫順謙恭,變得公正、虔誠、正直、富有信仰。他將能遠離罪惡、接近美德。通過他,世界就有了智慧、忠告、理性和力量。」他們這些教義就是鼓勵猶太人從小要喜歡學習。把鑽研和學習提到信仰的高度來看待,這在世界上的各種宗教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一做法所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 在今天,世俗的教育早已經取代了過去的宗教灌輸。熱愛知識的猶太人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現代的教育。在猶太人聚集的北美,免費的公共教育體制把大批的猶太人招進學校的大門,這對猶太人來說,是他們最大的福祉,北美給他們的最大的恩惠莫過於開放性的教育體制,因為這種體制截然不同於歐洲的那種國家主導的、具有宗教取向的學校體制,在這些地方,猶太人往往是被排斥在學校之外的。 而他們的父母則會竭盡全力使他們的子女完成學業。猶太人讓父親出去賺錢,母親留在家裡照看孩子,以確保他們的孩子能夠上學。為了子女們的教育,家長們真是想盡一切辦法也要保證自己的孩子不落後於其他的孩子。猶太孩子們經常在超過了國家要求的接受教育的年齡,甚至在超過正常做工年齡之後,仍在學校里學習。而對於一個猶太家庭來說,他們的子女如果能夠考取博士,這就是父母的最大榮耀了,這個家庭也將成為大家爭相學習和效法的對象。 正因為猶太人是如此地重視教育,因此大多數猶太人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美國的猶太人中有84%的人念過4年高中,有32%的成年人受過高等教育。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猶太人平均接受過14年的學校教育,而非猶太的白人平均只受過11.5年教育。對於任何一個時代來說,教育都是通向成功的途徑。在今天的社會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之間更是存在著直接關聯。據統計,一個高中畢業生一生大約要比一個初中畢業生多掙10萬美元。一個大學畢業生要比一個高中畢業生多賺25萬美元。一位分析家這樣說道:「猶太人家庭是學問受到高度評價的地方,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則相形見絀。就是這個因素構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 早在11世紀時,猶太民族就幾乎消滅了文盲,人人都能閱讀識字。而在當時歐洲的基督教徒中,絕大多數人卻是文盲。儘管猶太人的學習只局限於狹窄的宗教內容,但是當歷史進入近現代以後,猶太民族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崇尚知識的巨大優勢立刻體現了出來,他們迅速地適應和接受了現代世俗教育,在文化科學領域裡迅速地走到了別人的前頭。因此,在近現代,猶太民族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出現了一大批的科學家、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 猶太人聚集的國家以色列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以色列經濟繁榮最重要的一個秘密就是擁有大量高質量的人才。崇尚知識,重視教育,是猶太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以色列歷屆政府都對教育保持著高投入,多年來一直不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8%,這一比例高於許多發達國家。 另外,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捐款資助以色列發展教育。如果讓這些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出錢幫以色列買武器打仗,他們可能還有些猶豫,但如果要他們資助以色列發展教育,他們大多樂意慷慨解囊。猶太人重視教育這一優良傳統在以色列的發揚光大,造就了大批高質量的傑出人才。除了依靠發展自己的民族教育,濃厚的學術氛圍也給以色列送來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幾十年來,來到這個國家的移民中,有不少是歐、美、亞地區第一流的科技文化人才。他們的到來,使以色列的科學和教育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很高的起點之上。 猶太人幾乎百分之百都受過教育,他們是一支高素質的勞動力大軍。以色列每萬人中的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80人,高於大多數歐洲國家。人口中平均擁有的教授和醫生人數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因為國內聚集著大批的專家、學者,以至於許多人只好到國外去工作。正是由於有了大批高質量的人才,以色列經濟的發展才有了最堅實的基礎。 猶太人的發跡歷史和以色列的強大說明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他們首先是世界上最重視知識的民族,然後才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這已經是一個規律:如果想擁有財富,就必須先擁有知識。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比知識更重要(1) |
「葡萄長得越豐碩,就越會低下頭來。同樣,越智慧的人,便越懂得謙虛。」 ——《羊皮卷》 如果你問猶太人什麼最重要,答案一定是智慧。知識固然重要,但它是用來磨鍊智慧的。智慧是終其一生永遠相伴相隨的財富,它會永遠幫助你,庇護你;而知識不同,它可能給你帶來好運,給你帶來財富,但它不會永遠這樣,因為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陳舊。因此,必須不斷地追求新的知識。智慧是財富,遠勝於金錢。 學識和謙虛同樣重要,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是幸福的;但如果他自認為是聰明的,那麼他一定是個愚蠢的人。 普洛奇是美國食品大王、億萬富翁,是個猶太商人,在他15歲時,家中無力供其讀書,他只得去給別人打工。有一天,他的老闆讓他去完成一個任務,把20簍受損的香蕉推出去。香蕉完全沒有問題,仍然可口,只是外面的皮太熟了,顏色不好看。老闆說只要賣出去,價錢可以隨意。 當時,香蕉市價是每4磅30美分,老闆讓他每4磅賣20美分,如果銷不出去可以再降低價格。但是普洛奇沒有照老闆的話去做,他把香蕉成山似地擺在門口,然後大聲叫賣:「阿根廷香蕉!」 其實根本沒有什麼阿根廷香蕉,但是這個名字蠻有味道,聽起來非常新鮮,一大群人馬上圍過來瞧著這堆長得比較困難的香蕉。 普洛奇對「聽眾」解釋說:這些樣子古怪的香蕉,是一種新品種,產地在阿根廷,美國是第一次銷售。他說為了優惠大家,打算以低價出售,每磅10美分。其實,這個價錢比一般沒有受損的非「阿根廷香蕉」貴出一倍! 追求新奇的美國人,聽到普洛奇的叫賣,一轟而上,不到一個上午就把所有的香蕉搶購一空。 香蕉保存不當,外形發生改變,商品本來因之降價合情合理,但普洛奇採用瞞天過海的計策,利用美國人求新奇的心理,把本地香蕉喚做「阿根廷香蕉」,此香蕉便因物以稀為貴而形成優勢,價格自然上漲,人們卻蒙在鼓裡。 猶太商人的贏錢術就是:「利用大家的好奇心,就能讓顧客迷上你。」 猶太商人以令人敬佩的商業智慧而獨步於變幻莫測的世界商海。他們尊重知識,渴望學習,重視教育,崇尚求知。這一切,使他們具有了卓爾不群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底蘊,這便是猶太商業經營高手在商海中引領風騷的根基所在。不過,要將知識轉化為財富,就需要有將知識轉化為財富的本領。當然,知識本身就是精神財富,但是猶太人看重的是如何把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這種化知識為財富的本領就是人的知性,人的智慧。猶太人視知識為財富,但更看重智慧,因為它是打開幸福和財富之門的金鑰匙。 猶太人對財富的重視程度是人們所共知的,他們有著追求財富、崇尚金錢的動力,然而,他們從來沒有深陷到財富與金錢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是一直以一種平和而恬然的心態來對待財富,對待生活。這便是追求財富、享受生活的智慧。 那麼,猶太人的智慧從何而來呢?他們認為,智慧的來源是經歷和生活;但是,對經歷的認知和對生活的體悟,又與知識緊密相關。如果沒有知識,人變得智慧是不太可能的;而知識的獲取就首先要有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對知識追求的觀念,然後就是要有努力學習、不斷探索的行動;學習不但可以獲取知識,而且能夠讓人處於常變常新的狀態,也能歷練人的心智,讓人永遠保持年輕與活力。因此,猶太人的智慧是以知識為基礎,以完善知識,提高心性和能力為目的而構建起來的精神大廈。 根據猶太人的經驗,智慧源於學習、觀察和思考,這或許空洞而簡單,但人最難做好的事情往往就是看似簡單的事情。 學習可以磨鍊人的心性和思維,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讓人處於一種不斷更新完善的狀態中。猶太人視學習為義務,視教育為「敬神」。我們知道,知識源於實踐和經驗,但個人由於受時空和自身的限制,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去實踐,去經歷,其知識更多地是來自於別人既有的經驗。書本無疑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它是新知識新技術和信息的倉庫,它豐富頭腦,也啟迪思維。 因此,學習是使人變得智慧的第一條件。據統計,最近10年內發展起來的工業新技術,30%已過時,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又縮短到了3年,「摩爾定律」更昭示人們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裡,任何人如果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缺乏遠見和不求上進都是走向失敗的前奏。猶太人深明大義,不但自己不斷學習,更要求別人也要學習,特別是竭力培養後代的學習精神,讓他們成為文化素質較高,懂知識,樂於學習和進步的新一代。 至於學習方法,猶太人認為:一是要善於找學習資料,切不可盲目為之;二是要有重點,不可平均用力,對精要部分要讀懂讀透;三是借腦讀書,作為上司,你可以讓下屬去讀你想要讀卻沒有時間精力或不值得花大量精力時間的書,然後讓他們把核心內容或要領歸納出來告訴你;四是善於向別人學習、交流、討論;另外,電視、廣播、網際網路都是學習的有效渠道;還有就是要學會觀察。知識或許是死的東西,只有我們將它用來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時它才能「活」起來,知識通過人的感觀和思維與實在的事物和存在的問題或現象發生聯繫時其價值才得以體現。所以,觀察是學會運用知識的重要步驟。 連鎖店先驅盧賓就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最早在淘金熱中做一些贖賣生意,以滿足那些淘金者的生活需要,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經過8年的經商實踐,並深入市場調查研究,他發現:商店不標價,靠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交易方法既不利於自己業務的發展,也消除不了顧客對商店的諸多不信任和猜忌;而且,由於價格不一且變化莫測,沒有一個可參照的標準。 針對這些情況,盧賓反覆思考終於研究出一種經營方式,叫「單一價格店」,即對每一種商品明碼標價並按此價格銷售。這樣,顧客一目了然,也一掃當時的商業欺詐行為,既增加了交易的效率,也贏得了顧客的信任。於是,盧賓的單一價格生意非常火爆。 隨著顧客的增多,他又發現,大多數的顧客光顧造成了購物空間的擁擠,使得交易速度難以提高,而且也浪費了顧客的寶貴時間;另一方面,一個商店總有一個輻射範圍,讓太遠的顧客前來顯然不太可能。於是,他又發展了「連鎖經營」的方式,也就是多個店同貨同價,且店面設計、布局、裝潢也相同。這樣,就等於將一家店開在了更多、更廣的地方,當然生意就越做越大。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盧賓的創新是對已有的銷售方式、營銷模式的一種拓展,一種突破;同時也是深諳銷售和顧客消費心理方面知識的結果。盧賓為什麼能創新?因為他善於觀察、發現問題,進而能針對問題運用知識提供解決方案。 而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所謂「思考」不單是指對知識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對環境、對變化的一種反應。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著變化,也在耳聞目睹種種變化,可是,我們有幾人可以洞悉到變化的規律,預見到變化的趨勢呢?應該說,學會思考是人智慧的最高境界,它必須在知識被理解掌握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基礎上才可能達到,並且還必須輔以敏銳的直覺能力、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比知識更重要(2) |
華爾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正是那種善於把握變化趨勢、具有非凡洞見和遠見卓識的少數人之一。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戰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既要賠德國50億法郎的巨款,又要儘快恢復經濟。這一切都需要錢,而法國現政府要維持下去,就必須發行2.5億法郎的國債。面對如此巨額的國債,再加上一個變數頗多的法國政治環境,法國的羅斯查爾德男爵和英國的哈利男爵(他們分別是兩國的銀行巨頭)不敢接下這筆巨債的發行任務,而其他小銀行就更不敢了。面對風險,誰也不敢鋌而走險。這時,摩根的直覺敏銳的感到:當前的環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須發債,而這些債務將成為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的重頭戲,誰掌握了它,誰就可以在未來稱雄。但是,誰又敢來冒這個險呢?摩根想到:能不能將華爾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銀行聯合起來? 把華爾街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這樣就把需由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無論在數額上,還是所承擔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它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 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弔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為「海盜經營」,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摩根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摩根憑藉過人的膽略和遠見卓識看到:一場暴風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摩根所料想的那樣,他的想法尤如一顆重磅炸彈,在華爾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說他「膽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瘋子」,但摩根不為所動,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他在靜默中等待著機會的來臨。後來的事實無疑證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華爾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國的國債也消化了。摩根改變了以前海盜式的經營模式,後來又積極向銀行托拉斯轉變。此處無意去評析托拉斯的壟斷模式,但華爾街無疑從投機者的樂園變成了全美經濟的中樞神經,而摩根及其龐大的家族也成了全美最大的財團之一。 摩根的勝利不僅是知識的勝利,更是智慧的勝利。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商人也要學識淵博(1) |
「深井中的水是抽不完的,淺井卻一抽見底。」 ——《羊皮卷》 與猶太人待在一塊,你很快就會發現,猶太民族是知識豐富的民族。猶太人很健談,話題很多,而且涉及各個方面,大到世界政治、人類生存,小到節假日消遣;長到世界歷史、民族歷史,短到近期的體育新聞。不管是經濟、政治、法律、歷史還是生活小細節,他們都能滔滔不絕,談得頭頭是道。猶太人有如此豐富的知識,實在是令人大為稱奇。 正因為用這麼豐富的知識武裝了經商的頭腦,猶太人的經商才總是處於不敗之地。在他們的眼裡,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只有掌握了知識,特別是掌握了大量業務知識,在經商中才不會走彎路,才會先於別人到達目的地,也才能更快地賺更多的錢。 猶太商人認為一個商人擁有各方面的豐富知識,是商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在生意場上能賺錢的根本保證。因為擁有豐富的學識,視野就變得十分廣闊,而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對商人們形成正確判斷,作用實在太大了。在猶太人看來,一個僅能從一個角度觀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做商人,也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 學識淵博是猶太人對商人的要求,他們不但要求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且也要求別人要多學習。他們絕不和那些見聞狹隘、學識淺陋、品行粗俗的人來往。與這些人來往,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將使自己在猶太商人群體中的信譽大受影響,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樣會有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相反,多結交學識淵博的朋友,不但可以相互得益,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譽,有利於自己事業的發展。 猶太商人之所以學識淵博,而且追求學識淵博的商人素質,這與他們幾千年輝煌的商業智慧和豐富的商業實踐關係密切,也與他們提倡學習、尊重知識、鼓勵學習精神的民族傳統一脈相承。 猶太人將學習定為終生不懈的任務。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知識越多,懂的越多,就越會產生懷疑,就越覺得自己無知,而懷疑正是學習的鑰匙,能為我們開啟智慧之門。求知的慾望正是我們不懈地學習、探求的動力,而學習讓我們不斷進步。我們的學習絕不是一個接納知識、積累知識的簡單過程,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讓我們豐富,更讓我們變得靈活、機智、善於洞見。學習造就我們瞬間決斷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長久學習達到融會貫通後才能形成的。這種能力就是知性,它讓我們抓住瞬間的機會,預見未來的趨勢,洞悉細微處的微妙變化,把握宏觀而抽象無形的東西,這就是猶太商人在紛繁宏大、瞬息萬變的世界商海中自由搏擊、從容自若的根本原因。 猶太商人之所以能夠以超凡的商業智慧縱橫於世界商業舞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渴求知識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卓越超群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將知識視為他們真正能掌握的財富,他們有著宗教般虔誠的求知精神。這種精神讓猶太民族在各個領域都有非凡的表現,不管是科技界、思想界、文化界、政界,還是商界,猶太人均是獨領風騷。 猶太人在經濟運營、商業運作上的非凡成就,是與他們孜孜不倦、不斷探索的求索精神分不開的。 猶太人求知精神的基點在於他們對知識有著深刻的,也相當實際的認識,知識就是財富,由此便產生了對知識這種財富近似貪婪的慾望。猶太人四處流浪,沒有家園,居無定所,沒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保障。他們所到之處,惟一的支撐點就是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靠知識創造財富,從而由財富、金錢來為自己爭得一條生路,一個生存發展的空間。物質財富隨時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識永遠在身邊,智慧永遠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識,就不怕沒有財富。這正是猶太人流浪數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猶太人非常重視人力資本的投資,其中又以教育上的投資為第一。猶太人深刻地體會到教育投資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投資,因為知識是特殊形式的資本,它往往起到放大其他資本(土地、貨幣)的作用。知識,包括腦的知識——學習,和手的知識——技能,同時也就是他們投資的濃縮和凝固形式。猶太人在流散四方的過程中或移居新的居住地後能迅速地找到那些他們具有競爭優勢的位置,從而站穩腳跟、恢復元氣進而興旺發達起來,這種智力資本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色列是一個小國,資源貧乏,既缺水,又缺能源,且沙漠比重大。但是,它卻有豐富的人才。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移民到自己的祖國,他們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知識、技術和特長,他們將這些知識用於國家建設,以色列迅速崛起。這個國家有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水平,擁有最好的人才培養基地。同樣,這個國家獨創了舉世聞名的農業技術,靠貧瘠的土地養活了自己,還大量出口農產品;這個國家擁有世界上一流的工業技術,特別是在通信電子方面,居於世界前列。創造這些奇蹟,靠的就是知識。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猶太人憑藉著自己擁有的「可以隨身帶走」的知識,躋身於知識要求高、流動性強的各種行業,特別是金融、商業、教育、科技、律師、娛樂和傳媒行業。在華爾街的精英中近一半有猶太血統,律師中30%是猶太人;科技人員中一半以上是猶太人,特別是在IT行業,猶太人也非常出色;猶太人執掌著《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新聞周刊》、《華爾街日報》和美國三大電視網ABC、CBS、NBC的帥印,時代華納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克公司也都是猶太人開拓的。在美國前400名巨富中,猶太人佔了近三成。這些數字的列舉可能顯得枯燥,但我們不得不感嘆猶太民族神秘的知識力量。知識在這個古老民族中竟然能煥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是知識拯救且復興了這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 但反過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在其他民族中,知識沒有體現出在猶太民族中所體現的那樣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呢?我們甚至可以問,猶太民族何以讓知識保持長久的魅力,並能存舊納新,不斷繁榮呢?答案就是,求知精神! 在猶太教中,勤奮好學不只是僅次於敬神的一種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宗教般虔誠的求知精神在商業文化中的滲透,內化為猶太商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實的商業精神和銳意進取的創新意識。他們孜孜以求在知識的海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同時也為形成猶太商人所特有的計劃謀略與智慧發揮了文化滋養的作用。可以設想,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或知識缺乏者在商業舞台上會有運籌帷幄、從容應對的商業智慧嗎? 12世紀的猶太哲學家、猶太人的「亞里士里德」,精通醫學、數學的蒙尼德則明確把學習規定為一種義務: 「每個猶太人都必須鑽研《羊皮卷》,甚至一個靠施捨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討的乞丐,一個要養家糊口的人,也必須擠出一段時間來鑽研。」 由這一原則所帶來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種幾乎全民學習、全民都注重文化的傳統。 這樣一種學習的傳統,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培養、激發人們的學習積極性的價值觀念,深深影響著猶太人的獨特智慧,也促成了猶太智慧的發揚光大。 在人類的價值體系中,可以粗略地區分出兩大類價值:一類是工具價值,另一類是目的價值。 所謂工具價值就是本身作為取得其他價值的手段的價值。這種價值是否「有價值」不取決於其本身,而取決於它能否成功地導向或實現另一價值。 在學習的效果方面,猶太民族同樣顯示出自己的聰明與智慧。人類文明的發達無非靠著兩樣東西的積累:一是物質形態的成果積累;二是觀念形態的成果積累。在這兩種積累及其結合的基礎上,人類社會不斷地以加速度發展著。 |
第三部分 締約立富商人也要學識淵博(2) |
在第一種積累上,猶太人歷來是大有貢獻的。只是歷史處境常常使他們的積累連同他們本人一起化為烏有。 在第二種積累上,猶太人甚至可以說更有貢獻。僅僅一本《羊皮卷》對猶太人歷史的影響,已經足以證明即使在宗教神學的外衣下,猶太人的學問在人類認識自身、開拓自身、約束自身方面的累累成果。以學習為職責的猶太人,在履行職責的同時,得到的是其他許多民族夢寐以求的興旺發達。 具體到一般的商業活動和日常的生活當中,猶太商人總表現出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徹底求知精神。他們每到一地作商業考察,必定要花很多功夫來研究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乃至歷史、地理、宗教。他們知道,只有儘可能地了解對方,才能在生意當中處於主動,才能應付各種可能的變故,才能真正洞悉可能存在的商機。他們對於任何問題,都務求徹底地了解,一知半解是他們最憎惡的。他們事無大小,絕不會不懂裝懂或不求甚解,而是不懂就問,且勇於不恥下問,從不以問為恥,而是以問為榮。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使他們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最終成為縱橫世界各地、學識淵博的第一商人! 有一天,一位弟子問巴爾?謝姆?特夫拉比:「老師,你曾經說過,到處都有真理,那麼,真理這種東西是否就像馬路上的小石子,那麼平常,那麼多呢?」 「正是如此。」巴爾?謝姆?特夫回答:「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撿到真理。」 「大家為什麼不去撿呢?」弟子繼續問。 這時,巴爾?謝姆?特夫回答: 「人要撿拾像小石子那麼多、那麼小的東西時,必定都要彎腰,但是人是很難彎腰的。」 「巴爾?謝姆」是對神授予特殊力量的人的一種稱呼,而這一位巴爾?謝姆?特夫曾經擁有1萬個為他獻身的弟子,所以,在18世紀的東歐,他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猶太拉比。 在猶太人心目中,智慧和謙虛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那他必定是幸福的;可是,如果他自以為是聰明人,那他一定是個愚蠢的人。因為葡萄長得愈豐碩,就愈會俯低下頭來;同樣的道理,愈有智慧的人,便愈會謙虛。 猶太人認為,不要將學識、能力無緣無故地拿出來炫耀,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示之於眾。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