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難題3+7+23+1+1

有100個無期囚徒,被關在100個獨立的小房間,互相無法通信。 每天會有一個囚徒被隨機地抽出來放風,隨機就是說可能被抽到多次。 放風的地方有一盞燈,囚徒可以打開或者關上,除囚徒外,沒有別人會去動這個燈。每個人除非出來防風,是看不到這個燈的。 一天,全體囚徒大會,國王大赦,給大家一個機會:如果某一天,某個囚徒能夠明確表示,所有的囚徒都已經被放過風了,而且的確如此,那麼所有囚徒釋放;如果仍有囚徒未被放過風,那麼所有的囚徒一起處死! 囚徒大會後給大家20分鐘時間討論,囚徒們能找到方法么? 這個問題是著名的謎題之一,如果大家認為自己找到了方法,再仔細想想,有沒有效率更高的?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編輯本段]難題的提出  20世紀是數學大發展的一個世紀。數學的許多重大難題得到完滿解決, 如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有限單群分類工作的完成等, 從而使數學的基本理論得到空前發展。   計算機的出現是20世紀數學發展的重大成就,同時極大推動了數學理論的深化和數學在社會和生產力第一線的直接應用。回首20世紀數學的發展, 數學家們深切感謝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大師大衛·希爾伯特。希爾伯特在1900年8月8日於巴黎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的著名演講中提出了23個數學難題。希爾伯特問題在過去百年中激發數學家的智慧,指引數學前進的方向,其對數學發展的影響和推動是巨大的,無法估量的。   效法希爾伯特, 許多當代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過去幾年中整理和提出新的數學難題,希冀為新世紀數學的發展指明方向。 這些數學家知名度是高的, 但他們的這項行動並沒有引起世界數學界的共同關注。   2000年初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選定了七個「千年大獎問題」,克雷數學研究所的董事會決定建立七百萬美元的大獎基金,每個「千年大獎問題」的解決都可獲得百萬美元的獎勵。克雷數學研究所「千年大獎問題」的選定,其目的不是為了形成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新方向, 而是集中在對數學發展具有中心意義、數學家們夢寐以求而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  2000年5月24日,千年數學會議在著名的法蘭西學院舉行。會上,98年費爾茲獎獲得者伽沃斯以「數學的重要性」為題作了演講,其後,塔特和阿啼亞公布和介紹了這七個「千年大獎問題」。克雷數學研究所還邀請有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克雷數學研究所對「千年大獎問題」的解決與獲獎作了嚴格規定。每一個「千年大獎問題」獲得解決並不能立即得獎。任何解決答案必須在具有世界聲譽的數學雜誌上發表兩年後且得到數學界的認可,才有可能由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審查決定是否值得獲得百萬美元大獎.[編輯本段]世界七大數學難題   這七個「千年大獎問題」是: 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楊-米爾斯理論、納衛爾-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美國麻州的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宣   布了一件被媒體炒得火熱的大事:對七個「千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  其中有一個已被解決(龐加萊猜想),還剩六個.(龐加萊猜想,已由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破解。我國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做了證明的封頂工作。)  整個計算機科學的大廈就建立在圖靈機可計算理論和計算複雜性理論的基礎上,  一旦證明P=NP,將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場決定性的突破,在軟體工程實踐中,將革命性的提高效率.從工業,農業,軍事,醫療到生活,軟體在它的各個應用域,都將是一個飛躍.  P=NP嗎? 這個問題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1982年圖靈獎得主)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 )於1971年發現並提出的.  「千年大獎問題」公布以來, 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問題都是關於數學基本理論的,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認識和研究「千年大獎問題」已成為世界數學界的熱點。不少國家的數學家正在組織聯合攻關。 可以預期, 「千年大獎問題」 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千年難題」之一:P(多項式演算法)問題對NP(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  在一個周六的晚上,你參加了一個盛大的晚會。由於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這一大廳中是否有你已經認識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議說,你一定認識那位正在甜點盤附近角落的女士羅絲。不費一秒鐘,你就能向那裡掃視,並且發現你的主人是正確的。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暗示,你就必須環顧整個大廳,一個個地審視每一個人,看是否有你認識的人。生成問題的一個解通常比驗證一個給定的解時間花費要多得多。這是這種一般現象的一個例子。與此類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訴你,數13,717,421可以寫成兩個較小的數的乘積,你可能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訴你它可以因式分解為3607乘上3803,那麼你就可以用一個袖珍計算器容易驗證這是對的。不管我們編寫程序是否靈巧,判定一個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內部知識來驗證,還是沒有這樣的提示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解,被看作邏輯和計算機科學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於1971年陳述的。   「千年難題」之二:霍奇(Hodge)猜想   二十世紀的數學家們發現了研究複雜對象的形狀的強有力的辦法。基本想法是問在怎樣的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給定對象的形狀通過把維數不斷增加的簡單幾何營造塊粘合在一起來形成。這種技巧是變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推廣;最終導致一些強有力的工具,使數學家在對他們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對象進行分類時取得巨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這一推廣中,程序的幾何出發點變得模糊起來。在某種意義下,必須加上某些沒有任何幾何解釋的部件。霍奇猜想斷言,對於所謂射影代數簇這種特別完美的空間類型來說,稱作霍奇閉鏈的部件實際上是稱作代數閉鏈的幾何部件的(有理線性)組合。  「千年難題」之三:龐加萊(Poincare)猜想  如果我們伸縮圍繞一個蘋果表面的橡皮帶,那麼我們可以既不扯斷它,也不讓它離開表面,使它慢慢移動收縮為一個點。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像同樣的橡皮帶以適當的方向被伸縮在一個輪胎面上,那麼不扯斷橡皮帶或者輪胎面,是沒有辦法把它收縮到一點的。我們說,蘋果表面是「單連通的」,而輪胎面不是。大約在一百年以前,龐加萊已經知道,二維球面本質上可由單連通性來刻畫,他提出三維球面(四維空間中與原點有單位距離的點的全體)的對應問題。這個問題立即變得無比困難,從那時起,數學家們就在為此奮鬥。  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間,俄羅斯的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在arXiv.org發表了三篇論文預印本,並聲稱證明了幾何化猜想。  在佩雷爾曼之後,先後有3組研究者發表論文補全佩雷爾曼給出的證明中缺少的細節。這包括密西根大學的布魯斯·克萊納和約翰·洛特;哥倫比亞大學的約翰·摩根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田剛;以及理海大學的曹懷東和中山大學的朱熹平。  2006年8月,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授予佩雷爾曼菲爾茲獎。數學界最終確認佩雷爾曼的證明解決了龐加萊猜想。  「千年難題」之四:黎曼(Riemann)假設  有些數具有不能表示為兩個更小的數的乘積的特殊性質,例如,2、3、5、7……等等。這樣的數稱為素數;它們在純數學及其應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數中,這種素數的分布並不遵循任何有規則的模式;然而,德國數學家黎曼(1826~1866)觀察到,素數的頻率緊密相關於一個精心構造的所謂黎曼蔡塔函數z(s$的性態。著名的黎曼假設斷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這點已經對於開始的1,500,000,000個解驗證過。證明它對於每一個有意義的解都成立將為圍繞素數分布的許多奧秘帶來光明。  「千年難題」之五: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經典力學的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的方式對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約半個世紀以前,楊振寧和米爾斯發現,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與幾何對象的數學之間的令人注目的關係。基於楊-米爾斯方程的預言已經在如下的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驗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實驗中得到證實:布羅克哈文、斯坦福、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儘管如此,他們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數學上嚴格的方程沒有已知的解。特別是,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所確認、並且在他們的對於「夸克」的不可見性的解釋中應用的「質量缺口」假設,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數學上令人滿意的證實。在這一問題上的進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數學上兩方面引進根本上的新觀念。  「千年難題」之六: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隨著我們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氣流跟隨著我們的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深信,無論是微風還是湍流,都可以通過理解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的解,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和預言。雖然這些方程是19世紀寫下的,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仍然極少。挑戰在於對數學理論作出實質性的進展,使我們能解開隱藏在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奧秘。   「千年難題」之七: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數學家總是被諸如x2+y2=z2那樣的代數方程的所有整數解的刻畫問題著迷。歐幾里德曾經對這一方程給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對於更為複雜的方程,這就變得極為困難。事實上,正如馬蒂雅謝維奇指出,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來確定這樣的方法是否有一個整數解。當解是一個阿貝爾簇的點時,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認為,有理點的群的大小與一個有關的蔡塔函數z(s)在點s=1附近的性態。特別是,這個有趣的猜想認為,如果z(1)等於0,那麼存在無限多個有理點(解),相反,如果z(1)不等於0,那麼只存在有限多個這樣的點。 世界數學難題 懸賞分:5 - 提問時間2007-4-12 22:39 問題為何被關閉 聽說」哥德巴赫猜想」被列為」世界23個數學難題之一」,請問其他22個是什麼.請一一詳細說明.(只要說出題目,並說出它到底已解決了沒.) 提問者: K1JJJJ - 魔法學徒 一級 答覆 共 6 條(1)康托的連續統基數問題。 1874年,康托猜測在可數集基數和實數集基數之間沒有別的基數,即著名的連續統假設。1938年,僑居美國的奧地利數理邏輯學家哥德爾證明連續統假設與ZF集合論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思(P.Choen)證明連續統假設與ZF公理彼此獨立。因而,連續統假設不能用ZF公理加以證明。在這個意義下,問題已獲解決。 (2)算術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 歐氏幾何的無矛盾性可以歸結為算術公理的無矛盾性。希爾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義計劃的證明論方法加以證明,哥德爾1931年發表不完備性定理作出否定。根茨(G.Gentaen,1909-1945)1936年使用超限歸納法證明了算術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 (3)只根據合同公理證明等底等高的兩個四面體有相等之體積是不可能的。 問題的意思是:存在兩個登高等底的四面體,它們不可能分解為有限個小四面體,使這兩組四面體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決。 (4)兩點間以直線為距離最短線問題。 此問題提的一般。滿足此性質的幾何很多,因而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條件。1973年,蘇聯數學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對稱距離情況下,問題獲解決。 (5)拓撲學成為李群的條件(拓撲群)。 這一個問題簡稱連續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個局部歐氏群都一定是李群。1952年,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馬利(Montgomery)、齊賓(Zippin)共同解決。1953年,日本的山邁英彥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結果。 (6)對數學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學的公理化。 1933年,蘇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將概率論公理化。後來,在量子力學、量子場論方面取得成功。但對物理學各個分支能否全盤公理化,很多人有懷疑。 (7)某些數的超越性的證明。 需證:如果α是代數數,β是無理數的代數數,那麼αβ一定是超越數或至少是無理數(例如,2√2和eπ)。蘇聯的蓋爾封特(Gelfond)1929年、德國的施奈德(Schneider)及西格爾(Siegel)1935年分別獨立地證明了其正確性。但超越數理論還遠未完成。目前,確定所給的數是否超越數,尚無統一的方法。 (8)素數分布問題,尤其對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共問題。 素數是一個很古老的研究領域。希爾伯特在此提到黎曼(Riemann)猜想、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以及孿生素數問題。黎曼猜想至今未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問題目前也未最終解決,其最佳結果均屬中國數學家陳景潤。 (9)一般互反律在任意數域中的證明。 1921年由日本的高木貞治,1927年由德國的阿廷(E.Artin)各自給以基本解決。而類域理論至今還在發展之中。 (10)能否通過有限步驟來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數解? 求出一個整數係數方程的整數根,稱為丟番圖(約210-290,古希臘數學家)方程可解。1950年前後,美國數學家戴維斯(Davis)、普特南(Putnan)、羅賓遜(Robinson)等取得關鍵性突破。1970年,巴克爾(Baker)、費羅斯(Philos)對含兩個未知數的方程取得肯定結論。1970年。蘇聯數學家馬蒂塞維奇最終證明:在一般情況答案是否定的。儘管得出了否定的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很有價值的副產品,其中不少和計算機科學有密切聯繫。 (11)一般代數數域內的二次型論。 德國數學家哈塞(Hasse)和西格爾(Siegel)在20年代獲重要結果。60年代,法國數學家魏依(A.Weil)取得了新進展。 (12)類域的構成問題。 即將阿貝爾域上的克羅內克定理推廣到任意的代數有理域上去。此問題僅有一些零星結果,離徹底解決還很遠。 (13)一般七次代數方程以二變數連續函數之組合求解的不可能性。 七次方程x7+ax3+bx2+cx+1=0的根依賴於3個參數a、b、c;x=x(a,b,c)。這一函數能否用兩變數函數表示出來?此問題已接近解決。1957年,蘇聯數學家阿諾爾德(Arnold)證明了任一在〔0,1〕上連續的實函數f(x1,x2,x3)可寫成形式∑hi(ξi(x1,x2),x3)(i=1--9),這裡hi和ξi為連續實函數。柯爾莫哥洛夫證明f(x1,x2,x3)可寫成形式∑hi(ξi1(x1)+ξi2(x2)+ξi3(x3))(i=1--7)這裡hi和ξi為連續實函數,ξij的選取可與f完全無關。1964年,維土斯金(Vituskin)推廣到連續可微情形,對解析函數情形則未解決。 (14)某些完備函數系的有限的證明。 即域K上的以x1,x2,…,xn為自變數的多項式fi(i=1,…,m),R為K〔X1,…,Xm]上的有理函數F(X1,…,Xm)構成的環,並且F(f1,…,fm)∈K[x1,…,xm]試問R是否可由有限個元素F1,…,FN的多項式生成?這個與代數不變數問題有關的問題,日本數學家永田雅宜於1959年用漂亮的反例給出了否定的解決。 (15)建立代數幾何學的基礎。 荷蘭數學家范德瓦爾登1938年至1940年,魏依1950年已解決。 (15)注一舒伯特(Schubert)計數演算的嚴格基礎。 一個典型的問題是:在三維空間中有四條直線,問有幾條直線能和這四條直線都相交?舒伯特給出了一個直觀的解法。希爾伯特要求將問題一般化,並給以嚴格基礎。現在已有了一些可計算的方法,它和代數幾何學有密切的關係。但嚴格的基礎至今仍未建立。 (16)代數曲線和曲面的拓撲研究。 此問題前半部涉及代數曲線含有閉的分枝曲線的最大數目。後半部要求討論備dx/dy=Y/X的極限環的最多個數N(n)和相對位置,其中X、Y是x、y的n次多項式。對n=2(即二次系統)的情況,1934年福羅獻爾得到N(2)≥1;1952年鮑廷得到N(2)≥3;1955年蘇聯的波德洛夫斯基宣布N(2)≤3,這個曾震動一時的結果,由於其中的若干引理被否定而成疑問。關於相對位置,中國數學家董金柱、葉彥謙1957年證明了(E2)不超過兩串。1957年,中國數學家秦元勛和蒲富金具體給出了n=2的方程具有至少3個成串極限環的實例。1978年,中國的史松齡在秦元勛、華羅庚的指導下,與王明淑分別舉出至少有4個極限環的具體例子。1983年,秦元勛進一步證明了二次系統最多有4個極限環,並且是(1,3)結構,從而最終地解決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結構問題,並為研究希爾伯特第(16)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實係數有理函數f(x1,…,xn)對任意數組(x1,…,xn)都恆大於或等於0,確定f是否都能寫成有理函數的平方和?1927年阿廷已肯定地解決。 (18)用全等多面體構造空間。 德國數學家比貝爾巴赫(Bieberbach)1910年,萊因哈特(Reinhart)1928年作出部分解決。 (19)正則變分問題的解是否總是解析函數? 德國數學家伯恩斯坦(Bernrtein,1929)和蘇聯數學家彼德羅夫斯基(1939)已解決。 (20)研究一般邊值問題。 此問題進展迅速,己成為一個很大的數學分支。日前還在繼讀發展。 (21)具有給定奇點和單值群的Fuchs類的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證明。 此問題屬線性常微分方程的大範圍理論。希爾伯特本人於1905年、勒爾(H.Rohrl)於1957年分別得出重要結果。1970年法國數學家德利涅(Deligne)作出了出色貢獻。 (22)用自守函數將解析函數單值化。 此問題涉及艱深的黎曼曲面理論,1907年克伯(P.Koebe)對一個變數情形已解決而使問題的研究獲重要突破。其它方面尚未解決。 (23)發展變分學方法的研究。 這不是一個明確的數學問題。20世紀變分法有了很大發展。 希爾伯特23個問題及解決情況 1900年希爾伯特應邀參加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並在會上作了題為《數學問題》重要演講。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中,首先他提出許多重要的思想: 正如人類的每一項事業都追求著確定的目標一樣,數學研究也需要自己的問題。正是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研究者鍛煉其鋼鐵意志,發現新觀點,達到更為廣闊的自由的境界。 希爾伯特特彆強調重大問題在數學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我們想對最近的將來數學知識可能的發展有一個概念,那就必須回顧一下當今科學提出的,希望在將來能夠解決的問題。」 同時又指出:「某類問題對於一般數學進程的深遠意義以及它們在研究者個人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或中止。」 他闡述了重大問題所具有的特點,好的問題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清晰性和易懂性; 雖困難但又給人以希望; 意義深遠。 同時他分析了研究數學問題時常會遇到的困難及克服困難的一些方法。就是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了在新世紀里數學家應努力去解決的23個問題,即著名的「希爾伯特23個問題」。 編號 問題 推動發展的領域 解決的情況 1 連續統假設 公理化集合論 1963年,Paul J.Cohen 在下述意義下證明了第一個問題是不可解的。即連續統假設的真偽不可能在Zermelo_Fraenkel公理系統內判定。 2 算術公理的相容性 數學基礎 希爾伯特證明算術公理的相容性的設想,後來發展為系統的Hilbert計劃(「元數學」或「證明論」)但1931年歌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指出了用「元數學」證明算術公理的相容性之不可能。數學的相容性問題至今未解決。 3 兩等高等底的四面體體積之相等 幾何基礎 這問題很快(1900)即由希爾伯特的學生M.Dehn給出了肯定的解答。 4 直線作為兩點間最短距離問題 幾何基礎 這一問題提得過於一般。希爾伯特之後,許多數學家致力於構造和探索各種特殊的度量幾何,在研究第四問題上取得很大進展,但問題並未完全解決。 5 不要定義群的函數的可微性假設的李群概念 拓撲群論 經過漫長的努力,這個問題於1952年由Gleason, Montqomery , Zipping等人最後解決,答案是肯定的。 6 物理公理的數學處理 數學物理 在量子力學、熱力學等領域,公理化方法已獲得很大成功,但一般地說,公理化的物理意味著什麼,仍是需要探討的問題。概率論的公理化已由A.H.Konmoropob等人建立。 7 某些數的無理性與超越性 超越數論 1934年A.O.temohm 和Schneieder各自獨立地解決了這問題的後半部分。 8 素數問題 數論 一般情況下的Riemann猜想至今仍是猜想。包括在第八問題中的Goldbach問題至今也未解決。中國數學家在這方面做了一系列出色的工作。 9 任意數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之證明 類域論 已由高木貞治(1921)和E.Artin(1927)解決. 10 Diophantius方程可解性的判別 不定分析 1970年由蘇、美數學家證明Hilbert所期望的一般演算法是不存在的。 11 係數為任意代數數的二次型 二次型理論 H.Hasse(1929)和C. L.Siegel(1936,1951)在這問題上獲得了重要的結果。 12 Abel域上 kroneker定理推廣到任意代數有理域。 復乘法理論 尚未解決。 13 不可能用只有兩個變數的函數解一般的七次方程。 方程論與實函數論 連續函數情形於1957年由蘇數學家否定解決,如要求是解析函數,則問題仍未解決。 14 證明某類完全函數系的有限性 代數不變式理論 1958年永田雅宜給出了否定解決。 15 Schubert記數演算的嚴格基礎 代數幾何學 由於許多數學家的努力,Schubert演算的基礎的純代數處理已有可能,但Schubert演算的合理性仍待解決。至於代數幾何的基礎,已由B.L.Vander Waerden(1938-40)與 A.Weil(1950)建立。 16 代數曲線與曲面的拓撲 曲線與曲面的拓撲學、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論 問題的前半部分,近年來不斷有重要結果。 17 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式 域(實域)論 已由Artin 於1926年解決。 18 由全等多面體構造空間 結晶體群理論 部分解決。 19 正則變分問題的解是否一定解析 橢圓型偏微分方程理論 這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已獲解決。 20 一般邊值問題 橢圓型偏微分方程理論 偏微分方程邊值問題的研究正在蓬勃發展。 21 具有給定單值群的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存在性 線性常微分方程大範圍理論 已由Hilbert本人(1905)年和 H.Rohrl(德,1957)解決。 22 解析關係的單值化 Riemann 曲面體 一個變數的情形已由 P.Koebe (德,1907)解決。 23 變分法的進一步發展 變分法 Hilbert本人和許多數學家對變分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百年前的數學家大會與希爾伯特的問題 熊衛民 21世紀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馬上就要在北京召開了,它將給本世紀的數學發展帶來些什麼?能像20世紀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那樣左右數學發展的方向嗎? 一個世紀前的那次數學家大會之所以永載史冊,完全是因為一個人,因為他的一個報告——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和他的《數學問題》。 1900年,希爾伯特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他著名的23個數學問題。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許多世界一流的數學頭腦都圍著它們轉。其情形正如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數學家外爾(H. Weyl)所說:「希爾伯特吹響了他的魔笛,成群的老鼠紛紛跟著他躍進了那條河。」這也難怪,他所提出的問題都那麼清晰、那麼易懂,其中一些有趣得令許多外行都躍躍欲試,而且解決其中任意一個,或者在任意一個問題上有重大突破,立即就能名滿天下——我國的陳景潤就因為在解決希爾伯特第8個問題(即素數問題,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上有重大貢獻而為世人所側目。人們在總結二十世紀數學的發展,尤其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數學的發展時,通常都以希爾伯特所提的問題為航標。 其實這些問題絕大部分業已存在,並不是希爾伯特首先提出來的。但他站在更高的層面,用更尖銳、更簡單的方式重新提出了這些問題,並指出了其中許多問題的解決方向。 數學領域中的問題是極多的,究竟哪些更重要、更基本?做出這樣的選擇需要敏銳的洞察力。為什麼希爾伯特能如此目光如炬?數學史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希爾伯特——數學王國中的亞歷山大》一書的譯者袁向東先生(和李文林先生合譯)認為,這是因為希爾伯特是數學王國中的亞歷山大!數學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擅長解決數學中的難題,另一類擅長對現有狀況做出理論總結,兩大類中又均可細分為一流、二流、三流。希爾伯特兩者兼長,幾乎走遍了現代數學所有前沿陣地,在多個差異很大的數學分支中都留下了他那顯赫的名字,對數學發展的大背景了如指掌,對所提及的許多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是數學領域中的「王」。 為什麼希爾伯特要在大會上總結數學的基本問題,而不像常人一樣宣講自己的某項成果?袁向東告訴記者,這和另一位數學巨匠龐加萊(Henri Poincaré)有關,龐加萊在1897年舉行的第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的是應用數學方面的報告。他們兩人是當時國際數學界中的雙子星座,均為領袖級人物,當然也存在一定的競爭心理——既然龐加萊講述的是自己對物理、數學關係的一般看法,那麼希爾伯特就為純粹數學做一些辯護。 龐加萊是法國人,希爾伯特是德國人,法、德兩國有世仇,所以他們之間的競爭還帶上了一種國與國競爭的味道。雖然他們兩人非常尊重對方,這一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不明顯,但他們的學生和老師常常這樣看。 希爾伯特的老師克萊茵(Felix Klein)就是一個民族感非常強的人,他非常強調德意志數學的發展,想讓國際數學界變成橢圓——以前是圓形,圓心為巴黎;現在他想讓自己所在的哥廷根市也成為世界數學的中心,使數學世界變成有兩個圓心的橢圓。 在希爾伯特及其親密朋友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的幫助下,克萊茵實現了自己的目標——1900年時,希爾伯特就已經和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龐加萊齊名,而克萊茵本人和馬上就要來到哥廷根的閔可夫斯基也是極有影響的數學家。事實上,他們在德國號稱「無敵三教授」。 從一個例子可以想見他們的魅力。 某天,在談及拓撲學著名定理——四色定理時,閔可夫斯基突然靈機一動,於是對滿堂的學生說:「這條定理還沒有得到證明,因為到目前為止還只有一些三流數學家對它進行過研究。現在由我來證明它。」然後他拿起粉筆當場證明這條定理。這堂課結束後,他還沒有證完。下堂課他繼續證,這樣一直持續了幾周。最後,在一個陰雨的早晨,他一走上講台天空就出現了一道霹靂。「老天也被我的傲慢激怒了,」他說,「我的證明也是不完全的。」(該定理直到1994年才用計算機證明出來。) 1912年,龐加萊逝世。世界數學的中心進一步向哥廷根偏移,數學界似乎又變成了一個圓——不過圓心換成了哥廷根。此時,哥廷根學派的名聲如日中天,在數學青年中流行的口號是「打起你的鋪蓋,到哥廷根去!」 一個世紀過去了,希爾伯特所列的那23個問題約有一半問題已經解決,其餘一半的大多數也都有重大進展。但希爾伯特本人沒有解決其中的任意一個。有人問他,為什麼他不去解決自己所提的問題,譬如說費馬大定理? 費馬是在一頁書的空白處寫下該定理的,他同時宣稱自己已經想出了一個美妙的證法,但可惜的是空白區不夠大,寫不下了。希爾伯特的回答同樣幽默:「我不想殺掉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德國一企業家建了一個基金會獎勵第一個解決費馬大定律者,希爾伯特時任該基金會的主席,每年利用該項基金的利息請優秀學者去哥廷根講學,所以對他而言,費馬大定律者是只會下金蛋的母雞。(費馬大定律直到1997年才被解決。) 在列出23個問題之前,希爾伯特已經是國際數學界公認的領軍人物,已經在數學的諸多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他的其它貢獻,譬如他的公理化主張、形式主義構想、《幾何基礎》一書等等,都對20世紀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1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最近美國麻州的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宣布了一件被媒體炒得火熱的大事:對七個「千僖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以下是這七個難題的簡單介紹。 「千僖難題」之一:P(多項式演算法)問題對NP(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 在一個周六的晚上,你參加了一個盛大的晚會。由於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這一大廳中是否有你已經認識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議說,你一定認識那位正在甜點盤附近角落的女士羅絲。不費一秒鐘,你就能向那裡掃視,並且發現你的主人是正確的。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暗示,你就必須環顧整個大廳,一個個地審視每一個人,看是否有你認識的人。生成問題的一個解通常比驗證一個給定的解時間花費要多得多。這是這種一般現象的一個例子。與此類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訴你,數13,717,421可以寫成兩個較小的數的乘積,你可能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訴你它可以因子分解為3607乘上3803,那麼你就可以用一個袖珍計算器容易驗證這是對的。不管我們編寫程序是否靈巧,判定一個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內部知識來驗證,還是沒有這樣的提示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解,被看作邏輯和計算機科學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於1971年陳述的。 「千僖難題」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紀的數學家們發現了研究複雜對象的形狀的強有力的辦法。基本想法是問在怎樣的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給定對象的形狀通過把維數不斷增加的簡單幾何營造塊粘合在一起來形成。這種技巧是變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推廣;最終導至一些強有力的工具,使數學家在對他們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對象進行分類時取得巨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這一推廣中,程序的幾何出發點變得模糊起來。在某種意義下,必須加上某些沒有任何幾何解釋的部件。霍奇猜想斷言,對於所謂射影代數簇這種特別完美的空間類型來說,稱作霍奇閉鏈的部件實際上是稱作代數閉鏈的幾何部件的(有理線性)組合。 「千僖難題」之三: 龐加萊(Poincare)猜想 如果我們伸縮圍繞一個蘋果表面的橡皮帶,那麼我們可以既不扯斷它,也不讓它離開表面,使它慢慢移動收縮為一個點。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像同樣的橡皮帶以適當的方向被伸縮在一個輪胎面上,那麼不扯斷橡皮帶或者輪胎面,是沒有辦法把它收縮到一點的。我們說,蘋果表面是「單連通的」,而輪胎面不是。大約在一百年以前,龐加萊已經知道,二維球面本質上可由單連通性來刻畫,他提出三維球面(四維空間中與原點有單位距離的點的全體)的對應問題。這個問題立即變得無比困難,從那時起,數學家們就在為此奮鬥。 「千僖難題」之四: 黎曼(Riemann)假設 有些數具有不能表示為兩個更小的數的乘積的特殊性質,例如,2,3,5,7,等等。這樣的數稱為素數;它們在純數學及其應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數中,這種素數的分布並不遵循任何有規則的模式;然而,德國數學家黎曼(1826~1866)觀察到,素數的頻率緊密相關於一個精心構造的所謂黎曼蔡塔函數z(s$的性態。著名的黎曼假設斷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這點已經對於開始的1,500,000,000個解驗證過。證明它對於每一個有意義的解都成立將為圍繞素數分布的許多奧秘帶來光明。 「千僖難題」之五: 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經典力學的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的方式對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約半個世紀以前,楊振寧和米爾斯發現,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與幾何對象的數學之間的令人注目的關係。基於楊-米爾斯方程的預言已經在如下的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驗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實驗中得到證實:布羅克哈文、斯坦福、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儘管如此,他們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數學上嚴格的方程沒有已知的解。特別是,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所確認、並且在他們的對於「夸克」的不可見性的解釋中應用的「質量缺口」假設,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數學上令人滿意的證實。在這一問題上的進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數學上兩方面引進根本上的新觀念。 「千僖難題」之六: 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隨著我們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氣流跟隨著我們的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深信,無論是微風還是湍流,都可以通過理解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的解,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和預言。雖然這些方程是19世紀寫下的,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仍然極少。挑戰在於對數學理論作出實質性的進展,使我們能解開隱藏在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奧秘。 「千僖難題」之七: 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數學家總是被諸如x^2+y^2=z^2那樣的代數方程的所有整數解的刻畫問題著迷。歐幾里德曾經對這一方程給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對於更為複雜的方程,這就變得極為困難。事實上,正如馬蒂雅謝維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來確定這樣的方法是否有一個整數解。當解是一個阿貝爾簇的點時,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認為,有理點的群的大小與一個有關的蔡塔函數z(s)在點s=1附近的性態。特別是,這個有趣的猜想認為,如果z(1)等於0,那麼存在無限多個有理點(解),相反,如果z(1)不等於0,那麼只存在有限多個這樣的點。數學難題[編輯本段]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  1、費爾馬大定理    費爾馬大定理起源於三百多年前,挑戰人類3個世紀,多次震驚全世界,耗盡人類眾多最傑出大腦的精力,也讓千千萬萬業餘者痴迷。終於在1994年被安德魯·懷爾斯攻克。古希臘的丟番圖寫過一本著名的「算術」,經歷中世紀的愚昧黑暗到文藝復興的時候,「算術」的殘本重新被發現研究。   1637年,法國業餘大數學家費爾馬(Pierre de Fremat)在「算術」的關於勾股數問題的頁邊上,寫下猜想:x^n+ y^n =z^n 是不可能的(這裡n大於2;x,y,z,n都是非零整數)。此猜想後來就稱為費爾馬大定理。費爾馬還寫道「我對此有絕妙的證明,但此頁邊太窄寫不下」。一般公認,他當時不可能有正確的證明。猜想提出後,經歐拉等數代天才努力,200年間只解決了n=3,4,5,7四種情形。1847年,庫木爾創立「代數數論」這一現代重要學科,對許多n(例如100以內)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是一次大飛躍。   歷史上費爾馬大定理高潮迭起,傳奇不斷。其驚人的魅力,曾在最後時刻挽救自殺青年於不死。他就是德國的沃爾夫斯克勒,他後來為費爾馬大定理設懸賞10萬馬克(相當於現在160萬美元多),期限1908-2007年。無數人耗盡心力,空留浩嘆。最現代的電腦加數學技巧,驗證了400萬以內的N,但這對最終證明無濟於事。1983年德國的法爾廷斯證明了:對任一固定的n,最多只有有限多個x,y,z振動了世界,獲得費爾茲獎(數學界最高獎)。   歷史的新轉機發生在1986年夏,貝克萊·瑞波特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豐—志村五朗猜想 」 之中。童年就痴迷於此的懷爾斯,聞此立刻潛心於頂樓書房7年,曲折卓絕,彙集了20世紀數論所有的突破性成果。終於在1993年6月23日劍橋大學牛頓研究所的「世紀演講」最後,宣布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立刻震動世界,普天同慶。不幸的是,數月後逐漸發現此證明有漏洞,一時更成世界焦點。這個證明體系是千萬個深奧數學推理連接成千個最現代的定理、事實和計算所組成的千百迴轉的邏輯網路,任何一環節的問題都會導致前功盡棄。懷爾斯絕境搏鬥,毫無出路。1994年9月19日,星期一的早晨,懷爾斯在思維的閃電中突然找到了迷失的鑰匙:解答原來就在廢墟中!他熱淚奪眶而出。懷爾斯的歷史性長文「模橢圓曲線和費爾馬大定理」1995年5月發表在美國《數學年刊》第142卷,實際佔滿了全卷,共五章,130頁。1997年6月27日,懷爾斯獲得沃爾夫斯克勒10萬馬克懸賞大獎。離截止期10年,圓了歷史的夢。他還獲得沃爾夫獎(1996.3),美國國家科學家院獎(1996.6),費爾茲特別獎(1998.8)。   2、四色問題    四色問題的內容是:「任何一張地圖只用四種顏色就能使具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用數學語言表示,即「將平面任意地細分為不相重疊的區域,每一個區域總可以用1,2,3,4這四個數字之一來標記,而不會使相鄰的兩個區域得到相同的數字。」(右圖)   這裡所指的相鄰區域,是指有一整段邊界是公共的。如果兩個區域只相遇於一點或有限多點,就不叫相鄰的。因為用相同的顏色給它們著色不會引起混淆。   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里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都被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現象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里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了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於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漢密爾頓爵士請教。漢密爾頓接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直到1865年漢密爾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   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於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和泰勒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   肯普的證明是這樣的:首先指出如果沒有一個國家包圍其他國家,或沒有三個以上的國家相遇於一點,這種地圖就說是「正規的」(左圖)。如為正規地圖,否則為非正規地圖(右圖)。一張地圖往往是由正規地圖和非正規地圖聯繫在一起,但非正規地圖所需顏色種數一般不超過正規地圖所需的顏色,如果有一張需要五種顏色的地圖,那就是指它的正規地圖是五色的,要證明四色猜想成立,只要證明不存在一張正規五色地圖就足夠了。   肯普是用歸謬法來證明的,大意是如果有一張正規的五色地圖,就會存在一張國數最少的「極小正規五色地圖」,如果極小正規五色地圖中有一個國家的鄰國數少於六個,就會存在一張國數較少的正規地圖仍為五色的,這樣一來就不會有極小五色地圖的國數,也就不存在正規五色地圖了。這樣肯普就認為他已經證明了「四色問題」,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他錯了。   不過肯普的證明闡明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對以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途徑。第一個概念是「構形」。他證明了在每一張正規地圖中至少有一國具有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鄰國,不存在每個國家都有六個或更多個鄰國的正規地圖,也就是說,由兩個鄰國,三個鄰國、四個或五個鄰國組成的一組「構形」是不可避免的,每張地圖至少含有這四種構形中的一個。   肯普提出的另一個概念是「可約」性。「可約」這個詞的使用是來自肯普的論證。他證明了只要五色地圖中有一國具有四個鄰國,就會有國數減少的五色地圖。自從引入「構形」,「可約」概念後,逐步發展了檢查構形以決定是否可約的一些標準方法,能夠尋求可約構形的不可避免組,是證明「四色問題」的重要依據。但要證明大的構形可約,需要檢查大量的細節,這是相當複雜的。   11年後,即1890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年僅29歲的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了肯普在證明上的漏洞。他指出肯普說沒有極小五色地圖能有一國具有五個鄰國的理由有破綻。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人們發現他們實際上證明了一個較弱的命題——五色定理。就是說對地圖著色,用五種顏色就夠了。後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雖然對此絞盡腦汁,但一無所獲。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貌似容易的題目,其實是一個可與費馬猜想相媲美的難題。 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四色猜想的證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進行。1913年,美國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的伯克霍夫利用肯普的想法,結合自己新的設想;證明了某些大的構形可約。後來美國數學家富蘭克林於1939年證明了22國以下的地圖都可以用四色著色。1950年,有人從22國推進到35國。1960年,有人又證明了39國以下的地圖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隨後又推進到了50國。看來這種推進仍然十分緩慢。   高速數字計算機的發明,促使更多數學家對「四色問題」的研究。從1936年就開始研究四色猜想的海克,公開宣稱四色猜想可用尋找可約圖形的不可避免組來證明。他的學生丟雷寫了一個計算程序,海克不僅能用這程序產生的數據來證明構形可約,而且描繪可約構形的方法是從改造地圖成為數學上稱為「對偶」形著手。   他把每個國家的首都標出來,然後把相鄰國家的首都用一條越過邊界的鐵路連接起來,除首都(稱為頂點)及鐵路(稱為弧或邊)外,擦掉其他所有的線,剩下的稱為原圖的對偶圖。到了六十年代後期,海克引進一個類似於在電網路中移動電荷的方法來求構形的不可避免組。在海克的研究中第一次以頗不成熟的形式出現的「放電法」,這對以後關於不可避免組的研究是個關鍵,也是證明四色定理的中心要素。   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後,由於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機對話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對四色猜想證明的進程。美國伊利諾大學哈肯在1970年著手改進「放電過程」,後與阿佩爾合作編製一個很好的程序。就在1976年6月,他們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台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作了100億判斷,終於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轟動了世界。   這是一百多年來吸引許多數學家與數學愛好者的大事,當兩位數學家將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的時候,當地的郵局在當天發出的所有郵件上都加蓋了「四色足夠」的特製郵戳,以慶祝這一難題獲得解決。   「四色問題」的被證明僅解決了一個歷時100多年的難題,而且成為數學史上一系列新思維的起點。在「四色問題」的研究過程中,不少新的數學理論隨之產生,也發展了很多數學計算技巧。如將地圖的著色問題化為圖論問題,豐富了圖論的內容。不僅如此,「四色問題」在有效地設計航空班機日程表,設計計算機的編碼程序上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  不過不少數學家並不滿足於計算機取得的成就,他們認為應該有一種簡捷明快的書面證明方法。直到現在,仍由不少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在尋找更簡潔的證明方法。   3、哥德巴赫猜想    史上和質數有關的數學猜想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   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兩個大膽的猜想:   一、任何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質數之和;   二、任何不小於9的奇數,都是三個奇質數之和。   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顯然,第二個猜想是第一個猜想的推論。因此,只需在兩個猜想中證明一個就足夠了。   同年6月30日,歐拉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確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這兩個猜想都是正確的定理,但是歐拉當時還無法給出證明。由於歐拉是當時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對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響到了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數學界。從那以後,許多數學家都躍躍欲試,甚至一生都致力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紀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也沒有任何進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難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有的數學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為「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  我們從6=3+3、8=3+5、10=5+5、……、100=3+97=11+89=17+83、……這些具體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驗證了3300萬以內的所有偶數,竟然沒有一個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家們發現哥德巴赫猜想對於更大的數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數是無限的,誰知道會不會在某一個足夠大的偶數上,突然出現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於是人們逐步改變了探究問題的方式。   1900年,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國際數學會議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為23個數學難題之一。此後,20世紀的數學家們在世界範圍內「聯手」進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壘,終於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  20世紀的數學家們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採用的主要方法,是篩法、圓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數學方法。解決這個猜想的思路,就像「縮小包圍圈」一樣,逐步逼近最後的結果。   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證明了定理「9+9」,由此劃定了進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圍圈」。這個「9+9」是怎麼回事呢?所謂「9+9」,翻譯成數學語言就是:「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其它兩個數之和,而這兩個數中的每個數,都是9個奇質數之積。」 從這個「9+9」開始,全世界的數學家集中力量「縮小包圍圈」,當然最後的目標就是「1+1」了。   1924年,德國數學家雷德馬赫證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2+3」。1962年,中國數學家潘承洞證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證明了「1+4」。1965年,蘇聯數學家證明了「1+3」。   1966年,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數之和,而這兩個數中的一個就是奇質數,另一個則是兩個奇質數的積。」這個定理被世界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   由於陳景潤的貢獻,人類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結果「1+1」僅有一步之遙了。但為了實現這最後的一步,也許還要歷經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有許多數學家認為,要想證明「1+1」,必須通過創造新的數學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編輯本段]世界七大數學難題  這七個「千年大獎問題」是: 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楊-米爾斯理論、納衛爾-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美國麻州的克雷(Clay)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宣   布了一件被媒體炒得火熱的大事:對七個「千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  其中有一個已被解決(龐加萊猜想),還剩六個.(龐加萊猜想,已由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破解。我國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做了證明的封頂工作。)  整個計算機科學的大廈就建立在圖靈機可計算理論和計算複雜性理論的基礎上,  一旦證明P=NP,將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場決定性的突破,在軟體工程實踐中,將革命性的提高效率.從工業,農業,軍事,醫療到生活,軟體在它的各個應用域,都將是一個飛躍.  P=NP嗎? 這個問題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1982年圖靈獎得主)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 )於1971年發現並提出的.  「千年大獎問題」公布以來, 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問題都是關於數學基本理論的,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認識和研究「千年大獎問題」已成為世界數學界的熱點。不少國家的數學家正在組織聯合攻關。 可以預期, 「千年大獎問題」 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P(多項式演算法)問題對NP(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  在一個周六的晚上,你參加了一個盛大的晚會。由於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這一大廳中是否有你已經認識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議說,你一定認識那位正在甜點盤附近角落的女士羅絲。不費一秒鐘,你就能向那裡掃視,並且發現你的主人是正確的。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暗示,你就必須環顧整個大廳,一個個地審視每一個人,看是否有你認識的人。生成問題的一個解通常比驗證一個給定的解時間花費要多得多。這是這種一般現象的一個例子。與此類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訴你,數13,717,421可以寫成兩個較小的數的乘積,你可能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訴你它可以因式分解為3607乘上3803,那麼你就可以用一個袖珍計算器容易驗證這是對的。不管我們編寫程序是否靈巧,判定一個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內部知識來驗證,還是沒有這樣的提示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解,被看作邏輯和計算機科學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於1971年陳述的。   二、霍奇(Hodge)猜想   二十世紀的數學家們發現了研究複雜對象的形狀的強有力的辦法。基本想法是問在怎樣的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給定對象的形狀通過把維數不斷增加的簡單幾何營造塊粘合在一起來形成。這種技巧是變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推廣;最終導致一些強有力的工具,使數學家在對他們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對象進行分類時取得巨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這一推廣中,程序的幾何出發點變得模糊起來。在某種意義下,必須加上某些沒有任何幾何解釋的部件。霍奇猜想斷言,對於所謂射影代數簇這種特別完美的空間類型來說,稱作霍奇閉鏈的部件實際上是稱作代數閉鏈的幾何部件的(有理線性)組合。   三、龐加萊(Poincare)猜想  如果我們伸縮圍繞一個蘋果表面的橡皮帶,那麼我們可以既不扯斷它,也不讓它離開表面,使它慢慢移動收縮為一個點。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像同樣的橡皮帶以適當的方向被伸縮在一個輪胎面上,那麼不扯斷橡皮帶或者輪胎面,是沒有辦法把它收縮到一點的。我們說,蘋果表面是「單連通的」,而輪胎面不是。大約在一百年以前,龐加萊已經知道,二維球面本質上可由單連通性來刻畫,他提出三維球面(四維空間中與原點有單位距離的點的全體)的對應問題。這個問題立即變得無比困難,從那時起,數學家們就在為此奮鬥。  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間,俄羅斯的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在arXiv.org發表了三篇論文預印本,並聲稱證明了幾何化猜想。  在佩雷爾曼之後,先後有3組研究者發表論文補全佩雷爾曼給出的證明中缺少的細節。這包括密西根大學的布魯斯·克萊納和約翰·洛特;哥倫比亞大學的約翰·摩根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田剛;以及理海大學的曹懷東和中山大學的朱熹平。  2006年8月,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授予佩雷爾曼菲爾茲獎。數學界最終確認佩雷爾曼的證明解決了龐加萊猜想。   四、黎曼(Riemann)假設  有些數具有不能表示為兩個更小的數的乘積的特殊性質,例如,2、3、5、7……等等。這樣的數稱為素數;它們在純數學及其應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數中,這種素數的分布並不遵循任何有規則的模式;然而,德國數學家黎曼(1826~1866)觀察到,素數的頻率緊密相關於一個精心構造的所謂黎曼蔡塔函數z(s$的性態。著名的黎曼假設斷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這點已經對於開始的1,500,000,000個解驗證過。證明它對於每一個有意義的解都成立將為圍繞素數分布的許多奧秘帶來光明。  五、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經典力學的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的方式對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約半個世紀以前,楊振寧和米爾斯發現,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與幾何對象的數學之間的令人注目的關係。基於楊-米爾斯方程的預言已經在如下的全世界範圍內的實驗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實驗中得到證實:布羅克哈文、斯坦福、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儘管如此,他們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數學上嚴格的方程沒有已知的解。特別是,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所確認、並且在他們的對於「夸克」的不可見性的解釋中應用的「質量缺口」假設,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數學上令人滿意的證實。在這一問題上的進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數學上兩方面引進根本上的新觀念。   六、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隨著我們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氣流跟隨著我們的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深信,無論是微風還是湍流,都可以通過理解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的解,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和預言。雖然這些方程是19世紀寫下的,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仍然極少。挑戰在於對數學理論作出實質性的進展,使我們能解開隱藏在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奧秘。   七、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數學家總是被諸如x2+y2=z2那樣的代數方程的所有整數解的刻畫問題著迷。歐幾里德曾經對這一方程給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對於更為複雜的方程,這就變得極為困難。事實上,正如馬蒂雅謝維奇指出,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來確定這樣的方法是否有一個整數解。當解是一個阿貝爾簇的點時,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認為,有理點的群的大小與一個有關的蔡塔函數z(s)在點s=1附近的性態。特別是,這個有趣的猜想認為,如果z(1)等於0,那麼存在無限多個有理點(解),相反,如果z(1)不等於0,那麼只存在有限多個這樣的點。[編輯本段]數學難題一例  已知X的平方加PX減15與(X+3)(X+Q)相等.求P的平方與Q的和的值.  方程為:  X平方+PX-15=(X+3)(X+Q)  (x+3)(x+Q)=x^2+(3+Q)x+3Q  p=(3+Q) -15=3Q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 等號兩邊兩個函數就不等價 這樣兩個函數的圖像就不會重疊 就不能保證x為任何值時兩個函數值都相等 所以Q= - 5 p= - 2 p^2=4 4+(-5)=-1
推薦閱讀:

世界數學難題:「四色定理不成立」的一些探討
「如何提高學習能力」中我的回答中的評論

TAG:數學 | 難題 | 數學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