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本來就是整體

國際知名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創始人普朗克曾說過:「科學是內在的整體,被分解為孤立的部分不是取決於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科學遵循綜合—分化—再綜合的規律,醫學科學的發展也不例外。綜觀上世紀醫學科學發展的軌跡,從宏觀到微觀、由表型到機制的探求是其重要特徵。隨著人類對疾病奧秘的不懈探索以及對不同疾病認識的逐漸深入,一方面導致臨床專業及分科越來越細,作為疾病載體的人體也在不斷被「片段化」,各科臨床醫生逐漸變成「醫療流水線」上獨立的一員,各自為陣,各管一段;另一方面,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鴻溝日益增大,臨床醫生很少涉及生命本質的分子機理研究,而基礎科學研究者大多醉心於高深的「分子遊戲」,較少關心發生在周圍健康或疾病狀態下「人」身上出現的具體生命現象。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對於多元價值觀的追求,醫學科學研究者逐漸認識到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複雜整體,各系統、器官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醫學科學發展應具備的大健康視角、大醫學觀念越來越推動臨床醫學各分科之間的不斷整合和轉化,僅關注於局部的研究想取得突破已舉步維艱,因此臨床多學科整合的醫學模式應運而生。這種將學科性質相似的臨床專科融合在一起,或針對同一系統或器官的不同干預手段的整合,不僅有利於在臨床醫療、基礎科學研究方面開闊視野,也使臨床醫生從整體上對疾病本質有更加透徹的理解,還原臨床醫學的整體特徵。

隨著我國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的碰撞、發展以及兩種醫藥學在真實醫療環境中的相互交融、滲透,中西醫結合醫學應運而生,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醫療體系。傳統中醫藥的發展需要接受現代科學的洗禮,中西醫結合體現了不同文化包容發展的精神,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整合醫學的典範。目前中西醫結合醫學界最為普遍採取的是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論治相結合的現代「病證結合」研究模式,這也是中西醫結合醫學的重要成果,其注重研究人體的整體功能狀態,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生理反應類型(體質)與病理反應狀態(證型)在疾病狀態下的有機聯繫。中西醫結合醫學的實踐與探索,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工作都將為全球「整體整合醫學模式」的實踐與推廣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研究證據。

心血管疾病「病證結合」研究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中最活躍、最有成效的領域之一。中西醫學在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的防治方面,有著穩定病變、「通其血脈」的共同看法,東西方這種理念上的一致性,使得應用傳統活血化瘀方葯在降低心血管風險可能性的探索具有實際意義。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們即根據冠脈介入術後再狹窄發生的病理生理改變的特點,率先提出再狹窄的發生與傳統中醫「血瘀證」具有密切相關性,探索應用活血化瘀方葯血府逐瘀湯製劑防治再狹窄。實踐表明傳統活血化瘀方葯能夠有效防治冠心病介入術後再狹窄和心絞痛複發,使兩者的複發率下降了50%左右,由此也引發全球範圍內活血化瘀方葯研究的熱潮,活血化瘀理念得到國際醫學界的廣泛認同。後來我們又發現血瘀證與血小板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基於此又藉助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研究平台篩選了活血化瘀方葯抗血小板治療的有效靶點,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仍在繼續進行中。

相信未來中醫學和西方醫學可以像「波粒二象性」一樣達到系統論和還原論的和諧統一,即能夠從整體到局部多維度地解析人體的生理、病理規律,並從中升華出一系列新的醫學理論及對疾病的防治經驗,把提高病人的整體生活質量和滿意度作為醫學科學追求的兩個主要價值,讓中西醫結合醫學為全球人類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陳可冀 劉玥 來源:365心血管網

推薦閱讀:

神經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不起眼的幾種蔬菜卻能致命,看完了一身冷汗
宮外孕怎樣鑒別診斷?
5-氟尿嘧啶-醫學百科
李培剛醫學新療法

TAG:醫學 | 臨床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