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盛:東南亞伊斯蘭教的現狀與特點

中穆網按: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已在東南亞地區流傳了數百年,現在已經成為影響東南亞多數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原題:東南亞的伊斯蘭教:現狀與特點作者:盧光盛(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東南亞最早的伊斯蘭教在公元10世紀末、11世紀初隨阿拉伯和印度穆斯林商人而來。但一般認為,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地區較大規模的傳播是在13世紀以後的事,以蘇門答臘島西部滿剌加(馬六甲)的伊斯蘭教化為開端,到16世紀東南亞海島大部分地區的伊斯蘭教化已經基本完成。

伊斯蘭教傳播的路線大致呈現出由西向東、由沿海向內地以及自南而北的特點;在方式上主要有伴隨貿易交往過程中的潛移默化、職業傳教和戰爭(地區內穆斯林國家對非穆斯林國家征戰)三種,而以前者為主。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伊斯蘭教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並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成為了民族、國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本文旨在通過介紹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地區的現狀,探討作為一種超越了單純宗教信仰意義的、具有政治性的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國家中地位、作用和特點。

一、東南亞伊斯蘭教的現狀 人口

國家

穆斯林人口

(百萬人)

全國人口

(百萬人)

佔全國人口

比例(%)

印度尼西亞

182.7

210

87

馬來西亞

13.75

22.18

62

緬甸

3.84

48.12

8

菲律賓

3.82

76.4

5

泰國

2.15

61.5

3.5

新加坡

0.48

3.20

14.9

汶萊

0.21

0.31

68

柬埔寨

0.21

11.9

1.8

寮國

4.8

越南

76.9

合計

207.16

515.31

40.20

主要資料來源:

1、《世界知識年鑒》(1999-2000),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出版;

2、ASIA 2000 YEARBOOK,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http://www.zaobao.com

4、東盟國家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aseansec.org

由於東南亞穆斯林人口數量的統計數據很少見到,在有限的資料中也有一些差異。綜合各方面材料,可以大致整理出以下的數據: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東南亞10個國家中大約共有穆斯林人口超過2億,約佔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的40%,約佔10億穆斯林世界人口總數的20%。

其中,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最多,約為1.82億,使得印尼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穆斯林人口總數隨印尼之後是馬來西亞,超過1300萬。緬甸、菲律賓和泰國的穆斯林人口在200-300萬之間,不到各自總人口的10%。

在新加坡和汶萊兩個國家,穆斯林人口數分別為40和20餘萬;而在中南半島印支三國(柬埔寨、寮國和越南)的穆斯林人口相對很少,但柬埔寨穆斯林的人數大約和汶萊一致。按照穆斯林佔全國人口比例的高低次序來排列,最高的三國分別是印度尼西亞、汶萊和馬來西亞。分布東南亞地區伊斯蘭穆斯林大部分分布在北緯10°以南的地區。

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爪哇、加里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而巴厘島、帝汶島和伊里安島的穆斯林則較少,馬魯古群島的穆斯林大約佔45%。實際上在加里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的中部地區的土著信仰並非伊斯蘭教,而是本地的原始宗教。

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在西馬和東馬都有較大的分布,相對在東馬更為集中。新加坡和汶萊的穆斯林遍布全國。菲律賓的穆斯林主要是摩洛人,他們集中在南部的蘇祿、拉瑙、哥打巴托、三寶顏和達沃等省。

泰國的穆斯林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一些省份,在那拉提瓦(陶公府)、北大年、也拉和沙敦四府穆斯林占其人口的70%以上,中部和北部的穆斯林則很少。

緬甸的穆斯林人口主要分布在緬孟邊境的若開邦和欽邦,在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也有不少穆斯林。少量的柬埔寨穆斯林則主要分布在洞里薩湖南岸、磅湛和沿海地區的占族人聚居地。

總的來說,東南亞地區穆斯林的分布狀態與伊斯蘭教在本地區的傳播路線有密切關係,即在東南亞西部和沿海地區(除越南和菲律賓外)的穆斯林較為集中,而中南半島地區的穆斯林人口卻相對較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伊斯蘭教傳入這個地區時佛教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

民族構成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四國的穆斯林絕大部分是馬來族。可以說,這四個國家的宗教劃分基本是建立在民族(種族)的基礎上的。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華人則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或無宗教信仰,很少有華人信仰伊斯蘭教。巴基斯坦人及部分印度人的移民及其後裔也信奉伊斯蘭教。泰國和菲律賓的穆斯林也幾乎全是馬來人。

緬甸穆斯林的民族分布較廣,緬、孟、克倫和克欽等多個民族都有穆斯林,緬甸的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以及部分中國移民及其後裔也信仰伊斯蘭教。

東南亞地區的穆斯林絕大部分屬於遜尼派,除了巴基斯坦人遵循的是哈乃斐法學派外,其餘幾乎都是沙斐儀教法學派。

(註:遜尼派四大法學派之一,其他三學派是哈乃斐、馬立克和罕百里學派,強調安拉啟示與人的理性活動有機結合,聖訓律例和類比推理兼重。流行於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南部和東非等地,我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也屬於這一學派。),屬於什葉派的只佔極少數。目前,瓦哈比派學術和伊斯蘭現代主義思潮在東南亞地區也有所流傳。政黨、組織和機構印度尼西亞:印尼歷史上最著名的伊斯蘭政黨是1945年成立的馬斯尤美黨和1973年由幾個伊斯蘭政黨聯合成立的建設團結黨(註: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由印尼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印尼穆斯林黨和白爾蒂伊斯蘭教堂聯合成立的政黨黨綱規定「建國五基」是唯一的思想基礎。)。

目前印尼最大的兩個伊斯蘭組織是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和穆罕默德傳教教會,其他的組織包括印尼伊斯蘭聯盟和伊斯蘭真諦協會等。現任總統瓦希德就是伊斯蘭教師聯合會的主席。印尼是「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和「伊斯蘭世界聯盟」的成員國。

印度尼西亞全國各島嶼有清真寺和大小禮拜堂約36萬座,僅雅加達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禮拜堂4000多座,並擁有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國家獨立清真寺,可容納10萬人禮拜。馬來西亞:伊斯蘭教黨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伊斯蘭政黨,即通常所稱的「回教黨」。它是1971年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中脫離出來而成立的,曾稱泛馬伊斯蘭教黨,目前擁有黨員約30萬,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反對黨。

該黨主要力量在北馬各州,現在吉蘭丹和丁加奴州執政,在吉打州也擁有超過半數的國會議席。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和「伊斯蘭世界聯盟」的成員國,「國際伊斯蘭新聞社」設在吉隆坡。

馬來西亞的清真寺數千座,並擁有著名的馬來西亞國家清真寺和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

菲律賓:最著名的伊斯蘭政治組織是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成立於1972年,主要在菲南部從事武裝獨立運動,1996年已經與拉莫斯政府達成和平協議。

目前菲最大的穆斯林武裝組織是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1998年時擁有成員約1.2萬人),它是1978年從前一組織中分裂出來,主張在棉蘭老建立一個獨立、嚴格的伊斯蘭教國家,1998年底與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但協議沒有得到真正實施。

菲律賓正式的伊斯蘭政黨包括穆斯林聯邦黨和菲律賓穆斯林團結黨等,其他伊斯蘭組織有穆斯林協會(馬尼拉)、伊斯蘭教協會(馬拉威)、伊斯蘭皈依者協會(馬尼拉)和穆斯林聯盟等,它們與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有聯繫。

菲律賓有200-300座清真寺,1000多所經文學校。新加坡:主要伊斯蘭組織包括穆斯林傳教協會和伊斯蘭理事會,與伊斯蘭世界聯盟和世界伊斯蘭大會有聯繫。新加坡約有100座清真寺,30所伊斯蘭學校。

泰國:泰國約有清真寺3000多座,200多所伊斯蘭學校。 柬埔寨:主要伊斯蘭組織是中央伊斯蘭教協會(1970年)和穆斯林青年協會(1970年)。

柬埔寨的清真寺自70年代後穆斯林大量的外遷以來,清真寺數量大為減少,目前尚存數十座。緬甸:主要組織有緬甸穆斯林聯合大會、全緬穆斯林學生聯合會、緬甸穆斯林大會和若開穆斯林聯合會等,與伊斯蘭世界聯盟有聯繫。有2500多座清真寺。

二、東南亞伊斯蘭教的特點

1、東南亞地區伊斯蘭教的分布和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這種狀況既存在於整個東南亞地區,也存在於某個國家內部。從地理分布上來說,如前所述,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北緯10°以南的國家和地區。

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伊斯蘭化程度要比巴厘島、馬魯古群島和伊里安島要強一些;而在同樣的島嶼或省份,沿海地區的伊斯蘭化程度一般要比內地要強一些。

在馬來西亞,西馬的伊斯蘭化程度就要比東馬更強一些;但具體到伊斯蘭政黨活動的地區方面,則又是西馬(特別是吉蘭丹和吉打州)更為突出。從民族分布上來說,伊斯蘭教主要流傳於馬來人、摩洛人以及外來的穆斯林移民及其後裔上,而其他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則相對很少。

可以看出,東南亞地區的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以民族(種族)來劃分的現象。實際上,馬來人也將伊斯蘭教看作是「自己的宗教」,而將其他宗教看作是「別人的宗教」。

從伊斯蘭教與國家政治的結合程度來看,東南亞各國也存在差異。對印(尼)、馬兩國來說,無論是從其國家獨立進程,還是從其現在國內政治鬥爭中來看,伊斯蘭教都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現象是與伊斯蘭教與民族主義一貫密切結合的傳統是一致的。

目前,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和汶萊兩個國家享有國教的地位。雖然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伊斯蘭教並不是其國教。在其他國家,伊斯蘭教只是國內多種宗教之一,在法律上與其他宗教擁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只不過在新加坡、菲律賓和以及更次程度上的泰國和緬甸,因為某些原因而使得伊斯蘭教比較容易引人關注而已,但這些國家的主要宗教並非伊斯蘭教。

在柬、老、越三個印支國家中,伊斯蘭教的發展更為緩慢,特別是後兩個國家幾乎與伊斯蘭教沒有什麼關係。東南亞伊斯蘭教這種分布和發展的不均衡,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地區的傳播方式和途徑、原有宗教發展狀況、國家政策以及社會制度等諸多方面因素有關。

2、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教除遵循基本的伊斯蘭教的教規教義外,還在某些方面保持著某種本地特色。在東南亞,伊斯蘭教教規在通常情況下既不象在北非和印度,更不象中東那樣為信徒們嚴格遵守,多數信徒也沒有履行嚴格的「五功」,有不少的人可以說是「名義上的穆斯林」。

東南亞地區的一些與伊斯蘭教教義相違背的傳統,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風格、和皮影戲等等仍然大量得以保留;抽煙、飲酒、鬥雞等習俗仍然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只不過這些東西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伊斯蘭化了。例如,按照國外學者的觀點,印度尼西亞信仰伊斯蘭的爪哇人至少可以分為兩大宗教團體:「阿班甘」(名義上的穆斯林)和「桑特里」(虔誠的穆斯林)。

估計前者約佔爪哇人的30%,後者約佔60%或者更多。很多政府階層和軍隊將軍都是名義上信仰伊斯蘭教。「阿班甘」既崇拜真主,也信奉其他聖靈和魔力,包括一些印度教神。事實上,現在可以將這種區分應用到整個印尼,用來區分穆斯林是名義上的穆斯林還是虔誠的穆斯林。(註:參見[英]黛安·K·莫齊主編,季國興等譯:《東盟國家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36頁。)

當然,隨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目前在印尼、馬來西亞也有一些激進的伊斯蘭團體和勢力要求在國內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規教法,甚至採取暴力手段襲擊他們認為不符合伊斯蘭教規的活動。例如最近發生在雅加達伊斯蘭激進分子襲擊娛樂場所就是一個例子,但總的來說這種活動是受到社會輿論譴責的。

3、從宗教的政治性上來看,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的政治性很強,而在其他國家的政治舞台上則相對較弱。宗教從來就沒有脫離和超越過政治,這種情況在東南亞地區也是一樣的。

在馬來西亞和汶萊,作為國教的伊斯蘭教已經深深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馬來西亞的回教黨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反對黨,國家元首由蘇丹擔任,伊斯蘭教選民和教界是任何一個政黨競選時必須爭取的對象。印尼在這一點上與馬來西亞有共同點,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從印尼獨立後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從較早的關於是以伊斯蘭教立國還是以「建國五基」立國的爭端,到近來亞齊的獨立分離運動,無一不與伊斯蘭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出於種種考慮,印尼最終沒有將伊斯蘭教作為立國的根本,但為了突出伊斯蘭教的作用,還是在其「建國五基」的第一條里規定了「信奉唯一真主」的原則(註:有的地方也表述為「信仰一神」。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神」並沒有明確為真主安拉。)。

事實上,不管總統是蘇加諾,還是蘇哈托,以及後來的哈比比和現在的瓦希德,任何一個印尼的國家領導人及其領導的政黨、集團,從來就沒有忽略過伊斯蘭教在這個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中的作用。

根據印尼「建國五基」的原則,印尼政府對待伊斯蘭教的態度有一個共同點,即對伊斯蘭教既利用又在某種程度上加以約束。利用表現在通過伊斯蘭教的旗號採取某些政治行動,或者對某些政治活動賦予伊斯蘭意義和解釋;而限制則表現在始終堅持「建國五基」的立國原則而不是伊斯蘭立國的原則,以及在有些政治場合限制伊斯蘭教的作用。

但時至今日,印尼國內還有伊斯蘭教立國的呼聲。總的來說,伊斯蘭教的政治性直接導致了伊斯蘭教成為了印(尼)、馬、文等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這種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的東南亞國家。

4、當代伊斯蘭運動在東南亞地區還沒有出現,或者說還處在很低的層次和程度上。「伊斯蘭運動」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和公認的定義,一般是指在伊斯蘭宗旨下發生的社會運動。

相對於中東、北非以及後來的中亞、巴基斯坦等地區的伊斯蘭運動對所在國家地區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巨大影響來說,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運動無論是從規模、程度和影響力來說都是不能與之比擬的,因此可以說,如果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運動如果不是沒有形成的話,那它也只是處於相對較低的程度。

當然,這個結論並不否認伊斯蘭教對東南亞部分國家在近現代歷史中對社會進程、國家形成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如果將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教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可以看出,伊斯蘭教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具有局部的、有限的和次重要的特點。

除去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不說,印(尼)、馬、文和菲等伊斯蘭教力量較強的國家的情況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從國內來說,印(尼)、馬兩國政府對伊斯蘭教一貫採取既利用又適當限制的立場,由伊斯蘭教引發的矛盾和鬥爭在通常情況下並非首要的國內矛盾,往往是在宗教的名義下隱含著更深層的政治和經濟因素。

伊斯蘭教權主義的思想在東南亞從來沒有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即使在印(尼)、馬兩國來西亞也從來沒有實行過政教合一。從整個東南亞伊斯蘭圈的角度來說,區域內的伊斯蘭教界來往和聯繫較少,沒有形成區域性的伊斯蘭組織和活動,沒有形成一種跨國的宗教性的力量,對區域內國際關係一般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從世界範圍內的伊斯蘭圈來說,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只屬於伊斯蘭世界的次要區域,雖然近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浪潮對東南亞地區也有所衝擊,但高潮不在這裡,只屬於復興運動的輻射區域,也沒有泛起大的波瀾。

印(尼)、馬、文三國都是伊斯蘭國家政府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正式成員,但一般都處於次要地位,它們與中東地區伊斯蘭核心國家的交往包括經濟技術援助、朝覲等宗教活動,以及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等。

總的來說,目前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運動還處於比較溫和的和有限度的階段,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這裡並不受歡迎,甚至某些伊斯蘭教政黨和組織要求實施更為嚴格的伊斯蘭教教規都會引起反對和非議。

三、結論

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已經在東南亞地區生根發芽,並已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東南亞的伊斯蘭教擁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特點,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是部分東南亞國家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必須面對的課題。

但必須指出的是,現階段東南亞地區發展進程中更為重要和直接的問題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和諧和政治民主化等問題,伊斯蘭教的問題是位居它們之後的次重要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問題也將結合上述問題而得以凸顯。

從目前的情況看,東南亞地區並沒有出現較大規模的伊斯蘭運動。當前關於東南亞伊斯蘭教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伊斯蘭教復興運動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伊斯蘭民族分離主義,印(尼)、馬兩國的政治發展與伊斯蘭教化等問題。

從伊斯蘭教的角度認識東南亞,從東南亞的角度認識伊斯蘭教,這是一個較新的課題,需要加以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金宜久.伊斯蘭教與世界政治[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2]肖憲.當代國際伊斯蘭潮[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7.

[3]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   

[4][英]黛安·K·莫齊.東盟國家政治[M].季國興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5][美]約翰·F·卡迪.戰後東南亞史[M].姚楠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6]鄒啟宇.南洋問珠錄[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

(來源:穆斯林在線)


推薦閱讀:

認識一下什麼叫做清真
張鐵志 | 荷蘭的民粹主義風暴會繼續嗎?
伊拉克選舉迫近,誰是阿巴迪最大的對手?
老楊視角|伊斯蘭教暴力傾向的源頭,及其改革探討

TAG:伊斯蘭教 | 東南亞 | 現狀 | 南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