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攝影入門技巧

光圈 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用 f+數值表示光圈大小。 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鏡頭可以是 N組M(N,M表示數字)片鏡片組成的複雜結構,但都可以等效成一個凸透鏡. f值的完整序列如下: f/1,f/1.4, f/2, f/ 2.8,f/ 4,f/ 5.6,f/8,f/11,f/16, f/22,f/32, f/ 44,f/64。 f值越小,而光圈就越大(這個很多初學者容易搞顛倒),在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越多,而且前一級的進光量剛是後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 f8 調整到 f5.6,進光量便多一倍。記住上一串序列是有用的,實際上有一個規律,只要記住頭兩組 f/1,f/1.4 就可以了,他們各自的下下級數值都是其兩倍。 快門 說白了就是用來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速度跨越的時間範圍越大越好,消費級家用 DC 一般能夠提供 1 秒,2 秒…16 秒等慢速快門,通常普通數碼相機的快門大多在 1/1000 秒之內,基本上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日常拍攝.拍夜景的時候,一般快門速度都要大於 1S,如拍攝夜晚車水馬龍的景象,夜晚的煙花,下圖中長長的光帶實際上是行駛的汽車的車燈,由於長時間曝光形成的: 高速快門用來拍攝急速運用的物體非常有用,如飛行的昆蟲,下落的水滴,如果快門速度達到 20000/s,甚至能把飛行的子彈拍攝下來! ISO 在數碼相機中 ISO表示 CCD 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數值越高就說明該感光感光元器件的感光能力越強。ISO 的計算公式為 H*S=0.8(S 感光度,H 為曝光量),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對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變形公式:H=0.8/s,相同曝光量的前提下,ISO50時的曝光時間為 ISO100時的曝光時間的兩倍。常用的 ISO值有 50、 100 、200、400 、1000 等,ISO50,ISO100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使用,而高 ISO 值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使用。 一般情況下,ISO 值越低,相片的質量越高,相片的細節表現的得越細膩,ISO 值越高,相片的亮度就越高,而相片的質量會隨著 ISO值的升高而降低,噪點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但高ISO值可以彌補光線的不足 光圈和快門的互補關係 光圈級數跟快門級數對進光量的控制其實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光圈增加一級的進光量,其實就等於快門減少一級的進光量,這個觀念在計算曝光時很重要,而且,對這個概念進行實踐性的了解之後,會使我們的拍攝效率大大提高。 打個簡單的比方:在水龍頭下放個杯子,假設杯子正好裝滿水就是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那麼水龍頭出水量就可以理解為光圈(進光量的多少),而一杯水滿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快門(光線持續進入的時間)。出水量大,那麼這個杯子水滿得就快,出水量小,水滿的時間就會變慢,需要的時間也就變長了。所以,當用大光圈拍攝時,快門速度就可以快,而用小光圈拍時,快門速度可就得慢了。假如你用大光圈拍攝,快門時間又比較長,那麼就等於是這杯水已經溢出來了,照片就曝光過度了。同樣,本來光圈就小,快門時間如果再短,這杯水就會裝不滿,照片就會欠曝。 鏡頭的最佳光圈 由於光學原理和製造成本的**,鏡頭在使用最大光圈時的像質並不一定最佳的。經實驗證明,收縮光圈後,像質有明顯的改善。在攝影學理論上,每個鏡頭都有一個或者幾個最佳光圈,在這些最佳光圈下,畫面的質量能達到最好:解析度高、色彩還原能力好、反差均衡、層次豐富。不同的鏡頭,最佳光圈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最佳光圈在最大光圈收縮 2-3檔的位置。比如最大光圈為 f/2.8的鏡頭,最佳光圈為 f/5.6或者 f/8。 但是,這些畢竟是理想情況。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以拍攝立意為先。使用得當的光圈,產生作者滿意的效果,要比損失那一點點畫質來得重要,況且,鏡頭在被設計和生產的過程中,最大光圈可能產生的畫質問題已經被控制在最低了。 題外: 1、按照 135單反相機的習慣,標準的光圈值應該是 F1.0、F1.4、F2.0、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其中 F1.0是最大光圈,而 F64就是最小的光圈了。 2、快門以「秒」作為單位,一般可以見到的快門單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這些數字都是分母,也就是說快門應該分別是:1 秒、1/2 秒、1/4 秒(依此類推)。一般准專業的單反相機快門能做到 1/4000 秒,專業相機則可以到 1/8000秒。 ————————————————————————————– Auto模式: 通常又叫全自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拍攝的幾乎所有參數都被相機接管。光圈、快門、曝光補償,白平衡、感光度等。甚至部分產品的閃光燈模式都被接管。用這個 AUTO 檔,你會突然,覺得數碼單反是如此地平易近人!不過顯然,用數碼單反卻選擇 AUTO 檔是「殺雞用牛刀」。除了超級超級菜鳥,我實在不建議大家經常使用這種模式。否則就是買個單反當傻瓜機用,開著寶馬去買菜了! 禁閃模式: 「強制不閃光」的目的是為保持畫面原有的幽暗氛圍,比如說拍攝燈光典雅的酒吧、咖啡館等場景,如果採用程序模式,相機自行彈出閃光燈照明,不但將原有的氛圍破壞了,而且經閃光一照,前景很亮,遠景一片漆黑,現場氣氛便蕩然無存。此時只要啟動「強制不閃光」模式,相機測光後會自動調整相機的 ISO(高感光度)、低開門、調整到最大光圈,拍攝到頗具有現場感的效果。不過在使用這種模式低速快門時,務必採用三腳架或藉助其他手段來確保相機的穩定性,不然難以保證圖像的清晰度。 主要適用於那些禁止拍照,如寺廟,博物館,給嬰兒拍照等 人像模式: 選擇人像模式後,數碼單反會傾向於使用更大的光圈,這樣在拍攝人像時,可以得到背景虛化效果。另外,相機將會輕微地降低飽和度,以便再現真實而不過分的膚色效果。 風景模式: 風景模式與人像模式正好相反。選擇此模式後,數碼相反將會使用小光圈來增加景深,保證前景和後景的成像都達到清晰。同時,部分數碼單反還將適當增加畫面的對比度和飽和度,或者是適當突出藍色和綠色,以保證拍攝出來的畫面更加鮮亮而生動。 兒童模式: 說明書沒有詳細解釋,實際使用感覺到的區別是光圈選擇,肖像模式傾向於選擇最大光圈,兒童模式選擇稍微小一些(大約小兩擋)的光圈。但是快門速度會選擇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孩子好動主要是為了抓拍孩子瞬間的表情,不至於畫面模糊! 運動 運動模式下,數碼單反將會傾向於使用高速快門,用較高速的快門來凝結物體的運動。因此,在光線較為昏暗的情況下,請慎用運動模式進行拍攝,因為這可能會導致曝光不足,從而影響到成像質量。 微距模式 將小被攝體拍大的情況是非常多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草了。比較大的花束可以直接進行拍攝,但特寫拍攝一朵花就需要使用微距模式才能獲得理想效果了。微距模式是被設置為即使當相機與被攝體十分接近時也能對上焦的專用攝影模式。通常的攝影模式下會產生對焦模糊,必須與被攝體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微距攝影模式下,鏡頭的內部可以自動調節來完成近距離拍攝,使相機可以更加接近被攝體進行拍攝從而將小物品拍得很大。通常情況下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僅需將相機的拍攝模式切換至微距模式(通常採用花形標記)即可。這時變焦功能仍有效,所以可以根據與被攝體的距離和大小來區分使用。 大家要注意的是,近距離拍攝物體是請關閉閃光,不然會是主體過曝 夜景人像 夜景人像模式主要用於拍攝弱光條件下的人像。它的基本設置和夜景模式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它會使用閃光燈。實際上,這種「閃光燈+慢速快門」的模式就是我們以前所說過的慢速同步閃光。因為夜景人像和夜景模式相差不大,所以某些數碼單反將兩種模式整合了起來。當關閉閃光燈時,模式即為夜景模式,當打開閃光燈時,即變為夜景人像模式。 以上的模式,說了那麼多,我以為實際還是用光圈、速度、ISO的不同組合和搭配,沒有什麼新的東東。要拍出好照片,還是用M、A、S檔吧,既然你已選擇了單反! P 模式: 比Auto模式高級一點的通常用 P來表示,是程序自動曝光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光圈快門還是由相機自動設置,但是除此之外,白平衡、ISO(感光度)、曝光補償等等都可以手動設置。你可以充分享受到不同的感光度、白平衡和曝光補償所帶來的效果差異。 如果你開始不滿足光圈和快門都由相機來接管了,這時候你就可以嘗試光圈優先或者快門優先模式了。數碼單反開始真正發揮自己的威力了。當然對你也是一種挑戰。 S(快門優先模式): 快門優先模式通常用 S 或者 Tv 來標識。顧名思義,由你來選擇快門,在相機允許的快門速度之間,你可以任意選擇快門速度(D60是 30」至 1/4000),然後相機根據此來選擇適合的光圈(當然這個適合也是鏡頭允許的光圈範圍),這就是快門優先。 你可以使用 1/1000秒的高速快門來凝固時間。比如,用高速快門拍攝噴泉,拍攝出來的水滴就是一顆一顆凝固的。而低速快門呢,則適合拍攝燈火輝煌的夜景等等。這個,就由大家自己去發揮了。 一般而言,快門速度越高,相片的銳度也就越高.慢速快門可以彌補光線不足,還可以拍出特殊效果的照片,然而慢速快門也會增加數碼照片的噪點,銳度下降.在慢度快門下拍攝時,一般不能手持相機拍攝,最好用三角架. A模式: 光圈優先通常用 A 或者 Av 來表示。在這種模式下,由你來選擇光圈,而相機自動計算出對應的快門速度。這樣可以根據拍攝的題材來選擇適合的光圈。典型的應用是:拍攝人像時,使用大光圈,這樣可以虛化背景;而拍攝風景時,則使用小光圈,保證前景和後景都清晰。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光圈最大的就是 F1(這樣的牛頭是非常非常……),在光線很暗的情況下你使用 1/1000 秒來拍攝的照片我估計也是一片黑!當光線和快門超出最大光圈所承受的範圍(在不改變任何其他參數的前提),在牛鏡頭或機身照出來都是 1片黑!的所以也要根據光線環境來調整適當的快門!所以各位同時要注意取景框內的提醒提示,相機會告訴你「被攝物體太暗「,調整快門速度! M 模式: 要享受完全的操作樂趣,就只能靠全手動模式來實現了!這個模式通常用 M 來表示。所謂的全手動,當是時指光圈和快門都由你來決定,自動曝光系統只是給你提供一個參考量,並不會真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使用全手動曝光一定要有充足的經驗,要不然容易出現過曝或者是欠曝的情況。 綜述:Auto 檔及以下的出廠設置好的模式我就不點評了!我基本沒有用,所以也說不上什麼,不過了解熟悉一下在一些緊急情況或不及調參數的時候可以直接撥過去使用! S模式我默認在1/80-1/125秒,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快門值使用的時候再根據實際情況調, A模式我默認的光圈是 F5.6或F8.0這個也是最常用也是我的鏡頭理論上最好的光圈 練習:希望大家馬上就練練,用相機的每一個模式在同一光照環境下同一角度拍同一個物體!不要怕拍花了,或是太暗了,就是要原始圖片,然後看看每張圖片的參數,光圈、快門 上次的練習作業好像忘給了,這次補上,用P 檔在不同 ISO 的設置下拍同一光照環境下同一角度拍同一個物體!還是什麼都不怕,這個主要是讓大家看看相機在不同 ISO情況下的噪點問題,當然也留心一下不同 ISO值時快門和光圈的變化! 了解你的相機你能接收的最高ISO值,以後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ISO設置不要超過該值!我能接收的是 800,但一般不會超過 400!D60最高是 1600但是設置成 Hi1能達到 3200! 第二節就講到這裡吧,如果你是一個菜鳥的話我建議你在外出旅遊或給朋友照相的時候最好使用 P 檔!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有怕浪費單反啊,對你攝影技術沒有幫助啊這類的想法!如果你回家發現照片不如你意的時候,那才叫浪費,浪費了旅途,浪費了朋友的表情,還興匆匆的回家看片,結果傻眼了! 回家看看 P 檔的參數,經驗是積累出來的!有時間自己沒事用用 A、S、M 檔琢磨練習一下! ———————————————————————————————- 三、測光模式 不知道對大家在實際拍攝中選擇哪種模式進行拍攝是否有幫助!今天我們再來交流一下相機的測光模式,交流好大家把自己的相機設置到適合自己的地方,明天出發練手,希望能得到你滿意的照片! 很多朋友是否在拍攝過程中同一場景,同一光照環境下會出現 2張效果截然不同的照片,要不畫面過亮,要不畫面就是一片灰濛濛發黑!尤其是在太陽比較大的時候亮和暗比較明顯的場景中最容易出現! 這種情況你最好是檢查一下你相機測光模式的設置!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你設置的測光模式是「點測光」,然後在你拍攝的時候一張焦點對在比較暗的地方為了讓暗部表現出來相機自動判斷曝光,而出現了暗部的地方曝光準確,周圍亮的地方就過曝。反之你的焦點在亮的地方相機判斷降低曝光,那麼暗部就會更暗,甚至就是一團黑! 呵呵現在心裡大概有數了吧,那我們就來了一下什麼是測光模式,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的測光模式效果最好!! 在網上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我認為比較通俗易懂或說得比較清楚的測光模式概念的解釋,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說一下,僅供參考,不作教學指導哈!當然後面對各個測光模式的解釋是比較官方的了! 測光模式就是相機根據拍攝環境的光線情況和拍攝主體的受光程度進入鏡頭後相機通過運算自動判斷需要曝光的程度!簡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門的相機,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進來多少「光」,才不會 Under 或 Over 曝游標准呢? 下面是相機常有的測光模式,大家看看了解一下不是壞事! 1. 矩陣測光(評價測光、分割測光): 拍攝時相機把圖像分為多個區域進行測光, 然後測算出整個畫面所需的最適合的平均曝光量, 以確保最後獲得準確曝光。矩陣測光(或稱分隔測光)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域,每個區域獨立測光後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 多區評價測光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測光方式,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於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上面介紹了測光的原理以及幾種常見的測光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帶來幫助,不過實際拍攝中受到物體色彩、各種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精度。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正補償還是負補償,這些都需要您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經驗來判斷。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適合於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目前已經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2.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中央平均測光) 平均整張圖像的測光,但略為偏重中央的拍攝主體。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是一種非常可靠的測光方式,幾乎在所有的拍攝題材中都適用。概括而言,拍攝那些既需表現主體,同時又需兼顧整體曝光量的內容,就需要選擇偏重中央平均測光系統。 例如尼康的相機採用的就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尼康相機的中央部分測光佔據整個測光比例的 75%(這個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漸延伸至邊緣的測光數據佔據了 25%的比例。在大多數拍攝情況下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非常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測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攝的主體不在畫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中央重點測光就不適用了。 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傳統測光方式,大多數相機的測光演算法是重視畫面中央約 2/3的位置,對周圍也予於某些程度的考慮。對於習慣使用中央重點測光的攝影者,用這種方式測光比使用多區評價測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3. 中央部分測光(或稱:局部測光) 中央部分測光和中央平均測光是兩種不同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是以中央區域為主其他區域為輔助的測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測光則是只對畫面中央的一塊區域進行測光,測光範圍大約是 3%-13%進行測光。中央部分測光模式是適合一些光線比較複雜的場景,此時需要得到更準確的曝光,採用中央部分測光可以得到拍攝主體準確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測光可針對一些特殊的惡劣的拍攝環境應用,能更加確保相機處理器計算出畫面中央主要表現對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合適,不過由於分割測光(矩陣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在已經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了。 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的測光,測光範圍比點測光更大時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適合。 4.點測光 該模式在測光和拍攝時,測光系統只測量取景範圍中 3%的面積,完全不考慮周圍其他背景的曝光需要。如果 拍攝主體與背景反差比較大時可以考慮用點測光,如逆光拍攝: 這是一種相當準確的測光方式,但對於新手來說,卻不那麼好掌握,怎樣去區別一個測光點,變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由於點測光的技巧,還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數字相機微距拍攝時大放光彩上,這樣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準確。因此喜愛微距拍攝者必須儘力學好這種測光方式,初步可以選則畫面中的中間小區域來作為測光基準點。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準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準確的曝光。 綜述歸納 矩陣測光(評價測光、分割測光):拍攝時相機把圖像分為多個區域進行測光, 然後測算出整個畫面所需的最適合的平均曝光量 適用拍攝用途:團體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風景照片等。主要適合於被攝主體與背景沒有強烈反差對比,亮度差異相對平和的對象。(對於新手石鍋我推薦為默認測光設置)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中央平均測光、):測光範圍大約是取景範圍中 60%-75%的面積進行測光。 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遊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本人使用此為默認測光方式) 中央部分測光(或稱:中央局部測光):測光範圍大約是取景範圍中 3%-13%的面積進行測光 適用拍攝用途:介於中央重點平均測光與點測光之間 不過由於分割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在已經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了。我的 D60 就沒有這個,不知尼康其他型號有不,但對於這個測光模式,我個人覺得已經是一塊雞肋了。 點測光:測光範圍大約是取景範圍中 3%的面積進行測光 適用拍攝用途:舞台攝影,個人藝術照(臉部或眼睛特寫的時候),新聞特寫照片,微距等。 這個模式對新手要求比較嚴,建議此測光模式不作為你的常用測光模式,如果你的相機是這種測光模式的話馬上更換了,在拍拍照片看 當然如果你使用的使M 手動檔,就不會受到測光模式的**! 只需記住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這 3個的區別就 OK 了 還有什麼外測光、內測光啊!各位和我一樣的菜鳥不需要十分了解,大概知道怎麼回事就好了!我們目前使用的單反相機基本都用內測光模式,這種測光方式是通過鏡頭來進行測光,即所謂 TTL測光。目前幾乎所有的單反相機都採用這種測光方式。
推薦閱讀:

如何使用單反拍攝出跳躍照呢?
手機能拍出單反的特寫的背景虛化效果嗎?
旅行還帶單反?扔了吧,手機就夠了!
單反三劍客
單反拍的照片能用snapseed修嗎?

TAG:單反相機 | 相機 | 攝影 | 攝影入門 | 技巧 | 單反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