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容易衝動的人,原來小時候都被這樣坑過
文:王日出 | 轉載自公眾號PsychJournal
誰都知道衝動是魔鬼,這麼說有沒有科學的證據、都會影響到什麼方面呢?我們會用幾期來聊聊這個話題(作者很任性,什麼時候寫確定)。這期,我們先從小孩子說起。
小孩子是很難抑制自己的需求的,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連上廁所也不挑時間和地點。我們可以從大腦的發育的角度對孩子缺乏自我控制進行解釋。嬰兒出生的時候大腦並沒有完全發育。
實際上嬰兒的大腦袋和進化論存在著一定的平衡:作為高級智慧生物,人類需要很大的腦袋、充足的資源進行各種智力活動;但另一方面,巨大的腦袋又以為母親在生產的時候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作為一種進化策略,人類嬰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大腦還是個「半成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
大腦的發育有一定的順序,會根據求生最為重要的需求來依次進行。感覺神經是最早開始發育、基礎運動皮層、語言區稍晚,高級認知功能相關的皮層(如前額葉)最後才開始發育,比如情緒調節、決策、推理等等,而這個發育的過程要到青春期後期才完全結束。也就是說,孩子的大腦還沒完全具備「控制」的能力。
圖片:人類大腦發育(依賴經驗的神經突出形成)來源: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Harvard University.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及時獲得滿足,有些孩子可以因為某些原因,選擇稍後獲得滿足,也就是延遲滿足。
有個很著名的研究,Walter Mischel博士等進行的棉花糖實驗,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把一個棉花糖擺在4-5歲的小孩面前,並告訴孩子如果你現在吃,只能吃一個,但如果等一會兒我回來你沒有吃、就可以多得到一粒棉花糖。之後研究者就出去了,並通過單向鏡觀察小朋友的行為。面對棉花糖的巨大誘惑,有些小朋友選擇拿起糖就吃,但有些則選擇等待。
在之後追蹤調查中,研究者陸續發現,能夠剋制衝動的孩子,在高中時的學業成績更好;在成年之後,那些經不起誘惑的孩子更容易肥胖或者沾染毒品,而經過考驗的孩子則對更能應對壓力、生活也更美滿。
在最初實驗40年後,研究者們又召集了59名當初參加棉花糖實驗的孩子、如今已經四十多歲的成年人,回到實驗室,結果發現中年時的自我控制與幼兒期驚人一致:那些小時候堅持不吃糖的孩子,在長大後的自我控制也很強。進一步的腦成像研究發現,自我控制強的人在進行決策任務時,與決策和控制有關的前額葉更為活躍。
實際上,Mischel博士想研究的是,當面對變化的環境時、我們如何做出行為決策。他認為行為受到了「冷-熱」兩個系統的影響。
冷系統是一個認知系統,綜合了知識、經驗、目標、行動等等,做出判斷——你不該吃棉花糖。
而熱系統則是衝動的、情緒性的,對於刺激進行快速的、反射性的反應,往往不做過多考慮——見到糖就想吃。
這兩個系統也可以對應到不同的神經迴路:冷系統是以目標為基礎的理性決策系統、向下控制行為反應;而熱系統則是以刺激為基礎的情感反應系統,向上影響行為反應。
有的時候,這兩個系統目標一致,但有時冷系統和熱系統則會發生衝突,哪方能夠取勝則要看兩方面的強弱。那些冷系統較強的人,除了自我控制更好,也更能夠根據目標制定計劃、並按照計劃執行,較少受到外界的干擾。
圖片:某些動物,如黑猩猩、恆河猴,也表現出一定的自我控制。來源:Beran M(2013).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nonhuman animals. Psychological Science Agenda.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而另一些孩子則不能?
Rochester大學的研究者在重複棉花糖實驗時,加入了一些因素,考察什麼原因讓有些孩子更不願意等待。他們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首先會經歷一些不可靠的事情,比如讓孩子把他的蠟筆給研究者、並答應帶回來更多的彩筆,但最後卻沒有實現諾言,而另一組則是可靠組,實驗者總是能夠兌現承諾。
這兩組孩子當然在棉花糖面前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不可靠組的孩子沒理由相信研究者,自然不會等待第二顆棉花糖。而在可靠組的孩子,則通過之前的經驗,了解到:1、等待可以帶來更多的獎勵;2、我有能力等到更大的獎勵。因此,他們也就更可能剋制住衝動、獲得延遲滿足了。
所以,棉花糖實驗中不吃糖的小孩最後能夠在美國高考中取得高分、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除了孩子本身的特質(比如神經系統發育程度),也得歸功於家長一貫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中積累起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Sibereis J et al(2016).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andscapes of the Developing Human CentralNervous System. Neuron, 89, 248-268
2. Casey, B. J., etal. (2011).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0 yearslat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 14998–15003.
3.Metcalfe, J.,&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 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 3–19.
4. KiddC, Palmeri H & Aslin RN (2013). Rational snacking: young children"sdecision-making on the marshmallow task is moderated by beliefs about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Cognition, 126, 109-11
原題:衝動是魔鬼Part1:再來說說棉花糖實驗
圖片來自123rf
推薦閱讀:
※在沉默中觀察,在冷靜中思考,別讓衝動的魔鬼,釀成無可挽回的錯
※[轉載]冷靜.別衝動
※尖酸刻薄的話少說,衝動任性的事少做。
※十二星座衝動的懲罰
※純真花季怎麼會有性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