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精彩文摘】《禪無境界》
07-15
作者學佛三十載,在浩如煙海的教理中、不同宗派的思想里苦苦尋找解脫煩惱的方法。直到領悟六祖「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方放下煩惱,面對平常人生。怡僧法師用自己數十年的學佛體驗,告訴我們,自性本來是清凈的,只要守住我們本來清凈的自性,煩惱就不會出現。正如六祖所言:「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作者簡介: 怡僧法師,法號超品。十六歲出家於五台山。後依止北京廣濟寺正果法師為侍者,1987年畢業於蘇州靈岩山佛學院,1988年在普陀山佛學院任監學。後參住西安卧龍寺禪堂、廣東丹霞山禪堂。現為北京市普渡寺住持。精彩文摘: 《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祖師所講的、被稱為「經」的佛教典籍。它的文字平易樸實,義理深刻究竟,包涵了種種教誨和修行實踐。它超越了宗教和哲學範圍,指導我們在生活中去感悟、去離相、去見性成佛。 我十六歲出家,迄今已有三十餘年。期間,我曾在浩如煙海的教理中、在不同宗派的思想里備感茫然,不知怎樣才能解脫煩惱。雖身在佛門,精勤修行,可還是跟大多數人一樣,向外逐境,誤以為佛在身外。雖然秉持著依靠外力的信仰,內心深處總是悵然若失,莫名不安。在苦苦研習、思索的過程中,我找到了禪宗頓悟思想,才不再煩惱。此時才豁然明白,原來,佛陀的思想是有其血脈傳承的。 這個思想代代相傳,從釋迦牟尼佛傳至迦葉、阿難,直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中國初祖)。南朝梁武帝時期,佛陀的思想由達摩祖師帶到中國,一直傳到中國的六祖惠能大師。《六祖壇經》就是惠能大師得法及開示四眾弟子的記錄。 翻開《壇經》,讀到六祖樸素、智慧的話語,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正如六祖所言:「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頓悟的真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領會了六祖的思想,才知道佛法是如此真實、如此親切。 《六祖壇經》一開始,惠能大師就告訴大家:「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的自性本來是清凈的,只要守住我們本來清凈的自性,煩惱就不會出現。就因為起了我執、妄想,才輪迴在無盡的煩惱中不得出離。若不自己解脫,誰能為你解脫內心的煩惱呢?不自凈其心,誰又能使你的心清凈呢?六祖指出:「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放下你的妄執,你就是「佛」。這就是頓悟法,就是佛的宗旨。 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此教人「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智慧思想,怎不讓人心裡踏實、豁亮呢? 在《懺悔品》中,六祖明示:「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六祖的教導與世人所尊崇的神教思想完全不同。通常,人們認為的解脫是建立在文字和儀軌方面的練習上的,而歷代祖師一脈相承的正法是「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是說解脫不在環境、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內心,就在你平常的起心動念處,自性才是究竟的皈依處。 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總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比如:怎麼修行?修行的關鍵前提是什麼?要成佛,是依靠自力還是他力?極樂世界遠不遠?什麼是眾生?什麼是佛?梁武帝究竟有沒有功德?什麼是禪?怎麼坐禪?怎麼消業障?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壇經》中都能找到明晰的解釋和答案。 三年前,我在北京普渡寺開設禪修班,講解《六祖壇經》。聽眾中多有慧解的居士,均對《壇經》讚嘆不已。因此,大家共同發心,將講記整理成文,以供善知識參考。 當然,一切經典也只是指月之手,最終還需要大家去心悟和自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我的完形之旅(轉載自《心靈成長》雜誌)
※【轉載】中國王朝興亡周期率
※[轉載]十二星值時所主-----天刃宮酉時
※【轉載】紅衣靚妞
※[轉載]世爻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