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境作戰掃描

新中國成立後,為捍衛國家主權、履行國際主義義務,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先後七次出境作戰:

援越抗法

1950年8月,中國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援越抗法,是我軍第一次跨國出境。這次我軍走出國境線有三個特點:出兵最少;沒有出動作戰部隊;沒有直接參与作戰。

(博主按:援越抗法。很多人對這段歷史不太熟悉,特編輯部分資料作重點介紹。)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訪問中國。希望中國對越南抗法鬥爭提供全面援助。這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才幾個月,祖國大陸及沿海島嶼追殲國民黨殘敵的作戰還沒有結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運動正在進行,財政經濟正處在十分困難的時候,中共中央在認真分析了國際和國內的基本形勢之後毅然決定承擔起援越抗法的國際主義義務,向處在抗法戰爭緊要關頭的越南人民無私的提供一切必要援助。鑒於當時中越邊境地區的主要交通運輸線仍處在法國侵略軍的控制之下,雙方商定,首先由中國援助越南在邊境地區發起邊界戰役,打通中越之間的國際交通線,以便溝通中越兩國的陸地上的聯繫。

應越共中央的要求,中共中央派出以羅貴波為團長的政治顧問團,協助越共中央進行各種黨務和政權建設工作;組織以韋國清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協助越南人民軍的指揮機構組織作戰和進行軍隊建設工作。與此同時,中國還向越南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糧食等物資援助,並幫助越南人民軍部分主力部隊進行了整訓和換裝。在具備了這些條件後,越共中央於六月決定,立即發起邊界戰役,同時請求中共中央為此戰役提供充分的後勤保障,並派一名經驗豐富的高級指揮員到越南,具體幫助指揮這次戰役。

中共中央滿足了越方的要求,除在廣西專門設立了支援委員會負責籌集、轉運戰役所需的各類物資外,決定委派當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原雲南軍區司令員的陳賡同志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在中國軍事代表團的協助下,幫助越共中央組織實施邊界戰役,並統一協調處理中國對越南的軍事援助的各項事宜。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密切的關注著越南邊界戰役,多次對陳賡和軍事顧問團的工作給予具體指導。陳賡很快就制定出了「圍城打援,爭取在野戰中吃掉法軍。」的邊界戰役作戰的方針。胡志明以信任的口氣對陳賡說:「所有的越南部隊都交給你指揮。」陳賡堅決認真地貫徹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運籌帷幄,精心部署,很快的就殲滅了高平、涼山、谷社山的法軍。法軍遭此沉重打擊,驚恐不安,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勢。10月10日後,法軍開始倉皇撤退,越軍部隊乘勝前進,至10元月底,相繼解放了那岑、同登、涼山、祿平、安州以及西北邊境地區的老街、黃樹皮等重要城鎮,邊界戰役勝利結束。這是越南抗法戰爭以來所取得的一次空前勝利,共殲敵8000餘人,解放了邊界沿線的大部分城鎮,將法軍的勢力範圍退回到內地,越北根據地被封鎖的狀況因此得到根本改變,中越交通線從此暢通無阻。

抗美援朝:第二次跨出國境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國作戰時間最長、出動兵力最多、殲敵最多的一次跨境作戰。(博主按:抗美援朝人人知曉,這裡不作過多介紹。)

中緬聯合作戰:第三次跨出國境 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人民解放軍兩次出國與緬甸軍共同圍剿國民黨殘餘部隊,歷史上稱之為「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

(博主按:這段歷史平面媒體披露不多,現收集整理供參考。)早在1949年12月19日,我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中南地區,配合第四野戰軍作戰的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奉命歸建。兵團司令兼政治委員陳賡於12月28日在廣西南寧召開軍事會議,就殲滅國民黨嫡系部隊8軍、26軍於雲南境內作出具體部署。

這時,分散在西南地區的國民黨嫡系和非嫡系部隊共有90萬人,除逃往西昌的胡宗南殘部1.2萬人外,只剩下滯留雲南的兩個嫡系部隊8軍和26軍共3.3萬人了。全部裝備都是美式武器。1950年初,我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發動了解放大陸的最後一戰元江戰役,國民黨8軍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被殲滅2.7萬人,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個兵團覆滅。只餘下該軍第709團1000餘人的殘兵敗將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逃往緬甸小孟棒,與先期潰逃入緬的國民黨26軍93師師長葉植楠、278團團長羅伯剛、副團長譚忠帶領的1000餘人和26軍161師482團團長田樂天的1000餘人會合,後來發展到3000餘人。自命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李國輝擔任總指揮、譚忠任副總指揮,原8軍殘部的錢運周任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1950年3月的文件把它叫作「逃緬中國國民黨殘部」。他們的發展引起了在台灣的國民黨的重視,蔣介石派原雲南省主席李彌飛抵金三角改編殘軍,把這支殘軍改成「反共救國軍」,親任總指揮。後來這支殘軍的軍事大權落到曾擔任蔣介石警衛團團長柳元麟的手中,自任總指揮,副總指揮段希文、彭程、參謀長馬俊國。

至1960年5月,逃緬國民黨殘軍計有1個總部、5個軍、2個軍區,總兵力9000餘人,人數最多的兩個軍為第五軍段希文部和第三軍李文煥部,實力約為3600人,分布在緬甸靠泰國邊境及中、老、泰三國交接處。總部直屬部隊及第二軍吳祖伯分布在緬甸靠寮國邊境湄公河西岸緬甸一側,約3500人。總部住湄公河畔的江拉。沿中老邊境一側,排列著第一軍吳運暖部和第四軍張偉成部(實力共800人)西盟軍區馬俊國部(1100人)。

1959年5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一份反映逃緬國民黨殘軍準備對我雲南邊境擴大騷擾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1960年10月1日,周總理和緬甸總理吳努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根據條約,要對全長2000公里的中緬邊界進行劃定,為此兩國成立了中緬邊界聯合委員會,對兩國邊界進行必要的勘察。中緬邊界聯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在緬甸首都仰光舉行,會議確定了聯合委員會各種程序、任務、勘察部署。在討論勘察邊界警衛問題時,我方代表姚仲明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發言說:當我雲南解放之際,國民黨殘軍幾千人逃到緬甸,盤踞撣邦地區,聲稱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時反攻大陸,這夥人不時對我邊境進行騷擾,對當地緬甸人民更是胡作非為,很可能在帝國主義唆使下成為破壞中緬勘察邊界的禍患。為了保護勘察邊界人員的安全,必須給予必要的打擊。為此,中緬兩國政府達成了聯合勘察邊界警衛作戰協定。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昆明軍區派13、14軍精銳部隊於1960年11月22日至1961年2月9日進行了歷時80天進入緬甸打擊國民黨殘軍,並重創了殘軍。中緬邊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1956年12月16日上午,中緬兩國總理與參加芒市中緬邊民聯歡大會的兩國代表親切交談

中印之戰:第四次跨出「國境」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是解放軍第四次跨出「國境線」。

這次「越境」作戰有三大特點:一是人民解放軍跨出的是當年英印殖民者強加給中國的「麥克馬洪線」,而不是「西姆拉邊界談判」前的中國邊境線----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二是人民解放軍在收復英印殖民地主義者霸佔的中國領土後,又主動撤回到實際控制線----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中國一方,並且從這條線再後撤回到20公里,沒有通過武力改變中印邊境現狀,沒有侵佔印度一寸土地;三是將繳獲的印軍武器裝備和俘虜無條件地交給印方。

援越抗美:第五次跨出國境,援越抗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次跨出國境線作戰。

這次出國作戰的特點是;只派高射炮部隊、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掃雷部隊,沒有與美軍地面作戰部隊短兵相接;另一特點是;中、越美三方對中國出兵都心照不宣。(祥情見本博客援老抗美章節)

援老抗美:第六次跨出國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次出國是援老抗美。這次我軍出國部隊主要是中國工程兵部隊、地面警衛部隊、高炮部隊、後勤保障醫院等。

1972年9月29日夜間作戰,擊落美軍F111可變翼戰鬥轟炸機 1969年至197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部隊在寮國孟賽、孟誇、孟本、孟洪等地區對入侵寮國的美軍飛機進行的防空作戰。(地面警衛部隊、工程部隊、後勤部隊祥情見本博客援老抗美有關章節)

中越作戰:第七次跨出國境 1979年2月17日,人民解放軍跨出國境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這次跨境作戰中國政府的原則是:一是有限的;二是不長期化;三是不擴張。這次出國是我軍出國作戰時間最短的一次。

我軍在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七次出境作戰,博主有幸參加了一次。作為軍人,履行天職,為國而戰,匹夫有責!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這一時期中國歷史最為動蕩,53年換了15個皇帝
【專題】中國北鬥成美國噩夢 GPS優勢不再
中國建築
中國的規矩、歐美的規則
中國最冷小鎮呼中醉美秋色

TAG:中國 | 中國人 | 解放軍 | 人民 | 解放 | 掃描 | 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