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教你如何應對睡魔天天起得早?
全真道是金元時期由王重陽祖師在山東創立的新道派,以性命雙修的內丹修鍊為核心,建立十方叢林的宮觀制度,追求全其本真的超越狀態。除了內丹及傳統道教養生術之外,全真道還形成幾種特殊的修行方式:乞討、遠遊、坐環、戰睡魔、打塵勞[1]。其中戰睡魔獨具特色,又稱戰睡、煉睡、消陰魔等,就是克制不睡,消除睡眠對於修行的消極影響。本文將介紹邱處機、白玉蟾、張三丰等早期全真道祖師的戰睡魔思想和實踐,並且嘗試分析戰睡魔的觀念來源。
早期全真高道的戰睡魔
在早期全真道中,由邱祖最先採用這種修行方式,並且影響到了其後的門人弟子[2],包括尹志平在內的弟子們都嘗試用這種方式進行修鍊。此外,金丹南宗的白玉蟾祖師,武當山的三豐祖師也都有關於戰睡魔的詩文流傳。
1邱祖及其弟子
邱處機(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被奉為全真道龍門派祖師,以遠赴西域「一言止殺」而名垂千古,他所開創的龍門派是全真道最重要的支派。傳為宋德方弟子的秦志安(公元1188-1244年)字彥容,號通真子,編寫的五祖七真傳記《金蓮正宗記》(林間羽客樗櫟道人編)中記載邱處機:「乞食於磻溪太公垂釣之所,戰睡魔,除雜念,前後七載臉不佔席,一蓑一笠,雖寒暑不變也,人呼為蓑衣先生[3]。」邱處機在磻溪一帶修行傳道,排除雜念,前後有七年沒有睡覺,冬夏只穿戴蓑衣斗笠,人稱蓑衣先生。《金蓮正宗記》還記錄邱祖的師兄玉陽真人王處一祖師(公元1142-1217年)「夜則歸於雲光洞口,偏翹一足獨立者九年,東臨大海,未嘗昏睡,人呼為鐵腳先生[4]。」清代道教類書《重刊道藏輯要》所收《懴法大觀》也有:「長春邱祖為諸真之領袖,作王祖之高徒……初進步於昆嵛山,繼累功於煙霞洞,戰睡魔於五夜,脅不近席者七年[5]。」與《金蓮正宗記》說法類似。
石刻史料中較早提及邱處機踐履「戰睡魔」的一種文獻為《清虛子劉尊師墓志銘》,作者系蒙元時期的全真高道李志全,其中引用邱祖本人的言論:「吾(邱處機)昔於磻溪、龍門,下志十三年,險阻艱苦,備悉之矣!日中一食,歉而不飽,夜歷五更,強而不眠。除滌昏夢,剪截邪想。常使一性珠明,七情凍釋[6]。」邱祖自述在磻溪、龍門每天只吃一餐,至五更而不睡。此外,史志經《玄風慶會圖說文》、李道謙《全真第五代宗師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內傳》等全真文獻也對此作了載述。可見此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7]。
邱祖的弟子尹志平祖師(公元1169-1251年)也有過戰睡魔的實踐。尹志平,字大和,道號清和子,山東萊州人,全真教第六任掌教,曾隨邱祖到撒馬爾罕會見成吉思汗,掌教10年,退位歸隱,謚號「清和妙道廣化真人」。
在《北游語錄》中,他曾追述自己早年于山東玉清觀煉睡的經歷:「吾在山東時,亦嘗如此,稍覺昏倦,即覓動作,日復一日,至二十四五日,遂如自然,心地精爽……他人只知縱心為樂,殊不知製得心,有無窮真樂[8]」。
尹志平通過肢體運動制服睡欲,堅持了二十多天大有成效。他還有相關詩文流傳《道友索茶》:「爽氣自生常灑落,睡魔戰退得清涼,有為終是歸生滅,無事天然定久長[9]」。另外還有李志明祖師連續十年不沾席。於志可祖師從在道門以來五十餘年衣不解帶脅不沾席。這些全真道的早期修道者通過戰睡魔這樣一種特殊的修行方式,對抗睡眠這種日常生活行為,彰顯異人之處。
2白玉蟾與張三丰祖師
白玉蟾祖師(公元1194-1229年),字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武夷散人。南宋道士,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著作經後人編撰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問道集》等,提出以精、氣、神為核心的內丹理論,並且建立道團,樹立教派規戒。關於戰睡魔一事,白祖專門寫作《屏睡魔文》一篇,首先感慨人生短暫,說明昏睡狀態影響修鍊,並在文末說:「吾雖曰睡魔之精,乃汝自身之一靈,神清則睡魔去,神昏則睡魔生,但睡其形而不睡其神可也,聚之為元精,蓄之為一靈,融之為太虛,放之為太清,令子住舍而留形,可以不死,可以長生。予笑曰:不知我之屏睡魔乎?睡魔之屏我乎[10]?」說明睡魔是自己身體精神中生髮的惡念,需要通過保持精神清醒來驅逐睡魔,並且通過戰睡魔可以實現個體的超越。
張三丰祖師(生卒年不詳),元末明初道士,名君寶,字全一,文始派傳人,武當派祖師。《重刊道藏輯要》收李西月編的《張三丰先生全集》包括兩篇相關詩文,一為《力敵睡魔》:「氣昏嗜卧害非輕,才到初更睏倦生。必有事焉常恐恐,只教心要強惺惺。縱當意思形如醉,打起精神坐到明。著此一鞭須猛醒,做何事業不能成。」說明睡眠的危害以及保持清醒的好處。二為《鷓鴣天》:「戰魔需戰睡魔先,此是修行第一鞭。目下辛勤熬一夜,壺中日月換千年。築基事,志要堅,須憑玄牝覓玄玄。神歸氣復體成丹,然後開爐講煉鉛[11]。」這首詩歌說明戰睡魔的基礎作用,只有先戰睡魔才能展開之後的內丹修鍊。
戰睡魔的觀念來源
戰睡魔這樣修行方式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重陽教化集》中就有一篇詩歌《丹陽繼韻》:「不論趙州幾椀,更不盧仝請喚。禱告太原公,免了睡魔廝翫。明燦,明燦,得見長生道岸[12]。」提及了修鍊長生需要消除睡魔。考察戰睡魔的觀念來源,大概以下四個方面:
1
做夢、睡欲與咒法
在先民的觀念里,做夢被認為是危險可怕的事情,夢中產生的幻影促成了宗教的產生。關於仙真與夢境的關係在《莊子·大宗師》中就有出現,「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不憂。」意為上古修習有成的真人睡覺時候不做夢。《鍾呂傳道集》總結了修行路上的十魔,其中做夢排在第二等,「所謂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見在,二曰夢寐,三曰內觀[13]。」做夢不僅會讓人們陷入虛無的迷惑,而且也會影響身體,傳統中醫中就有鬼交的說法。
不僅做夢給修行者帶來困擾,睡眠這樣一种放松的狀態本身也是一種誘惑,尹志平祖師認為人生有三種最基本的原始慾望,其中以睡欲為最,乃其他眾欲之根源,因此,通過煉睡就可達到制欲。《清和真人北游語錄》認為這是學道者入道之門徑,其云:
「況修行之害,三欲為重(食、睡、色),不節食即多睡,睡為尤重,情慾之所自出。學人先能制此三欲,誠入道之門[14]。」《性命圭旨》的《卧禪圖》也說:「古人有言,修道易,煉魔難,誠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於制伏,獨有睡魔難煉,是以禪家有長坐不卧之法。蓋人之真元常在夜間走失,苛睡眠不謹,則精自下漏,氣自上泄,元神無依亦棄軀而出,三寶各自驅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以說明睡魔的危害。為了應對睡魔,早期道教中就出現了各種咒法,如上清經派的九宮隱咒寢魂之法,《雲笈七籤》收錄的存禮安神度厄之咒、厭惡夢咒、太帝寢神滅鬼除凶咒,以及宋代神宵派的天民臨卧咒等[15]。唐宋道教的內在轉向,尤其是內丹修鍊的興起,促成了從咒法向戰睡魔的轉向。
2
追求純陽
在傳統觀念中,道教崇尚陰陽平衡,陰陽平衡是生命的根本。但是唐宋時期道教在陰陽觀念方面發生了轉向,似乎開始出現了追求陽、貶斥陰的觀念。煉睡又被稱之為「煉陰魔」。全真教有時以陰陽理論解釋戰睡修行,認為睡眠屬陰,醒覺屬陽,所謂修行就是消陰存陽,最終達至純陽。這一術語較早見於元好問《紫虛大師於公墓碑》,其云:「吾全真家禁睡眠,謂之煉陰魔,向上諸人,有脅不沾席數十年者[16]」。又王惲亦言:「全真家禁睡眠,謂之消陰魔,服勤勞而曰打塵勞,以折其強梗驕吝之氣[17]」。「消陰魔」的說法當然出於文人之口,但無疑是得之於全真教徒,因為這與全真教內丹道中的「尚陽賤陰」觀念若合符契[18]。
陰魔的觀念還可能是來自佛教,在佛教中陰魔又稱五陰魔,五陰是色、受、想、行、識,因此五者與煩惱,都是迷惑人的,五陰能毒害眾生的佛性,故喻之為魔[19],在各類楞嚴經中多次出現。另外在宋人詩文筆記中也有關於佛教戰睡魔的說法,蘇軾《贈包安靜先生茶三首》中說:「建茶三十片,不審味如何。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
3
苦修
早期全真高道通常採用苦修的方式,乞討、遠遊、坐環、戰睡魔、打塵勞都是苦修,由於早期全真道士並沒有建構組織嚴密的教團,北七真施行的修鍊方式往往各有特色,如前文所提的玉陽真人王祖就是苦修的代表,就酷愛苦修,曾經在懸崖峭壁上,單腳站立數年,或在沙石中長跪,膝磨爛至骨,又或者赤腳行走在山多礪石荊棘之中。另外廣寧真人郝祖曾經在石橋下面打坐修行,不管河水漲落都不管,不言不語、一動不動六年。
後來隨著全真教團的發展,早期的苦修方式在戒律中得到保留,戰睡魔與坐環結合,成為坐環中的一個修持法門,保留在《全真清規》之中。《坐缽規式》中有「子時歌詠,教演詩詞,以敵睡魔[20]」。說明在深夜的時候通過歌詠詩詞的方式來抵擋睡意。《缽室賦》中有「妄心滅而寂照元神,真息調而融沖慧命。入坐時含光默默以虛心,開靜時返視徐徐而出定。睡魔倏至,人人不覺頭點身搖;昏障忽來,個個鮮知口開氣迸。巡行專在於警提,掛牌務存於救正。當自返以謙柔,休昧己而強硬。本為生死修持,毋生人我辯競。切宜起離昏散,抖搜精神。」這篇文字中說明了坐環時的艱苦,尤其是要抗拒睡意堅持修行。
4
心性學的發展
宋元以後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觀念大為流行,出現了全真道、宋明理學、禪宗三個高峰,心性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真道圍繞心性觀念展開內丹修行及各種煉養方式,戰睡魔就是一種修鍊心性的方式,以保持性靈不昧。白玉蟾祖師的《屏睡魔文》中說:「元神離舍,渙散無歸,真氣去體,呼吸無主,雲掩心天,波渾性海,慧鏡生塵,智劍無刃,以興為寢,以明為晦,冥然如鬼山,黯然如鬼谷。其酣兮如酒醉不醒,其暝兮如葯酘酩酊,其滋味兮如旱魚入網羅,其意思兮如飢鼠貪畫餅,其鼾兮如雷霆攪萬山,其競兮如波濤落崖井。」在這裡,睡眠導致心性的蒙蔽,元神渙散,不能守一歸靜,白玉蟾祖師用了幾個比喻來說明其危害。那麼戰睡魔保持清醒實際上就是要回到原本的清靜清醒狀態,然後才能進行接續的各種修鍊活動。
結語
通過上文可以看到,在早期全真道中,不僅有邱處機及其弟子關於戰睡魔修鍊實踐的記錄,而且有白玉蟾、張三丰等高道關於戰睡魔的詩文流傳。考察戰睡魔的觀念來源,道教傳統中關於夢境與睡眠的觀念與咒法處理方式,宋元以後對純陽的追求和佛教的影響,苦修的修鍊方式,以及新興學的方式,這些因素都可能促成了全真道的戰睡魔的修行方式。
戰睡魔雖然只是全真修行中的一個小法門,但是可以由此窺見當時全真道士的修行觀念,他們嘗試打破日常生活的慣常狀態,通過不睡、不食等特殊方式達成現實人生和生命主體的自我超越。
註:
1.張廣保,《全真道的創立與歷史傳承》,北京:中華書局,2015.8,頁176。
2.張廣保,《全真道的創立與歷史傳承》,北京:中華書局,2015.8,頁192。
3.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四至七,收入《正統道藏》。
4.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四至八,收入《正統道藏》。
5.《懴法大觀》卷五,收入《重刊道藏輯要》。
6.陳垣,《道家金石略》,第537頁。
7.張廣保,《全真道的創立與歷史傳承》,北京:中華書局,2015.8,頁192。
8.《清和真人北游語錄》卷一,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
9.尹志平,《葆光集》,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
10.白玉蟾,《修真十書上清集卷之四十二》,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11.《張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重刊道藏輯要》畢集。
12.王嚞《重陽教化集》,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
13.《修真十書鍾呂傳道集》,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14.《清和真人北游語録》卷一,《正統道藏》正一部。
15.萬法勇,《道教的睡眠術》,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頁8-9。
16.陳垣,《道家金石略》,第463頁。
17.王惲,《提點彰德路道教事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銘並序》,陳垣,《道家金石略》,第692頁。
18.張廣保,《全真道的創立與歷史傳承》,北京,中華書局,2015.8,頁194。
19.陳義孝編,《佛教常見辭彙》電子版。
20.陸道和,《全真清規》,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
(道教之音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圖片來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你可知趙孟頫寫字多麼拼,你卻天天偷懶?
※32道湯品,天天換著喝 – 楊桃部落格
※【天天讀片】他的肺出現這種情況,你知道原因嗎?
※5種食物老年人宜天天食
※那些天天高喊女權主義的人,你真的知道什麼叫女權嗎
TAG: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