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債終落地,千億資本如何影響能源領域?
除了綠債,其它綠色金融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繼2015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綠色金融債券公告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2015年版)》後,國內綠色金融債券業務終於破題:1月27日和28日,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簿記發行境內首批綠色金融債券,獲批額度總額達1000億人民幣。這將為可再生能源、節能服務等綠色產業領域帶來什麼?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的制定有哪些門道?除了綠債,其它綠色金融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能豆君將結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在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研討會的發言為你一一解答。
首先,何為「綠色債券」?綠債起源於世界範圍內投資者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是近年來在國際債券市場上興起的一個新的債券品種。綠色債券與普通債券的最大區別在於,其募集的資金將專門為可實現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在綠色債券的發展初期,政策性金融機構是發行的主要機構,目前政府機構、國際機構、多邊金融機構、投資銀行與大型企業等都成為主要的發行機構↓↓↓
(點擊圖片放大閱讀)
綠色債券優勢:新渠道、低成本、解決期限錯配
「中國有望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綠色債券發行主體",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暨集團綠色金融產品體系發布研討會」上如此評價綠色債券的前景。馬駿認為,綠色金融債在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優勢:
1.為綠色項目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過去主要的綠色金融的融資渠道為金融機構信貸,但信貸的局限性在於期限問題,綠色金融在未來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包括債券、股權融資、基金等。
2.解決企業和銀行的期限錯配的問題:對銀行來說,平均的負債期限為6個月,所以要求銀行大量的投放中長期的綠色信貸是不現實的。如果銀行可以發3年、5年、7年乃至10年的綠色債券的話,將解決期限錯配的問題,明顯提升銀行對中長期項目綠色信貸的能力。同樣,企業也有也有自己的期限錯配問題:如果企業只能從銀行融資,往往融得的資金是1至2年期的,但是企業想做的項目可能是10至15年的,企業就要面臨再融資的風險。
3.未來綠色債的融資成本將比普通債更低:更低的成本一方面要靠市場操作,另一方面要靠體制機制的安排: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從稅收、貼息、擔保等角度為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提供更多降低融資成本的方法。
4.為投資者提供新的資產類別:在歐洲有很多「綠色金主」要求投資綠色的債券、股票、指數或者基金。如果未來中國既能吸引國際上的綠色投資者,又能培育國內的綠色投資者,那麼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為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和滿足投資偏好。
馬駿認為:「從人民銀行發的綠色金融債的公告具體來看,目前已經有一定的激勵機制,簡化了審批流程,並在資金用途方面也提供了一些便利,例如募集資金閑置期間,發行人可以將募集資金投資於非金融企業發行的綠色債券以及具有良好信用等級和市場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另外綠色債券可以用來做抵押或者質押,向央行取得再貸款。未來還需要研究和再探索更多的激勵機制,來支持綠色債券持續的發債。「
節能服務、電動車、可再生能源都在本次綠債支持項目目錄中
在綠色金融債券公告發布的同一天,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2015年版)》。目錄共納入了6大類(一級分類)和31小類(二級分類)環境效益顯著項目和相關解釋說明和界定條件。「我們需要通過制定目錄對綠色債券有基本的定義,否則可能會出現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那些不是綠色的企業或者項目以綠色的名義來發債,最終導致真正綠色的企業和銀行不願到這個市場來做融資。「馬駿介紹說。
↓↓↓目錄概況↓↓↓
而本次公告與目錄發布僅為綠債發行的第一步,「不久的將來相關機構會推出非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的指導性意見,將會有企業加入到發債的行列中。「馬駿在會上稱。
除了綠債,其它綠色金融領域前景如何?
除了綠色金融債之外,馬駿還就綠色金融的其它領域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綠色產業基金:「發展綠色金融,發展綠色產業基金」,這是五中全會向十三五提的《建議》中的內容,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為什麼要發展綠色產業基金?這也和之前提到的傳統綠色金融結構有關。過去綠色項目融資主要靠銀行貸款,但是實際上許多綠色項目需要進行股權融資,甚至要求現有資本金才能獲得貸款。所以未來產業基金,尤其是股權類的產業基金將會是一個重頭戲。
通過貼息來支持綠色信貸的發展:中共中央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未來將有更多的「真金白銀」激勵綠色信貸的發展。如果貼息措施到位,會起到非常好的槓桿作用:例如100%的本金貼3%的利息,將獲得33倍的槓桿率,比政府直接花錢投資下1:1的槓桿效率高很多。過去由於管理上的問題,沒有把對綠色信貸的貼息做大,未來我們將借鑒德國復興銀行的經驗,即通過銀行來管理財政提供的貼息將成為方向。只有銀行才知道哪些綠色項目是最好的,財政部門不一定有這樣的實力。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銀行來管理地方政府提供綠色信貸貼息的試點。
綠色擔保機制:大概10年前,美國政府希望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但銀行卻認為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存在高風險,並估計這些新能源項目的貸款違約率將達到10%。為此,美國能源部啟動了新能源項目的擔保機制,最終項目結束後違約率只有2%。也就是說政府用了很少的一筆錢撬動了總量高達300億美元的項目貸款,推動了新能源的快速發展。興業銀行也有類似的合作實例,這樣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廣,關鍵問題是如何落地。
銀行業開展環境承壓測試:這個概念比較新,還沒有出現在中央的相關文件中,但潛力巨大,國外做的比較早的是英格蘭央行。我個人認為銀行應該率先做環境壓力測試,工商銀行從去年開始已經在進行類似的嘗試,把環境高風險領域的貸款(鋼鐵、水泥、火電等)拿出來,研究如果環境標準提高、全國碳市場建立起來,這些企業的成本、利潤、違約率如何變化。也就是把環境風險和未來的信用風險建立一個定量關係,可以提早告訴銀行由於這些貸款帶給了環境高風險較大的企業,未來的不良率將會上升。投資方了解了這一點之後,也許會重新配置資產,增加綠色產業的投資。
綠色股票指數:2015年上證指數公司推出了「180碳效率指數」,把上市公司當中每家公司的碳排放量做一個估算,算出來後除以公司的銷售量,以此比例排序,挑出來一批碳排放強度最低的企業放入指數中。180碳效率指數可以用作未來開發綠色基金產品的基礎。歐洲ETF有20%都已經是「綠色」的,而中國的比率只有1%,所以在綠色股票指數和綠色股票指數產品方面中國還有巨大的空間。
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對於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這一點,綠色債券公告中已經有所要求,未來還需要通過引入第三方認證公司等手段來強化披露。上市公司披露方面多方也在共同推動,去年綠經委已經向《證券法》修法小組建議把強制性的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加入到《證券法》當中。未來不會一步到位,但環境高風險領域的企業會被率先要求披露,最終擴大到整個市場。
推薦閱讀:
※17年最in的綠色要如何穿搭?一篇幫你搞定!
※植物錄|在櫻花中,就剩這黃綠色的御衣未褪了
※視頻無損分割軟體(Bandicut)v1.2.1中文綠色版|『精品軟體』
※Uninstall Tool(卸載軟體/工具)v3.3.2中文綠色破*版
※綠色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