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策略
教師的策略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們在這裡要舉行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培訓,這次培訓的教師,來自60所不同的學校,共340名骨幹教師。你們過去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努力經歷不懈的實踐與鍛煉,在教育教學中做出過突出的成績。今後還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教學形勢。怎樣才能做到這些?最根本的是要具備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因為理念決定我們的行動。這次培訓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最大年齡51歲,最小年齡28歲,總體看年齡在三十五歲以內的居多數,要發揮你們的光和熱,你們教育工作的路程長著呢!教育現在是你們的,將來更是你們的!
我們共同完成這次培訓走到一起,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討和交流很高興,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使這次培訓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於我的三個專題內容的確定
我想與大家探討三個問題,教育問題、教師問題、教學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工作中經常遇到,也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研討中同時把一些成熟的做法介紹出來。這三個專題中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課堂教學都是各位骨幹教師所熱心關注的問題,教育的改革似乎和我們教師不相干。你改你的革,我教我的課,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說那是領導者們的事,你們定好政策,我執行不就可以了嘛,不必和我們探討,這個話題遠離於我們這些人啊!這是我計劃培訓中想過的問題,經過篩選還是把它留下了。原因有兩點:首先,我們身份決定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有的老師既是骨幹還是學科帶頭人,應該明確教育的方向,教育走向何處,識時務才能有明智之舉,探討教育改革是你們的義務,否則有愧於骨幹帶頭人的稱號。其次,教師的責任驅動,學科帶頭人是教師隊伍的排頭兵,是教學改革的先鋒,學科帶頭人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我縣教育發展的速度。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比例大,整體素質雖然很高,但課改經驗不足,全縣教學質量面臨嚴峻挑戰。全縣中小學教師六千餘名,你們是其中佼佼者,看到你們就看到了巴彥的教育發展,探討教育改革是你們的責任。
解題
策略是什麼?是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式,是一種應對藝術和方法。
如果問你,你是到那些老師?你會說出孔子、孟子、蘇格拉底、誇美紐斯,還有你的同事等等。
如果問你:那些人可以當你的老師,或者那些人當過你的老師?你可能列舉出很多,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甚至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太多太多!
如果問你:什麼是教師?你可能記得,韓愈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能回答「教師就是教書育人」!
第一專題 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策略
社會的競爭壓力,財富利益佔有,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媒體和網路不斷曝光,大學的學術腐敗、學生抄襲、升學潛規則、校園暴力。這是從人人嚮往的大學說起,再看我們身邊中小學辦班補課,混亂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當然,辦班補課不是局部所獨有的。更說明了,這無一不證明價值觀淪落。「競爭」、「責任」讓人和人之間關係變得緊張和不安,財富利益使人的劣根性暴露無遺,良心世界被滾動的時代車輪碾壓得粉碎。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越來越沒有了平靜和幸福,老師們變成了教育的奴隸。教育重要不重要?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你說重不重要!教育的最高目標在於育人,可眼下教育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塑造功能,出現了問題,
一、眾多不良教育現象。
孩子們從進入學校那一天起,就只是背書、做題,逐步變成考試機器,他們的能力訓練、品格塑造、價值觀教育十分缺乏,分數和升學率成為多數學校和多數教師工作的指揮棒。人才市場上,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作無人勝任,一方面卻是相當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最不缺的就是人,當然這是相對的,最缺的也是人,最不缺的也是人,卻和不缺的辯證關係。
現在最為匱乏的就是信任,有的下級不信任上級,認為領導不是好東西,有的領導也不信任下級,覺得下級隨時會背叛自己。有的妻子不信任丈夫,擔心老公藏了私房錢、隨時會跟別的女人跑了。就說休閑旅遊吧,這本是一件愜意,高興的事,導遊也不信任,認為導遊要夥同商販宰自己……。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的古訓沒有錯,在扭曲了的指導思想之下,教育變為追求個人功利目的的跳板和工具,並且是唯一出路,這與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馳。有一位女生,第一天踏入大學校門時,由她媽媽陪伴著,面對即將開始的高校生活,女生在學生公寓里不知所措,她媽媽手把手地教她如何鋪床單,如何疊被子,如何洗衣服。一個19歲的女孩子,不會鋪床單,不會疊被子,不會洗衣服,令人難以置信。去年九月我送孩子上大學報到,看到一個學生七個人陪著,真是前呼後擁,但也看到有自己一人去報到上學的。滿目憂患:就業之憂、能力之憂、品格之憂、師道之憂、價值之憂、公平之憂、禮儀之憂、留守之憂……憂心如焚。當前教育在「育人」這個大問題上發生了嚴重扭曲。
教育有問題,這是一個毫不含糊沒問題的問題。對教育的、憂思,正在陷入困境:它成為無人回應,沒有答案的「天問」。不少人在失望和無奈之餘,不得不選擇飲鴆止渴和推波助瀾,投入到惡性循環的怪圈之中。
面對教育的無奈和無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能夠興國的教育成為一句空話。
二、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現象產生?
總體說,政府管理沒有盡到職責,根源在於政府的體制出了問題,包括運行、監督的各環節,政府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1、教育發展缺少必要的生機與活力
政府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政府管理部門急功近利,捨棄周期長、效益滯後、成本相對較高的人才培養計劃,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成為空話。在高度國有化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教育運行機制缺乏彈性和活力,根本不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發展的需求。
2、教育缺乏公平、公正、公開的配套機制
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教育公平、公正、公開運行機制還沒有形成,學校運行中缺少有效、科學、公正和真實機制。改革中建立起的各種體制還不夠健全完善,相應的改革措施還不配套,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改革發展不平衡,改革的力度和措施存在一定的差異。就地區之間、校際之間橫向比較,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還很不平衡。一些學校行動緩慢、改革流於形式,缺乏動真格的措施,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大多處於停滯、等待、觀望狀態,尚未找到一條適應農村實際的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第二,教師聘任制與社會改革不同步,社會保障機制不配套。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缺乏總體藍圖。比如在推行校長負責制過程中,忽視學校行政機構人員設置的配套改革,校長負責制換湯不換藥;在推行教師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的同時,沒有建立起責任目標管理體系和完整科學量化評價體系,造成管理體制改革與科學管理脫節,致使管理體制改革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
正是這個教育之本出了問題,才導致一系列不可破解現象的發生,熱切期待著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應運而生。
案例:考試製度改革
(一)考試製度的弊端:
我國考試製度類型多、層次多,因此,每種考試製度又存在不同的問題,僅以高考為例,就存在很多弊端:
1、一考定終身。對於學生長達12年的學習來說,最後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僅僅一次考試、一張試卷,而在此之前的一切都不重要。在高考前,將高三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處分全部取消,已成為許多學校不成文的慣例。這當中當然有許多是可以也應該取消的,然而,有些行為習慣品行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也因為高考成績比較好而免去處分。所以不時傳來各高校中學生在校嚴重違紀,甚至釀成大禍的消息,這些從高考分數,從學生檔案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對大多數老師和學生來說,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高考,一切為了高考,只有高考才是正業,其餘都是副業,與高考無關甚至關係不大的學習,都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2、文理分科。現在分為文科、理科綜合考試,高一結束後的分班,原則上是尊重學生意願,然而為了留住「好苗子」,趕走「差生」,班主任各顯其能,甚至老師之間勾心鬥角爭論不休。甚至有些學校新生一入高一就分文理科,很多文科生的理化生知識為零,很多理科生對人文學科一無所知。這對於學生一生的成長帶來的危害,從根本上說是高考制度造成的。
3、考試極大選拔性、淘汰性,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以至於把他們的學習引向「應試」的歧途;,造成教師「考什麼,教什麼」,顛倒了考試為教學服務的主次關係;考試內容片面、僵化,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一切非智力品質的發展排斥在考試之外,導致學生只知道讀死書與死讀書;考試方法單一、死板,造成紙上考實驗、紙上考實踐、紙上考品行的怪現象。學生都說,高考之後最恨的就是學習,他們在高考結束後,把三年中使用的各種書籍集中起來焚燒,這是對高中學習的一種否定,近幾年還有高三學生拒絕報考高等學校。我們培養出了一批厭惡學習卻只會考試的學生,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嗎?
選拔性考試很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其原因是所有的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只有拚命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二)學校考試改革的趨勢
1、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重視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關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2、考試方式方面,方式趨於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試行提供多次考試機會,同一考試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考試還可分類、分項進行,加強綜合評價。
3、考試結果處理方面,要求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考試和其他評價方法一樣,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對考試的結果應加強分析指導,重在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而不應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改革將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惟一錄取標準的做法,應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參考其他評價結果(如學校推薦性評語、特長、成長記錄袋等);將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分開,前者重在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水平,後者具有選拔的性質。
考試製度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
三、教育改革中必須澄清的幾個關係
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定位教育改革與教育問題、教育實驗、教育試驗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教育改革不可迴避的。
1、教育改革與教育問題
過去曾有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任何教育改革都始於問題,沒有無緣無故的教育改革。現實的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各樣教育問題,比如考試製度問題、應試教育問題、教育評價問題、課程陳舊問題、教師素質問題、教育體制問題、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教育資源不足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教育的發展。那麼什麼是教育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是教育改革的對象?
同樣的一件事,持有不同的觀點,也就是不同的判斷標準,就可以得出「是問題」、「不是問題」,「是大問題」、「是小問題」等不同結論。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問題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2、教育改革與教育試點
教育改革和教育實驗、教育試驗直接聯繫著。我們經常看到,教育改革方案「一試點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因為政府選擇試點的背後,是大量教育資源的投入,而當改革方案推廣時,政府不可能給予非試點單位同樣的資源投入,所以,就可以有「一試點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這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體制存在問題,教育試點本身就需要改革。教育改革的過程具有試驗探索的性質,所以說,教育改革過程本身就是一項特殊的科學研究過程,教育改革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
教育改革要解決的是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社會迅猛發展與落後的教育理念的矛盾;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相對滯後的教育環境的矛盾。
目前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六年,這是教育教學領域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倡導的教育理念,對教師角色轉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教師能否作出積極的理解與回應,能否主動促進自身的發展,將成為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
第二專題 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在西方,教師與醫生、律師、神甫,被認為「四個偉大的傳統職業」。國際之間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實力的綜合國力競爭,經濟和科技的競爭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需要高素質教師,這是世人的共識。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每一名教師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專業訓練,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究拓展獲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增長專業能力達到專業成熟,表現專業道德的過程。事實上,教師的學習,反思與研究統一於工作實踐中,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自主發展的內部動力,是促進教師成熟內在最根本動力。能否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根據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關係到每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素質是專業能力發展的基礎,有關教師專業素質表述不一。
一、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質和能力?
有人研究發現,學生和家長關注教師的素質,其中,「正直誠實、情緒穩定」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個性品質。在問卷調查中,學生認為教師排在前5位的重要個性品質依次是:正直誠實(63.5%)、個人情緒穩定(53.8%)、善於組織(40.9%)、風趣幽默(37.4%)、乾淨整潔(27.2%),家長的認識也大體相同。這反映了,在教師的專業素質上,家長和學生把專業道德素質要求放在了第一位,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教師整體要求。
1、教師的專業素質
(1)友善的態度,「課堂如一個大家庭一樣」,不刺傷學生自尊心,尊重課堂上的每個人,「不會把你在他人面前戲弄」。
(2)有耐心,「決不放棄一個人,直到你做到為止」。
(3)興趣廣泛,「帶給學生課堂以外的觀點」。有方法,願意參與學生活動,多和學生接觸。
(4)良好的儀錶,「語調和笑容,使人舒暢」。良好的品性,「從不發脾氣」,敢於承認自己的失誤。公正,「沒有絲毫偏差」,對學生一視同仁。
(5)幽默感,「歡樂而不單調」。
(6)寬容,理解學生的行為,教法生動有趣,容易領悟明白,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問題,注意教與學的及時反饋。
案例:「老師你進步了嗎?」
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在教學中體現,又在教學中發展。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需的一般能力,是從事教育活動所必需具備的綜合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
2、和學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深入了解學生,面對學生。了解學生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向家長了解,向同學了解,看成績單與操行評語等等,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師的直接觀察,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智力活動、情感表現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善於觀察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去解決問題。師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創造民主的教育氣氛。促使學生喜歡和你接近,願意和你說心裡話,願意和你交往,建立這種融洽關係,成為學生信賴的人,同時成為他們的朋友。
3、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傳播知識與交流的手段,對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是語音正確,發音標準,說普通話,表達的內容能被學生順利接受;其次要用詞準確,語句完整,準確表達思想內容,既保證規範又通俗易懂,被學生所理解;第三,要系統連貫,邏輯性強,重點突出,結論明確;第四,要富於啟發,有感染力,掌握對話藝術,在對話中善於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勇於發表個人意見,進而形成生動、幽默的語言風格,在交流中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最後,在音量、語速、聲調等方面要符合環境和表達內容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適中而有變化。教師的語言表達是一項基本功,是提高文化、業務整體素質的基礎。在教育工作實踐中要有意識鍛煉,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更高水平。為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教師還應善於利用非語言的交流手段,與語言表達相配合,如表情、手勢、姿態,與學生的距離、講話方向等,這些處理恰當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能把課文里寫的內容用簡筆畫畫出來,並且從分利用這個資源,引導學生運用語言,也相當精彩。竭力揚長,適當補短就是發展自身獨特價值的最好辦法,成為學校不可缺少的人。如果你對別人沒有價值,也就沒有辦法進入一個彼此需要。相互滿足的組織循環中,那麼你很難有可能遊離在組織之外,甚至被組織拋棄。要想成為學校不可缺少的人,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有獨特價值的人。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隨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由傳統教育採用的模型、標本、圖表、畫片,發展為幻燈、錄音、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要懂得先進技術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關的知識,並有製作教學軟體的能力,如繪製幻燈片,編製錄音、錄像帶,乃至進行計算機教學用的簡單程序設計,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運用教育技術手段的基本能力。
網路的優點是便捷,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危害有四:色情暴力、沉溺網癮、網友見面、網路惡搞。拿網友見面來說,一定要有準備充分,冷靜機智,當然能不見面,最好不見。網路就象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是先進的,也是危險性,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陷阱與誘惑。要趨利避害,享受健康網路。
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專業能力、專業情意。
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因素
(一)教師的專業知識
教師專業知識是從事教學所必需具備的智力資源,其豐富程度和運用的靈活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師專業水準的高低。有的教師重視學科知識積累和更新,忽視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導致不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再如,有的教師僅限於本學科知識的積累,缺乏對其他學科了解,或知之甚少;還有教師對所學學科和教育學方面知識比較重視,而對社會、經濟、科技、軍事方面的一般知識重視不夠,能否佔有這些專業知識,直接影響教師專業能力發展,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先天因素。
教師的專業知識兩個特點: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並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要精通所教學科知識,對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透徹的了解。教師只有完整、系統、紮實、精深的掌握學科專業知識,才能在教學體系中把握自己講授學科,充分發揮學科知識育人的價值。
(二)教師的專業情意
有的教師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狂轟濫炸罵一通,或乾脆把學生趕出教室;
有的教師往往把學生當成宣洩的對象,把學生當做出氣筒,對於學生出現的過失,往往惡語相加:「蠢豬」、「笨蛋」、「朽木」順口而出;
有的老師,學生見他就會主動和他打招呼問好,喜歡聽他講課,他說的話,學生能聽進去,在學生那裡很有說服力;
而對有的老師,學生總是躲著他,儘管他「發號施令」,卻沒有幾個人響應,即使響應,也是被動、消極、草草應付,學生與他相處整日膽戰心驚……。
作為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生動活潑、有豐富感情、思維活躍、身心不斷發展的青少年,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直接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專業情意」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打動著學生。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案例:「掌聲響起來!」
三、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教育要靠教師去創造,面對時代發展的挑戰,只有教師專業能力進一步提高,才能立足發展,譜寫完美的教育篇章。教師專業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教師應把自身的專業發展目標定位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終身學習策略
教師的專業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兩個方面,教師應成為學科知識的和學科教育兩個方面的行家裡手。既要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又要有學術的前沿意識。
樹立牢固的終身學習觀念,做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教師,要為人師表,在專業方面不斷充實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抽出業餘時間,在語言能力,專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上訓練自己,爭取每天都有新的變化。要積累教學智慧,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積极參加舉辦的各種講座,定期進行相互交流研討。認真貫徹落實聽課評課制,珍惜每次外出參加培訓學習機會。
1、向書本學習:每學期至少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善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斷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跟蹤閱讀學科專業雜誌,同時注意汲取多方面的科學和人文知識,豐富文化底蘊,提高理論水平。
2、向同事學習:向名師拜師學藝,與同伴教師交流研討,積极參加校內、校外的各類說課、聽課、評課活動,實現夥伴互助。
3、向實踐學習:以任務為驅動,在教育教學中積極開展反思性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基於問題的行動研究能力。
4、向網路學習:關注思考網、中國教師研修網、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等主流遠程教育網站,與同行溝通學習,加強交流,同時以個人教育博客為載體,積累學習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5、向生活學習:以進取的心態對待工作,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以開放的胸襟感受社會,用廣闊的視野關注教育,與時俱進,不做落伍於時代的教書匠。
只有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學理論,才能找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逐漸成長起來。
(二)自我反思策略
反思就是反過來想想自己,對自己教學活動教學行為和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三方面理解反思的含義:①反思是針對自身教學活動的批判性思考;②反思是為解決問題的自主行為;③反思也是一種實踐。
反思過程實際上是將「學會教學」、「學會學習」與「學會研究」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是一個循環螺旋上升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更加完美。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見解,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教師反思的具體方法很多,主要有:研究自己行為的行動研究,成長史與自傳、反思日記。可以分為兩類:自主的經驗反思和互動的經驗反思。我們只交流自主經驗反思。
1、經驗回顧:
一個人的經歷並不等於經驗,經歷的基礎上,通過思維疏理和審視概括。才能形成經驗,經歷回顧的基本方法是寫「成長史與自傳」,回顧成長曆程事件中有意義的啟示,這有利於教師對經驗保持提高自我意識。
2、意向重視:
這是一種直觀「經歷」的技巧,把發生過的事情像「過電影」似地過一遍,在這一過程中,彷彿是看長長的電影膠片,可快可慢,可來回看,定格地看,邊看邊推敲,邊看邊檢討,邊看邊深思,檢出成功和得意之處,也挑出做錯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然後剪輯它,保存在心靈里,成為自己以後的參考或樣板。也可以藉助教學錄像進行。
3、換位思考
利用一種虛構的或相似的情境,自己「設身處境」換位思考和分析比較,來認識自身教學活動的可取之處或某些偏差。比如,聽學生們的演講「假如我是班主任……」,引發對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反思。
我們老師也有做錯事的時侯,想一想平時曾經無數次地用罰抄、罰讀、罰做、罰掃地來對待犯錯誤的孩子們,不暗自慚愧。應該自問:孩子們對老師加給他們的動輒重點上百遍的懲罰,內心一定感到痛苦和無奈。自己為何不站在孩子的立場,設想一下他們被罰以「重複百遍」時的內心痛苦呢?這種教育犯錯誤孩子的做法早就應該改一改了。
4、給自己提問題
制定一個問題單,可以針對專業發展進入「高原期」表現出的某種停滯,針對目前的境況和期望;針對自己教學中產生的困難與迷惑,提出一系列自己追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理性思維。
①對自身素質和專業成長的反思:
我為何選擇教師職業?
社會對教師的看法如何?
我的教學信念是什麼?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何看法?
從過去的經驗中我學到了什麼?
自己進步和不足的原因何在?
②對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學行為是否明確?
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教學情境是否和諧?
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調動?
能否在教學中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和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能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
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化?
教學方法是否靈活?
教學手斷優越性是否得以體現?
教學策略是否得當?
教學效果是否良好?
③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思包括: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形成了怎樣的能力?
提出了什麼新的問題?
解決了什麼問題?
對課前教學計劃的反思?
教案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
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是否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設計?
④對教學評價的反思:
評價方案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觀、人權觀?
是否具有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發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是否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多維評價?
5、教歷記載
教歷是教師即時的扼要記載,如一堂課、一次活動的實施要點、心得感悟。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可以寫,文字也可長可短。這種簡潔地記載,應當成為教師的一種日常習慣。記載基本方法:一種是教後記或日誌,可採用工作日記的辦法,事後及時寫下。另一種是日記與隨筆。可以包括生活上的經歷、與他人的對話、深度的感觸,隱喻期望等等。撰寫格式可以靈活,主要運用自我分析的方法,檢驗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感觸,以達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三)經驗提升策略
從實踐活動中總結出自己經歷,感觸到的片斷,分散和零碎的體會,集中起來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找出規律,肯定成績,明確問題。經過反思或交流,並用文字、音像寫下來,這就是經驗。總結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有經驗可總結。二是,要有總結的方法,所以說,教師的經驗總結就是這兩個要素的有機結合。
我們要客觀看待所謂的教學經驗,不要迷信的過度崇拜。
1、怎樣總結經驗?
一項成功的經驗不是在頭腦中自發生成的,也不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而是我們自己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循環中產生的,既是實踐的產物,又是教師不斷思索的結果。
要多方面地搜集自己的經驗性材料,包括教案、教學筆記、教學心得、隨筆、習題集、攝製的錄像。在平時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積累材料,不僅要進行保存、歸檔、還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思考的問題記載下來,或在教案上標註上自己的意圖和想法,寫上課後的心得體會,寫教學隨筆、教後感之類的文章,及時記載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記錄自己教學中的方法手段及所取得的效果。
對教學材料進行分析、加工的過程,也是對各種教學經驗進行概括與組合的過程。通過這種分析、加工、教師在自己的頭腦中,初步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關於經驗的主要內容與整體框架。分析和提煉教學經驗,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一是縱向比較,自己的現在與以前相比較,看不同在哪裡,有什麼改變;二是橫向比較,即把自己的做法與其他教師的做法相比較,看區別在哪裡,自己的方法有何特點。要注意提煉自己有特色的經驗和與眾不同,具有明顯效果的經驗,既使與其他教師有相同意義和相似內容的經驗,也要總結出其中不同的做法,發掘出自己不同的思考點。
2、經驗總結報告的撰寫
撰寫經驗總結報告的過程,是對原有材料進行重新整理與組織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原有的認識,進行清晰條理梳理的過程。在這之前要確定自己經驗的主題,根據這一主題選擇有價值材料,揭示主題的材料,與主題關係不大的材料捨去。然後構建文章的框架,把各種材料放到相應的框架內,組成一個有機體系。
寫經驗總結報告,往往採取記敘、描述、舉例等方法,把自己在教學中的做法具體地寫出來,讓人看懂你是怎麼進行教學的。要盡量寫出自己在教學中的獨特之處,體現出個性。一篇經驗報告寫成之後,還可以抓住某些經驗,寫出其它方面的總結文章,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展現你的教學經驗。
我們自己寫出了經驗文章,不是經驗總結的結束,而應當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去開拓新的領域,不斷去探索與嘗試新的方法手段,獲取新的認識和新的經驗。把新的認識和方法,補充到原有的經驗體系中去,使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獲得新的生命力。
四、名師是怎樣煉成的?
1、名師和不發達地區無緣
其實,不發達學校的教師中也有很多名師的苗子,也想參加名師評選。可是,分配特級教師的名額指標比較少。
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所在學校就算是小有名氣,在評選地區教育專家時落選了,原因是評委們發現雖然他的其它方面都很優秀,但卻沒有「省級優質課」的獲獎記錄。但這位教師從教以來,壓根就沒聽說,什麼時候組織過此類賽課!不組織這樣的賽課,教師們自然就以為沒這類賽課了!
缺少名師,學校自然難以成為名校,教師不管如何努力,也煉不成名師,他們又何必強迫自己向名師的標準看齊?看來,名師工程不僅關係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宏觀教育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名師的名從哪裡來?
按其成長的一般規律,先得有市(縣)級的教學能手稱號,然後得有學科帶頭人之類的頭銜,之後需先獲得特級教師稱號,然後才可能成為省級的教育教學專家,最後再憑個人的真正實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師。這些使教師成名的頭銜,都得靠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給予,但給誰,以什麼標準給,其中的複雜因素,絕非上級部門出個文件就可以規定好的。
比如,現在級別比較高的頭銜都要求候選人,必須有多少篇國家級報刊發表的論文,要求教學上必須有創新和個人特色,但有些地區的候選人中卻難找出一兩個符合條件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姑且不說有的地區在評選本地名師時就有貓膩,以現今不少教育主管部門的選人思維來看,如果學校有這樣兩位教師:一個教學成績非常突出,但課堂卻毫無創新,也沒有一篇符合條件的論文,另一個教學成績稍微遜色,但課堂非常有個人特色,論文也有一大堆,你說學校領導應該推選哪一個?如果要調動廣大教師為學校創高考好成績的積極性,自然得推選前一位;但若是要創省級以上的名師,誰都知道後者應該更有實力。
3、分析與啟示
目前,我們縣正在大力打造名師工程,從一個側面反應缺少名師,究其原因值得反思。我們常說,我們縣的某些老師和哈市名校的名師相比,從教學能力到教學效果不差什麼,但卻參評的資格都沒有,也評不上全市的名師,為什麼?除了哈市參評的門檻太高之外,還有就是,教師的發展與名師的成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除了個人方面的動力因素外,社會與學校方面的因素也至關重要。關注教師的成長與專業發展,不能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個人身上,還必須看到社會文化、教育政策、學校文化等方面的影響考慮進去,否則難以成為名師。
教師除了加強自身修養外,同樣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引導、激勵、培養,更多的人文關懷。就算你的成績已經很好,但若你把心思多花些在教學上,成績不就會更好嗎?俗話說:「是金子自然會發光!」但若是學校和地區不把你往上推,則在小小的範圍內「發光」終究還是成不了名師!
教師們能否感到育人教書、工作學習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情,「願教、樂教」,而不是「苦教,厭教」?
4、什麼樣的教師最受學生歡迎?
什麼是優秀教師?有學問?愛學生?講課好?敬業?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呢?這需要多長時間?很多教師都問過這樣一些,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的問題。很難給優秀教師下一個確切定義。
好的,我把這兩個案例,與大家分享!
案例1:優秀教師主要特徵
曾見到一名數學教師,很有敬業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認真上課,精心批改作業,就是鑽研各種難題。他對每年高考數學試卷的解答,總是最快最好。但報紙從來不看一張,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幾回;圖書館難得光顧,影視幾乎不看。他覺得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學很一般,學生反應也不太好。對此,他很不解。請問,為什麼他「好心沒得好報」?這樣的教師能說是好教師嗎?
案例2:一位小學老師,關於優秀教師的三點認識
首先表現在視界上,善於閱讀觀察與思考,具有教育眼光;
其次在技術上,能將教育理念轉化為可視的教育行為,而且科學有效;
第三在意志上,為教育,丹心一片,攀登不止。
總之,隨著社會竟爭的日益激烈,教師面臨著職稱評定、竟爭上崗、績效定薪等諸多壓力,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對職業幸福的追求。新課程的實施推廣,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師的身心發展
以積極的人生態度,樂觀對待工作,豁達的為人處事,是發揮自己專業能力從事教學的重要保障。
(一)積極的人生態度
「忙」與「累」是當前教師工作的普遍現象。與其被苦惱困惑,不如放下包袱,尋找心靈的安靜和快樂。面臨諸多的壓力,怎樣調整好工作,學習生生活的關係?關鍵取決於積極的人生態度。做到「五心」,專心、靜心、舒心、寬心、怡心(高興)。
1、專心就是教師要「一心一意為孩子,一言一行成榜樣,留心處處有學問,細心時時有發現,上心事事長見識,專心必定有收穫」。要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幼苗,只要精心照顧,都會發芽、開花、結果。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孩子需要愛,讓每個孩子從師愛的脈搏、師愛的氣息中受到愛的激勵,獲得身心的健康與成長。
2、靜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一種境界。對待名利看開多一點,計較自然少一點。教師的職業原本就是平凡的工作,但面對下一代,我們又必須做到無愧於學生,不能被榮譽所累。能來的讓其自然來,能丟的索性全丟開。不要總想著自己比別人幹得多,比別人幹得好,領導看不見,同事不買賬等等,就是為了自己而工作,人無奢望心自靜。
3、舒心溫暖的家庭,是每個人解除疲勞、休憩身心的最佳處所。夫妻要用心同奏事業家庭溫馨的樂章,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家庭和諧更能促進事業的發展。家庭溫馨多一點,心中鬱悶就少一點。立足社會大舞台,工作上承受的壓力大,再加上糾葛不清的百態人情,人總有負重不堪的時侯。但舒心的家,永遠是身心的棲息地。
4、寬心多一點,生氣少一點。學生的頑皮和搗蛋是不可避免的,有時侯確實讓人哭笑不得,有時侯也需要不得不拉下臉來,讓學生明白他們的行為過分到了讓老師生氣的程度,需要收斂、反思和改正。但轉過身來,我們就應讓生氣情緒飛往九霄雲外,該做啥做啥,不要去跟學生叫真。非要想方設法把學生,收拾得服服帖帖方肯罷休,那樣做不僅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無助於學生教育問題的解決。
我們老師總是恨鐵不成鋼,總是以今天的成熟指責他們的幼稚,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從學生時代過來,像他們這樣頑皮地長大。再說,受批評的往往是一些有個性的學生。多年後,誰保他們不會成為一條好漢!他們可能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款,也可能成為某企業的精英。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自身上的問題,海闊天高心自寬。
5、怡心。樹立積極的人生觀,過有質量的快樂生活。我們要關愛生命,熱愛生活,以快樂為本。「生活多美好,活著就好」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人活著就要有好的心態,出現不順心,及時調整心態。工作之餘,經常和朋友聚一聚,談談未來……
要有一顆平常心,消除攀比心。幸福是建立在相對條件上的滿足,實現全方位的滿足,是不可能的。某一方面的滿足,常常就是另一方面的不足,或者要以捨棄某種滿足為代價。人生的許多痛苦,往往是由錯誤的不切實際的追求造成的。當前,一些教師與社會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後,產生了心理失落,總是茫然地陷於「他有了,我為什麼沒有?」「他行我為什麼不行?」的情緒衝動中,總是「自己有的不喜歡,別人有的卻羨慕」,鬱悶痛苦中。的確,跟一擲千金的富豪相比,與前呼後擁的權貴們對照,我們當教師的顯得寒酸,清貧和無奈。可教育工作的神聖、教育工作產生的影響是任何一行都無法比擬的。一批批天真的孩子在我們的呵護下一天天健康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這種自豪感是別人無法感受的。
學會自我調解,教師每天的工作那麼繁重,壓力又大,學生又很調皮,班級又有很多問題學生,怎能不愁,怎能不煩?其實要做到快樂也並不是件難事。我們完全可以在緊張的工作中學會自我調節。如空閑時聽聽音樂,或者自己隨使哼哼歌曲,讓重複單調的工作變得不再那麼枯燥乏味。
(二)怎樣合理利用時間?
做老師的太辛苦,備課、上課、批改、輔導,回到家裡還有那麼多的家務,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那麼怎樣解決這些時間上的矛盾和衝突呢?
1、計劃一點。有人說:越忙的人時間越多。這有一定道理,因為忙,他才會充分利用時間來計劃工作學習。而閑人無所事事,對時間不去珍惜,也就談不上計劃和利用時間,恰恰把大塊的時間浪費掉了。可以根據工作輕重緩急,規劃自己的時間,儘可能把每一周要做的事,大致計劃一下,每一天列要點做計劃,特別是寒暑假、節假日、雙休日。
2、結合一點。儘可能把自己學習鑽研的內容與實際教研、培訓和講課內容結合在一起,既是個人學習鑽研,又是工作,也是研究,一石三鳥。珍惜時間,並不等於不講究方法,不注意休息地蠻幹。一個人僅有事業上的成功,只能算成功的一半。唯有兼顧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各方面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我們在時間利用上要會工作、會學習、會休息、會娛樂,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使用時間。
3、節省一點。儘可能減少和壓縮一些應酬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己不情願又無意義且勞民傷財的事,最浪費時間。如你本不喜歡喝酒,玩麻將、唱歌、跳舞等,可你同學、同事、親友相邀,盛情難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應付,結果既浪費了業餘時間,又很不開心,其實對有些情況,與其耐著性子去應付,還不如一開始就委婉或直截了當地拒絕,這樣可能會為自己贏得更多時間。對有些事情敢於說「不」,別人一開始可能不太理解,可慢慢地會理解。
4、利用一點。一個人一生中有令人吃驚的業餘時間。假如你今年20歲,到60歲退休,那麼40年中就會有116800小時的業餘時間,計算方法為40×365×8=116800。若你每天肯拿出2小時有計劃地從事做某項事情,40年就有29200小時,相當於3650個工作日,也就是整整十年,十年時間能做成很多事。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許多浪費時間的地方,如亂打電話,毫無意義地閑聊,或無節制地看電視、打麻將、擺放東西等等。
我們都是普通人,要為事業、名利、愛情、親情所困,所以,工作的目的也就不同。為什麼工作?比較科學地把教師工作境界歸納為三種類型:謀生型、事業型、快樂型。
(三)工作的三種境界
謀生型,就是把工作做為養家糊口的一種工具,這些人,日復一日被動地、機械似地工作,身心早己麻木,毫無理想。因為他們要賺錢,所以認真努力工作,嚴格保證工作質量,時刻擔心丟掉飯碗。神經緊繃,一有風吹,立刻豎起全身汗毛,驚出一身冷汗,沒有一點自由,更無快樂而言。還有混大鍋飯吃的人,一心只想少干一點是一點,下班時,悠然自得地扔下一句話,「今天的錢掙到手啦!」這樣人過一天混一天,沒有目標,沒有理想,都屬於第一種。
而有些人把工作當做人生的全部,能夠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以工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時刻肩挑任務和責任兩座大山,為工作而生、為工作而工作。做事迹報告時,常常講到為了工作,為教育事業,犧牲了家庭、犧牲了健康、放棄了理想等等等等。常常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難道要想做一名好老師就得犧牲這麼多嗎?這樣的榜樣讓我們望而生畏,而這種就是事業型。
最後一種就是快樂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當然是最好的。這種教師能以工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除了具有第二種類型的質量外,還能夠靈活處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能夠將自己的所需所愛自然地融合起來,這樣的人思想決定行動,積極、主動、樂觀地面對一切,成功地做了自己的主人,他們每天不但收穫著工作上的成果,還收穫著健康和快樂。
作為教師,我們希望自己事業與家庭兼顧,成為快樂型教師,是教師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一直也是渴望不可及的夢想,那麼怎樣才能實現這個夢想呢?
(四)如何實現教師美好的人生境界?
孟子曾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意思是說人不要太貪心,有得必有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學會取捨。事業和個人生活是可以兼備的,其中事業還包括工作和理想,個人生活就包括家庭與生活,就看你用什麼方法來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工作並不是人生的全部,處理事業與個人生活之間的關係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公私分明;二是互幫互助。這樣聽起來可能有點矛盾,其實不然。
所謂公私分明,指的是時間上和精神上,上班時間認真工作,堅持今日的事今天做完,不把工作帶回家。下班回到家裡,盡量不去想與工作有關的事情,讓自己的身心一起下班,得到徹底放鬆,工作上的事情留到第二天上班再說。所謂精神上的就是不要把個人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影響工作質量,當然積極的、能夠促進工作的情緒也是有益的,反之就會影響工作。
所謂互幫互助,是指能夠靈活處理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關係,並能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其實個人生活也是一種學習,比如交友、運動、娛樂、旅遊等,都有助於豐富自己,並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對工作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特殊性,又奠定了我們良好的品行,學識基礎,這樣我們不僅外在乃至氣質上都會與眾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儒雅、謙和的氣質,讓我們在個人生活中成為眾人所矚目的焦點。
人的事業包括工作和理想兩個方面,單純的工作不能算是事業。事業成功與否,要看工作與理想能否共同實現、和諧相處,為了一方犧牲另一方都是不成功的事業。
對於每個教師來說,理想必然也是他所嚮往又非常感興趣的,這就決定了,這一方面就是他的長處所在,但很多人並不能夠如願以償,從事自己所喜愛又擅長的工作。放棄其中一方,那都是不明智的選擇。對於工作而言,我們可以讓自己的長處服務於工作,取長補短,讓它成為你的工作特色。比如你是學美術的,卻教了數學,那你可以不用圓規,輕鬆地畫出一個很圓的圓,隨便一出手,就能畫出一幅立體幾何圖形。
如果把工作與生活看作是魚和熊掌,你想怎麼吃?只選一個太可惜了吧!聰明的人會說:「我可以先吃魚再吃熊掌,這樣兩種都能吃到。」那我還想告訴大家一個方法,你可能上班時「吃魚」,下班時「吃熊掌」,「營養」一樣齊全。
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抓基礎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創建和諧溫馨的課堂;情緒飽滿,調動學生積極性;以情感人,提高學生審美觀。要想讓孩子喜歡你,喜歡你的課,必須做到備課深入,才能在課堂上遊刃有餘,才能讓你的課堂激情迸發,妙語連珠,也才能在課堂上創造出更多的高潮……,教學的「五備」,備課標、備教材、備資源、備學情、備方法。
教師專業化中,法規是前提,行政是關鍵,學校是基礎。
第三個專題 課堂教學的策略
在以往調研聽課中,許多教師課堂教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的教學充分體現「實」和「情」的統一,用真實、樸實、紮實去教育學生,以激情、熱情、真情去感染學生。有的教學追求「五性一重」,即集科學性、創新性、準確性、趣味性、教育性於一體,以學生為重,利用多種教學手斷寓教於樂,促進學生成長。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探索。越來越多的教師賣出可喜的步伐。
一、課堂教學可喜的六大變化
(一)從重傳授向重發展的轉變
傳統教學中重視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學生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的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因為學生不是一個無血無肉的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過程。
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競爭,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不再僅僅為了追求一張文憑,而是為了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教育不再僅僅是為了就業,而要貫穿於學生整個一生,教學應定位在發展學生,包括智力在內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從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教育轉變
要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都按統一的規格平均發展。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規格、統一要求。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會把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化的人。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面對差異,研究差異,千人一面的教育要不得。
(三)從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
在聽課過程中見到,教師上課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新課程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正如葉聖陶老先生說的「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四)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所謂重結果就是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背誦「標準答案」。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在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中掌握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沒有過程的結果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五)從單向交流向綜合交流轉變。
課堂教學由於教學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種主要交流方式:
1、講授法為主,單項交流方式,教師施,學生受。
2、談話法為主的雙向交流方式,教師問,學生答。
3、討論法為主的交流方式,師生之間互相問答。
4、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做實驗。
顯而易見,後兩種交流方式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種,多向交流方式為最佳方式。這種方式把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的聯繫起來,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
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的學生實現「互補」, 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達到共同提高,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並把兩者有機地貫穿起來,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課堂成為學生主體活動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六)從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學生學習存在兩個心理過程,一個是感覺——思維——認識、智慧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後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忽略情感過程,忽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會造成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教學過程中要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又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師生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
案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小孝的問題
二、語文教學的朗讀和作文
語文課堂教學任務,主要從抓字詞教學入手,培養自覺識字的習慣,往往第一課的處理以識字為主,第二課時則以閱讀為主,這也是語文教學面對的兩大教學內容。
(一)朗讀教學誤區
朗讀作為語言實踐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廣大語文老師的重視,各學段都比較重視讀這個環節,尤其是有感情朗讀。這些教師在公開教學中,琅琅感情朗讀書聲陣陣不絕於耳。因為「思考」「傾聽」「寫作」,學生動筆課堂會沉悶;學生靜心思考,課堂沒有情趣;老師講解,被認為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不如感情朗讀來的氣氛熱烈,讓聽課者和學生情緒激昂振奮,得到教師的青睞。認為閱讀就是「朗讀」指導課,只要學生讀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依據就是古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實際上這些老師弄錯了一問題:學生的儲備還不豐富,也就是如果憑學生原有知識,根本不理解課文的意義,那麼讀百遍千遍也是無濟於事。產生公開課中的誤區,課堂上熱熱鬧鬧,下了課心裡空空蕩蕩。
(二)恰當的作法
1、首先深入課文找到文章中心與作者的情感緊密結合的切入點,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讀。如教學《梅花魂》時,你從文章的哪些部分讀出了梅花的魂,怎樣讀,才能讀出和作者同樣的感受……。又如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伴》時,那樣漫長的旅途,作者選擇一本書,到底為什麼呢?讓我們去大聲讀一讀作者的回答吧!讀《青山處處埋忠骨》時,你從哪些細緻的描寫中,讀出了主席的悲傷?使學生整個閱讀的過程,圍繞一條完整的情感主線,文章的讀並就不孤立存在了。
2、其次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能力也很重要。在深入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個性化朗讀,引導學生品出不同的味道,讀出不一樣的語調。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情感不同,對語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讀也不同。學生的主觀個性,自悟自讀,能夠產生有個性高效的朗讀效果。
還是以《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例: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插入話題,如:作為旁觀者,你認為主席應該怎麼辦?既可以達到「讀與思」的訓練,又進行了一次口語訓練的機會,也給了學生髮表不同意見的機會。
在對課文每一部分的品讀中,也這樣進行巧妙的點撥,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思考回答,如:從主席的表現,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他會想些什麼?再如:你從緊鎖的眉頭中看到了什麼?他的悲痛如果不強忍著,會有哪些表現?那「無限的眷戀」中他在眷戀什麼?從他「下意識的躊躇」中你讀出了什麼?所有這些點撥,都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悄無聲息地滲透。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一點點地融入學生的思維,孩子的心與作者的語言逐漸產生共鳴。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讀、思、說有機地融在起,共同起到了領會人物情感的作用。
3、為了進一步突破難點,以詩句入手,進一步回顧全文,如:寫下這詩句意味著什麼?讀出來。這決定容易嗎?讓學生自己捕捉課文內容,進行表述,教師再進一步提煉精華。整個過程依然是讀、說、思的融合過程,然後教師引導,從這些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父親?他具有怎樣的胸懷?自然而然突破了難點。
無論是「思」還是「說」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同時並存,無論是「讀與思」還是「讀與說」都要有目的指導。如今追求熱鬧的課堂悄然間變成了一種潮流。那麼是不是學生都站起來了,說了,發言的話題很多,氣氛熱烈,就是成功的課堂呢?我覺得語文學科特點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語言表達的規範,有條理,這個訓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一節課就能實現的,它應當引起我們老師的重視,而且是極大的重視。作為教師,你可以不是博士、學者,你卻可以把你的學生培養成博士、學者,關鍵是我們的有效教學。
(三)學生自主批改作文
語文教學有一個頭痛的問題,作文批改。作文批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直沿用的教師評改的傳統模式;另一種是由學生批改。語文教師一本一本精心地批,仔細地改,一字一句都不放過,真象愚公移山。每一次作文批改教師焦頭爛額,可學生的作文水平卻得不到明顯提高,原因何在?究其原因,在於老師辛苦批出來的批語,學生常常連看都不看,作文本一發下來,就被塞到書包里。至於老師在作文本上面提示他們如何修改之類的話,幾乎沒有機會和學生見面,又怎能發揮作用呢?
學生自主批改作文可以解決。讓學生從自主評改小練筆開始,批改要求由易到難。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條要求——找出錯別字,學生自己找出的錯別字,下次習作中很少會再出現,改變了平時在批改中,老師找出的錯別字,下次習作中還會出現的現象。
1、基本要求
每周抽出固定的兩節課進行互評作文。學生可以從四方面寫出批語。其中,每個方面5分,作文滿分20分。
(1)卷面是否整潔
批改時學生一目了然,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們都產生竟爭意識,原來基礎好,寫字好的同學,越來越好,原來基礎差,寫字不好的卷面會逐漸整潔起來。
(2)錯別字
發現錯別字,要把它圈起來,並在空白處畫一個括弧寫上正確的字。這一環節,避免粗心的學生挑不出錯字,可以小組合作交流作業。每組四人,相當於每本作文要經3—4人之手檢查。每組的同學都會認真批改,可以爭論、討論、甚至以查字典做為裁判。發現錯別字,每三個字扣1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3)找出病句並指導改正
找病句,對於基礎差的同學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就可以分小組評改,發揮集體優勢,由小組長負責,全組成員共同審批。凡是病句都用橫線畫出來,寫出病在何處,該如何改正。並在文後的批語中寫清病句幾處,每處病句1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4)標點符號的使用
強調句號、問號、嘆號的使用,發現明顯錯誤的地方,1處扣0.5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這四條都是寫作文的基本要求,學生逐漸掌握成熟。
2、這樣做好處在於:
(1)經過批改實踐,學生準確地記住寫作文的基本要求。
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文,從中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明,別人出現的缺點和錯誤自己也會引以為鑒,對學生有正面積極的影響。
(2)互批作文給學生們創設了一個相互交流、開放學習的體會,在指導別人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的同時,自己的寫作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3)學生更關注作文的批語了,對批改作文產生了興趣。為了不在同學面前「丟臉」,他們更加小心翼翼,盡量保持卷面整潔,不寫錯別字……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通過一段的嘗試,繼續把學生互批作文的方式,加以完善,如果應用不當了可能會適得其反。
3、注意的問題:
(1)這種學生互批作文的方式一定要由簡到繁,先從簡單的小練筆開始,批改的要求也要以最基本的要求入手,讓學生逐漸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
(2)學生畢竟知識有限,所以一定要採取小組批改的方法,發揮集體的優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這樣才能保證批改的質量,也能照顧到讓後進生參與進來。
(3)採取這種方式,並不是說老師可以甩手不管。學生互批後,教師應隨機抽取一部分作文,分別給習作人和批改人寫出評語,這一點十分重要,以便把握學生的作文發展狀態,為學生作文素養的增強提供恰當的指導。復批時還要考慮學生修改的情況,把不當之處做以記錄,及時加以指導。
三、生動數學課堂的構建
簡單幾個字:有趣、有效、有生活,
(一)有趣
教學中用形象生動、幽默風趣貼近學生的語言感染學生,形成和諧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形式多樣化
1、上課形式一定要多樣化,如果太單一太平淡,學生的注意力保持不太長時間,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小,喜歡動,喜歡說。太枯燥的學習方式吸引不了他們太長時間,所以老師只有通過不斷地來豐富自己的閱歷,在教學法過程中不斷摸索一套適合的學習方式。並且這個方式要不斷更新,只有老師不斷進步才能帶動學生不斷進步。
比如在教學千克與克的時侯,讓學生調查一下自己家人的體重,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周長時讓他們量一下教室、操場的周長等。教學形式千變萬化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課堂才能生動有趣。從成功的喜悅中激發學習興趣。成功會給學生帶來無盡的動力,尤其是對中差等生來講,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可能會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做練習時,可以根據層次不同的學生,分配難易不同的習題,這樣優秀學生能吃飽,中、差等生的臉上也會洋溢著成功的微笑。
2、合理採用直觀教學手斷
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地盡量採用各種不同的直觀教學手段,因為小學生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生動形象和色彩,比對抽象事物要感興趣。直觀教學也就是利用直觀實物材料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例如:上圖形課時,經常準備一些色彩鮮艷的美工紙做成各種圖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習可能性大小時,給學生準備盒子和彩色球,讓學生親自摸一摸,猜一猜;學習方程時,可以拿天平做實驗引出平衡的意識。
3、注重每節課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果能夠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在最短的時間內,運用合理的方法,讓學生快速、主動地進入合作交流,主動探究的氛圍中去,那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認識圖形這節課:開始,有位教師是這樣做的,她取出兩面三刀顆大五角星,微笑著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顆星——這是紅色智慧星,這是黃色合作星,在學習中,老師將把紅色智慧星獎給最愛動腦筋的小組,把黃色合作星獎給最能互相幫助、協作學習的小組,大家想要嗎?」「想」「那我們一起努力吧」,學生的求知望和學習興趣一下被誘發出來,人人處於興奮狀態,這時探索新知便會水到渠成。
(二)有效
1、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的。教學要從學生己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找准數學的起點,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捕捉教學生長點,使數學目標切合實際。有了具體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就有了方向,才會在課堂中體現出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2、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之一,有效的教學是通過有效教學情竟來實現,什麼樣的教學情境是有效的情境呢?
第一種是創設實用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學中,可以使用媒體,媒體也可以是一件件學生熟悉的實物,如蘋果、雞蛋等。通過猜一猜、掂一掂來感悟,讓學生對兩個質量單位具有感性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經歷,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第二種是創設思維含量的教學情境。現在我們數學課堂倡導創設生活中的數學情境,這是對的,但卻不能始終保留在生活這一層面上,應逐漸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可以用「分月餅」這個生活實例來認識「二分之一」,學生親自到講台來分月餅,活躍氣氛,但當提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3份、4份、5份……怎樣分?有沒有更簡潔的表示方法?這時學生由生活表層的思考,深入到數學方法的探索中,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種是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創設簡潔的教學情境。有的數學課創設情境要簡潔,不能過分渲染,不能沉迷其中,不能光依賴於絢麗多姿的動態畫畫,而是要靠教師自身調整駕馭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由表面上的平靜狀態,促使學生從心底掀起的波瀾。也可以是老師寥寥數語,以此激發學生產生挑戰的勇氣與慾望。
(三)有生活
1、藉助生活經驗,學數學。教師教學時要有意識的在生活中尋找與所學知識有聯繫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把握數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聯結點。
2、聯繫生活實際,用數學。學以致用,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摸球遊戲」這節課後,可以讓學生用「一定、經常、很少、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學了「一分鐘能幹什麼」後,讓學生估計自己從家到學校大約要多長時間;學了「求平均數」後,讓學生計算家中平均每人的月收入。
四、英語的語音教學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俗話說:學習英語是哭著進來,笑著出去。要讓學生體會英語十分有趣,備課時,細緻找出一節課中什麼地方能出現興奮點,圍繞這個點設計教學。課堂上,幽默感的語音語調和豐富的體態進行教學,學生必然會感到輕鬆和快樂!當有新的歐美動畫片出來時,上網找到,讓他們觀看;偶爾學習幾首英文歌曲,自己根據課文創編些小劇本,自己編排。
方式多種多樣:講故事、設計比賽、開展課堂遊戲等等。
1、創設真實的語境,學習正確的語音語調。教師正確優美的語音、語調以及流利的表達,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避免拖長腔的唱讀,有利於學生提高聽的能力,形成準確的發音。錄音帶的范讀,學生模仿跟讀也很重要,其中的Rap風格的說唱,也是營造語境的一種有效手段,學生能在輕鬆、愉悅的英語語境中練習發音。
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語音教學是語言學習的第一關,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認讀能力不僅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而且操練方式也要多種多樣,比如讓學生認讀動物單詞時,首先將圖片和單詞放在一起讀;可以只給圖片或只給模擬動物的聲音讓學生說出單詞;最後只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在這三個環節里,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對新知有所熟悉,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有意識地回憶剛學過的新知,第三個環節就是讓學生熟悉單詞形式,培養認讀能力。這樣環環相扣,逐漸將要求拔高,學生的能力才能漸漸提高。
2、學生朗讀課文時,我們常常是指讀(用手指著讀)為一種壞習慣,可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適當的指讀很有必要,因為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有時候老師或錄音的朗讀開始了,他還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光跟著張嘴,心思沒有投入進來。要求低年級學生指讀,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認讀能力,提高認讀效率。當學生到一定年齡,朗讀水平到達一定高度,指讀就可以放棄了。
在小學階段,語音教學不應以掌握語音知識為目的,而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句子的重音、節奏和語調,培養學生的交際意識,為今後的語言學習打下良好的語音基礎。
五、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算好課?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會有很多的說法。由於學科的差異,地域的差異,班級學生組成差異,標準的差異,得出的結果也會一樣。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無論怎樣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節好課的準備,都浸透著許多老師的汗水。
(一)學生有「真實經歷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必須追求學生真實經歷學習過程,不能作秀,不虛情假意的表演,真實體現在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中,體現不同的觀點、不同思想的爭論、統一之中,體現在老師的真情實感的批評和表揚之中,體現在老師對課堂突發事件機敏的對策之中,真實的課堂才是最精彩的課堂。
(二)學生學習方式科學有效
課堂教學要實在,該講的就講,該討論的就討論,該背的就背,但不能搞形式主義的探究,一味講授,毫無價值的討論。也就是該做的必做,不該做的不要做。
(三)教師一定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能使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在陶醉中留下美好的回憶。要看老師有沒有一定的基本素養,比如組織藝術、激勵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等。
(四)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應該做到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認知與情感同步發展,判定目標要明確、具體、有層次、可操作、師生共參與,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及時激勵,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的確定,要看學生的參與狀態,看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看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看學生是否會交流合作。
教學方法的大忌是單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麼怎麼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呢?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而是勇於創新、積累、總結、提高。這就是一個教學再創造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教材」。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風格就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現。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突破和創新。傳統意識中,人們認為「教師要給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假設前提是只要教師的知識多了,學生自然就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
有人說,教師是燭光,燃燒自己釋放光芒。有人說,教師是翅膀,能讓學生在天空翱翔。有人說,教師是奠基,構築人才大廈萬丈。我認為,教師是真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巨匠,他們用柔弱的雙肩承載未來的騰飛與希望,傳播著社會進步積蓄的能量。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你控制不了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預知不了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態度決定高度。
推薦閱讀:
※論教師的哲學
※Blended Learning: Challenges for Teachers(混合式學習:挑戰教師)
※30歲女教師多次猥褻性侵15歲男生獲刑2年
※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時刻提醒自己的8條
※備己:教師備課之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