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
作者:二次元貓小姐(富書籤約作者),轉載
01
去朋友家做客,正好看到她8歲的女兒練毛筆字。
小姑娘抿著嘴巴,專註地盯著筆尖,片刻功夫,橫豎撇捺便躍然紙上,行雲流水般生動起來。
小姑娘筆鋒遒勁,若不是親眼見到她書寫,單憑字是斷斷猜不出小姑娘的年齡的。
我們一幫客人都在現場叫好,誇朋友教女有方。
朋友謙虛地說:「因為祖上一直有著寫字的習慣,所以就一直傳承下來了。」
朋友的祖父,是村裡學問最高的人,幾乎包攬了同族人所有的對聯和書信,久而久之,對書法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朋友的父親在耳濡目染下,也是打小就鍾愛書法,目前是當地市級書法家協會的重量級人物。
朋友更是因為習得一手好字,走到哪裡都令人刮目相看。
朋友說,祖父教導他們,練習寫字能讓人平心靜氣,戒驕戒躁,如果這門手藝傳承下來,對後代是有益的。
朋友將這句話作為家訓銘記於心,女兒5歲的時候上了書法興趣班,朋友無論颳風下雪會堅持送她去學習。
為了培養女兒對書法的興趣,她帶女兒參加過很多名家的書畫作品展。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里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好的家風,很重要,更得益於傳承。
如果將好的人品修養和生活習慣甚至一門技藝傳承給子孫後代,會對後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
02
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他能接觸到的資源,也決定著他的未來發展高度。
英國BBC作過一次時長49年的跟拍,製作出來了一部名叫《56 UP》的紀錄片。
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到56歲。
40多年拍下來,導演的初衷得到了驗證: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當初參與拍攝的人群已從兒童步入老年,但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富人孩子Andrew和John,成長的軌跡一直沒有偏離精英階層,從貴族中小學到牛津劍橋,畢業後再從事法律傳媒等精英行業;
窮人孩子Simon和Jacky,也是按部就班地重複著父輩的命運,輟學、早婚、失業,始終在底層掙扎。
只有一位叫Nick的小孩實現了階層跳躍,命運的漏網之魚,少之又少。
有一期《奇葩說》上,張泉靈講了一個故事。
她所參與的慈善組織給聾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如果聾兒在7歲之前不植入人工耳蝸,他就聽不見這個世界的聲音,也意味著無法開口說話。
當時基金會碰上兩個家庭,一個家庭赤貧,父母沒有受過任何教育,另一個家庭月入4000,但孩子的父母讀過高中。
基金會最後的決定是,把唯一的機會給第二個家庭。慈善機構的考量是:要把從愛心人士兜里捐出來的每一分錢,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張泉靈說:「聾兒植入了人工耳蝸之後能不能講話,很大程度還依賴於父母能不能教他。所以如果父母受過教育,能維持一個正常的家庭,會讓這20萬塊錢的植入變得更有價值。」
對於這兩個殘疾孩子來說,父母能創造的教育環境,就是他們能在這個世界翻盤的籌碼。
雖然很殘酷,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
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是會傳承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03
曾國藩曾為後人留下十字六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身為晚清重臣,曾國藩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他在京城時,見到世家子弟揮霍無度,但不讓子女進京居住。
夫人帶令子女住在鄉下老家,因手無餘錢,只能事事躬親,下廚燒灶、紡紗織布。
曾氏後人無一不以勤儉著稱。曾紀芬是曾國藩最疼愛的小女兒,卻從未享受過貴族小姐的奢侈,穿的衣服的常是姐姐們留下的。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女兒:「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鑲大緣,過於絢爛。」
台大張心漪教授是曾紀芬的外孫女,她在回憶錄里這樣描述外婆:
外婆從不穿戴華服,房裡也沒有任何擺設。一張腰子形的書桌,上面放著聖經、眼鏡、鎮紙、筆硯。
有一個貝殼碟子,裡面放幾條茉莉花,一張藤椅,上面放個花布靠墊。她每日就在這裡讀經看報,練習書法……
衣服也永遠是藍襖黑裙,緞帽鍛鞋,飾物則有一根翡翠扁簪,一顆帽花,一副珠環,一隻手錶。幾乎從無變化。
幾年前,記者曾去上海徐匯區採訪曾家第四代後人。
周麒老人是曾紀芬的外甥,記者這樣描述他的家:進門就能強烈地感受到曾家的遺傳。走進他的家:已經裂縫掉漆的地板,一米寬的小茶几,陳舊的桌椅,案頭至少有幾十年歷史的檯燈,陽台上堆滿的書籍和手稿……
兩百多年來,曾氏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曾國藩並未把萬貫家財留給子女做保障,但他創立的家風卻福澤綿延子孫後代無數年。相比之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具有傳承意義,這是無論什麼時代都不會貶值的精神財富。04
作家錢鍾書也是在家風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錢鍾書的父親是國學大師錢基博,是清華有名的國文教授。
他偏愛古書,平時總會看書抄書,並在摘錄上寫上自己的看法。他對兒子的管教也極為嚴格,錢鍾書15歲時,還曾經讀書不用功挨過打。
錢鍾書讀書時,除了要完成學校規定的作業外,還讀古文名著。
這位被「打」出來的「博學鴻儒」,後來秉承了父親治學嚴謹的風格,踏踏實實地做學問,惜時如金,淡薄名利。
錢鍾書讀大學期間,父親寫信告誡他「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他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當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鍾書做到了,即使是在戰亂和政治運動期間,他也沒停止工作與寫作。他畢生致力於文學研究,並將中國文學藝術推向了世界。
錢鍾書時刻將父親的教導銘記於心,並以實際行動將之傳承給了女兒錢瑗。
錢瑗與父親一樣,淡薄名利,從來不參加游山逛水的活動。她任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期間,常常被其它師範學校邀請去開會或者講學,每每會議結束,她要不馬上回到北京學校,要不就在旅館裡看書備課,很少與大家一起玩。
文革期間,她依然堅韌不拔的繼續做學問;
晚期身體不適,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卻仍不釋卷,勤于思考。
對知識的追求讓錢家幾代人都活得簡單而卓越。
一個家庭的人生態度和精神風貌,會在潛移默化中代代相傳。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里最好的風水。
05
一個家庭在社會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一代人傳下來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所決定的。
40年前,大部分人都出身寒門,吃不飽,穿不暖,教育水平不相上下。為什麼40年後,階層分化會變得這麼嚴重?
因為,我們的社會在發展,競爭在加劇。
那些有膽識、有遠見、敢吃苦的人,佔領了金字塔的上層,他們的孩子站在他們的肩膀上,越爬越高。
那些不敢冒險、格局有限的人,長期處於金字塔的中下層,他們的孩子由於各種資源的匱乏和眼界的限制,即使是天資聰穎也會被各種二代輕鬆碾壓,越來越難以翻身。
在溫飽線掙扎的家庭,父母為了子女的生活就已經拼盡了全力,在教育方面往往處於弱勢,別說早教、名校這些設備了,就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是很困難的。
中產家庭則不然,父母不僅可以保障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有精力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紮實的經濟條件也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於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但是,也並不是全然沒有翻盤的機會——別忘了,《56 UP》里,還有一個叫Nick的小孩。
網上曾流傳一句話:培養一個貴族要三代。第一代提供資本潛力,第二代創造物質資本,第三代產生精神價值。
培養貴族的過程,就是一個將家族優勢傳承的過程。心態、意志、教養、價值觀、生活習慣,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
所以,為人父母者,千萬別想著安於現狀。你不努力,就輪到你的孩子加倍努力;你不成長,你的孩子更不會成長。
作家艾小羊曾寫過這麼一句話:越是拼搏過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
他們明白奮鬥的艱難,人生的不容易,能將自己受過的苦,換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優良的學習、思考習慣,傳承給孩子。
這種傳承,才是最好的家風。
作者簡介:二次元貓小姐
推薦閱讀:
※幸福家庭五要素
※母親是個控制狂怎麼辦?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感情專一,即使有外遇也重視家庭的八字 [一點資訊]
※家庭理財五大黃金點位,你都抓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