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轉載)

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轉載)

2010年1月6日

如果說,20世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世紀,那麼,我們今天所處的千帆競發、萬象更新的時代,則更是一個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的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僅僅需要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不僅僅需要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還需要一種虔誠而又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古語說:「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我們最重要的是「讀」占螯頭,讓讀書使我們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

那麼現今的語文教師讀書情況何如?令人十分遺憾的是,在一些中小學有相當一批教師卻很少花時間去讀「課外書」,整日被「正統」的作業或教科書或「迎接」上級各項評估檢查所包圍。有這樣一份調查:

調查專題:語文教師的課外閱讀情況

調查人:蕭山市教委教研室朱華賢。調查分五塊內容,每一塊都令人擔憂。

(1)對當代優秀文學了解不多,能寫出茅盾文學獎作品長篇小說《白鹿原》作者的,沒有一人;能寫出近幾年最暢銷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僅占被調查對象的11%。(2)對當代知名作家和詩人知之甚少,要求寫出5位當代知名作家的代表或成名作,能寫出王蒙的,8%;能寫出劉心武的,13%;能寫出舒婷的,16%;能寫出雷抒雁的,2%;約有20%的人把賈平凹的代表作寫成《廢都》。(3)對優秀青少年讀物缺乏了解。要求寫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晨辰)、《真心英雄》(劉天天)的作者,絕大多數交了白卷。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寫的長篇小說《男生賈里》也無一人知曉。(4)對一些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的當今名牌期刊如《讀者》、《青年博覽》、《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留意不多。(5)對當代外國作家作品更是所知寥寥。知道卡夫卡代表作的只有1人,知道日本微型小說家星新一代表作的也只有1人。

我們一直埋怨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課外閱讀無序低效,責怪他們讀了多年的書,還不會讀書,每次考試,錯得最多的肯定是閱讀題。我想,所有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我們的語文教師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但我們憑藉的又是什麼呢?假使只有四至五年的養成過程,以及一年一年的在教學中的積累的經驗,再加上成長期間的時代限制而導致的精神貧血,也許我們很快會面臨「黔驢技究」的窘境。文字的蒼白來源於語文教師的貧乏!試想,教師的閱讀尚且如此,還能要求學生怎樣?以其昏昏,怎麼可能使人昭昭?

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努力實現教師自身的轉變,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

第一:觀念上,正確認識讀書的重要性。

荀子有云:「學不可以已」。對於教師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尤其是現代社會,一場方興未艾的「學習的革命」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誰不學習,誰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睜開慧眼,你就會發現,閱讀的好處多多:

(1)能增加文化底蘊:「沒有一艘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書籍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書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澱就厚實了,久而久之,就會透出書卷氣,一個語文老師就要重文人氣質,重提高自身的文學功底,多一點書卷氣。

(2)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語文老師每年不讀五六部書,幾年之後,他就不好當教師了。」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德洛爾特彆強調教師的四點責任之一,就是教師的自身培訓,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地再培訓自己。聯合國第16屆大會也確定了「閱讀社會」的概念,倡導全社會人人讀書,認為「讀書人口」在人口總量中的比例將成為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這個知識激增的年代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裡,想避免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只有廣泛的吸收中國古代文化、近現代文化,學習外國文化,學習現代化知識,才可能對新世紀整個世界的變化,以及當代經濟、文化、信息對語文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做出積極的反映。

(3)能引領學生進步:我們的教學對象是知識量很可觀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們老師的思想跟不上時代步伐,與學生的「代溝」就會愈拉愈大;如果我們的文學素養跟不上時代步伐,就無法再「為人師」。試想,我們不了解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怎麼引導學生理解網路知識?我們不知道克隆技術與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怎麼指導學生閱讀科技說明書?我們不研究市場經濟和證券,怎麼詮釋新時期的文學作品?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立體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師如果不多讀書、多讀雜書,怎麼指導學生橫向涉獵、縱向求索?語文教師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韻、氣質、魅力、領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內在的、主體的體驗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導,理的啟示。

(4)能迎接人文性教材的挑戰:新一輪課程改革早已啟動,新教材一改過去局限,從各個角度都注入了新鮮血液,吸納了一定量的現代科技文章,增加了大量有深刻內涵的著作,專門編寫了為學生髮展愛好和興趣的選修教材……教師如果不博學,怎麼輔導學生?不僅如此,教材還突出了閱讀表達,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詩歌、文言文、散文等等。一個教師若沒有系統的學科知識,沒有相當的文學素養,怎能領悟教材,把教材上「活」?而且,新大綱要求學生的課後閱讀量大大增多,教師如果沒有相當的閱讀量,沒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怎麼教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第二、實踐中,精心篩選閱讀的書目。

語文教師應該讀些什麼書呢?我認為,語文教師讀書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讀與語文課文直接有關的書。韓愈說「術業有專攻。」我也認為教師閱讀在「廣」的前提下,還要講求「專」,對文本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

(2)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如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如《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張志公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還有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前蘇聯心理學、教育科學院院士贊科夫的論著《和教師的談話》等。

(3)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有人說,人品即文品。對教師來說,人品也是教學的品位。「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烏申斯基語)「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羅曼·羅蘭語)而哲學、美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方面的書,都是主品位的書,細緻地讀它,有利於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增強教師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4)要博覽群書,雜采眾家。魯迅說:「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所以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厚積而薄發」。

教師,是知識的播種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當教師懷著一個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動過、被荷爾德林、海德歌爾的詩意浸潤過、被余秋雨、周國平等哲理文字熨服過……被真善美洗禮過的心靈走進課堂時,他(她)的教學就會具有直達學生心靈的震撼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語文教師們,讓「讀書創造成果」成為我們當今和未來「贏」的策略!

相關閱讀:語文教學與教師閱讀


推薦閱讀:

書中生物展:那些夾在舊書里的記憶殘片
炸開你的思維,閱讀也能這麼freestyle
深沉的愛——《大地上的事情》
2016 年 4 月份閱讀記錄
鴻雁之什閱讀答案_來源詩經_古詩大全

TAG:閱讀 | 教師 | 語文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