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機遇不是威脅
「一帶一路」是機遇不是威脅
中國駐英國大使 劉曉明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15年05月28日 06:41 AM
一個世紀前,西方「地緣政治學之父」、英國地理和政治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Sir Halford Mackinder)說:「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
此後,繼承麥金德衣缽的地緣戰略學家均將亞歐大陸視為人口最多、至關重要的心臟地帶。然而,當中國近期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貫穿亞歐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時,西方有些人不免開始庸人自擾。
他們懷疑中國是在搞「陸權」和「海權」齊頭並進,以回應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或揣想中國是從經濟私利出發,向外轉移國內過剩產能;或推測中國藉機提高自身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懷疑論者不清楚的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從來不是從地緣政治或者地緣經濟理論出發。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便車和快車,是為世界提供的有益公共產品。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同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讓沿線國家得益於中國發展。
從中國沿伸到歐洲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線路歷史上就是東西方商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今天,這兩條弧線上,從中國的西部地區到東歐,從東南亞到東非,普遍存在經濟不夠發達問題,需要國際社會來共同搞大開發,提振沿線區域的發展,使之再次成為歐亞間的大通道。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構想,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將利用自己的強大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來推動實現這一工程。為此,上個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時全力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
中方也積極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希望依託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和匈塞鐵路打造亞歐海陸聯運新通道。中國對「一帶一路」建設絕不搞專營、壟斷。恰恰相反,中國歡迎世界各國共同來承包、分包,共同搭建融資平台。
近期,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就是此類平台之一。亞投行同現有多邊開發機構的關係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它將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按國際慣例運行。英國在七國集團(G7)中率先宣布加入亞投行,這無疑值得稱許。當然,英國的決定自有其道理。很快,其他歐洲國家紛紛效仿,因為他們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
當然,也有個別國家在是否加入亞投行問題上至今猶豫不決,心理較為複雜。如果他們在21世紀的今天還迷戀地緣政治,我也想提醒他們注意另一位權威戰略家、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的觀點。雖然他在上世紀90年代將世界比作一張大棋盤,認為亞歐大陸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中心,但他也作了一個有趣的預言:「旨在更直接聯結歐亞大陸東西最富裕、最勤勞兩端的運輸網必將出現。」
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已遠遠超越布熱津斯基的預言,它不僅將打造歐亞間的「運輸網」,實現更緊密連接,而且將使整個歐亞大陸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每個國家都會從中受益。
本文作者是中國駐英國大使
譯者/何黎
推薦閱讀:
※梁敦仕:「一帶一路」戰略下煤炭產業發展機遇
※中國這招一箭雙鵰:對沖美國亞太再平衡 保護一帶一路
※王洪起:「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巨大商機」
※余亮:大聖,你再糾結就趕不上「一帶一路」了(大聖歸來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