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胃寒的艾灸療法

胃寒的艾灸療法胃寒的艾灸療法

胃寒,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溫胃散寒。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為四個方面:1、飲食:胃寒患者多由於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習慣:常常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癥狀加劇的重要原因。

4、天氣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於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艾灸治療胃寒: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闕,關元,足三里,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輕者每天一次,每次40分鐘至1個小時。

重症,每天一到兩次,每次1個小時左右。時間不要拘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施灸的時間。寒症無論是宮寒還是胃寒,都是遇寒則痛,遇熱者舒,所以由於寒凝導致的胃病,應該說最適合艾灸了。但是前提是,艾灸需要堅持。

灸足三里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推薦閱讀:

冬至艾灸治頑疾
【中醫針灸】1.2億乙肝患者的福音:艾灸兩穴,輕鬆治療乙肝
乾眼症如何艾灸?
走進艾灸,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
[轉載]艾灸與養生

TAG:艾灸 | 胃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