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好智囊?

張賦宇丨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好智囊?

2018-03-05

文丨張賦宇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當一位國家領導人出昏招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問:誰給他出的主意?誰在給他做智囊?

毫無疑問,每一位國家領導人的背後,都有智囊出謀劃策,因為再英明的領導人也有知識盲區,也難以掌握一個國家的全部重要信息,而聰明的領導人也是善用別人的眼睛、耳朵和大腦的。

但是,既然有了智囊,領導人為什麼還會出昏招?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好國家領導人的智囊呢?智囊到底應該是為了迎合領導人的意志,還是提出不同的觀點?到底是為領導人的行為(善行或惡性)進行解釋或背書,還是矯正領導人的錯誤?這樣看來,判斷一個智囊的好壞、高低也就簡單多了。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做一個好的智囊呢?三個要素:人格獨立,洞察世界潮流,經濟獨立。

具有獨立人格,可能是作為智囊人物最需具備的要素,只有這樣,他才能不為權勢左右,獨立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指出當政者的不足。當他提出建議的時候,不是為了迎合當政者的意圖,而是針對事物本身的規律。

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一直被西方的文化傳統所強調。蘇格拉底把自己比喻為牛虻,其職責是不斷叮咬統治者(政府)這頭牛,以防它打盹。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也強調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比如稍晚於蘇格拉底的孟子就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裡的大丈夫,就是指具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

可惜中國在秦統一後的專制建立後,知識分子逐漸失掉了獨立人格。今天的很多智囊,或為了一點實際利益,或對權力充滿了畏懼,對當政者阿諛逢迎,充當的不是智囊,而是奴才的角色。

而一個好智囊,為什麼要洞察世界潮流呢?因為世界潮流是一個國家發展方向的參照體系,尤其對於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全球化應該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矯正系統,在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和世界潮流一起向前。

一個好智囊,需要告訴領導人,世界潮流是什麼?他的行為哪些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哪些是逆世界潮流的?這樣,國家才不至於被世界拋棄。由於閉關鎖國和狹隘無知,中國近現代以來,逆世界潮流而動的荒唐事真不少,為國家和民族帶來深重災難,醒過來之後,才發現被世界潮流拋得太遠。當然,這個時候要不是早早結束了世界殖民體系,中國可能又會面臨一場鴉片戰爭的結局。

而智囊人物的經濟獨立為什麼重要?因為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前提。如果經濟不獨立,肯定要依附「機構」和「組織」,這樣就不太可能冒著丟飯碗的危險,來反對領導人的錯誤決策。

當然,並非說好智囊就一定不能在政府就職,拿政府薪俸,這要看一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比如,如果一個社會的知識分子能靠自己的知識,在全社會自由流動、生存,就不用擔心因為自己的建議,而被政府「下課」。但如果一個社會,譬如在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知識分子一旦丟掉了政府給予的工作就沒有飯吃,人人處在生活的恐慌狀態下,知識分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了,哪還敢給領導人提什麼意見呢?所以,這個時期的中國領導人是不需要智囊的,需要的只是一群吹鼓手。

說到智囊,我總是想起兩個事例。其中一個是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小羅斯福讀書不多,但他當總統的時候,總喜歡借鑒別人獨立的建議,其中一點,就是定期讓人給他彙報最近出版的書籍中的新觀點。而小羅斯福的智囊,更是對他的決策產生了巨大作用,這些卓越的智囊包括霍普金斯、哈里曼、墨菲和豪斯。小羅斯福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些智囊功不可沒。

另一個事例,是袁世凱和他的智囊古德諾。古德諾本是美國鼎鼎有名的政治學家,做過霍普金斯大學校長,是政治學經典著作《政治與行政》的作者,還是哈佛大學新校長熱門人選。我想,請這位老兄到中國,肯定是希望他能為中國的民主之路出謀劃策,誰料這位老兄到了中國,沒有對袁世凱稱帝意圖提出任何疑問,反而著文《共和與君主論》,認為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為袁世凱復辟帝製造輿論。一世英名,就這麼毀於一旦。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好智囊?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洞察世界潮流,就這三條。

推薦閱讀:

智囊全集-漂母
MBA智庫百科:手機里的商務智囊
智囊 卷二十六 雄略
新作《女智囊》溫信子著講(1)
智囊全集-子貢

TAG:人才 | 智囊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