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冷暴力:一記打在父母臉上的響亮耳光

父母金錢鋪路下的低齡留學困局

先說說被中美媒體大幅報道的小留學生暴力綁架案。今年三月在洛杉磯,十幾個來美讀高中的中國小留學生對兩名同校女生施以長達五個多小時的虐待,包括扒光衣服、暴打、用煙頭燙傷乳頭、強迫吃沙子、剃掉頭髮逼其吃掉等令人髮指的暴行。美國律師稱這一案件「性質之惡劣,手段之殘忍,涉案人數之多,所犯罪行性質之嚴重,在美國刑事案件中實屬罕見。」

目前,這個案件還在審理中,據悉,根據美國法律,十幾個施暴的小留學生中超過十八歲的主要被告可能將面臨最高終身監禁的刑期,其他人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

另外,被告留學生當中的一名學生家長被指因涉嫌賄賂證人被抓,又加演了一出中國家長試圖「花錢擺平」不成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

這個案件從一個側面暴露了近年來留學生低齡化帶來的問題,而遠方認為最該為這些問題負責任的是那些靠錢來培養孩子的家長。

對於中國父母而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體現在給子女提供優越的物質供給和生活環境上。特別是這些年在出國潮的裹挾下,許多有經濟能力的家長認定留學是孩子最好的出路,而且越早越好,於是,一批批十五六歲甚至更小的孩子沿著父母用美元鋪好的路隻身來到陌生的國度。而這些父母「天真」地以為金錢可以替自己盡父母的責任,金錢可以給孩子帶來大好前程。理想很「豐滿」,可惜現實很「骨感」。金錢可以讓孩子入讀昂貴的美國學校(有的其實是爛校),可以讓孩子開豪車住豪宅。可是卻不能保證孩子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事實上,這個年齡的青少年沒有家長在身邊,缺乏應有的庇護和管教,很容易成為群體意識的奴隸,欺負他人或被他人欺負。捲入這起暴力案的小留學生全部來自洛杉磯一所以中國留學生為主的私立高中,暴力欺凌在那裡屢屢發生,案中的受害人之前已經多次被打。可是打人者和被打者的父母對此都一無所知,想來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孩子在他們心中「高大上」的美國學校里竟然干著與國內校園裡的小混混一樣的勾當。

有些家長,如果孩子出國前家教缺失,卻指望美國的學校和寄宿家庭來管束孩子,培養他們的三觀,這種想法實在是「很傻很天真」。

現實中,很多富裕起來的國人從孩子一出生就這樣規劃:一路貴族學校或重點學校,各種才藝學習,各種補習,各種考試,然後出國讀高中或上大學。這裡的每一步每一項都是依靠父母金錢上慷慨付出來實現的。可是這些自豪的父母卻忘記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培養孩子先成人,後成才。

而培養孩子成人,父母要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是情感、時間和精力,是自己的言傳身教,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陪伴與教導。而這些卻是很多「忙碌」而富有的家長捨不得付出的。

於是,那些剛剛進入青春期、在溺愛中長大卻缺乏良好家庭教育、還沒有建立起成熟健康的人格和思想的孩子們,在被父母送到國外時,問題就出現了。

他們不缺錢,缺的是愛和安全感。他們扎堆兒在一起,甚至產生幫派,不斷滋事。他們曠課打遊戲,毫不心疼、沒有節制地揮霍父母的金錢。他們不停地更換異性朋友,常因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最要命的是,雖然身處美國,他們連最起碼的法律常識都沒有,如這次暴力案中的一個女孩就邊施暴邊叫囂「報警也不怕,局子里有人」,真是錯把他鄉作故鄉了。只是,和中國不同,等待她們的是美國法律的嚴懲。

相信上面的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留學生的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有錢不是萬能的」,留學這條路,僅靠金錢是無法把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的。

獨守心靈荒涼的留守兒童

另外一條刺痛億萬人心的新聞是貴州畢節留守四兄妹服毒自殺案。「農民工」和「留守兒童」這些標籤讓輿論更多地把矛頭指向了造成悲劇的外部社會原因。可是不容否認的是未盡職責的父母是製造悲劇的元兇之一。

畢節四兄妹雖然生活在貧困縣,但並不是因貧窮而死的。他們住著在當地條件不錯的三層小樓,他們有學可上,家裡有糧食,有肉,有手機電視,有銀行卡,裡面的幾千元錢讓他們可以常常去食雜店買零食。

他們缺什麼?他們缺一個「家」。母親因家暴出走,父親外出打工,留給四兄妹的是個冷冰冰的房子,而不是家。四個孩子中最大的只有十四歲,還是個孩子,卻要又當爹又當媽拉扯三個妹妹。沒人知道,是怎樣的孤獨和絕望讓他們選擇了自殺。

在今天的中國,數千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存在是社會發展付出的沉重代價。無數個家庭的年輕父母為了生活、為了讓孩子過上好日子把年幼的子女丟給年邁的祖父母,甚至像畢節四兄妹那樣如孤兒般生活。他們拚命賺錢,寄回家裡,孩子不愁吃穿了,可是父母那奔忙的腳步卻停不下來了。漸漸地,他們忘記了孩子的「好日子」是個有爸有媽的溫暖的家,他們以為給孩子賺錢,給孩子攢錢就是為孩子好。在很多農民工的意識中,對子女教育的理解就是「拿錢供孩子」。

就這樣,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一代留守兒童在缺少親情和教養中長大,他們沒有忍飢挨餓,可是他們的心靈一片荒涼。他們中有的性格孤僻,心理不健全,學業荒廢,遊手好閒,整日坐在遊戲廳里;有的身染各種惡習,酗酒吸毒,打架鬥毆。出門辛苦打拚多年的父母驀然發現他們用血汗錢供養出的子女已與他們感情淡漠,形同路人。

遠方觀點

今天的社會,無論富人窮人,都太過於迷戀金錢的力量,以至於把兒女教育這樣的頭等大事也託付給了美元和人民幣。「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個問題」,可是偏偏有人不懂得子女教育是單靠錢無法解決的大事。如上面提到的兩則新聞,把未成年孩子送出國的,以為孩子在美元的澆灌下會自動茁壯成長的父母,卻不知也可能把孩子送進美帝監獄接受教育去了;把孩子丟在家中外出打工的父母,與孩子的聯繫就是銀行卡和手機,與孩子的交流就是要錢給錢,這樣養大的孩子,於己成了陌路人,於社會可能培養的是廢人、禍害,甚至釀成畢節這樣的悲劇。

從金錢崇拜的迷失中走出,我們會看到,做父母的有很多事要做:關愛、陪伴、溝通、管教、責任,這些都遠比金錢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更重要。


推薦閱讀:

當代家庭教育中的「五過」
如何建立時間管理知識體系?
【每周必讀】教育、人才等行業資訊精選第12期,3分鐘看完!
今年的The Guardian【卓越教學獎】屬於英國金斯頓大學!
別再鼓吹所謂的「素質教育」,別害了我們的孩子。

TAG:教育 | 父母 | 暴力 | 冷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