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腸易激綜合症

中醫治療腸易激綜合症返回目錄內容概述:中醫治療疾病講究的是從機體的整體出發,中醫認為肝乘脾,脾土受伐是腸易激綜合症發生的基本病機。在治療上講究的是因人而異。

中醫治病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辯證論治。辨證論治是根據患者自身的整體狀況所表現出來的癥狀進行配藥治療,同一種病的治療方法可能不同,千人千方,針對性較強。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華。下面介紹中醫辯證論治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方法:

1、由於情緒激動而激發的腸易激綜合症-抑木扶土調肝脾

情緒的變化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是形成腸易激綜合症的內動因素。常因焦慮、憤怒、抑鬱、精神緊張和恐懼等劇烈的情志變化而激發。

中醫認為肝乘脾,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機。「痛責之肝,瀉則之脾」,病發於肝旺脾虛,治宜抑肝扶土,調理肝脾。抑肝有柔瀉與疏瀉之異:腹痛較嚴重者,用白芍柔和肝體,緩肝之急斯為瀉肝,即《內經》「肝苦急,急食酸以緩之」之意;脅腹脹明顯者,用麥芽疏肝和胃;脅肋脹滿者,用柴胡疏達肝氣。健脾當用党參、白朮甘溫益氣,扶土運脾,調補中虛。

2、水樣腹瀉伴有腸鳴音加重者-分利收澀縱而擒

腸易激綜合症中的小腸功能障礙明顯者,主要表現有水樣腹瀉,臍周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這些主要是由於腸內水濕內盛,內迫下注所致。

治療上應分利水濕與收澀固腸相兼顧,縱擒攝宣調腸胃。分利水濕用胃苓湯疏利三焦水道,開通「支河」以流濕,疏導沃土濡腸之水濕改道小腸,即利小腸而實大腸。與此同時,須將收澀固腸寓於分利水濕之內,收澀用烏梅、石榴皮、芡實擒津固腸,抑制腸蠕動,延長水谷在腸道的停留時間,禁固胃關。水瀉緩解之後當轉為溫補兼澀,用附子理中丸加肉豆蔻、補骨脂溫補脾腎,使脾胃陽氣振奮,水谷藉以生化。

3、便秘和腹瀉相交替者-補脾運中調氣機

腸易激綜合症表現為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為結腸運動障礙與分泌功能障礙的混合型,常伴有上腹不適、飽滿、噁心等。此為脾虛乏運、氣滯濕阻所致。脾虛濕勝則瀉,脾獃氣滯則結,治宜健脾胃助運化,調整腸胃功能。健脾運中宜用四君子湯甘補溫運,強健脾胃,崇土以助中運;調整腸胃功能重在調理中州氣機,宜用枳實與陳皮相伍,斡旋中州氣機,或枳實配葛根導滯昇陽調理升降,或枳實、陳皮配肉豆蔻疏澀並用,縱而兼擒調理腸胃。

4、大便有排不凈感,肛門墜脹-健脾升清陽

腸易激綜合症以結腸運動障礙為主者,大便次數增多,便後仍感便意未盡,伴腹墜脹腸鳴。這些都是脾胃清陽不升,濕濁滯留大腸所致。即《內經》所說「清氣在下,則生脹」之故,一般健脾助運化可收效。若健脾無效,則宜配合昇陽盪風。

昇陽用葛根,升發脾胃清陽之氣並止瀉;所謂盪風者,用升浮之葯如防風、升麻、白芷等。醫者以風葯散治外濕者很多,治內濕者很少,卻不知風葯盪風化腸濕確有卓效。從病因方面認識,風與泄瀉的發生關係密切。

推薦閱讀:

巴山夜語中醫大講堂: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12)證與辯證
30 女人請注意:名老中醫告訴你,女人應該這麼做
中醫私藏的防治中風後癱瘓的妙方!用它煮水喝,每天兩次
中醫推拿之經絡與腧穴
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112 脂溢性皮炎

TAG:中醫 | 中醫治療 | 治療 | 腸易激 |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