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中的短視頻,你可能並不知道的幾個真相
「人人都在談論他,卻很少有人真的明白他。」當資本的大風吹起這個眾創的時代,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隨處發生,同樣也在短視頻這個行業中上演著。
很多人過去的兩年最直觀的感受是:短視頻正轟轟烈烈侵佔社交網路。僅僅 2014 年宣布獲得融資的短視頻產品就有 9 款。巨頭踏入,新浪微博戰略投資秒拍,騰訊開始著手做微視;後起之秀美拍也不甘示弱,用戶數量在 9 個月內增長到 1 億。
這樣的繁榮景象在一年後發生了第一次洗牌。微視自動退出,默默離場;創業公司的產品經過用戶和市場的淘汰所剩無幾,活下來的只剩秒拍和美拍兩款產品,儘管其用戶數量都在增長,再看看用戶活躍度——真正在像「發朋友圈」一般進行短視頻創作的人並不做,甚至連「圍觀」他人生活的興趣都在下降。
短視頻將會繼續爆發還是後繼乏力?這個被資本堅定認為是下一個風口的行業還需要邁過哪些瓶頸?以下的幾個事實或許會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一些。
1. 亮眼的數據背後是用戶活躍度的下降截至 2015 年 10 月 15 日,美拍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 1.7 億,秒拍上面視頻點擊總量達到 5.1 億次。
微博第三季度財報的數據顯示,微博內視頻日播放量環比增長 82%,微博+秒拍視頻播放量環比增長 140%,短視頻成為微博新的增長點。過去微博 TOP100 熱門排行榜鮮有視頻內容,如今短視頻基本覆蓋 25% 以上。
這些數字讓短視頻行業看上去形勢大好——如果我們忽略掉這些公司不願對外提及的活躍度的話。目前市場覆蓋率排在第一位的美拍,活躍度比初期下降很多;秒拍則主要得益於微博導流的效應,它實際的用戶數量只有 2000 萬,在 Talking Data 同類產品的排行中已經到了 18 名左右。
2. 短視頻產品正在降低拍攝門檻,培養用戶習慣
為了提高用戶活躍度,短視頻的產品們便想辦法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並且嘗試用娛樂明星等資源去帶動普通用戶參與其中。
這也是美拍最開始就受到歡迎登頂 App Store 排行榜第一名的原因。美拍從開發之初,就將特效作為最大的賣點。基於同公司產品對於影像處理技術的積累,美拍提供 30 多種濾鏡、視頻效果,將用戶拍攝後的視頻處理技術進行了打包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生產一段「好看的」短視頻的門檻。幾個普通的分鏡頭、加上 MV 模板,再找一個適合的濾鏡,一鍵生成——小白用戶也能生產出「至少看上去還不錯」的短視頻作品。
之後的其它產品也紛紛效仿,甚至今年剛剛誕生的小咖秀為了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連劇本和劇情都為你設計好了——你只要打開 app,按照提示操作,「嘴對嘴」地模仿就可以了。
當然,降低使用門檻只是最基礎的一步。為了更進一步調動用戶的主動性,短視頻產品們又開始紛紛邀請娛樂影視明星和視頻創意達人入駐,希望榜樣的力量能夠帶動普通用戶參與到內容生產當中。
3. 問題關鍵在於有價值的內容太少「大 V」越來越活躍的結果是,普通用戶生產的內容就更少了。到後期,用戶從「主動拍」退化成了「被動看」。短視頻產品在內容生產上走入一個惡性循環:UGC 生產的內容粗糙,PGC 的內容的帶動能力有限,沒有深度社交關係的普通用戶逐漸失去了生產與分享的意願。
美拍們通過做好產品強化了短視頻應用」拍「的本質,但是當用戶玩膩了濾鏡和特效之後,app 們更持續的價值在哪裡?目前來看,美拍和秒拍的思路還停留在成為「第二個優酷」的層面上,半專業級別的 UGC、高質量的視頻、流暢多元的互動和溝通,這些顯然都還沒有出現。
4. 倖存者的下一步:向「媒體」和「社區」兩個方向分化美拍和秒拍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簡單來說,「媒體屬性」與「社交屬性」是當前短視頻產品的兩種基本思路。如果選擇前者,那麼必然需要更多優質內容和 PGC,以娛樂明星和具備生產故事性短視頻專業能力的「達人用戶」進駐平台就成為必須;而選擇後者的話,就需要構建一個具備活躍度的社區,有沉澱的關係鏈來維繫一個高品質的社群,並且需要讓用戶保持生產、分享與互動。
事實上,兩個倖存者恰是這樣做的:美拍和秒拍逐漸產生差異化,前者正在努力打造一個成熟的社區,而後者則很大程度上成了短視頻領域的「新浪微博」。
從產品上就可以很直接的看出美拍的思路:原本 60 秒的視頻時長被延長至 5 分鐘;打開 app 的便是供用戶選擇的 14 個頻道分類;更加強調「大 V」概念,不僅有大批明星的入駐,還有很多「視頻生產者」(例如飛碟說,萬合天宜等)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最初「打造工具」的思路讓美拍錯失了搭建社交關係鏈的機會,現在,它正在試圖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彌補當初的決策失誤。
秒拍則主要是因為得到了新浪微博的青睞。秒拍與新浪微博互為載體,除了資本上的合作,微博上的視頻業務全部交給秒拍,同時新浪微博也為秒拍驅逐了競爭對手:所有在微博上面的短視頻都帶有秒拍的水印,秒拍競品美拍的短視頻已經不能在微博上分享。另一方面,微博上面的明星、大 V 用戶生產的內容,與粉絲的互動已經成為秒拍吸引目標用戶的最主要的手段。
新浪微博 2015 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5. 短視頻困境:燒錢成為必須,盈利有待破局
路徑不同,也陷入不同的困境。一下科技在打造短視頻矩陣的過程中,過多地依賴了新浪微博的支撐。無論是秒拍、小咖秀還是即將面世的直播產品,從其本質的「工具屬性」上來講,都不是做的最好的。短視頻矩陣設想背後有諸多問題待探討:明星的內容局限了其它創意用戶的生產空間,單純 UGC 的創造能力不足,移動直播的爆發還未到來——秒拍等幾個產品能走多遠還難以預估。
美拍則困於從工具到社區的轉變之中。一方面,極強的工具屬性深入人心,很多用戶都只把美拍看做視頻版的「美圖秀秀」,會用美拍優化完視頻之後去其它社交平台分享;另一方面,其中的社交也都是「草根」之間的,並不被看好。從長遠來說,一堆低質量的視頻互相傳播,不具備粘性。短視頻不僅要看上去很美,它的剪輯、劇本設計也很重要。
兩款產品面臨的共同問題則是,逃不出「燒錢卻不能盈利」的怪圈。短視頻雖短,卻同樣需要大額帶寬的投入;所有的短視頻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人工成本支出;這還不包括產品特效中涉及的音樂、圖片等版權支出、廣告支出等。曾有媒體報道美拍每月的成本投入是 1000 萬元。
但盈利方式呢?短視頻很難像長視頻那樣通過貼片廣告的方式盈利,傳統的廣告和宣發收入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多產品都打著「不考慮在短期內獲利」的旗號,實際卻是在真正聚集大規模、有粘性的用戶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方式盈利。用周煒的話來說,「用戶是忠誠的是很重要的,只要用戶不會輕易走掉,產品的價值總會體現,那麼盈利模式就沒那麼重要。現在重要的是怎麼把 99% 的需求給解決掉。」
6. 資本認可:短視頻將來仍有巨大空間
參與秒拍 C 輪投資的凱鵬華盈合伙人、投資人周煒在看到新浪微博 2015 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之後,感慨自己去年投資秒拍時候對短視頻爆發時間點的預測過於保守了,「用戶行為拐點的到來比我預期的更快。」
一系列數據使投資人興奮,他們同兩年前一樣,還是堅定這樣的看法:隨著 4G 網路的普及和手機硬體條件的提升,文字、圖片的表達方式都會式微,短視頻定將崛起。
於是,資本仍然源源不斷湧入短視頻行業當中,2015 年 11 月,秒拍的母公司一下科技完成了 2 億美金的 D 輪融資。新浪微博持繼續領投,Star VC、韓國 YG 娛樂、紅杉資本等跟投。儘管資本承認短視頻市場還未成熟,但也相信這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而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兩年,是周煒的答案,「任何一個產品在早期,都需要調整方向。中國的產品進化的特別快,這個產品從出現到成熟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用戶現在也不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產品,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用戶行為也就基本穩定了。」
7. 有價值的東西如何長久:內容為王!短視頻的「虛火」甚至然很人認為中國這樣缺乏創意的土壤上是不會滋養出下一個 Vine 的。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全民皆創造者」的時代短時間內不會到來,UGC 很難創造出太大的影響力。但另一方面呢,PGC 模式或許能讓中國的短視頻產品們看到未來。如果能夠生產足夠多的、用戶感興趣的視頻,那麼中國能否誕生一個 PGC 版的 Vine 也未可知。
可以設想,在將來一段時間內,能夠生產出優質內容的 PGC 將是視頻平台們搶奪的關鍵資源——無論是優酷還是美拍,優質的內容都將是這些視頻社區能夠長久生存下去的關鍵。PGC 是好內容的唯一來源嗎?中國是否會進入全民娛樂的時代?Vine 會不會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同樣深陷困境?
一切都未可知,沒有人能預見短視頻的未來走勢,也沒有人能成為永遠的贏家。但任何能夠長久的產品都必有其價值,而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好的內容將是短視頻產品價值幾何的關鍵。
題圖來自海洛創意;數據來自Talking Data
推薦閱讀:
※短視頻編導實習經歷及感悟
※看了100個短視頻後,我總結了這幾個廣告植入方式!
※帝聯觀察:一篇文章簡析短視頻和在線直播行業格局!(上)
※Cold Steel 美國冷鋼 Espada 埃斯帕達戰術折刀測評
※短視頻造假術,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