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答記者問(完整版附簡評)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10日(星期五)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在記者會上,周小川等對市場關注的匯率、利率、資管監管、債券市場、貨幣政策、第三方支付、住房貸款、融資難、數字普惠金融、外匯儲備、資本流入流出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復。
周小川:今年的人民幣匯率應該比較穩定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2016年下半年開始,匯率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變化,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同時也要穩定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當中的地位。請問2017年央行有哪些工作保障匯率的穩定?
周小川:您剛才提到的2016年下半年匯率波動比較大一些,有多種因素,我簡單說兩個。第一,2016年下半年,中國對外投資和其他方面的外部花銷比較猛一些,每年下半年這個季節都會多一些,去年多得明顯一些,也包括有一些企業在外面收購的熱情比較高。第二,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之後出現了很多和一般人預期不太符合的變化,因此導致美元指數上升比較猛。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波動比較大。我們相信,今年隨著中國經濟比較穩定,而且更加健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都取得成績,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比較好,應該說匯率自動就有一個穩定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們有關政策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在執行和監管方面要做得更精細一些。因此,我們相信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的人民幣匯率應該比較穩定。當然,外匯市場歷來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市場,會隨著整個全球經濟,也隨著中國所發生的各種事件不斷波動,誰也不能夠非常準確預期2017年走下來還會有哪些不確定性,哪些事件會發生。因此,正常的匯率波動是一個常態,也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周小川:各國利率水平主要由其國內經濟情況決定
彭博新聞社記者:您認為中國和美國在利率方面的差異,對於維持人民幣的穩定重要性如何?
周小川:從外匯市場的交易層面上看,特別是有很多交易室、交易員,從他們的層面上,利率差異往往是導致一些短期操作方面的動因,錢是會朝著利率高的方向移動。但是,從中期的角度來看,各國的利率水平主要由國內經濟的情況所決定的,而國內的經濟情況既包括經濟增長、就業、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以及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各國也不一樣,各國利率也都是有差異的。比如,你們看日本多少年利率都很低,跟其他貨幣有明顯的利率差距,但不見得說就一定會導致非常明顯的、持續的投機活動或者資本流動。這是我的看法。
周小川:資產管理不能轉來轉去 要著重為實體經濟服務
上海證券報:我的問題關於資產管理業務。據了解,央行目前正在牽頭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的標準和規制,請問制定、出台統一監管標準的初衷是什麼?將圍繞哪些具體的方面規範資產管理業務?大家都知道,資產管理業務涉及的部門比較多,請問現在各部門之間是否還存在分歧,具體的政策將何時出台,更進一步思考,能否把這項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看作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試驗田?
周小川:我們兩年多以前已經初步設置了一個協調機制,這個機制叫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最近研究了資產管理的問題,也有的人會把它稱之為理財產品的問題,因為資產管理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理財產品。「一行三會一局」,也就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之間已經在許多比較大的問題上初步達成了一致。我們可能會進一步細化以後,作出一些初步規範。但是,這個規範決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我們會把一些存在的突出問題規範一下。
現在有哪些方面的問題呢?一是理財產品市場上有一些混亂,這些混亂包括比如標準差距太大、套利機會太多、投機性過強等問題。二是監管之間通氣不夠,對市場總體觀察和風險把握還不夠好,所以這方面也要加強。從資產管理各種個體來說,有一些是投機性過強,忽視風險,沒有一些起碼的風險管理的做法。三是大家所關心的,有一些資產管理產品或者理財產品嵌套運行,就是從金融系統一個行業的一個公司到了另外一個行業的一個公司,來回在系統里轉。而我們強調資產管理和其他金融業務一樣,要著重為實體經濟服務,轉來轉去錢沒有到實體經濟去。這中間到底有些什麼問題,可能有一些是套利,甚至有一些是違規的行為。就這幾個方面,大家對資產管理究竟怎麼定義、都是哪些範疇、都存在哪些問題,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還會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而且在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還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層次,現在還沒有做到,我也沒有辦法告訴你。
潘功勝:穩步地推動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中新社記者:我的問題是有關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我們看到,從去年開始,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舉動很多,而且最近一段時間花旗(Citibank)和彭博相繼把中國債券納入他們的相關指數,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今年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步子會更快一些,會有大的舉動?謝謝。
周小川:我先說兩句,然後再請潘功勝行長說。您說的這個問題是對的,債券市場從發展的早期開始,就秉著開放、公平競爭這樣一種思路建立並發展。因此,債券市場始終都是有對外開放的內容,並不是哪一年有一些突出的舉動。去年有利的方面是,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邁進,人民幣被納入SDR籃子,這些都有利於外國投資者提高對中國的債券市場的興趣,積極性也增加了。我們也相應推出了一些政策,但不是一些突出的政策,我們也不刻意追求人民幣債券是否納入某一個具體的債券指數,但是會穩步地在這個方向推進,在對外開放方面,會逐步再取得更明顯的進展。
潘功勝:周行長講的已經非常全面了。我想,近年來中國的債券市場發展速度的確比較快,債券的品種也更加豐富,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地完善,投資者也日益的多元。所以,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在對支持中國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也在穩步地推動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這種開放基本上在兩個維度上進行:一是境外機構到中國市場發行債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熊貓債」。到目前為止,國際開發金融組織、國外政府、國際上的著名金融機構和企業,這樣一些主體都有在中國債券市場發債的實踐,到去年年底,「熊貓債」發了600多億人民幣。其中,去年大家也看到世界銀行在中國發行了以SDR計價的債券。
二是推動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近幾年以來,人民銀行在放鬆、放寬市場准入,消除有關限制,豐富對沖工具、便利資金的跨境匯入匯出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從去年以來,大家看到的還是比較多的。所以,現在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是400多家,大概是8000億元人民幣,去年一年增加了100多家,額度增加了1500億人民幣。另外,大家看到,3月1日彭博設立了兩個新的指數,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到新的指數之中。花旗前幾天也宣布,有三個指數準備把中國的債券市場納入其中。
正如剛才周行長所提到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中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下一步,對人民銀行來說,我們一定會完善相關制度的安排,比如法律、會計、審計、稅收、評級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一個更加便利和友好的制度環境。同時,推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跨境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和境外投資者多一些溝通和交流,我想這個事情也不是那麼著急,得一步步走,走得更加穩健一些。謝謝大家。
周小川: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有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日報記者:近期,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利用各種工具,市場認為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有人會有這樣的擔憂,認為會傳導到實體經濟頭上,會加劇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的情況,您怎麼看?更有人覺得,央行在收緊貨幣政策,甚至以後還會有加息的可能,您認為市場該如何理解央行的這樣一種操作?謝謝。
周小川: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還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或者更明確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至於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確實中央銀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帶有引導市場價格、引導預期,同時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但是也不見得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要作出過度解讀。貨幣政策總體來說還是穩健中性。
至於有一些人的擔心,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說。首先,如果經濟中貨幣數量太大,像總理說的,我們不搞大水漫灌,但如果真是大水漫灌的話,實際上對經濟還是非常有害的,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資產價格泡沫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在穩健方面適當做得更加中性一些,會有利於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企業要「三去一降一補」,如果貨幣太松的話,壓力就不夠,所以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至於說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首先這些年這個現象還是始終存在的,但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比例實際上每年都是在上升的。現在中國已經達到一個什麼情況呢?在人民幣企業貸款60多萬億這麼一個盤子下,已經實現了貸款餘額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三分天下,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是大型企業佔一半以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占的比例比較小一些。大概從2010年左右開始,貸款新增量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基本是三分之一了,但是餘額還有很大的差距。到去年,大、中、小三個組成部分都是三分之一。所以,在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銀行業、金融業自己也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說,要更多地面向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因此,融資難的問題會逐漸有所緩解。而價格問題是除了名義價格,還要看實際價格,這跟物價和其他因素有關係。
周小川:一部分支付機構就是動機不純
中國證券報記者:我的問題提問給范一飛副行長。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非常迅速,人民銀行也採取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收緊牌照發放、備付金集中存管等,這些舉措是否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目前第三方支付產業的整體狀況怎樣?下一步人行還會採取哪些監管措施?謝謝。
范一飛:支付產業關係到千家萬戶,是一個基礎性的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隨著產業規模不斷做大,創新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從廣義和狹義來看支付產業,廣義的支付產業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行業,狹義的支付產業主要指非銀行。我理解你剛才的問題,主要是講非銀行支付機構一塊。
這幾年隨著行業的發展,確實累計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因為市場參與者眾多,總體而言市場供給和需求有一些失衡,供大於求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行業也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第二,由於各方面原因,包括機構內部內控薄弱、風險管理放鬆等原因,對消費者的保護不夠。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消費者的個人隱私特別是關於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一些信息公開在網上買賣。二是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比較嚴重,有些機構把客戶的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的人數可能數以萬計。
針對這些問題,近兩年主要做了幾件事。首先,對前期累計的風險進行化解和處置,盡量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為此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強化基礎建設,把我們領域的基本規矩建起來,這也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因為整個非銀行支付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新興事物,一開始我們對它作一些觀察,包容它的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對客觀規律認識清楚了,我們再來努力加以規範。這些年我們出台了網路支付辦法,推行了賬戶分類制度,對支付機構也實行了分類評級。剛才記者提到對備付金實施集中存管,當然制度已經出台,第一次存管馬上就要進行。三是加強監管。又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上除了持證的機構以外,還有大量機構無證從事支付業務。到1月份為止,全國清理出239家無證也就是非法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進行了整頓、清理,部分已經移送給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於「亮劍」,進行處罰。
經過幾方面的努力,支付產業不但沒有停滯,還在快速發展,更為健康地發展。我這裡可以給大家一些數字。從2013年到2016年,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億筆增加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90%。其中,網路支付業務增長更快一些,去年支付機構業務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2%和87.6%。可以說,我國支付業務的產業規模、普惠程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都是比較好的。前不久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會上一些同行跟我講,他們也很希望了解中國在支付產業發展和監管方面的做法。下一步,我們還繼續秉持五大監管理念,把支付行業的監管工作做好。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下一步主要是做好執行工作。謝謝。
周小川:我補充兩句。一是人民銀行認為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支付業造成一些巨大的改變,這個改變是進步,因為帶來很多新的手段。人民銀行高度鼓勵,同時也和各種業界共同合作,把金融科技的發展搞上去。特彆強調一點是網路科技的發展,還有就是數字貨幣的發展,其中也包括區塊鏈等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會在未來產生一些當前人們不容易完全想像或者預測到的影響。但同時,像范一飛副行長所講的,既要鼓勵發展,同時也要防範風險,健康發展。其中不健康的行為要不斷規範。當然,也不是說從一開始就去束縛人家的手腳,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大家已經看到一些問題,必須進行規範,包括無證經營問題、侵犯隱私問題、支付產品安全性不夠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部分支付機構的動機和心思並不是想用新的網路科技手段把支付搞好,而是眼睛盯著客戶的備付金,覺得那個資金可以拿來賺利差,甚至有的打自己的主意,缺錢的時候從那裡挪用一些,這就是動機不純。我們支持支付業真正把心思都撲在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安全和為客戶服務上,而不是瞄著人家的資金,在那個資金上打主意。我們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也要實現這樣一點,這對於將來的健康發展也是很重要的。謝謝。
周小川: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
路透社記者:去年新增貸款和融資總量都創記錄,今年貨幣政策轉向穩定中性,而且強調防範風險,這種情況下今年信貸的增長勢頭會不會得到一些遏制?另外,去年住房貸款在新增貸款接近40%的比例,今年會不會有所改變?連帶問一下,利率水平會不會進一步上升?謝謝。
周小川:這個問題是一連串的問題。我記得你一開始說的是去年社會融資總量、信貸增長,這大概都是12、3%左右的速度。一方面,中國經濟還是有潛力繼續增長,另一方面,從整個國際情況來看,G20也在號召20國進一步努力促進經濟的復甦,在原有基礎上將GDP增長再提高一些。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情況來說,我們定的數字是M2增長12%左右,這是一個預期數字,並不是任務指標。另外,在社會融資和信貸方面也大致按照這個速度進行掌握。這是根據全球經濟和中國自己的經濟情況來制定的。
與此同時,在執行過程中還要根據經濟的反饋數據、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微調。我們認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意見、數字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同時,我們也聽到兩會代表都支持這個想法。
至於結構上的問題,說起來就比較多一些。去年,房地產信貸裡面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個人購房貸款。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於居民買房子,同時,在一些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住房庫存比較多,有助於降庫存。但是反過來說,在一二線城市又容易使住房價格上升。總體上來看,個人通過住房貸款購房以後,實際上資金就轉到開發商。房地產開發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會帶動一系列產業供給,所以這個貸款不能簡單看作是買房子,實際上會傳遞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同時,這個產業鏈還帶動與它相平行的一些產業鏈,比如家用電器等。我就不多說了。總體來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
周小川:融資難的問題會逐漸緩解
經濟日報記者:近期,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利用各種工具,市場認為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有人會有這樣的擔憂,認為會傳導到實體經濟頭上,會加劇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的情況,您怎麼看?更有人覺得,央行在收緊貨幣政策,甚至以後還會有加息的可能,您認為市場該如何理解央行的這樣一種操作?
周小川: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還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或者更明確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至於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確實中央銀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帶有引導市場價格、引導預期,同時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但是也不見得對每次操作數量、價格都要作出過度解讀。貨幣政策總體來說還是穩健中性。
至於有一些人的擔心,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說。首先,如果經濟中貨幣數量太大,像總理說的,我們不搞大水漫灌,但如果真是大水漫灌的話,實際上對經濟還是非常有害的,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資產價格泡沫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在穩健方面適當做得更加中性一些,會有利於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企業要「三去一降一補」,如果貨幣太松的話,壓力就不夠,所以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至於說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首先這些年這個現象還是始終存在的,但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比例實際上每年都是在上升的。現在中國已經達到一個什麼情況呢?在人民幣企業貸款60多萬億這麼一個盤子下,已經實現了貸款餘額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三分天下,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是大型企業佔一半以上,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占的比例比較小一些。大概從2010年左右開始,貸款新增量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基本是三分之一了,但是餘額還有很大的差距。到去年,大、中、小三個組成部分都是三分之一。所以,在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銀行業、金融業自己也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說,要更多地面向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因此,融資難的問題會逐漸有所緩解。而價格問題是除了名義價格,還要看實際價格,這跟物價和其他因素有關係。
周小川:鼓勵科技類企業向數字普惠金融方向發展
南方都市報記者:去年G20發布了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我們都知道,數字鴻溝出現。請問周小川行長,數字鴻溝是否會影響到數字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關於推進數字普惠金融,下一步央行將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政策?謝謝。
周小川:在去年G20峰會中,一個是把數字技術、普惠金融兩個結合起來,同時還有綠色金融等議題。普惠金融,在G20場合已經講了若干年了,意思就是全球經濟危機以後,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因此,希望金融服務能夠更多地惠及大眾。同時,在整個經濟復甦過程中,也不能僅看著塊頭大的一些老牌的發達國家,還要把更多的資源引導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面向弱勢群體。金融服務就應該更多向這個方向傾斜,金融服務裡面也包括像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社區金融服務、各種支付手段等內容。但是,全球普遍共識認為,真正對社區和偏遠地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數字技術,也就是利用網路,利用移動設備,像手機等。這是最有效的辦法,全球若干國家也都有一些經驗。
因此,在這個方面,央行和業界共同促進這個領域的發展,更主要的是業界,這包括傳統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小型金融機構更好地為基層服務。從政府和央行的角度來說,希望在這方面給他們一定的激勵機制,有助於他們往這個方向發展。除了已經存在的金融機構以外,還有要鼓勵科技類企業向這個方向發展,同時也向這個領域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話,就會逐步改變貧窮偏遠地區金融服務差、基層金融服務不足的現象。從全球經驗比較起來看,大家注意過幾個地方的經驗。比如,可能有的同志也知道,像肯亞利用手機發展普惠金融,其中包括支付服務。在中國,這方面的數字也非常令人鼓舞。聯合國有一個普惠金融的組織,這個組織把普惠金融排了若干個指標,這些指標表明,中國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同新興市場國家比較起來相當不錯。但是,我們應該感到潛力確實比較大,科技力量發揮不充分,還有很多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要通過改革開放和學習全球各個地方好的經驗,進一步推廣普惠金融,也是把它作為我們做好黨中央、國務院所抓的扶貧攻堅,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專門提出的扶貧攻堅任務的一項主要內容。在激勵機制方面,除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其中還有一條就是,我們在貨幣政策中有一些結構性信貸政策的傾斜,包括像扶貧再貸款等等,也在這方面給予支持。
易綱:剛才周行長說到,中國在這方面還是發展的比較靠前,我們現在強調,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提供存款、貸款、匯款、支付、保險、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能夠讓農村廣大地區的老百姓有金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金融安全,也就是說,把安全放在一個首要的位置。存款、貸款、匯款、查詢、保險等這些基本的金融服務都能夠到達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在扶貧攻堅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易綱:使用外匯儲備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 利大於弊
財新記者:請問周行長一個問題,外匯儲備從峰值4萬億美元到現在大概3萬億美元左右,您怎麼看這樣一個現象?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藏匯於民的內涵發生變化?我們下一步會不會在外匯流出方面,也採取一些措施,我們將怎樣應對這個問題?
周小川:外匯儲備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我就說兩點。一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開始比較快向上增長。大概是2002年,特別是2002年下半年以後,開始比較快的增長。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摩擦,人家覺得你也太多了,我們自己都認為沒有必要搞那麼多。但是,一旦往這個方向走,慣性很大,所以沖高到了4萬億左右。其實沒有必要搞那麼多。另外,這裡面也有部分大家認為是熱錢的。第二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資本流動有一個分析。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發達國家普遍採取了經濟刺激計劃、貨幣寬鬆,特別是數量型的貨幣寬鬆計劃,就是QE,美國、歐洲、日本都有。這樣導致有放出去的大量流動性,變為了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是資本流入的,流入的這些錢,有一些並不是像外商直接投資這類實體性的投資,而是金融性的資金流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是4.2萬億美元。這些至少1/3流到了中國,也許有人說比這個還多一些。這些錢的穩定性實際上也是比較差的。所以,在一些發達經濟體開始復甦以後,市場就開始變化了,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流回去。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只是中國有一些外匯資金流出,也有一些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大的新興市場基本都有流出,像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
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這個事大家可以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我們看看在資本流動方面,是不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一些政策可能過去執行不嚴,我們就在這方面做一些改進。另外一個方面,外匯儲備下降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本來也不想要那麼多,所以適當的有所下降,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易綱行長過去說,儲備的東西是幹什麼的?儲備的東西就是要留著用,而不是攢著看的,所以這也是一種正常的事。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3萬億左右的外匯儲備總量是全球第一位的,而且遠遠超出第二位。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們是平常心,即使有問題要解決,也不要把這個事看的得太嚴重,不要反應過度。老實說,可能會有個別環節也有反應過度的問題,我們會儘快理順。
易綱:使用外匯儲備和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整個過程,是利大於弊,對中國和對國際社會都有好處。有的朋友問過我,說外匯儲備是不是動用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在這兒跟朋友解釋一下,我們賣出美元都收回了等價人民幣,不是說外匯儲備都打水漂了,這是一個等價交換的過程。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尊重了市場規律,就是說在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過程中,還是遵照市場規律的,人民幣匯率還是保持彈性的。因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彈性,使得市場的信號得以發揮,而且匯率的彈性,也是我們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一個穩定器和調節器。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信號得以體現。
最後,人民幣去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有著制度性的話語權。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以後,已經到了國際貨幣的第一梯隊,就是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在第一梯隊里。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怎麼樣優化儲備的水平,有一個綜合的考慮。總的看這個事,一個是匯率的平穩是一個好事,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好處,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又尊重了市場的價格調節機制,整個過程是平穩的。
潘功勝: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外資產持有主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前幾年,中國對外資產的主體,基本都是官方外匯儲備形成的。這些年,看到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產在慢慢增長。前幾年,官方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產大概佔到70%、80%,到去年年底,官方的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產和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產,一半對一半。易行長講過,藏匯於民,這是一種體現。對外資產這種結構性的變化,是一件好事情。
周小川:總體來說資本流出流入比較健康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跨境直接投資。因為跨境直接投資去年以來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增速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來華直接投資有所下降。外界對跨境直接投資都有比較高的關注,媒體方面也有相關的報道,比如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匯出的問題,還有加強對外直接投資審查問題。請問,人民銀行、外匯局在這方面的相關政策如何?謝謝。
周小川:中國對外投資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興的事物。雖然說十幾年以前開始有一個口號,中國企業要「走出去」,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是很緩慢的,很多企業家對怎麼「走出去」也不了解,這有一個過程。慢慢大家信息越來越多,對國外的有關投資環境、法律也越來越了解了,企業家之間一交流,你在外面有投資,有收購,大家就形成一種風,都在考慮對外投資,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是過熱的情緒,投資具有盲目性,有的人也是事情做得很急,因此對外投資可能數字上增長相當快。這其中有一部分實際上跟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因此,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導,我們認為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
同時,支持鼓勵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對於能夠更好地進行國際合作,有助於發展我國的出口,有助於提高產品質量、有助於研發、有助於互利共贏的,還是要繼續鼓勵,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有一些過熱情緒,有一些跟風,也有一些動機不良的,對這種現象進行一定管理也是正常的。
外界對外匯管理有一些議論,有一些也不準。首先說一些議論涉及到外商企業利潤匯出,借債的還本付息,這實際都是經常項目。中國1996年就開始承諾經常項目是可兌換的,是沒有限制的。但是,企業也有義務進行國際收支申報,國際收支還要有統計,這都是需要做到的。
至於對內投資,我認為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和其他一些金融領域的資本交易,在全球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水平了,外商直接投資1000多億美元,在全球是第一、第二的水平。這個情況下,再有非常大的連續的增長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不斷改進外商投資環境的政策,仍會延續。與此同時,我們還在擴大自由貿易區試點,從上海自貿區開始,擴大到另外幾個自由貿易區,在吸引外資方面也能夠有所改進。
從心態上來說,我們也不要抱著過去的說法,進來就歡迎,出去就限制,這也不對。過去叫「寬進嚴出」「獎出限入」,這是過去多少年就開始糾正的概念。因此,我們說中國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總體上是健康的,有一些個別不健康的或者有疑問的,鼓勵大家進一步研究,有些政策可進行適當調整。總體來說,資本流出流入是比較健康的。
周小川: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對大家有利的
中央電視台記者提問:我的問題想提給周行長,在這場發布會之前,我和我的同事在網上做了一個小調查,名字叫「向央行行長提問」,我發現大家問的最多問題還是關於匯率。人們想知道以後在出國留學、旅遊的時候,手裡的人民幣是不是還值錢呢?我相信周行長也聽說過市場上流傳過一個詞叫「人無貶基」。我也注意到,剛才在發布會開始的時候,您也回答過關於匯率的問題,差不多表達了這樣的意思。但是我想問得更具體一些,因為我注意到,今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即期匯率已經到了6.9130,在2017年人民幣匯率會不會跌破7的整數關口?謝謝。
周小川:中國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全稱」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您的第一個問題,手裡的人民幣將來值不值錢,換別的貨幣怎麼樣?其實,大家要知道,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對大家有利的,如果固定不變,反而是不利的,因為不利於經濟調整,不利於建立信心,是一種僵化的表現。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當然有時候人民幣升值,升值的時候大家都高興。比如你看人民幣兌英鎊,現在有不少家庭可能有子女在英國留學,需要換英鎊,過去是什麼價錢,現在是什麼價錢,他知道升值是對他有好處的。但是匯率就是有升有貶,在一個方向上走,時間長了是走不下去的,所以實際上要了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有好處的。
我也看到「人無貶基」這個詞,是說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總理在多個場合都說到過這個意思。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最近一年多的時間以來,唱空人民幣的聲音比較強。老實說有多種原因,首先一個原因是看到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了,人民幣就會不穩。去年GDP6.7%的增長率,其實在全球看仍然是一個很高的速度。另外,中國也進入了一個強調結構調整的階段,只有更加強調結構調整,才能使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保持持續健康。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當然也傳導到國內市場上,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有所下降,導致對人民幣匯率的懷疑,這個聲音一度是有點過分的。這裡面也包括外匯市場上實際做交易的機構,包括某些對沖基金等,他們在做空人民幣上放了不少倉位,他們有倉位以後,不希望輸錢,就說的特別多,希望能夠帶動大家,最後變成現實,這樣他們也好賺錢,這種因素也有。
當然,國際市場上、國內市場上有一些跟風,別人一說,他就心慌了,也跟著說人民幣就要貶值了。我認為,這是階段性的,過一個階段就會看到,中國經濟總體還是比較健康的,特別是去年經濟增長已經走入了平穩階段,而且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還有所提升。
看待人民幣匯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經濟健康不健康,如果經濟健康,而且通貨膨脹又比較低,貨幣就會比較堅挺。再者,也要看金融穩不穩定。如果金融出現大的不穩定,一般來說貨幣就出現貶值。金融如果比較穩定,信心就會進一步增強。因此,應該說進入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從目前來看,正好是你所說的表現為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應該說,市場預期有很大的調整,有很大的變化。
至於說每日之間的變化,今天可能高一些,明天可能低一些,我建議大家注意觀察美元指數,畢竟美元仍舊是國際貨幣里最主要的一個貨幣。美元自身的變動有很多因素也包括它自己國內的因素,比如美聯儲加息,比如選舉以後,大家究竟是信心更強了還是更弱了,這些導致美元的波動,而美元的波動也會短期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這些波動是正常的,比如今天早晨的匯率。但更主要的是大家對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我們相信,像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所說的,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趨於穩定,結構調整不斷產生效果,這些積極因素將是主要的,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因為最後一個問題了,我借這個機會,代表人民銀行感謝媒體對金融行業的關心,對金融改革開放的關心,對人民銀行工作的關心和報道。謝謝。
金融監管研究院評:
本次新聞發布會涵蓋了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本文選擇四方面的內容做一簡評。
一、關於規範資產管理行業
周小川行長今日關於資管的表述,也與2月多家媒體報道的,央行正會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及其他有關部門,擬出台《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就資產管理業務範圍內涵蓋的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進行統一監管的行動相呼應。
該意見稿從嚴禁嵌套、集中度控制、計提風險準備金等維度控制風險。接下來將具體探討資管意見稿對銀行理財、信託業務、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的影響。
截至2016Q3,在不考慮嵌套和重複統計的前提下,銀行、券商、公募、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的資管規模已達到107萬億元,其中通過層層嵌套、互加槓桿而虛增的資管規模約佔三成。此次意見稿明確資管產品不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將有效擠壓資管規模,底層資產更易被穿透監管,資管產品高槓桿帶來的高風險被有效緩解,市場趨向透明。
二、關於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
需留意外管局局長潘功勝提及的「不刻意讓人民幣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表明國內債券市場還是會遵循穩步推進,逐步開放的路線進行改革。
近年來,伴隨著人民幣納入SDR,外管與人行在QFII/RQFII、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等方面的都做出了重大改革,大力推動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一方面吸引著海外投資者參與國內資本市場,另一方面也能夠進一步吸引海外機構到國內市場進行融資。
2017年2月27日,外管局官網發布新規《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7]5號),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
回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漸進式改革歷程,從中可以看到是一個逐步開放的清晰的脈絡。
2009年為配合跨境人民幣試點,對境外清算行(主要中銀香港、工行新加坡)可以在其存款的8%範圍內投資銀行間市場。
2010年發布《關於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銀髮[2010]217號)允許境外參加行、海外清算行及境外央行在人民銀行審批的額度內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2015年7月份《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放開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和主權基金三類機構投資銀行間市場的准入,且取消額度管理。
2016年2月17日,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6]第3號),《公告》對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鼓勵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取消投資額度限制,對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實施宏觀審慎管理,簡化管理流程。「本公告所稱境外機構投資者,是指符合本公告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依法註冊成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資產管理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上述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面向客戶發行的投資產品,以及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
2016年5月,人行上海總部發布《合格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備案管理實施細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告[2016]第1號),境外機構投資者可通過向人行上海總部備案的形式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無需再事先獲得人行的准入許可及投資額度的審批。
2016年5月27日,外管局發布《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16]12號),主要內容包括i).對境外機構投資者實行登記管理,境外機構投資者應通過結算代理人辦理外匯登記;ii).不設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可憑相關登記信息,到銀行直接辦理資金匯出入和結匯或購匯手續,不需要到外匯局進行核准或審批;iii).要求資金匯出入幣種基本一致。投資者匯出資金中本外幣比例應保持與匯入時的本外幣比例基本一致,上下波動不超過10%;首筆匯出可不按上述比例,但匯出外匯或人民幣金額不得超過累計匯入外匯或人民幣金額的110%。
2016年5月9日,上清所發布《關於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債券業務登記託管、清算結算實施細則〉、〈上海自貿區跨境債券業務登記託管、清算結算業務指南〉的通知》,這可以看成是中國債券市場對外全面開放的開端。總結其特點,對投資方來說,i).上海清算所與國際託管機構建立互聯的安排,國際投資人可「一點接入」參與全球多個市場,而無需單獨在各市場開戶、結算;ii).沒有投資額度限制;iii).交易既可以在集中電子平台進行,也可以通過自貿區商業銀行櫃檯。對融資方來說,境內外機構可面向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
2016年5月27日,中債登聯合同業拆借中心、上清所發布《關於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市場聯網和開戶操作指引〉的通知》(中債字[2016]52號),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聯網和開戶流程,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可由結算代理人分別向同業拆借中心、中債登和上清所書面提出聯網或開戶申請。
2016年12月,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辦發〔2016〕258號,該政策細化了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即「熊貓債」)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具體管理要求,明確了境外機構可直接在境內銀行開立人民幣結算賬戶或者是委託主承銷商在銀行開立託管賬戶的方式作為債券資金募集戶。
2017年1月13日人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銀髮[2017]9號)提到了將本外幣的被動負債列為了豁免項目,不佔用境內機構的全口徑融資額度。「企業和金融機構因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產生的本外幣被動負債; 境外主體存放在金融機構的本外幣存款;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 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RQFII) 存放在金融機構的QFII、 RQFII託管資金; 境外機構存放在金融機構託管賬戶的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所募集的資金。
2017年2月27日,外管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7]5號),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境外投資者通過本外幣專用賬戶直接在結算代理人辦理資金匯出入和結匯或購匯手續,外匯局不進行事前核准或審批。
三、關於外匯儲備
重點關注易綱副行長提及的「使用外匯儲備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 利大於弊」
從三月份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外匯儲備在三萬億這個水平上失而復得,2月份剛剛跌破3萬億,3月份就因為外儲的投資收益等原因重新回到了3萬億以上的水平。
今日的新聞發布會中多次提及了人民幣匯率穩定問題,官方更是罕見地發言表達了「使用外匯儲備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利大於弊」的觀點,可以在保外儲還是保匯率問題上,監管更注重匯率的穩定,再結合之前官方的觀點外儲的作用是「用」而不是「儲」,通過此類發言,想必能夠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也有利於匯率穩定。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管濤老師講話
1.我們從大趨勢上來看:外匯儲備大趨勢雖然處於一個下降的趨勢,但開始趨於平穩。就歷史數據看來,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一直處於下行的趨勢。相應的時局也發生了變化,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資本賬戶開放加快,資本賬戶開放加快,強制結售匯政策轉變為意願結售匯,境內購售匯總體市場意願隨市場逆轉。從16年10月開始,外匯儲備的變動已然趨於平穩。
2.從外匯儲備的充足性來看:目前的外匯儲備相對充裕。雖然我國的外匯儲備3萬億左右,但是以目前的水平還可以支付20個月的進口。目前,暫時不需要擔心外乎儲備充足性的問題。
3.外匯儲備的走向來看:
①流落民間,居民爭相購匯。民間資產配置更加多樣化。也就是之前一直倡導的藏匯於民的需求。
②優化負債結構,企業用於償還了外匯債務,外債佔比下降,結構更加健康;體現為境內企業提前償還美元外債,配置國外資產;出口企業延遲結匯提前購匯等。
③企業走出去用,即ODI。
根據外管局2017年2月9號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來華直接投資(FDI)凈流入為-26.0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ODI)資金流出為96.53億美元。據此,筆者認為這也是之前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之一。
④投資國外資產所遭受的投資損益變化。
日前,宏觀層面通過外匯儲備維持匯率市場化平穩過渡。筆者認為,這只是工具生效了。就長遠看來,重回穩定是一個趨勢。從外匯儲備下降的主因來看。2017年1月外匯儲備下降主要是居民購匯引起的。企業在上一輪資產負債的調整基本到位。而1月引起外儲下降的原因也多是趕上春節居民在外旅遊、購物的用匯需求增大引起的。2月外儲重回3萬億也可推測是相同的原因。相對而言,隨著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匯率的逐漸穩定,外匯儲備也將逐漸穩定。
四、關於資本的流入與流出
留意小川行長的發言,下階段的政策導向可能已不像之前那樣簡單的「寬進嚴出」或「獎出限入」,而是追求流出與流入的平衡與穩定,相信對於跨境資本的監管必然會向更透明健康的方向發展。
就在2月28日,央行微博與外管局微信共同發布聲明,「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正常辦理利潤匯出」,並且對外發布了聯絡郵箱,對於利潤匯出碰到問題的企業可按照幣種,分別向人行或者外管公布的郵箱進行反饋。筆者認為,這或預示著監管方面也表達了願意與市場做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
管濤:「重塑政府市場信用,提高政策可信度,是提高匯率穩定的關鍵。」外管局局長潘功勝:「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小川行長此前也說過「改革的藝術在於:有窗口時就要果斷推進,沒窗口時不要硬幹,可以等一等,創造條件。」
本文來源:新華社、金融監管研究院
推薦閱讀:
※中國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被慈禧太后打死圖
※本煥和尚答記者問
※記者手記:林夕:每一首歌都有它的「命」在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
※又是一年記者節,范長江新聞獎得主劉暢談融媒時代的記者生存:記者,永遠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