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外王妃賈探春

關於海外王妃賈探春 (2009-12-09 12:30:38)

轉載

標籤: 元春 王妃 爪哇國 雜談 分類: 紅樓夢研究

關於海外王妃賈探春

---與丁維忠老師商榷

關於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這個結論,我本以為早已鐵板釘釘、不是問題了,誰知前二天,我在書店偶然買了一本丁維忠所著《紅樓探佚》,裡面卻有專門篇章證明探春「外藩王妃決不可能」,這使我大跌眼鏡並感慨萬千,因為我知道,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這一學術觀點,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由梁歸智先生提出並予以詳細論證,怎麼二十年後問題又回到了原點?說實在話,梁歸智的《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寫得是很不錯的,論證有理有據,我讀後,從內心感到心服口服。後來我寫《探春遠嫁爪哇國》,對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基本上不予涉及,而是直接跳了過去,因為我想,既有梁歸智專文論證,我沒有必要浪費筆墨重複他人觀點,但現在看來,我還是太天真了,有些冷飯,還必須適當地炒一炒,—-當然,這個「炒」,也要有新意,不然,還不如把梁歸智文章拿來再抄一遍。故本文也可以說是對梁歸智「探春」一文的補充。

庚辰本紅樓夢第七十回,有一段探春放鳳凰風箏的描寫,毫無疑問,探春是鳳凰,而鳳凰當然是后妃的象徵。這也罷了,妙的是探春的鳳凰風箏與天上另一個鳳凰風箏絞在一處,後來「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的風箏絞住,隨著三家線斷,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也就是說,三個風箏飛到海角天涯、無影無蹤了,實際上,這也就是暗示探春飛到「爪哇國」去了。我們根據上述這一段極其明顯的伏筆,可立馬判定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毫無疑問。

可丁維忠竟認為這暗示探春遠嫁給廣東粵海將軍之子!問題出來了,這廣東粵海將軍之子稱得上「鳳凰」?因為曹雪芹文章中寫得很清楚,探春是鳳凰,她是被另一個「鳳凰」絞住的!!

我們說,外藩國王,當然可以比附「鳳凰」,可粵海將軍之子,無論如何是無法與「鳳凰」兩字連在一起的。

再從曹雪芹文章看,兩個鳳凰風箏被一個門扇大玲瓏喜字帶響鞭又半天如鐘鳴一般風箏絞住,這是何等的風光,何等的氣派,又是何等之高的規格?豈是一個粵海將軍之子娶妻可比擬!

還有,粵海與南京相距「以海路計算,恰恰是三千多華里」。可我們知道,海上距離計量單位是海里,舊稱「浬」,而不是陸上的華里。海里與華里,相差可大了去了(1海里等於1.852千米,等於3.704里)。如果我們不嫌麻煩折算一下,那麼,三千華里在水路是多少?也就是800多海里,還不到一千浬!這與探春判詞「一帆風雨路三千」根本不靠譜。那麼,探春判詞的「三千」是指里還是海里呢?不用說,當指海里。曹雪芹不會出洋相,去指什麼陸上距離單位「公里」或「里」。(筆者按:查有關資料,南京到上海是200海里;上海到廣州是912海里。合計為1112海里。折算成華里是4118.8。我查不到粵海具體在廣東哪個地理位置,所以對丁維忠老師給出的三千華里只能存疑,但不敢隨便否定。)

丁維忠認為探春遠嫁到粵海,因交通不便,娘家失勢,她又與丈夫不睦,故她終身不能回京師,與探春曲子「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相一致。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我們說,探春交通不便,娘家失勢,失去人身自由,等等,都不能構成探春終身回不到京師的理由,如果說「暫時」,那倒還有可能。何況,問題有另一方面,即探春無法回京師,可京師里探春的娘家人,難道不能去主動地探望探春?應該說,探春能去粵海,則娘家人也能去粵海。---但,探春如果嫁到海外,作了某一島國王妃,情況就大不一樣。探春必將有去無回,而她娘家人,也永遠無法去見探春。這就名副其實地構成了「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根據紅樓夢所寫,兩個鳳凰風箏連同門扇大喜字帶響鞭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眾人哄然一笑,並說「忒促狹了些」。於是,丁維忠抓住「忒促狹」三字做文章,但很顯然,這是過度穿鑿,毫無道理。

丁維忠認為探春放風箏那段描寫,是「鳳皇于飛,和鳴鏘鏘」的形象描繪。這當然不無道理,但問題是,這是次要方面,其主要方面,理應暗示探春遠嫁爪哇國。

又元春是王妃,故探春不可能作海外王妃,因為探春地位不能壓過元春(根據「三春爭及初春景」)。這話是不錯的,但問題在於,元春不是王妃,而是皇妃,後來,她更是做了中華皇后。

說元春是王妃,來自六十三回。當時探春抽了個「杏花」簽,紅字寫「瑤池仙品」,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元春明明是皇妃,難道曹雪芹筆誤,錯把皇妃寫成王妃了?其實,事情並非如此。

我們知道,紅樓夢是一部有著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在現實生活中,曹雪芹姑媽就是一個王妃。所以,「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從自傳角度上來說,一點都不錯;但從小說角度上來說,「元春」由王妃變成了皇妃。

同樣情況還發生在十八回。元春明明比寶玉只大一歲,卻與寶玉情同母子。寶玉幼年認識好幾千字,也由元春親自傳授。這「矛盾」,怎麼理解?其實,生活中的「元春」是曹雪芹姑媽,年齡比「寶玉」至少大十四五歲,而小說中,「元春」就只比寶玉大一歲了(見甲戌本、庚辰本第二回冷子興的介紹)。

十八回,透露出的是曹雪芹姑媽與「寶玉」的真實情況,而「元春」是按小說情境規定,只比寶玉大一歲。故「寶玉」十九歲登仙,「元春」二十歲死亡(「二十年來辯是非」。事實上,元春是死在是非堆里的,而且非常地「亂鬨哄」)。

「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這是從生活真實上說的,如果就小說而言,此處「王妃」,實乃「皇妃」,指的是小說中人物賈元春,而不是曹雪芹姑媽(所謂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其實,探春所抽「杏花」、紅字「瑤池仙品」、加上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合在一起,已經完全能證明探春乃海外王妃,何況還有眾人打趣、李紈強調、襲人作陪等等(襲人:「桃紅又見一年春」,此分明捎上了探春,暗示探春與襲人一樣,好景只有「一年春」。)

我們在上面說到「小說」兩字,按理說丁維忠應該懂得,可我實在不明白丁維忠為什麼要強調清朝歷史上並沒有「和番」制度,並且還為此問題求正於清史專家張書才。曹雪芹的《紅樓夢》,誰說一定是寫清朝?!曹雪芹明明說紅樓夢無朝代年紀可考,也無東西地域,它只考慮主題是否需要,情節安排是否合情合理。歸根結底,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歷史,但它無疑比歷史更濃縮、更深刻!我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們必須懂得什麼叫小說。我們如果不把紅樓夢當小說看,探春當然不會和番,她也絕不會嫁到什麼爪哇國去(「理由」是清朝或曹雪芹家裡沒人嫁到爪哇國)。

元春當皇后,探春當海外王妃,是否重複、多餘?一點也不。因為「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在紅樓夢裡,元春剛死(正月十五),探春登場當海外王妃(同年清明節。詳細論證請參閱拙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情節推考》)。但她倆均沒有好下場,均沒有把秋捱過。(迎春: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元春、探春的悲慘結局,深刻地反映了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徹底絕望。曹雪芹筆下可愛的「女兒」,不論國內、國外,都無一例外地面臨「滅亡」,此實乃「千紅一哭悼紅樓」的主題需要。

補敘一點:「反認他鄉是故鄉」,這「故鄉」,是指神州故國;「他鄉」是指外國。由於元春是中華皇后,「故鄉」被元春佔據,「他鄉」當然只能留給探春了,何況,探春還想在國外大幹一番呢(從「反認他鄉是故鄉」即可看出。但探春「生於末世運偏消」,豈有她施展才能的地方!)

有人認為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是「境遇獨佳」,這種理解完全錯誤。探春終身不能回到神州故國,亦與朋友、親人終身永隔,不能相見,豈有絲毫幸福可言!探春猶如明妃,是封建政治的犧牲品。我們看探春離開南京時,在船上掩面而泣,傷心欲絕,而賈府送行人,又有哪一個不是悲悲戚戚的?探春入海時,冷冷清清,送行之人唯有趙姨娘與賈環,沒有任何熱鬧歡慶可言,更沒有什麼「王師」同行,此在探春判詞里有明確反映。所以,即便探春當海外王妃,她依然是薄命司中人。

其實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我們從王熙鳳言談中也能看出來。五十五回,王熙鳳對平兒說---

你那裡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上面王熙鳳的話,充分證明封建社會的男子娶妻對女方正庶身份的認定是極為講究的,也是極為重視的,此即便是普通百姓人家也如此,何況粵海將軍之子。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海外國王因沒有中國傳統思想作怪,故不會對探春庶出身份放在心上,而這一點,恰最能打動探春芳心,因為探春內心深處對「庶出」兩字簡直是深惡痛絕。我們如果從小說的情節發展、內在邏輯來分析的話,也可以明確說,探春不可能嫁給粵海將軍之子,而去會嫁給腦子裡根本沒有什麼正庶觀念的外國國王。

還有一點極其重要,我們必須清楚探春遠嫁是在元春死後的當年清明節,此時的賈府雖然還沒有被抄家,但後台已倒,而且面臨大崩潰。在這種情況下,粵海將軍之子娶探春,豈不自找倒霉、自找滅亡么?這並不單單是世態炎涼的問題,而是是否應與「欽犯家族」聯姻的問題。這個問題弄不好,丟官事小,丟性命都有可能。我想,任何人,包括粵海將軍之子,腦子不會進水,竟然會糊塗到不顧生死的地步。

但,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這一切問題,子虛烏有。

在探春人生的十字路口,必有一個難得的機緣出現在探春面前,這就是某海島國王求娶中華女兒。南安太妃或許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南安太妃絕不會把探春推進粵海將軍之子的懷抱,而會把探春舉薦給某個島國國王。

我們以上推測,絕非毫無道理。記得黛玉在七月十五之鬼節作《五美吟》,其中「明妃」詩直接勾連賈探春;而薛寶琴十首懷古詩之七的《青冢懷古》,也是以明妃之不幸影射鳳凰賈探春。如果說賈探春不嫁給海外國王,則黛玉、寶琴豈不在無病呻吟、純粹瞎忙。

事實上,薛寶琴早在五十二回就給賈府特別是探春帶來了海外某島國的有關信息,並還當眾念了「外國女孩」所作的一首中國五言律詩。如果說這一切都與探春無關,則紅樓夢裡廢言贅語也實在是太多了些!

另在六十三回,寶玉突然給芳官三改其名,並對犬戎進行大肆攻擊。這些,毫無疑問透露出紅樓夢八十回後將寫到戰爭,使元春成了虞姬,探春成了明妃。她們一個是中華皇后,一個是海外王妃,卻都陷進萬劫不復之絕境。

總而言之,探春遠嫁海外當王妃,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對於這一學術觀點,我們不能隨意否定。我們做學問,當然不能因循守舊,陳詞濫調,但也絕不能為了所謂的出新出奇而去生拉硬扯,曲解紅樓。

本文寫到此,暫告一段落。錯誤、缺點在所難免,還望廣大紅迷不吝賜教。

鴛鴦劍

2009.12.8.


推薦閱讀:

關於佛教的宗派!
劉希彥·紅樓證道 (五) | 關於末世的預言
一封信——關於《簡愛》
關於女人,你應該知道的十件事
易經中一些關於爻的術語

TAG:海外 | 探春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