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反思民主是為了中國更快、更好的民主化
反思民主是為了中國更快、更好的民主化
[鄭永年] (2008-02-27)
最近,在有關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方面,中國國內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去年中共十七大報告把民主政治提高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並且至少在理論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化的路線圖,那就是要用中共黨內民主來推動社會民主的發展。但在社會層面,中國的知識界則開始反思西方民主。反思西方民主並不是新鮮事。歷屆中共領導人都是否定西方式民主對中國的適用性。每次討論一旦涉及到政治改革,人們總會把西方民主拿出來反思一番。
但最近一波對西方民主的反思有很多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很多爭論把民主視為西方的產物,相信西方要通過向非西方國家擴展民主來制約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西方向中國推銷民主也是為了制約中國,永遠弱化中國。其次,一些人把很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民主危機等同為民主本身的危機,開始懷疑民主政治的價值。再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不難看出這一波對西方民主的反思實質上是反對中國政治的民主化。既然民主屬於西方,那麼民主化就是西方化。既然民主是西方掌控和弱化非西方國家的有效手段,那麼反民主化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根據了。
「反思民主」可能變成「反民主」
近來中國社會的各方面都在大力提倡思想解放。這一波的反思民主顯然和思想解放有密切的關聯。思想解放當然是容許任何人來反思一切,這一點在知識界和學術界尤其重要。但是如果對「解放思想」作極端的理解,那麼很容易表現為虛無主義,最終變成了虛無一切和否定一切。表現在政治領域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如果反思民主演變成了反民主,那麼思想解放可能事與願違,因為思想解放的本意就是為了尋找中國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標和手段。表現在民主政治方面,如果對圍繞著民主化政治的很多理論問題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那麼就容易把反思民主轉型成為反民主。
反思民主的起點,還是應當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發動第一波思想解放運動時所秉持的原則,那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經驗上看,很難說民主政治和中國一些學者所說的諸多負面現象聯繫起來。顯然,民主政治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效果。民主的國家和地區通常其經濟社會也比較發達。或者說,在民主社會,經濟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並且經濟發展比較平穩和持續。這尤其表現在北美和歐洲,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等。
在實行民主的國家和地區,政治也比較穩定。民主政治的構架往往通過各種利益的妥協和協調而得到建立。一旦制度結構形成,不管發生怎樣的社會和政治糾紛,總體政治制度不會被動搖。就是說民主政治具有比較強的消化社會經濟矛盾的能力。同時,民主政治也通常較之非民主政治清廉,少腐敗。
但同時,也有很多經驗表明,民主也往往和一個國家的積弱有關聯。在亞非拉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民主往往與內部長期的政治和社會衝突共存。政治人物專註於政治鬥爭,腐敗毫無休止,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長期低下,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在那些地方,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無序的代名詞,變成了人民的一個沉重的政治包袱。
不是民主政治本身的問題
民主在發達國家具有巨大的政治優勢,但在不發達國家往往表現為政治劣勢。這說明了民主在從西方向非西方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但人們不應當把民主在擴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等同於民主政治本身的問題。較之所有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本身仍具有強大生命力。
民主政治本身是一個開放的政體,受制於外在環境的變化。冷戰以後,隨著傳統政黨和意識形態的衰落,西方民主政治正經受著各種挑戰。即使西方民主制度本身也在與時俱進,在不斷改變自身。例如當很多年輕的選民不再對傳統的政黨感興趣的時候,各種非政府組織就應運而生。從組織到意識形態,從選區劃分到選舉方式,西方民主也在不斷調整自身。
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民主政治出現了問題,主要是那裡的激進民主化所致。民主政治的良好運作需要制度方面的基礎設施,也需要相當水平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民主出現了問題是因為那裡的民主要不是由外力促成,如通過西方殖民主義或者其它輸出形式,要不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精英不管本地的社會經濟和制度條件,盲目地引進民主制度。
民主政治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產生的負面效果或者失敗,並不是因為民主政治本身,而是因為民主政治的產生和發展的路徑和支持條件。從另一個側面來說,民主儘管產生在西方也是從西方擴展到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但民主並不是西方的特殊品。即使人們今天所看到的西方民主,也不是同時發生的。在西方,民主也有先發展國家和後發展國家之分。但在西方,人們從來就沒有所謂「法國化」、「英國化」、「德國化」或者「美國化」之說。即使當民主擴展到前蘇聯東歐國家的過程中,也沒有「西方化」的說法。同時,在民主發展得好的國家,人們也沒有熱衷於討論模式問題。問題很簡單。民主成功的國家都是把民主基於自己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文化環境中。正因為這樣,民主政治可以說一國一模式。
民主政治一國一模式
民主在亞洲的傳播和發展從一開始從充滿著價值的衝突。近代亞洲思想史上其中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把近代化、現代化和民主化這些從西方開始實踐繼而擴展到亞洲的發展過程被等同於「西化」。儘管這種等式在日本和中國都非常盛行,但到了中國「西化」更具有了政治道德含義。因為中西方文化傳統的不同,這種等式的產生並不難理解。但同時這種等式在中國成為了各方面進步的一大障礙。
民主政治之所以能夠一波接著一波得到傳播,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西方的強力推行。通過強行推行的民主很少有成功的例子。民主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所需要。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就會產生政治變革的要求,尤其是民主政治的要求。凡是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的國家和地區,民主政治就會有很大的成功機會。不難觀察到,市場經濟、民主和法治這些制度體系都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沒有具說服力的理由可把市場經濟、民主和法治等和「西方化」等同起來。說的更明確一些,民主是任何一個國家本身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而非「西化」的產物。
把民主化等同於「西化」的另一個惡果就是誤導人們對民主的理解。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很多人看不到民主政治的本質,而只是簡單和機械地聚焦於西方的一些制度表現形式,如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等。民主政治具有不同的制度表現形式,幾乎是一國一個制度。制度表現形式很重要,但不是本質性的東西。民主政治的本質是競爭、透明、參與和政治責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政治是人類的共同價值。因為這些本質上的東西最合乎人性,能夠體現這些本質的政治制度也因此為人們所嚮往。
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解放和反思西方民主並不是要否定民主政治本身,更不是要阻礙中國民主政治的發生和發展,而是為了中國民主的更好、更快的發展。中國的民主化是中國內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而非「西化」的需要。只有把民主化和「西化」區分開來,才能對民主政治有正確的認識。簡單地在意識形態層面來爭論民主,並無助於中國的政治進步。
·作者是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推薦閱讀:
※日本從中國帶走最有價值的瓷器,稱為天下名器,用都不敢用
※中國哪個朝代一戰就打掉日本千年野心? 2015年01月10日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李遵頊
※中國軍艦擱淺南沙半月礁 分析指「可能是故意擱淺」
※《中國武林之現狀我不能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