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圖電腦之顯示篇

在修圖電腦的配置中,最重要的元件是處理器、內存和顯示器,最不重要的元件是顯卡。是不是和你想像的情況有所區別呢?

因為只有發布過的文章才能被添加鏈接,所以這段時間您可能會看到ET重複發一些文章,還請見諒。

這篇文章已經加入相機筆記精華區,您可以在公眾號內回復「目錄」獲取文章列表,也可以直接在公眾號下方菜單點擊「我想看→精華文章」。

為什麼說顯卡不重要

再強調一次:圖片處理是數據運算而不是圖形預算,因此對顯卡幾乎沒有要求。

做一個名詞注釋:CPU意味中央處理器,在電腦里就是Intel酷睿i系列等產品;GPU意味圖形處理器,目前主要是nVIDIA GeForce系列、AMD Radeon系列。

Photoshop是從CS4版本(11.0)開始支持GPU加速的。但到目前為止,能夠使用GPU加速的操作也只有縮放、像素網格和3D功能——簡單來說,在非3D應用中,顯卡只能加速顯示而不能加快RAW轉換、堆棧/拼接、PS濾鏡等操作的執行速度。

▲Photoshop的GPU加速選項

如果您會使用GPU-Z等顯卡檢測/監控軟體,會發現在使用Photoshop、Lightroom等圖片處理軟體的時候,GPU大部分時間處於低頻率工作狀態——這說明現在的工作量還不夠大,不足以讓它興奮起來。

德國網站PCGH曾在2014年彙集50款處理器、顯卡,進行了一次RAW格式轉換速度大比拼。當時使用的軟體是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5.3。結果顯示,使用獨立顯卡和CPU內置顯卡,對於RAW格式轉換速度是幾乎沒有影響的。

如果上述說明還不能讓您相信在圖片處理中顯卡並不重要,大家不妨看一下nVIDIA專業顯卡產品Quadro系列的介紹。即使對專業顯卡來說,能夠為Photoshop CC提供GPU加速的項目也只有模糊、焦點蒙版、增採樣(從視頻中抽取幀)以及智能銳化、溶解等濾鏡效果。

當然,上面所說的這些都基於目前的硬體和軟體。Adobe也在新版本中「積極」加強同GPU的聯動,例如最新發布的Lightroom 6/CC就改善了搭配4K、5K顯示器時的速度——其實還是以顯示為主,並且在普通解析度顯示器上作用不大。事實上,因為驅動和兼容性的原因,ET在使用Lightroom時大多會關閉GPU加速。

顯卡不重要,顯示器很重要

關於顯示器的文章,之前ET已經分享過很多次了。這次只對介面部分做了一些更新,尺寸、解析度、色域、色准方面基本沿用了之前的內容。在這個系列文章的最後,ET會給大家帶來校色實戰操作,這次一定不跳票。

尺寸:

桌面使用推薦考慮23-32英寸產品(27英寸是比較適中的),超過32英寸後會顯得觀看距離太近,需要頻繁轉頭。帶魚屏(21:9)對於觀看電影、一些遊戲、表格處理來說是很好用的,但對圖片處理來說似乎幫助不大——呃,也許是ET的桌面還不夠大吧。

解析度和字體大小:

相同尺寸的顯示器,解析度越高,桌面空間越大(可以擺放更多桌面圖標),但文字尺寸也越小。特別對於Windows系統電腦(尤其是Win7或更老版本),解析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和尺寸搭配。一般來說:

- 23-24英寸產品推薦1920×1080或1920×1200解析度

- 25英寸產品可以考慮2560×1440解析度(150%字體大小)

- 27英寸產品可以考慮2560×1440解析度(125%字體大小)

- 32或更大尺寸再考慮4K解析度

選購2560×1440或更高解析度顯示器時,一定要確認顯示介面和線材能夠滿足要求。特別對於2014年以前的產品,建議大家先去官網上查詢產品資料;然後看看PCPOP、IT168的評測文章,或者求助於百度、微博等互聯網平台。

如果您正在使用的是蘋果OS X系統,可以放心大膽地選擇4K、5K高解析度顯示器。在解析度適配方面,蘋果OS X系統要比微軟Windows系統(包括最新的Win10)好太多。

色准和色域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色准比色域更重要。ET建議大家購買帶出廠校準的產品(低價位產品如戴爾U2417H,只要約1800元),這樣可以保證一年內不用買/租校色儀。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校色是對1台顯示器、1台電腦、1個操作系統這個整體進行的(最理想的情況還要包括印表機)。所以,出廠校準的顯示器依然有必要校準,更換電腦、操作系統後也有必要進行校準。無論是否有出廠校準,理論上在使用6-12個月後都應該重新校準屏幕。硬體校色儀主要有愛色麗(Xrite)和德塔(Datacolor)兩個品牌。ET建議想要深入研究的朋友,嘗試下Display CAL等第三方軟體。

前面說到色域,常見的色域標準有SRGB、Adobe RGB和NTSC。sRGB大概相當於72% NTSC色域,Adobe RGB大概相當於95% NTSC色域。所以,100% sRGB色域其實要比99% Adobe RGB色域小很多。一般來說,覆蓋92% NTSC以上色域就可以稱為「廣色域」顯示器。

▲sRGB和Adobe RGB的色域對比

如果您的觀看介質就是現實(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那麼購買98%以上sRGB的顯示器就足夠用了。它不需要太多色彩管理知識,基本能夠讓你獲得和iPhone、iPad相當的觀看體驗(主要指色彩豐富程度)。

如果您有意願了解下色彩管理以及列印輸出,可以考慮購買98%以上Adobe RGB的廣色域顯示器。它能為您的觀看體驗打開一扇新大門。特別是風光攝影作品,廣色域顯示器可以為您呈現猶如相機顯示屏、中高檔液晶電視一樣的艷麗效果。

同一張照片,在廣色域顯示器上的觀看效果會比在普通色域顯示器上艷麗一些。這也導致以廣色域顯示器為基準進行修飾的圖片,放在普通色域顯示器上時會灰暗一些。

介面

在這次發布時,ET已經徹底放棄DVI介面了。所以,眼下我們會面對、考慮的介面只剩下DisplayPort(DP)、HDMI。

理論上DP介面優於HDMI介面,但在實際使用中並不會有明顯區別。從ET接觸到的情況看,HDMI介面的佔有率還是高一些,但新一代中高端顯示器普遍沒有標配HDMI線材,需要在購買時單獨購買。

無論是DP還是HDMI,在外觀上都有多種不同規格。HDMI相對好一些,無論是電腦還是顯示器大多使用標準尺寸HDMI介面(相機上的則是Micro HDMI)。DP介面相對複雜一些,台式電腦顯卡大多使用標準DP介面,筆記本電腦大多使用mini DP介面,而不少顯示器兼具這兩種介面——mini DP介面在介面外形上和蘋果主推的雷電介面是相同的。

無論是DP還是HDMI,通常來說,從電腦到顯示器只需要1根連接線就足夠了。現在,不少顯示器還會提供USB擴展介面或者讀卡器。想要使用這些功能還需要在電腦之間連接1根USB數據線。如果連接後顯示器沒有正確顯示,請檢查顯示器的輸入選擇菜單,輸入選項和使用的介面要一致(用HDMI線就要選擇HDMI介面,用DP線就要選擇DP介面,一些高端顯示器可能有HDMI1、HDMI2、DP1、DP2等多個介面,沒顯示的時候不妨多試一下)。

在不久的將來,Type-C型介面或許會成為更主流的顯示器介面。這個「將來」可能就在今年9月份的蘋果新品發布會。

支架:

不要忽視顯示器的支架,升降支架可以讓顯示器迎合你的坐姿,而不是讓你的頸椎遷就顯示器。現在不少顯示器支持VESA標準支架,可以選購懸臂支架,實現更靈活自如的位置調整。

戴爾U2417H系列提供了標配標配懸臂支架而不是普通底座的U2417HA,蘋果iMac現在也提供附帶VESA支架轉換器的產品(不帶底座和支架)。

推薦閱讀:

日本二戰「人類實驗部隊」的可怕:令人不快的圖片顯示中國平民和盟軍戰俘是如何被活刨和感染上瘟疫的
七個小細節或顯示你更聰明
遼寧艦過海峽顯示巨大威懾力,台軍慌忙全程監視貼身跟蹤
調查顯示超96%開發商預期房價將漲
報告顯示甘油三酯高,高甘油三酯是病嗎?

TAG:修圖 | 電腦 | 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