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柏拉圖到黑格爾 | 冬川豆

文 / 寶寶乖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無論什麼樣的文明,對世界的認知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在洞穴之中。人和人之間、文明和文明之間那點高下差別,在人類整體性的對世界的巨大無知和無法克服的局限面前,這點微不足道的差別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防失聯,請關注備用號:冬川豆一葉方舟

:請問,你老怎麼看下面的話:可以用洞穴來比喻地球上每一種文明,所有人都出生在這洞穴之中,柏拉圖認為哲學的使命就是要找到鑽出洞穴通往外界的方法,這也是現代化的初衷。舊保守主義者會認為居住在自己的洞穴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不必有任何改變。左翼多元文化會認為自己居住的洞穴是最差,其它洞穴都比自己的好。後現代主義就認為不必去尋找通往外界的道路,應該繼續往地底發展。人生活在洞穴里,洞穴里的光影被他當作有神秘意義,而當他只有走出洞穴才真正見識到日月星辰。嚴格來講所有文明都未走出洞穴,只是西方文明有基督教指引所以離洞穴最近,而非洲文明的問題在於他們根本不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留在自己的洞穴就已經很滿足。

阿姨:柏拉圖可不是這個意思,他的意思是講人類認知能力的有限。人就像是被鎖鏈鎖在洞穴裡面的野人一樣,背後的洞穴以外的廣大世界他看不見,只是陽光從他背後照進來,把外面世界的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投在他面前的洞穴的牆壁上面。但是他沒有辦法像是沒有鎖鏈的人一樣,轉過身,爬出洞,到外面去,從正面看這個廣大的世界,他沒有辦法這麼做,因為他被鎖在洞穴裡面了,所以他只能夠背對著陽光和後面的廣大世界。廣大的世界只在小小的洞穴上面留下一個間接的投影,他只能依靠這些間接的、狹小的痕迹,來推測那個直接的、廣大的世界。後來康德的「人類無法認識物自體」的概念,就是從洞穴寓言延伸出去的。實際上整個古典哲學都是從柏拉圖這個概念延伸出去的。但是這跟各文明的不同特點是沒有關係的。從哲學的角度來講,無論什麼樣的文明,對世界的認知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在洞穴之中。人和人之間、文明和文明之間那點高下差別,在人類整體性的對世界的巨大無知和無法克服的局限面前,這點微不足道的差別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歷史學家所關心的這點雞毛蒜皮的差別,在哲學家看來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洞穴之喻

問:跟以「本體論」「認識論」為核心展開的古希臘哲學相比,印度哲學的核心是什麼論,現在一般用西哲的模因和範式去解讀印度哲學,是否歧路亡羊?您上次說基督教與希臘哲學結合產生了中世紀那種基督教神學,假如基督教無緣接觸希臘哲學,而是浸漫東漸,與印度哲學因緣偶合,則可能演化出何種結構的基督教神學?這樣演化出來的基督教神學,上帝「現身說法」的形態會有所不同嗎?

阿姨:哲學本來就是純粹西方的概念,按照希臘對哲學的那種定義的話,西方以外是沒有哲學的。如果基督教進入印度文化區的話,那很可能就像是德國浪漫主義者所設想的那樣,製造出一個巨象中世紀,把圖博和印度的佛教區變成一種類似日本中古時期、戰國時期的封建結構。這樣一種結合很可能會使印度的佛教區像是日本和圖博的佛教區一樣,抵抗力大大增強,可能變得很難被伊斯蘭教或者是婆羅門教侵襲。

問:佛教相對於婆羅門教奧義書哲學是進化還是退化?有人認為佛教僧團在西域融合了祆教思想和希臘化思想,才得以進階為大乘佛教,大大提升了原始佛教的品質,您怎麼看?而後來的藏傳佛教是否又經過了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 雙重化育?從小乘、到大乘、到密宗、到藏傳佛教,有沒有一以貫之的精神內核?

阿姨:釋迦牟尼和《奧義書》的關係,就跟蘇格拉底和阿伽門農時代的關係是差不多的。最初的婆羅門,相當於是荷馬史詩時代雅利安封建領主軍事殖民的產物。等到他們在印度安下家來,演化到一定程度,演化到具有高度文明、能夠產生出哲學家和知識分子的時候,佛陀才產生。在最初的青銅時代,或者是雅利安征服者的時代,特洛伊戰爭的時代,知識分子是不存在的。知識分子的產生把解構因素引入了文明,所以雅典人要殺掉蘇格拉底,雖然在技術上有很多合法性的問題,但是他們的直覺是沒有錯的。蘇格拉底運用他的「精神助產術」這樣一分析那樣一分析,雅典人和希臘各城邦的整個文明賴以存在的傳統,在這樣的分析之下就要變得搖搖欲墜了。佛教搞的那一套思辨,對於產生佛教的那個文明的後果也是一樣的。

hhh但是這個分析只能適用於早期的婆羅門,也就是雅利安征服者剛剛進入印度的時期的婆羅門,佛教產生以後,後期的復辟的婆羅門就不是這樣的東西了,而是跟佛教相互滲透、共同形成的一種跟三教合一很相似的混溶宗教,也就不再具備荷馬時代那種文明青春期的特徵了。原始佛教是印度雅利安文明知識分子化或者成熟化的結果,而大乘取代小乘則是佛教內部的後現代主義因素戰勝現代主義因素的產物。換句話說,它是知識分子裝逼技術和哲學傳統的進一步升華,但是對社會組織而言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所以在印度本土,大乘佛教產生以後,佛教乃至於印度文明本身的潰滅是進一步加速了。

hhh印度以外的佛教,因為它是一種純粹知識分子的東西,它沒有自己的社會基礎,所以它就像是一個離體的幽魂一樣,發展成什麼樣子,要看它結合到什麼樣的社會基礎上。在西藏和日本這樣的地方,它能夠結合到封建主義的基礎上,才能夠把佛教的寺院變成封建領主。如果沒有這樣的載體,它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就像是,基督教在跟日耳曼蠻族結合以後才會變成現在這樣的面貌,在東方,敘利亞教會就會產生出完全不同的東西。從東方人的角度來講,敘利亞和埃及的教會是非常費拉的。歐洲的教會之所以不費拉,是因為它跟日耳曼的封建制度做了巧妙的結合。西藏和日本的佛教在佛教世界內部的地位,就相當於是跟日耳曼蠻族和封建制度結合的基督教。

問:一般認為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但是海德格爾認為,謝林才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您如何伯仲之?以德國古典哲學為代表的西方近代理想主義,一旦走到這種頂峰,是否物極必反地註定要轉向叔本華式的意志主義路徑?

阿姨:當然都不是。古典哲學的高峰,眾望所歸的是康德。在德語世界之外,大家都是只認康德的。黑格爾也好,謝林也好,都是只有講德語的人才有點重視。兩者之間相比的話,黑格爾又比謝林要重要一點。但是世界性的哲學家和古典哲學真正的代表就是康德,也只有他才能夠用先驗的方法回答被休謨破壞的認識論的悖論。如果沒有康德的話,那麼在休謨和貝克萊以後就不會再有哲學了。但是康德太完美了,也就沒有給你留下什麼餘地,實際上你只需要注釋康德就行了。所謂「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這話放在孔子身上並不合適,但是放在康德身上是非常合適的。康德以後的哲學家,如果你真要嚴守理性的途徑的話,那你只能給康德做注釋。

康德

hhh黑格爾繼承德國古典哲學,實際上是在往玄學方向走。謝林發展德國古典哲學,實際上是向浪漫派的方向走。黑格爾的那一套還繼承了康德的那種把上帝改成客觀理性的做法,所以他的思想當中,屬於去上帝化的基督教傳統的痕迹仍然是很深的。到謝林那一代,他就不僅是一個去上帝的基督教傳統了,他是去上帝再加去基督教本身,把留下來的空缺由基督教以前條頓人的那些多神教的世界來填補,於是他就變成了浪漫派的鼻祖。浪漫派的思想內核,從根本上講就是對基督教的經院感到不滿,企圖退回到基督教以前那些充滿了水精、土精、山精的世界。那是一個格林童話和培爾·金特的世界,在沒有基督教以前,實際上是既有精靈古怪和優美的、像藍精靈一樣可愛的一面,又有極其血腥殘酷的一面,只是後來傳播到大眾這個層面,就只強調它藍精靈那一面,沒有強調它殘酷暴力的那一面,僅此而已。

hhh海德格爾強調謝林,恰好就是因為他自己思想的非基督教性質。海德格爾是德國傳統當中的東方人。浪漫派通過反基督教開啟前基督教的異教世界,也使德國思想向東方開放,特別是向印度開放。德國浪漫派的另一個巨匠施萊格爾是梵學研究或者是印度研究的鼻祖,這個一點都不是偶然的。而海德格爾自己思想的東方成分也是眾所周知的。

謝林

問: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說:「哲學體系在歷史中的次序,同理念的邏輯規定在推演中的次序是相同的。」——請問:德意志哲學自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以來直到叔本華之後的體系展開,是否就是在多出了一層基督教神學觀念的基礎上,大體重複了古典希臘哲學史自巴門尼德以後直到希臘化時代的演化路線?在兩希會融的西方文明史上,同為西方理性主義之花的德國哲學與古希臘哲學相比有何得失互補之處?

阿姨:有相似之處。康德以後的西方哲學確實有點像是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哲學,也就是說,走了一條渙散的、放棄理性的道路。因為理性本身可以窮盡的層次已經被窮盡了,他們轉而走向玄學,因為這個領域還有可以開發的餘地。但是如果真要比天花板的話,還是歐洲的天花板高於希臘的天花板。但歐洲的天花板高,也不是簡單的重新開始,它一開始就是在融合兩希的基礎上重新開始的,也就是說等於是兩希搭成的這個拱頂之上重新開始了歐洲,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基督教神學所吸納的希臘哲學那一部分。

柏拉圖對話之《巴門尼德篇》

問:在西方邏輯學中,黑格爾的邏輯學是個異類,一直被主流排斥,黑格爾的邏輯學是要表達什麼?黑格爾邏輯學中「絕對理念」這個環節,是否就是「上帝」在他體系中的哲學投影?

阿姨:「絕對理念」不是黑格爾的創設,實際上是康德的類似觀念的一個轉換。整個德國古典哲學,基本觀點都是從康德那裡來的。就康德而言,他那種觀點確實是上帝的去神化。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上帝在撇去了神格以後,就變成被康德看成是頭上的星空一樣絕對的理性和道德律了。黑格爾那種「世界精神」或者「絕對理念」之類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教科書上稱之為「客觀唯心主義」的那個「客觀」。之所以它是「客觀」的,就是因為它繼承了基督教的上帝。上帝是本來就存在、自有的,所以是先於物質世界、比物質世界更可靠的一個基礎。去掉神格以後,就變成德國古典哲學描寫的那樣。

黑格爾

問:在德意志哲學的譜系中,費希特哲學與康德哲學的關係,是否可以類比於宋明道統裡面王陽明心學與朱熹理學的關係,費希特「自我」概念對康德的客觀理性的轉換,是否類似於王氏「良知」對朱子「天理」的轉換?而後來的叔本華尼采哲學的負典效應,相對於費希特哲學,又是否類似於王學末流之於王學正義?

阿姨:黑格爾和費希特都可以算是康德的繼承人,但是叔本華在任何意義上都不能算是康德或者說德國古典哲學任何一家的繼承人,他只能說是一個另起爐灶的角色。他的唯意志論在以前的哲學當中是不存在的,他的眼中基本上沒有理性的地位。按照從古希臘以來的傳統哲學的觀念來看,叔本華和他所有的繼承人都沒有資格算是哲學。從受印度影響這方面來看,叔本華倒是跟王陽明有那麼百分之零點幾的相似之處,但是德國哲學當中根本就沒有能夠算得上相當於是程朱和陸王對立的那種格局。

青年叔本華

·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孔子與柏拉圖理想秩序觀差異性比較
主題:網戀-就是柏拉圖戀愛
【存照】愛你不容易,娛樂圈柏拉圖婚姻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對話解讀之愛情篇
柏拉圖

TAG:冬川豆 | 拉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