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極低出生體重兒餵養指南2015版

編譯 / Icey

維持充足營養是極低出生體重兒生長和健康的必要條件,腸內營養是這類寶寶首選的餵養方案,而作為補充,早期的腸外營養也非常重要。在最短時間內達到全腸內營養,維持最好的生長和營養狀態,避免餵養速度過快導致不良併發症,是極低體重兒餵養的首要目標。

為此,加拿大McMaster大學建立多學科工作組,開展結構化文獻查閱,嚴格提出循證依據,組織新生兒科醫生商討,最終形成了《極低出生體重兒餵養建議》。小編擬利用2期為大家概述該指南中的要點。

達到全腸內餵養的時機

極低出生體重(<1000g)的早產兒,其餵養目標是:出生後2周內達到全腸內餵養(~150-180ml/kg/d);1000-1500g早產兒的餵養目標是:出生後1周內達到全胃腸內餵養。

由於個別早產兒,特別是體重在1000g以下的早產兒,很難耐受大量腸內餵養,因此本目標需要進行個體化評估,不要盲目照搬。

餵奶頻次

對於體重在1250g以上的早產兒,本指南建議每3小時喂一次奶。而體重低於1250g的早產兒,尚無足夠證據證明每隔3小時餵奶還是每隔2小時餵奶更好。

非營養性餵養

非營養性餵養的含義是,能夠餵養的最小奶量,一般為10-15ml/kg/d。本指南建議,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要開始非營養性餵養。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及生長發育受限的早產兒,可適當謹慎處理。若媽媽在寶寶出生後24-48小時仍無母乳,可考慮使用代乳品餵養。雖然在營養性餵養前要進行非營養性餵養,但尚無足夠證據說明非營養性餵養應該持續多久。

非營養性餵養的禁忌症

在寶寶發生腸梗阻或可能出現腸梗阻時,應停止餵養。但非營養性餵養的禁忌症不包括:窒息、呼吸窘迫、敗血症、低血壓、血糖代謝紊亂、機械通氣、臍血管置管。

營養性餵養

出生體重<1000g的早產兒,建議其初始營養性餵養量保持在15-20ml/kg/d開始,此後每天可增加15-20ml/kg,觀察2-3天後,如果寶寶可以耐受,再考慮提高加奶速度。

出生體重>1000g的早產兒,初始營養性餵養量為30ml/kg/d,每天加奶30ml/kg。

啟動餵養時的乳品選擇

當然,餵養早產兒的首選食品當然是媽媽分泌的母乳或初乳,也可選擇捐贈母乳,若二者均無,也可以選用早產兒專用奶粉。

餵養耐受的評估

首先,不必常規檢查寶寶的胃內儲留物。只有當寶寶達到每餐最小餵養量時,才需要檢查餐前胃內儲留量。指南將每餐最小餵養量定義為: <500g 早產兒:2ml, 500-749g 早產兒: 3ml, 750-1000g 早產兒: 4ml, >1000g 早產兒: 5ml。

其次,不必常規測量腹圍。同時,單純的綠色或黃色胃儲留物並不重要。嘔吐膽汁樣物提示可能存在腸梗阻。有血性胃儲留物時需要禁食。

胃儲留的處理

如果儲留量不超過 5ml/kg 或上一次餵養量的 50%(取兩者的高值),可將胃儲留物注回胃內。如果下餐仍有儲留,此次寶寶的餵養量則需減去儲留量。

如果儲留量超過 5ml/kg 及前次餵養量的 50%,回注前次餵養量的 50%,禁食一餐。如果下餐仍有儲留,根據情況減慢餵奶速度或禁食。

如果減慢餵奶速度後,寶寶仍發生胃儲留,可把餵奶量減少到寶寶可耐受且無不良反應的量。

在檢查胃儲留時,應使用小號注射器,抽吸時注意輕柔操作。

胃食管反流( GER)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診斷:不能單純依靠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心動過緩、咳嗽、作嘔、易激惹等癥狀,作為診斷早產兒胃食管反流的證據。

體位治療:餵奶結束後,將新生兒左側卧位放置,半小時後改仰卧位,頭部抬高 30°,可緩解胃食管返流。在家庭護理中,寶寶睡覺時盡量採取俯卧位。

藥物治療:本指南中,對胃食管返流的患兒,不建議使用多潘力酮、 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製劑作進行治療。

其他治療:疑診 GER 患兒,如果體位治療無改善,可以嘗試將每次的餵奶時間延長至 30-90 分鐘,待癥狀改善後再縮短餵奶時間。

治療GER的最後手段是,持續餵奶或幽門餵養,但應盡量避免採取這樣的手段。如果考慮寶寶患有GER,應避免使用增稠劑治療。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少吃體重卻還不下降,可能是因為···你餓的還不夠久!
體重控制得好,有益心臟
男女標準體重對照表——你符合標準嗎?
為什麼移動中要防止身體重心的搖擺?
晚餐與體重和壽命的關係,幸好今天知道了!

TAG:加拿大 | 體重 | 出生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