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仁義禮智信」解讀
07-15
我們的校園文化提倡「仁」,就是以人為本,富有愛心。孔子說,仁就是「愛人」。「仁」體現人的高尚情懷,是僅次於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學校教育者應該一切從關懷人、愛護人、發展人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校園達到和諧的最佳狀態,《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能夠做到上下相親,這個社會一定是很和諧的,作為學校這麼多的兄弟姐妹師長在一起相親相愛何愁孩子們沒有美好的未來,何愁老師們沒有光明的前途呢?仁的思想,還體現在眾生平等的狀態,孔子的教育觀是「有教無類」,平等才能體現愛心,如果對待學生,不是出於一種平等的理念,那麼善良將成為憐憫,它就不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了。 「義」,就是堅持正義,保持節操。義的本義是合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表明為了重信義可以犧牲生命。古代講義氣的典型人物,當屬關羽第一。說到義字,就會想到朋友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這是小義。我們要講的是大義,一種高於自我的善,一種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關鍵時候不能做出危害國家、民族的事情。在社會上要堅持正義,敢於與醜惡勢力做鬥爭,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當然,作為一個具體的人,對待朋友要講義氣,不能損害朋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質。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要培養孩子們的正義感和責任感,讓責任與正義感充斥孩子們的心靈。 「禮」,就是注重禮儀,尊重他人。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說到「禮」,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為規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禮儀、禮節和禮貌。講究禮儀、禮節和禮貌,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誌,也是個人素質的基本體現。在校園中行走,看到孩子們都像一個小紳士,心中會激動很久。師儒生雅,「禮」真的會影響整個校園! 「智」,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認識、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脫口而出。因此,我們把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為智者。可見,這個「智」的要求,是「大聰明」,不許耍「小聰明」;小聰明的人,不是「智者」。「智」首先體現的就是個人的能力。這個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人,如果都是無才無德的人,這個社會是不會發展的,甚至會陷入民族危機。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個人能力上,讀了大學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強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談得上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所以,我們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就要從現在做起。 「信」,就是誠信守法,一諾千金。一個說話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孔子還把「信」上升到國家政權的高度,治國「三要」,即「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說,國家的根本,要讓人民安居樂業,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護勝利果實,國家要用信用來維繫整個統治體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對於一個人來說,更得信守承諾,講究信用。今天的學生,明天就是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教育者有責任和義務為孩子們確立起誠信的價值取向,給孩子一個自信和光明的未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乒乓球「快,准,狠,變,轉」打法的解讀
※《周易》「吉凶觀」之科學解讀與合理借鑒
※解讀星盤,上升星座 星座VS宮位
※風水解讀:養龜的風水作用
※[轉載]解讀畫家何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