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吃不起飯者」究竟誰更多?
蓋洛普10月12日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和中國相比,相對有更多人正在為了吃飯問題掙扎。該調查顯示,2011年受調中國人中有6%的人曾經在過去12個月內發生過沒錢購買自己或家庭需要的食物的經歷,這個比例在2008年時為16%,下降明顯。蓋洛普的調查圖表顯示,這三年間,中美「吃不起飯者」曲線呈交叉趨勢,中國曲線呈下降趨勢,而美國曲線呈上升趨勢,中美兩個國家的曲線在2009年初交叉。
看到中國與美國「吃不起飯者」數量的此消彼漲,人們也許會質疑,蓋洛普的這項調查是如何取樣的,數據是否準確?對此,蓋洛普的解釋是,這項調查是基於2007年至2011年每年對4100名中國成年人的電話或面對面採訪,以及大約1000名美國人的調查基礎上得出的結果。
那麼,在美國3億人口取樣1000人,是否具有代表性,調查對象到底是些什麼人也沒有交代。當然,這些也許並不重要。實際上,如何確定中美「吃不起飯者」的數量,以及誰多誰少,關鍵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此次中國媒體報道蓋洛普調查美國「吃不起飯者」增多,但沒有提到衡量的標準是什麼;反之,中國「吃不起飯者」呈下降趨勢,也曾在衡量標準問題。
有分析認為,一個國家的「吃不起飯者」應屬於貧困人口類別,通過貧困人口數據的比較,對於我們了解中美「吃不起飯者」誰多誰少會有幫助的。不妨引用美國官方對該國貧困人口的界定。美國政府劃分貧困線的標準是:單身年收入低於9570美元(約合61047元人民幣),三口之家低於16090美元(約合102638元人民幣),五口之家少於22610美元(約合144229元人民幣)。
美國的貧困人口最近幾年基本保持在3500萬人左右。不過,美國這3500萬人貧困人口中,有46%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這部分人擁有的典型房屋一般有三間卧室,一個半衛生間;有76%的貧困人口家庭里有空調,有75%的貧困家庭擁有一輛汽車,有30%的美國貧困家庭擁有兩輛汽車。
反觀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起,政府確定人均年純收入200元作為貧困線,此後根據物價指數,逐年微調。從2003年開始,中國統計局等部門調整國內的貧困線,到2008年,中國的貧困線被重新劃定1196元。2011年,貧困標準上調至人均純收入1500元,這比2008年的貧困標準提高了25%。
據此標準,中國貧困人口總數大大增加,有可能突破1億人。不過,大幅上升的新標準與國際水平相比仍然較低。況且中國1500元的貧困標準意味著貧困人口實際上達不到這個標準。出現這種情況,與近十年來中國教育、醫療和房地產市場化的推行有關,其表現是:學費越來越高,看病越來越貴,房價越來越令工薪階層無法問津。也加重了現有的貧困人口的負擔,使他們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看不起病,阻礙了他們脫貧的步伐。
推薦閱讀:
※《經濟學人》:中美區域博弈令東盟共識瓦解
※美國表面來勢洶洶其實很弱 中美不會爆發「第二次冷戰」
※中美南海危局預測分析!
※農資併購三大戰役,中美德三足鼎立
※為南海擦槍走火不是中美想要的
TAG: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