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減少發出的市場警訊

銀行存款減少發出的市場警訊

2011-11-01 08:06:16

1日時代商報第三季上市公司盈利普遍下滑,銀行卻旱澇保收,16家銀行共實現營業收入1.66萬億元,超過西部六省同期GDP總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負利率導致居民存款意願不強,再加上高收益理財、民間借貸分流,三季度銀行儲蓄存款流失,不少銀行三季度存款總額甚至出現負增長。(31日《廣州日報》)高儲蓄率向為中國銀行的特色,可是現在的情況有些詭異,16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固然喜人,但眾多銀行存款減少也讓人擔憂。尤其是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的存貸比(銀行貸款總額/銀行存款總額)超過75%的監管紅線,著實不容樂觀。按照一般邏輯,由於銀行是靠吃存貸利率差來獲取利潤的,應該說存貸比越高,獲取的收益越大。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央行為防止銀行過度擴張,有效控制銀行風險,設定了75%的最高存貸比例。超越了這這個紅線,銀行就無法儲戶的日常現金支出和結算。國外曾經出現過因銀行支出危機而導致銀行破產的情況。可見,存款減少帶來的金融風險依然不容忽視,尤其是那些存貸比超過75%紅線的銀行,莫因追逐高利潤而陷入支付危機的漩渦。商業銀行存款減少,不能全怪商業銀行,是多種因素使然。首先是宏觀經濟運行偏頗所致,通脹像出籠的猛虎,一路奔襲難以控制,CPI增長連續數月維持在6%以上的高位。雖然央行年內三次開啟加息窗口,但還是解決不了負利率的問題,以CPI增長6%為例,定期存款1萬元儲戶將損失250元(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5%)。在此情形下,公眾不再相信錢存銀行才保險。其次是民間借貸方興未艾,民間信貸公司給出的誘惑性利率都在年息20%以上。商業銀行想拉住儲戶顯然不可能,被民間信貸公司搶食的不僅有普通儲戶,還有巨賈大亨,即使是商業銀行恐怕也抵擋不住如此誘惑,也攪水民間信貸。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曝出來的問題,足以說明一切。其三是股市和房市的資金虹吸。其四是在通脹壓力之下,公眾的實際收入不見增長,而高企的物價降低了公眾的儲蓄率。當然,商業銀行也一直沒有放棄吸儲的努力。在央行加息窗口關閉的情形下,各家銀行紛紛推出各類高息理財產品吸引儲戶,雖然這類理財產品並非真正的儲蓄,但可在短期內哪怕是數字上讓銀行儲蓄「好看一些」。而且,商業銀行也無時不刻地給予自己的員工吸儲壓力,將吸儲和考核結合,直接和工資福利掛鉤。銀行員工的吸儲任務和當年的辦卡任務有得一比,銀行員工是全體出動,開動一切社會關係。如此「勞動力密集型」的吸儲方式雖然不那麼人性化,但在關鍵時刻也算有效。不過,這種吸儲方式有時也會造成惡性競爭,甚至違背金融政策而導致違規吸儲,有些商業銀行為了拉來大儲戶,就會採用買儲的方式。如此等等,無不意味著各銀行也面臨著強烈的吸儲焦慮。眾所周知,美有華爾街金融風暴,歐有主權債務危機,財政金融局勢紊亂,是為萬惡之源。由於中國金融體系尚未完全開放,中國銀行業處於相對穩定的態勢中。可是,商業銀行的儲蓄減少,讓人不得不憂慮起來,一旦演化成支付危機,將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全體系風險。變危為機,各大銀行亟需有序融資,或吸納儲蓄或減少貸款,總之不能一直在75%的存貸紅線上玩驚險。關鍵是,還是宏觀經濟政策要得力,一方面扭轉高通脹的頹勢,另一方面通過加息等手段變負利率為正利率。錢存銀行有利可圖,具有儲蓄傳統的公眾自然會把余錢存進銀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男子在銀行存 25 萬,15 年後取錢僅剩 2000 元利息」?
要0.5%還是5.25%的利息?別拿存款不當理財
在北京有多少存款你就敢義無反顧的辭職?
存款一個億,會發生什麼? - 2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TAG:銀行 | 市場 | 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