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追溯思澄老堂九十年
2017年9月22-24日,是杭州市基督教會思澄堂建堂90周年慶典的日子。我從去年3月正式入思澄堂服侍,有幸趕上90年一遇的盛典,特別感恩參與一些文字方面的服侍。在籌備過程中,我閱讀、修改得最多的就是思澄堂簡史及幾代牧者的生平,對了解教會的歷史有極大的助益。現在,我用自己的文字,簡述思澄老堂九十年的歷史。
眼前極具中國特色的建築,「整體建築是顯十字架的形狀,從高處俯瞰樓頂看到橫卧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外牆用青磚實疊、屋檐翹角,窗門採用中國園林的支摘窗式,內用進口洋松木做樑柱。二樓、三樓的地面用木板鋪墊,共三層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教堂並採用中國建築的對稱格局。」教堂完全是由中國人設計、中國人募捐、中國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中式教堂,更是20世紀20年代基督教本色化的經典之作。
思澄教會的起始其實是在19世紀。1859年6月,美國長老會派倪維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夫婦從寧波前往杭州傳教,先住在錢塘江畔、六和塔下的一座寺廟中,不久之後在城中紫陽山上的一座道觀租房屋。1864年11月,美國傳教士葛寧與華人傳道張澄齋由寧波來到杭州傳道,於12月租得皮市巷一所五開間樓廳作為禮拜堂。1868年(同治七年)12月,張澄齋被推舉為牧師,成為杭州城內第一位華人牧師。1872年,美國傳教士來恩賜(D.N.Lyon)來到杭州,與張澄齋購得豐樂橋直街三官巷口三開間大廳,作為禮拜堂及牧師住宅。
到1921年,教會商議再建新堂。張澄齋牧師之子張葆卿醫生帶頭奉獻,在教會眾信徒的齊心努力下,在豐樂橋教堂原基建造新堂。工程於1924年動工,1927年建成,取名「思澄堂」,寓紀念張澄齋牧師。1930年復活節正式遷入新堂禮拜,聘請范光榮為牧師。
1983年
自新堂投入使用開始,思澄堂就成為杭州市重要的基督教活動場所。在《通問報》1936年報道:「中華基督教會杭州思澄堂。位處杭市中心。且屋宇寬敞。杭市信徒不論大小聚會。每假該堂舉行。蓋因足容二千人故。」
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2月24日杭州淪陷,思澄堂成為難民收容所,范光榮牧師自任負責人。數月後,局勢穩定收容所解散,難民各自回家。由於信徒四散、捐獻減少,范牧師開辦打字班、鋼琴班及明德中學等文化補習學校以彌補教會供應不足。1941年12月8日,日美正式開戰,教堂被日軍佔領。1945年,思澄堂被改作「中日文化館」作為奴化思想的場所。
在《通問報》記載思澄堂在抗日戰爭期間的遭遇:「本堂於抗戰期間。長老執事等均遷往上海及內地工作居住。僅范光榮牧師以牧養群羊。責職在身。未敢輕離職守。始終抱定忠心到底之決心。為主犧牲。雖數度曾被敵憲以特務嫌疑而逮捕。並遭酷刑。但正義終於勝過強權。教會工作未曾中斷。感謝天父之保全。」
范光榮牧師
抗戰勝利後,思澄堂重新回到信徒的手中。「勝利後長老執事相繼回杭。重睹聖堂無恙。衷心無限快慰。本堂為推廣福音起見。除每主日上午兒童主日學及大禮拜外。並於每主日下午二時有英語禮拜。敦請各英美教牧輪流講道。參加禮拜者多為青年學生。及公務人員。每禮拜二晚間尚有文助華博士。主領之英語查經班。……此外尚有聖樂團及青年團契之組織。協助教會。」
解放後,思澄堂先後成為杭州市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的中心,後來也成為浙江三自愛國運動的中心。1956年4月,杭州市基督教在思澄堂召開首次三自愛國運動代表會議。1958年9月,杭州開始實行教會聯合禮拜,合併為5個教堂,思澄堂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澄堂一度成為杭州圖書館的藏書庫。
1981年,宗教政策落實,聖堂歸還,同年8月30舉行復堂典禮。1983年12月6日,新修後的思澄堂迎接來自英國聖公會的坎特伯雷倫西大主教。1984年10月,浙江省基督教兩會在思澄堂創辦浙江神學院,思澄堂一樓禮拜的兩翼及附屬房作為神學院的院舍,直到2000年浙江神學院搬到濱江新院舍。
思澄堂(2017年,魯文華攝)
註:圖片取自思澄堂網站
推薦閱讀:
※2018絕對不容錯過的十年網路好歌《十年網路紅歌(時尚篇)》
※8款植物,第1可十年滴水不沾,第2對甲醛吸收率高達百分之92
※投資禪院: 按照過往四十年的經驗,港股接下去會怎麼走? 本文比較從PE
※十年一劍敘晚村
※十年抗糖的痛與樂 - 糖友網
TAG: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