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桃花源
今天我們離開長沙前往吉首,路上順便去看看傳說中的桃花源。離開長沙的時候還只是有一絲絲的陰天,走著走著,不知什麼時候,似有若無的雨滴卻漸漸將車窗打濕。到桃花源,帶著江南泥土甜香的雨絲,已經把初春的山岡、樹木全部籠罩在煙雨之中了。
桃花源因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今天我們竟然可以在一片的煙雨迷濛之中,真切體會「世外桃源」的美麗……
迎著落在臉上頭上也不會讓人感受到涼意的雨絲,我們穿過桃花源牌坊,進入傳說的千年桃林。可能是因為我們來的太早,還沒到桃花盛放的季節,但是仔細看,你會發現原來每一棵桃樹的枝椏上滿都是鼓脹的蓓蕾,有的甚至已經透出迷人的紫色、粉色,那花苞就像即將破殼而出的小雞已經把蛋殼頂出一條條細細的裂紋,花萼已經無法再將那生機勃勃的花瓣、花蕊繼續禁錮了……
雨絲漸密,整個桃林像朧在淡淡的薄霧之中,忽而發現桃樹下,濡濕的青草上一個個白色的精靈,原來是一群雪白的鴿子,悠閑的在草叢中覓食……即將盛放的桃林,靜謐清幽的桃花溪,嫩綠初綻的草地,潔白無暇的鴿群……不管淵明的「世外桃源」是個何等的景緻,從紛繁的城市走來的我,只覺這裡已是人間仙境……
據說若在桃花盛開之時來到這裡,可見桃樹蓋頭,濃淡相間,有的鮮紅如碧血,有的艷麗如姻脂。千樹萬樹,如織就的雲錦,令人陶醉。我們雖無緣見識這樣的勝景,但是,今天的桃花林、桃花溪不是更有一種韻味?而這怕更是只能有緣相遇,不能人力強求的……
拾級而上,有一座廊廡環繞的建築,這便是桃花源內著名的菊圃。菊圃是因為附近遍栽菊花而得名的,由於廊中有歷代碑碣林立,所以又叫碑廊。碑廊的盡頭,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體態渾厚,風格古樸。亭後方竹叢生,濃蔭低垂,蒼翠欲滴,那方竹真是名副其實,遠遠看去,似乎與一般的竹子沒什麼差別,當你用手輕輕的在竹上摩索,你會發現原來那看似圓滑的竹枝,卻真的四四方方,有楞有角,造物主真是神奇!
竹子在北方難得一見,就便是有也都是竹枝纖細,竹葉也因缺少水分而顯乾澀。而在南國卻是隨處都有的,只要你看到竹子,多是茂密成林、枝幹粗壯,有的隨意的將腰身斜斜而下,在一片挺拔之中獨出一景,有的雖枝幹還很纖細,但枝頭竹葉茂密,以致那纖細的肢體不堪重負的傾倒……我不知道竹也可以長得像松一樣參天的,也沒想到就連已經乾枯的枝葉夾在那竹林之中,構成由枯黃、新綠、鵝黃、嫩綠、老綠組成的色彩,竟也像一幅構圖完美的油畫一樣美妙……
雨漸大,上山的石階被雨水沖刷得顯露出黑青的本色,也更濕滑。因此行有已經將近耄耋的老父,和已過古昔的母親,我們只得放棄穿越桃花洞,進入秦人村的游路,而只是登上桃花觀,穿過遇仙橋。因雨,今日的遊人稀少,雨忽而大,忽而又讓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雨霧使本就清秀的桃花山更添一分清新、一分幽靜,不時,站住腳步細聽,傳來山間溪水的聲響,那桃花溪水隨著山勢於平緩處潺潺,於起伏跌宕處嘩嘩墜落,水中不時有冬日的落葉順流而下,倏地一下不見了。雨水讓整個山林的色彩更加分明,綠意更濃,山石岱青。
進入桃花林時曾見一株桃花在桃林邊緣,佇立於桃花溪畔,滿樹的花幾乎都怒放著,不想,經著不及半日的雨水的拍打,待我們從山上再次回到她的面前,卻已見濕地上密密的滿是落英,那剛才還在枝頭笑臉迎人的小花,就那樣無助的匍匐在地,那本是嫩粉的嬌柔,此時也漸失生氣,紅黃的泥土映襯下只留蒼白。
桃花山峰頂有高舉閣雄踞其上,登峰遠眺,只見沅水漂繞如帶,因雨霧,視線不能及遠,據說晴日,山下的桃源縣城清晰可見,冬日,更可以看到一江三日的奇觀。
推薦閱讀:
※尋夢桃花源
※一個人的桃花源【情感美文】
※蟬聯蘭亭獎,寫得果真妙!曾錦溪《桃花源記》
※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何處
※【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TAG: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