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專業學生的小觀點分享
5 人贊了文章
距離上一篇亂七八糟寫已經過了兩年了竟然。現在是以一個研究生的身份來看了,感觸確實不一樣,可能不久之後再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看也會有不同吧。現在在歐洲一所農業研究先進的瓦赫寧根大學就讀研究生已經9個月了吧,就讀的專業是食品技術方向的可持續食品工程。
本科就讀的是食品科學與工程(營養方向)所以在食品加工過程的一些基礎上大三大四開始進一步接觸基本的人體健康方面知識,但是畢竟學校本身沒有醫科所以其實並不透徹,只是在考了營養師,身邊也有不少同學做過科普或者營養師之類的工作,自己也在後來家裡有人生病的時候等等情況下覺得食療本身對於人體健康發展確實有益處而關注更多。
一方面至少在成分上面沒有太多劑量問題,出了吃的過飽以外其實一般也沒有什麼問題,同時由於工業和食品級別不一樣,在安全程度上也有所不同,當我們提到食品級的時候,一定程度上是說明它本身的安全性,例如母校一位博士師姐創辦的品牌,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可食用面膜,「可食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產品作為護膚品化妝品本身的安全性(張鐵丹博士的可食用面膜介紹)。另一方面 也可以從各種食品成分中提取有效的成分來滿足人們對於健康的需求,可以利用可能不曾被我們發現價值被輕易浪費的食品成分例如今年被提起的糙米,以往我們吃的精細米其實在加工過程中已經把一大部分的營養隨著去除刀刻麥麩等成分的時候被順帶帶走了。
本科論文做的也是關於益生菌轉化紫薯花青素相關的研究,也是從人體健康的情況來考慮。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就因為「可持續」的吸引,選擇了食品工程,要知道當時是因為不想接觸物理而選擇的食品營養,然而實際上還是與工程脫不了干係哈哈哈,於是在這裡,更多時間需要我們通過操作電腦去實現對於一個process也就是過程的調控和分析,例如需要需用模型思維去簡化問題在用數學手法去優化解決方案,例如我自己就有一門生物技術方面的課,學習使用了matlab(matlab可以用來幹嘛(知乎回答)) ,本來很虐後來卻發現喜歡上了,只是我之前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之前在本科學的是厚厚一本食品機械的介紹,既沒有參觀工廠來的直接,有的不抽象的理解,在不理解我為什麼需要它的情況下,無疑像是讓我認識一個個機器人並找出差別,沒感情。
有一次讓我對食品技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認識是一次學校的創業活動,我們小組的成員想要解決的問題是食物浪費的問題,但是跟他們一討論會發現,沒有食品相關背景的會去想到可能就僅限於收集食物浪費,並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分發給有需要的人們,如果只是活動,這樣是可以的並且也會有一手數據提醒人們,一天在就近的一間小農場我們就可以收集到56kg的食物浪費,但是如果想要把它當作一個社會事業來做的話,這樣子是持續不下去的,一個是沒有產品或者有發展性的服務來讓這個項目持續下去。之後我們細化這些想法的時候,他們提到了做成什麼什麼產品,這時候其實就已經是食品工程的應用了,關於如何利用被浪費的資源以及集約使用被浪費的資源。無論是做成果汁果醬還是說利用發酵來保護環境(無兩生物科技公司)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呼應對於環境的保護。
食品系統,本身就來自於自然,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們有了火,有了電,多了需要儲存,需要加工,這可能也是我在研究生階段了解到更多的內容吧,本科從基本的生活出發,研究生以一個更高的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問題,看生活的環境。這也是我們校慶月的三大主題:life-food-earth。
說了這麼多,如果最後還是要回到就業上嚴峻問題的話,確實平台很重要,在一個可持續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的地方,自然人們會更需要學術的支持,數據的分析來實現企業本身對於形象樹立的要求,他們甚至會主動和學校合作,通過案例學習來讓學生們提供一定的想法支持,而不是只想著用而忘記了延續,昨天德國妹子跟我說,可持續這個概念一開始是因為一個林場工人,看到一堆人在伐木,源源不斷的伐木,他說,嘿,你們不停伐木造房子,但是同時也應該種上一棵樹,要不然我們的孩子沒有木頭造房子了。
在國內,食品一般出來都是品控,研發,市場,銷售等等,一方面這確實是食品公司應有的標配,怎麼進一步發展也是共同需要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確實在工廠層面上,可能真的像他們說的,只要會操作機器,每天乾的都是枯燥無味的一樣的內容,但社會每天的運行都是這樣,所以可能食品這方面薪資待遇確實沒有說很高,但是如歌就個人發展的話,工作後的八小時可能更能自我掌控得以成長。我能說,我也不知道以後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一樣有壓力,一樣擔心自己的競爭力,一樣想有突破,但是至少現在還是很享受在學習的時光,未來也說不準,誰有不迷茫了,只能時刻裝備自己,不斷學習,不被輕易淘汰以及就算失敗也能站起來的勇氣。
環境-食品-人類,可能就是這樣一種關係吧。當時問一位老師論文題目,說想做可持續相關的,他笑著說,可是現在我們的研究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可以選的範圍很廣呀。我喜歡的,可能不是食品專業,而是食品作為一個系統帶給我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跨界的可能,例如從食品角度走出去的經濟學,政策,數學等等,會是很有趣的。不得不說我就曾經在某一個學期作死選了一門經濟學的課,供應鏈管理,但是一下子專業性太強了我完全hold不住,但是上了之後卻覺得還有很多角度可以去深挖,畢竟食品作為一種產品,涉及到的供應商(在本地建廠還是在外地建廠,在國外建廠又會涉及到匯率轉化引起的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利益問題等等),工廠(考慮到建廠位置,運輸網路等等),倉儲(訂貨量引起的訂貨量費用,選擇哪一種補貨方式等等),這門課的基礎是決策科學,也是用一些數學模型去達到優化整合效果的,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因為亂選課自己專業的畢業要求都還沒有達到,就退了去學會食品安全的一門課,天辣嚕,回歸食品的感覺是超級親切的好么!
瓦赫寧根前幾天還迎來了它的百年校慶,深深的感到自豪,校長當時在開幕式上說:Agriculture, Food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Top of the world.看著做出來的是鐳射光視頻,雖然很醜但是很讓人激動。三個關鍵詞涵蓋了接下來好幾個月的主題,正像這個學校一樣,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祝福母校。
而且今天還看到了荷蘭副首相訪問我本科院校華南農業大學的消息,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兩個我很喜歡的學校,一個因為是綜合院校給了我跨界發現新東西的興奮,雖然後悔本科經常找不到人組隊參加學術比賽,但是自己對社會創新的興趣讓我看到了自己這個領域自帶的治癒和溫馨的潛能可以給世界帶來一點美好,一個是更精更專的大型主題圖書館,環境科學,食品技術,農業技術為主題的學科交叉融匯,在這裡學到的更多是用模型的角度去分析,新的角度可以說是。
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康師傅和旺旺們失去的,正是達利和周黑鴨們擁有的
※開一個腐竹加工廠
※讓13億人再生長:伊利這一次的營銷為何選擇「扎心」中年人?
※贏戰中國酸奶市場,你要知道的創新趨勢
※身處互聯網速食時代,可口可樂、必勝客、星巴克等食品品牌都做出了哪些創新之舉?
TAG:食品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