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漢奸、賣國賊嗎?

李鴻章是漢奸、賣國賊嗎?

4 人贊了文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有人說關於李鴻章是非功過的爭議是近幾十年來才有的。其實不然,從他成立淮軍鎮壓捻軍、太平天國運動起,他就已經逐漸走入爭議的漩渦了,而《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更是讓其成為了漩渦的中心。

辛丑條約簽訂場景

歷史上罵李鴻章的段子有很多,最出名的是下面兩幅對聯:

「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其中楊三是指京劇名丑楊鳴玉)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司農是指翁同龢)

在清末那個動蕩的年代,在一個搖搖欲墜的朝廷中擔任要職,這似乎已經註定了李鴻章的命運,這也是對李鴻章評價兩級分化如此嚴重的深刻社會背景。

李鴻章自己說過:「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是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就是晚晴的「裱糊匠」,有人曾說過,如果沒有李鴻章,大清至少早亡十幾年。這究竟萬幸,還是不幸,恐怕只能後人評說了。

北洋水師軍艦

李鴻章作為一個身陷沒落王朝的封疆大吏,在「洋務運動」中也往往打破常規、先行先試,因此反對者想找出點他的紕漏簡直太容易了,不論是「蘇州殺降」、「悖逆祖制」還是「疆防海防」之爭都成為了他的污點。所以有人說,李鴻章之所以被罵是因為他對於晚清太重要了,以至於什麼事兒都得他兜底,好事也得他做,壞事也得他做,所以功過相抵,他就此成了一個爭議人物。但如果單拿出他的一項政績,亦能成為清末名相。

在簽訂嗎《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被一個日本刺客一槍打中面頰,這對日本的國際影響十分不利,日本迫於國際壓力削減賠款一億兩,後人因此評價李鴻章「一把骨頭一把淚為清政府省下1億白銀,為清政府的苟延殘喘做出了極大貢獻」,李鴻章在夾縫中,為中國爭取了盡量多的利益。然而,當他拿著染滿鮮血的黃馬褂呈給慈禧太后時,慈禧只是一笑,說道:「難為你了,還留著。」而那顆子彈,至死還留在他的身體里。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慶親王奕劻準備在《辛丑條約》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李鴻章從背後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世界上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若在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就等於從此背上了千古罵名,你還年輕,這字就讓老夫來簽吧!」

大清之亡不是任何單個人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責任,把這個包袱隨便扔給一個滿清大員是不是大家就都沒責任了呢?我終於明白古代將領為何兵敗後動不動就自殺了,不是因為他們太脆弱太衝動,而是比起自殺用的刀劍來,被人們的唾沫星子淹死可能更難受吧。

李鴻章臨終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不僅是寫給古人的,也是寫給今人的。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都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TAG:李鴻章 | 晚清 | 不平等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