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造夢師的過去與未來:廣告公司互聯網化
來自專欄見嶼的小宇宙4 人贊了文章
【序】
廣告
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業。
我們熱愛那些恣肆放縱的創意,
深夜暢聊的夢想。
我們著迷那些直指人心的洞察,
驚為天人的作品。
我們一邊罵著甲方,
一邊還是堅持做到最後一秒,改到最後一稿。
直到我們在地鐵街道高炮電視的廣告上看見自己的作品,
才會覺得不辜負那一個一個日夜顛倒。
我們戴著鐐銬自由舞蹈,
我們都是從無到有的造夢師。
我們拍案叫絕精雕細琢的每一件作品,
也難免被客戶白眼一過嗤之以鼻。
我們傲然自信是最有創意和活力的頂尖人才,
卻也常常無奈笑一笑,自稱廣告狗聊以自嘲。
我們付出過太多時間,太多精力,乃至健康。
卻也沒有能換來太多錢,太多尊重。
我在2009年入行廣告公司任職文案,2013年從廣告公司轉行互聯網公司,任職品牌經理。在我的故事裡,廣告就像是青春,也像是自己滿目瘡痍的故鄉。躊躇滿志在此奮鬥幾年,卻最終因為失望黯然離開。身在不遠方,仍舊天真念想,願有一天故鄉能煥然重生萌發新芽,迎接我們這些異鄉人帶著外鄉的故事,重回它的懷抱。
新三年,舊三年,世界比我們想得更快變。僅借本文梳理思路,自言體悟。
【1】
為什麼離開廣告公司?
我們處在廣告行業的變革與融合時代。
青春年少總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會在某一天忽然覺得自己長大了。當年離開廣告公司時,師父問我為什麼走?我說,我大概能預想自己在廣告公司做了十年,或許也就成為了創意總監,但是,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另外的可能性。
當時並沒有宏觀的視角,不能從行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只是單純考慮自己的能力發展層面來做選擇。現在想想,或許我留在廣告公司,也成為不了預想中的創意總監。因為十年之後,預想中的創意總監甚至預想中的廣告公司,或許消失也猶未可知。
我們處在廣告行業的融合與變革時代,並且這樣的改變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深刻。我聽朋友說,廣告公司招人難招,客戶難做。
【2】
招人難招
金錢的選擇永遠是最聰明的。《廣告狂人》的時代,廣告是資本與頂尖人才聚集的行業之一。廣告人也享有相對較高的薪酬和社會地位。時至今日,從薪酬待遇看來,現在的頂尖人才流向了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
能提供高額的薪酬待遇,因為互聯網和金融行業本身就有更高的利潤。金融行業向來高利潤,因為它離錢最近,成本與利潤之間的槓桿效應也更加直接明顯。
互聯網行業的高利潤,則通常來自於邊際成本的無限低廉。傳統行業的產品成本存在每一個單品之中。小到一瓶水一個避孕套,大到一輛車一套房子,每單交易都有產品的成本。互聯網行業則不然,產品近乎可以無限複製,把一個軟體或者APP產品銷售給一萬個用戶,和把它銷售給一千萬個用戶,效益增長千倍,而成本基本相同。
相比之下,廣告公司的品牌傳播或者營銷策劃,能夠帶來的效益增長變得不再顯著。
設想,同樣頂尖的30人團隊,在廣告公司,一年能夠服務10位客戶,創造2000萬的服務年費收入;在互聯網公司,一年能夠運營維護1款產品,獲取2000萬用戶、ARPU值2元,就創造了4000萬的收入。關鍵是,互聯網團隊有可能讓用戶數和收入翻倍,因為軟體產品本身沒有成本;而廣告公司卻無法服務好20位客戶獲得翻倍的收入。
人才離開廣告公司,去互聯網公司賺大錢去了。
【3】
客戶難做
互聯網給所有行業帶來了一系列變革。只談廣告不談互聯網的公司,已經消失。試想,請得起廣告公司的傳統行業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想涉足互聯網領域。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9.8億,當一個人每天互聯網在線的時長甚至超過12個小時,當「互聯網+」的概念從中央政府口中提出,絕大多數行業已經主動或被迫「互聯網化」。
一個爆髮式誕生的全新時代,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沒有誰更懂更有經驗。在互聯網化的甲方面前,傳統廣告公司正在失去引領性與稀缺性。
【3-1】
失去引領性
以往,廣告公司在客戶面前可以說,策略、營銷、創意、傳播,我比你更懂。根據累積的行業觀察與經驗,廣告公司確實更懂行業、更懂用戶、更懂廣告傳播。我們把這稱為廣告公司的引領性,形成了廣告公司在行業中提供服務、創造價值的基礎與前提。
就在這幾年時間裡,都變了。
傳統行業的生產和流通環節大體是既定的,廣告行業有足夠時間可以累積經驗。而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快速流動的,用戶的手機使用習慣、互聯網的傳播媒介,隔兩三年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告公司不再有時間和能力累積經驗,更難以從經驗和變化中摸索出規則,再回過頭為甲方提供引領服務。
另一方面,時至風口,資金與人才湧向互聯網企業,最有價值品牌榜單上,互聯網企業奮勇上游,很多甲方金主本身就是互聯網企業。而大多數互聯網團隊都是走在最前端的探索者。廣告公司只是互聯網行業的觀望者而非參與者,在策略上的引領性更是無從談起。
【3-2】
失去稀缺性
曾幾何時,廣告行業有極高門檻。
早幾十年,設計師全憑手繪來製作廣告畫面,那時候沒有耗費五年八年學習繪畫的人,根本無法進入廣告公司成為設計師。再後來,大量設計和視覺工具誕生,人們能夠相對高效地製作廣告畫面,但也同樣需要不少時間來掌握攝影攝像、操作設計軟體的技能。採購設備的資金成本、血跡技能的時間成本,都讓廣告行業有了門檻。只有少數人能夠進入廣告行業,只有少數團隊都能成為廣告公司。
工具普及化讓廣告視覺作品的製作門檻迅速降低。
設計軟體和視頻軟體都變得不再那麼難以掌握,而這也是軟體的供應商所致力於去實現的。五毛錢特效、美圖秀秀等,多有「傻瓜式」的視覺作品處理工具。攝影攝像設備的相對成本也在不斷降低。基本上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基本上都能攝影攝像。與此同時,互聯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模板與教程,都在讓「廣告設計」這件事件變得更加簡單。
設計的標準與守則逐漸被打破,文案亦然。
那種精緻雕琢創意、文風、意境的廣告文案,傳播力反而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式只有流行沒有套路的文案,鬼畜、抖機靈、標題黨、耍流氓……既不嚴謹更無章法。亂拳打死老師傅,經過營銷與品牌科班訓練的傳統文案,逐漸和那些紮根生長於互聯網的土著段子手形成了注意力競爭關係。
總言之,以前市場需要一流的廣告作品,也只有廣告公司能夠提供一流的廣告作品。現在,市場只需要三流的廣告作品,大部分企業自身就能夠生產三流的廣告作品。質量要求低,速度要求高。這是廣告公司在互聯傳播時代務必要適應的特徵。
【4】
廣告公司可能走向何方?
商業再複雜本質上都是一種交易。不含媒介屬性的創意型廣告公司,提供的產品就是智力服務,獲得的收益是服務費用,具體形式包括營銷策略、傳播方案、廣告作品等。甲方通過採購廣告公司智力服務,作為組件融入銷售環節中,從而獲得銷售收入的增幅。
廣告公司的發展,也就是制定戰略的目的在於:提高效率,提高產品成交數量,提高成交單價。用更短時間,服務更多用戶,收取更高的服務費用。廣告公司可能的發展方向是,重新奪取引領地位,重新建構稀缺性。
【5】
重新奪取引領地位
企業的發展遇到困擾,產生需要引領者的需求,可以歸結為兩種情況:「我想做廣告,但是我不知道廣告是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我打算這麼做,但我不知道這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5-1】
精簡理論,高效執行
甲方:「我想做廣告,但是我不知道廣告是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做。」
很多時候,甲方知道自己需要品牌和定位,當時他們不知道如何總結得出。這時候提供一個精簡理論,導出一個核心結果就好。
以往從定位到銷售點提煉、從品牌表現到傳播手段的全套完整理論,逐漸無法適應現在的快節奏傳播。但並不代表企業就不需要理論。相反,企業發展速度越快,就越是需要理論支撐。在黑暗探索中,一個適宜的理論就像是一根繩子,提供給企業安全感。也只可以是精簡的繩子,而非繁複的限制的網。
關於定位和品牌,廣告公司更有操作經驗和發言權。幫助企業從碎片化的信息中梳理出定位和品牌,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全局視角與信心,找到執行傳播方案的依據。
傳播執行規劃層面縮短戰線。跨度幾年的大型策略在現在是難以執行的,長度為半年或一年的組合戰役更具備執行性。比如規劃一年的傳播動作組合,從線上線下的媒介、預算、持續時間等進行規劃。詳細明確,並且幫助企業付諸執行。
理論依然是廣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需要從「大而全」轉向「快狠准」。如果我仍在廣告公司,首先做的是推動建立一套更加簡潔化的理論,只解決兩個核心問題:定位、品牌。
【5-2】
深掘需求,指導未來
「我打算這麼做,但我不知道這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企業之所以需要廣告和諮詢,也有一方面寄希望於廣告和諮詢能夠提供對未來的遇見和判斷。
廣告公司以往的理論通常來自於:總結過去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是一種從現象中找到本質的方式。
技術革新,奇點臨近,資本與技術的催化讓企業在更短時間內完成生命過程。有些現象還沒有來得及被總結為理論,就已經被歷史淘汰。例如大部分的團購網站,人們或許可以從隕滅的企業的殘骸中找到理論,但是理論已經沒有用了,因為整個市場格局霸主已經形成,再沒有新進入者需要請廣告公司提供這個理論。
更加有用的理論,將是能夠指導未來的理論。廣告公司的理論研究將會從現象研究轉向趨勢研究,從現象中發現未來。而發現未來的思考與研究有兩個入口,一是科學技術,二是用戶需求。
前沿的科學技術一定是企業更懂。技術並不是指微信後台的操作方式,而是指從想法到實踐的實現困難程度與耗費時間估算。例如現在的VR、AR、人工智慧等技術導向領域,行業的玩法不會有廣告公司比企業更懂。
轉折的鑰匙叫做需求。
對用戶需求的掌握,能夠幫助廣告公司在遊戲中重新奪回引領地位。需求其實以前在廣告公司叫洞察。關於一個用戶和用戶群體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研究,以及獲得的結論。因為需求就等於財富,這在任何時代都通用。
儘管一直被掛在嘴上,但是年輕的互聯網行業和互聯網化的企業,並沒有系統的方法真正掌握需求。當然會真正傑出和個別偶然的個人和團隊企業,真正掌握用戶的需求,他們成為了超級產品經理、超級數據分析師,以及行業里被追逐模仿的樣品。但是畢竟少數。
關於用戶需求,廣告公司有更高的起點。廣告行業累積許多對於「用戶洞察」的經驗和方法,例如用戶調研、深入訪談等。建立在對廣泛和細分消費者了解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廣告公司是最有可能發現用戶需求的地方。
或許從本質上說,指導未來的只有用戶的需求。因為在討論的商業範疇中,技術最終還是要運用落實成為商品,商品最終滿足需求。而一個剛強需求將會激發和指引技術的發展去滿足它。「我們洞察了一個用戶需求。」在甲方面前,這會是一句具有強大魔力的開場白。
我以為,真正既懂用戶需求又懂科學技術的廣告公司,將會重回如《廣告狂人》的黃金時代。
【6】
重新建構稀缺性
典型而徹底的改變,廣告服務轉型成為了互動公司、電商服務公司、影視公司等。如果將以上公司歸入廣告行業,則泛廣告行業也依然有其稀缺性。就狹義的廣告公司而言,產品形式也將會有相應的變化。
【6-1】
服務的互聯網化
按照由淺到深,互聯網化包括三層含義:渠道互聯網化,產品互聯網化,模式互聯網化。
渠道互聯網化是指,通過互聯網渠道,健全公司和案例訪問入口。進行病毒傳播;運營社交網路和UGC社區等。通過互聯網渠道更好地推廣服務產品,給自己做廣告。
產品互聯網化是指,讓營銷策略和廣告作品都更加適合互聯網傳播。例如傳播媒體中考慮APP推送,廣告作品變得更加合適手機閱讀,語言風格更加貼近網路流行和傳播特徵等。當然更重要的是,讓產品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產出。
模式互聯網化是指,根據互聯網的特徵徹底改革獲取利潤的方式。傳統的廣告公司模式是以服務時長和產出成果為計價商品。是否可以考慮,參與股份分成,又或者以用戶數量為計價方式,計算廣告幫助甲方獲得了多少用戶,按照用戶數量收費?
【6-2】
團隊職能的精細化
更多精細化的服務者會從廣告公司中拆分衍生,提供專註而靈活的服務。例如專門撰寫軟文或者圖文消息的新媒體運營公司,例如專門攝製小視頻的影視製作公司,甚至專門從事軟體和APP界面設計的互動視覺設計公司。
萬變不離其宗,同屬於生產內容的環節,廣告公司始終有它的優勢。比如,寫軟文不如媒體富有文采、善於形式,但是廣告人的軟文通常更商業更有效;比如,做UI設計不如交互設計師懂技術、講究體驗,但是廣告人的設計通常更有美感;比如,做視頻不如影視公司那樣高格調、有鏡頭感,但是廣告人的視頻會更加富有創意,至少不會言之無物。
商業述求、溝通話術與美學藝術,是科班出身的廣告人充分佔據的優勢。這些職能聚在一家公司時它顯得平庸,但當它們分化出去各自削尖完善,都將會成為立足時代的重要競爭力。
【6-3】
品牌和團隊的人格化
品牌的發展呈現了一個人格化的潛在趨勢,在互聯傳播時代尤為明顯。正如歷史上的傳統行業,中國的許多老字號一個人的名字,張小泉剪刀,毛遂昌眼鏡。互聯網的巨頭企業,人們常會認準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遊戲里需要一個GM,網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用戶需要「小編」。
因為品牌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互聯網用戶積極尋求互動,他們也逐漸在明白和適應,品牌的背後就是活生生的人格。QQ遊戲用戶有不滿的時候,罵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馬化騰。互聯網重大特徵是溝通互動,而人們總會傾向於和活的人溝通,不是死的物。
在品牌人格化的趨勢下,一方面,廣告公司的服務需要越來越多的參與互動,並且有意識地幫助甲方建立一個正面的人格化品牌。另一方面,廣告公司本身也可能逐漸增強人格化的特徵,將自己建立成為一個自媒體。只不過以前是一個個體的人格,以後是一個群體的人格。
【7】
等待新的時代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們處在廣告行業的變革與融合時代。資金出逃,人才流失,一度站在時代浪尖的廣告公司正在失去引領性和稀缺性。我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廣告公司將通過精簡有效理論和挖掘需求指導未來,重新掌握引領性;通過服務的互聯網化,團隊職能的精細化,品牌和團隊的人格化等適應演變,重建稀缺性。
我有時候會恍惚覺得,現在的廣告行業,就像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知識才智和勞動力依然集中在這裡的底層苦苦掙扎,既得利益階級依然高揚頭顱,攫取最後的屍體盛宴。想變革,卻並不夠果斷徹底;想融合,卻找不到共同基因。等待吧,會有一聲炮響,轟開一片模糊血肉,然後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推薦閱讀:
※一個家居建材品牌經理的7條年終總結
※為什麼最貴的廣告,也解決不了營銷的問題?
※神州防忽悠指南
※流水線銷售文檔
※高嘉:做事,要想它,更要琢磨透它,這就是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