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錦尚鎮盧厝村盧姓始祖探尋
4 人贊了文章
盧姓跟中華百家姓一樣都屬炎黃氏譜,它經歷了2400年,目前排名第42位。盧姓出自姜姓,與高姓同宗,與呂姓同源,是炎帝的後代。炎帝的裔孫呂尚(即姜子牙),西周初年被封於齊,建立了齊國,史稱齊太公(輔佐周武王興周滅紂)。到第九代齊文公(即呂赤),生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奚,史稱高奚(即奚公),被封於「盧邑」,他的子孫用他的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盧。所以,人們都把奚公作為盧姓創姓始祖。「盧邑」在今是山東省長清縣之西南。當時,因田氏集團奪取齊國統治權,盧姓子孫為避免禍害被迫大批遷徙至燕秦各地。秦代他們在河北建范陽固城(今為河北省定興縣南20公里的固城鎮),設范陽縣,至漢代更擴充為范陽郡。從此,在這裡逐漸聚集了人數眾多的盧姓族親。盡人皆知,范陽在過去以及現在,都已成為海內外所有盧姓宗親公認的本姓郡望。盧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范陽,虔化,寧化,梅縣,永定,上杭,漳州,英德,惠州,河源等。
盧姓入閩正確時間應該是唐代初年。現在一般認為,唐初高宗朝,陳政、陳元光父子先後率府兵58家(姓)軍校入閩平定「蠻獠嘯亂」,其中有府兵校尉盧鐵,字如金一家(族),在戰事平息漳州之後定居於漳州,其後世子孫皆以為望出范陽,而故居在河南光州固始(現光州為潢川縣屬信陽市)。因此,閩南多推盧如金為盧氏入閩始祖,這亦作為盧姓閩南始祖。盧如金曾孫盧武輝開基漳州墨溪(今天寶鎮盧橋頭村),現福建省漳州市天寶鎮盧橋頭村的盧姓宗祠的堂號就是「顯承堂」,其意在於彰顯先祖盧如金將軍的功績,激勵後人繼承與發揚先祖的拼搏精神。如今,盧氏人口分布閩南的平和、漳浦、長泰、南靖、龍海、漳州市薌城區、石獅市永寧鎮、漳平、雲霄等地。既然盧如金是閩南盧姓始祖,那麼石獅、晉江一帶盧氏始祖又是誰?
據《資治通鑒》載,唐光啟元年(885年)元月,光州刺史王緒害怕秦中權追債,悉舉淮南道光州、壽光五千兵,驅趕數萬吏民,以劉行全為先鋒,沿路轉掠江州、洪州、虔州,是月破福建汀州、漳州,遂居泉州之南安(今廈門)。當時數萬吏民當中,光州固始盧氏,至少有已退的唐侍御史盧鄒、楚州刺史盧鄯、諫議大夫盧都、閩王審知之千總兵盧珖以及高士盧皓等五家。所以,有人認為南遷入閩南石獅、晉江一帶始祖是唐御史中丞盧鄒。盧鄒遷徙福建同安是在唐僖宗年間(公元873年左右),這已是唐末。在查找明萬曆(1573~1620年)族譜中有提及「唐入閩鄒公之15世二房真惠公子孫住晉江山尾頭」。古時,山尾頭村和盧厝村祠堂門口都豎立著盧芳年進士的放桿(盧芳年宣統庚戌科進士)。然盧芳年乃南安李東村人,所以大家都認為李東盧氏衍至第四代長房郡望公遷徙石獅盧厝。
石獅盧厝,位於錦尚濱海之地,西南與西坑、港前毗鄰,東北與厝上、西港交界,東南與港東接壤。相傳,最早系楊姓建居於青石(角落名稱)之處。「青石」一名,記載於道光《晉江縣誌·鋪遞志》。 《泉州盧氏》記載,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年),范陽盧氏子信公遷入此地。因村中有一條大溪名叫「盧江」流入大海,形成一小港溝,盧氏在港溝周邊一處古稱「蟾盂里」的角落建屋,故又稱「港據」。《後盧族譜》記載,其始祖卜居「晉江南門外二十都蟾盂里,即今港據是也」。後來,以姓冠名,稱為「盧厝」,亦載於道光《晉江縣誌·鋪遞志》。石獅盧厝現有嘉慶17年、光緒24年和咸豐5年撰寫的家譜,譜中記載「唐元和朝任陝西省西安府咸寧縣知縣16承事天祿公傳5子,分別為17.18、19、20和念一郎,17郎宋季任兵部員外郎分居漳州府冰河縣小秤嶺,18郎分居汀州府永定縣,19郎宋季任工部職方司主事分居漳州府冰河縣小秤嶺,20郎分居汀州府永定縣,開基祖念一郎宋季任大理寺評事,念一傳念二、念三、念四郎,念二傳念六、念六傳子信、子智、子仁……」(另有觀點,石獅盧厝非天祿公後裔,是盧綸公(不是大曆十才子)從子鄒(簡求)公之19世孫或綸公之四從子簡能公之後裔)。另,大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撰寫的福建金門賢聚盧氏譜寫「我入閩始祖、金甌相從願公之七世裔孫十三郎侍御史鄒公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光啟間世道離亂、暨弟十六郎奉禮(鄯)公從閩王審知入閩、卜居泉南大同之嘉禾里。」
據石獅市錦尚鎮盧厝村的長老介紹:石獅市盧氏基祖源流為金甌相裔,沙美村盧氏基祖子仁、子信和子明仨兄弟於明從同安仁德里十二都兌山保山美社(即今集美區後溪鎮兌山村紅樹林)遷入,後子信移居港據。盧子信有四子,長子盧景文分南頭;次子盧景忠分後盧;三子盧景壽分西坑;四子盧景衷(分前盧)傳盧子會,後裔分居宮邊、下界、前盧(霞行、侖上)、港東等。盧厝村盧氏字行,其中後盧:福瑞慶石申錫孟 濟樹煜遜均 繩其祖武垂裕乃 後昆仁義禮智信。前盧:福瑞慶石申錫孟 濟樹煜遜均,世仲孝友承天德,為善振家聲,芳華智勇全,英傑展宏暉。
所以追述盧厝基祖盧子信更前的朝代,那麼石獅盧厝盧氏祖先是否更像是知名的盧鄒?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我曾經問起我父親(我父親的父親是地道地道祥芝鎮盧厝村人)有關族譜的事,他給我提供了我們家支脈的族譜,推究記錄根源可至清乾隆年間的盧均莽,盧均莽以前均無從考證。父親(現居福州馬尾亭江)打電話問家鄉的族親人士,回答說:錦尚鎮盧厝村盧氏源自河南鄭州籍南遷,至於建村一世祖是何名亦不得而知。這就是我目前獲得的有關盧厝村(以下盧厝村皆指錦尚鎮盧厝村)盧氏根源的唯一線索。照此線索我查了很多資料發現1、盧如金第四代盧武輝到漳州開闢基業,他們是河南光州固始人;2、盧鄒遷徙福建同安,其子孫盧宗發、盧宗興成為金門、同安的開基祖,他們也是河南光州固始人。
或許北宋進士、安溪縣令盧錫,他是福建寧化縣石壁村人,後成為永定盧姓的開基祖;元代詩人盧琦,惠安人,稍遷至永春縣尹,四年後改碉寧德縣尹。永春離盧厝村最近,他會在四年內會留下血脈於盧厝?似乎沒有這方面資料。那究竟盧厝村盧子信更前是何許人也?我不得而知。
石獅盧厝村過去經濟都欠發達,當地村民以種番薯、從事短途運輸等謀生,有部分人僑居菲律賓、美國等地。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村莊發展變化了很多,但歷史上好象沒有出現過什麼大人物。也許因為如此盧厝村從來默默無聞,有關村族親淵源的探究已被人們生活的勞作漸漸淡忘。作為盧厝村的子孫,閑來好事,特作此文,望海內外盧厝宗親,以民族情、家鄉親為理念,共同探尋我們先人源起,此亦算為家鄉獻綿薄之力吧。
2017-03-29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姓名
※莫把古人的姓氏搞措了:屈原不姓屈葉公不姓葉魯班姓公輸
※新華字典:姓氏「寧」為什麼從四聲改為二聲?
※遇到過算命的通過測量自己的手指的骨指長度,而推算我的姓氏了,是怎麼做到的?他沒有套我們的話!?
TAG: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