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員工,離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小米的員工,離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全小景 有見財經

最大的奔頭在於

手中握有的股票期權

將在小米上市時變現、大賺

8年,小米終於上市了。

7月9日上午9:30,雷軍在港交所敲響了200公斤大銅鑼,小米(1810.HK)正式掛牌交易。

這是港交所第一次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新股;也是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上市集資額達47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BABA)的250億美元和Facebook(FB)的160億美元。

回顧小米67天的上市之路,走得並不平順。

此前小米公布的定價區間是17-22港元,雷軍堅持了下限定價,初衷是:希望給廣大投資者留足盈利空間。

但即便是「低價」發行,小米上市首日卻沒有逃過「破發」的厄運。

7月9日,小米開盤價為16.6港元,較發行價下跌2.35%,截至收盤,股價為16.8港元,相比17港元的發行價下跌1.18%。

不過,在雷軍看來,「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重點還是要踏踏實實把公司做好,繼續努力,繼續加油。」

從1000億到480億

投資客已虧損累累上市前一天(7月8日),雷軍在公開信中透露,最早投資於小米的一筆500萬美元(約3920萬港元)的風險投資,今天的回報已達866倍。

但,今年1月份入場的投資者們,卻是成了第一批「接盤俠」。

據財經大V曹山石透露的一份小米1月份融資的內部文件顯示,超50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讓年初這批一級市場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

曹山石還透露,機構以此文件,最初估值560億美元融資,因當時太多人搶,最終以遠高於560億美元的估值實施融資。

而打動投資者的是,是小米融資文件所言:目前市場對IPO估值保守預計為1000億美元。

半年之後的今天,按照16.8港元/股的收盤價,小米的整體市值為3759.19億港元(約478.95億美元)。

意味著,這一批投資小米的機構投資者均已虧損。

根據網路用戶曝光的融資材料,總額度1000萬美元的基金,投資者認購需要承擔3%的認購費和每年2%的管理費,這是固定的支出成本。

即便不計算溢價,按照560億美元的底價進行認購,截至小米上市當日,投資者已經浮虧近15%。

事實上,上市小米的市值縮水或傷及小米F輪投資者。4年時間,F輪投資機構,換來了小米30億美元的增值,增幅僅有6.7%。

這意味著,若小米上市跌幅超過6%,F輪投資者將出現虧損。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資料,小米F輪投資人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機構。

雷軍在上市路演時曾對投資者說道,「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一語成箴,今天資本市場沒有給夠這個數。

小米員工

離財務自由更遠了?相比高管、投資人的資產縮水,更讓雷軍焦慮的可能是:手握期權的7000+名小米員工。

小米員工一向以「加班瘋狂、工資不高」而著稱,在北京平均薪資達到9000元時,小米的員工發微博向雷軍哭訴,自己的薪酬只有2800元。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7年僱員工資、薪金和花紅(紅利)開支共計24.28億元(除去社會保障福利、住房福利等),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其中13935名位於中國大陸,主要在北京總部。

相當於每位員工的年均年薪僅為16.73萬元,而同期,華為的人均薪酬70萬/年,騰訊7萬/月,算下來一年也有80多萬.....

活兒沒少干,錢拿得不多,最大的奔頭在於:手中握有的股票期權,將在小米上市時變現、大賺。

很長一段時間,雷軍都不願意在上市這件事情上鬆口,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小米近萬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閃失。

據雷軍回憶:「作為CEO,我的壓力很大,動不動就有員工來辦公室問我:我們家公司現在幹得怎麼樣?」

據騰訊《一線》報道,今日超過200名小米員工前往港交所,參加小米的牌儀式。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小米估值,從最高的2000億美元,到後來1000億美元,700億美元,最終降到543億美元IPO,上市第一天破發,最新市值僅剩478.95億美元......

小米員工都認為外界低估了小米,在他們的預期里,2014年就估值達450億美元的小米,四年之後成功IPO上市,應該能夠得上1000億美金。

有沒有低估,需要小米未來用業績、成長去證明,但當下可以肯定的是,不斷下調的估值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員工心態。他們原本計算著一筆不小的收入到賬,而這筆錢卻被砍掉一大半。

人最怕的不是錢給的不夠,而是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太大。

此前,小米剛剛提交招股書,有兩則小米員工的勵志故事一度刷屏:①一位小米女員工將自己的嫁妝賣了,認購小米期權;

②工號前2000的員工將憑藉估值1000億美元的小米,實現財務自由。實際上,小米擁有期權的員工超7000人,超過了小米總員工的三分之一,這些人將瓜分2.22億股,平均每人擁有3.1萬股,如果以最新收盤價16.8港元計算,人均只有52萬港元,摺合人民幣僅44萬不到。

不得不感慨,離財務自由的距離還差好大一截。

生不逢時的小米?小米上市首日破發的窘境,僅僅是港股市場大環境的一個縮影:2018年上半年港股IPO破發率超70%。

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已沖至全球首位,其中共200家企業向港交所提交了申報稿,這一數據,創下了港股半年IPO市場申報企業數量的新記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4日,港股共新增103家上市公司,同期,A股新增64家上市公司,美股新增69家上市公司。

但同時,今年港股新增的100家上市企業中,已經有75家破發,破發率高達75%。而且,75家破發的企業中,有39家企業較發行價的跌幅超過40%。

*數據來源:Wind

除了大市是冷清,破發的原因或許在小米本身。

小米,是互聯網公司?

還是手機廠商?小米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都將是一個困擾投資界的難題。

就連雷軍也是剛剛才想明白小米是一個「全球罕見」的公司。此前,雷軍和小米高管一直對外宣稱,「小米是一家純正的互聯網公司。」

然而,小米招股書數據顯示,過去3年小米智能手機貢獻收入佔比均超過70%。

從小米的業務結構來看,機構則認為小米是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費品公司,而非純正互聯網公司。

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證明,「小米還是在講故事,但讓投資人買單是另一回事。」

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此次沒有參與小米的打新認購,因為香港多家中小型私募基金都有共識,目前不是進場時機。」

主要是基於2方面考慮:①港股人氣不足,打新賺不了太多錢。

②對小米公司的定位存疑。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直接給予小米集團「減持」的評級,他綜合PEG、DCF和SOTP三種估值方法,取平均值得出小米合理價值為3581億港元,相當於每股16港元,低於發行價17港元。

唐川認為,小米是家不折不扣的科技消費品公司。但由於公司創始團隊的基因緣故,小米的確是一家深具互聯網思維的企業。

但與快速增長的硬體業務相比,互聯網服務對小米營收的貢獻比例在近3年始終沒有超過 10%。

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線在社交、遊戲、廣告、互聯網金融等各條戰線上一直表現得不溫不火,以市場份額和影響力而言,與中國頂尖互聯網公司相比差距明顯。

另外,唐川在阿里「新零售」的概念上繼續延伸,認為小米更是一個打通並重構了人(用戶)、貨(產品)、廠(供應鏈)、場(零售渠道)4方面的科技消費品公司。

同時,唐川提醒,小米在上市6個月後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

雷軍:不是華為,就是小米對於VC、PE等投資機構來說,IPO可能是投資終點,但對於一家的公司來說,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雷軍曾經說過:小米,是他最後一次創業。

不可否認,雷軍是個成功的創業者,僅僅用了7年,帶領小米突破1000億元營收;僅用8年,使小米成為全球第5大手機廠商,在強敵BAT環繞之下廝殺出一條血路。

不可否認,小米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離一家偉大的公司,還有很長的距離。

對於小米的未來,雷軍說道:「儘管大勢不好,但我堅信好的公司依然能脫穎而出。」

他堅信,未來10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公司極有可能是一家中國公司,「不是華為,就是小米,有極大的概率就是小米」。

小米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嗎?

「熱文推薦」

▲有見雲課堂·研習社,和TOP1%的人一起學習

「有見· Finsight」

專註於金融領域,為金融核心人才提供職業發展方案的學習平台。以知識、經驗、技能共享為核心,聯合金融機構,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社群服務、求職輔導+崗位內推的形式,為中國金融人才提供個性化的求職解決方案,幫助其提升職場綜合競爭力,獲得職業生涯的最優發展。

目前已形成具有口碑和質量雙保證的課程產品矩陣,超過5萬用戶在平台上學習,500餘位知名財經業內人士推薦,課程的質量廣受好評,是金融人才值得信賴的一站式學習平台。

weixin.qq.com/r/Ty3k-P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財務自由 | 金融 | 雷軍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