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藝術講——"色域繪畫"的抽象風格
來自專欄博雅藝術講
海倫·弗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1928-2011),1928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紐約州最高法院的法官,母親是一位德國人,弗蘭肯瑟勒是家中三個女兒中最小的一位。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好,加上屬於猶太裔知識分子家庭,所以她從小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作為20世紀最傑出的女藝術家之一,她以其對色面派(Color Field)運動的重要影響而被人銘記。
在1950年代的社會風氣下,弗蘭肯特爾與波洛克的形象差異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明顯的性別差異化呈現。儘管這種差異或許會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示,但在當時,弗蘭肯特爾相當排斥把性別帶入平等的藝術創作中討論。在《紐約時報》1989年的採訪中,她憤懣道:「我最不想談論的話題包括 :我的上一段婚姻、女藝術家,也別問我對同代藝術家的看法。」
海倫·弗蘭肯特爾,《無題》(Untitled),1962-1963。圖片致謝海倫·弗蘭肯特爾基金會。
1958年,弗蘭肯特爾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抽象畫家、藝術理論家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在那時,她已在美國藝術界建立起名望。50年代初,她的繪畫從被她戲稱為 「大學生立體主義」 (college Cubism)的畫風逐漸蛻變、成熟,奠定了她作為20世紀中期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地位。這段創作發展的關鍵期也正是她與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戀愛期間,兩人相識於1950年的一場展覽開幕。
有一段著名的軼事講述說當藝術批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將諾蘭德和路易斯帶到她的工作室中時,這兩位藝術家因為其繪畫技藝而激動不已。他們三個最終與幾年之後出現的色面派運動聯繫了起來。雖然這是一個短暫的運動,但是Frankenthaler用它架起了一個藝術橋樑,使藝術家跨到一個具有極簡抽象表現主義的新世界。
海倫·弗蘭肯特爾,《向 M.L. 致敬》
格林伯格認為,抽象的、不帶任何敘事性的平面繪畫是最現代的。他堅信現代繪畫要擁抱畫布媒介的二維性,而不要像具象藝術那樣,通過製造視覺假象來嘗試顛覆它。他進一步提出,任何對外部世界的影射,都會阻礙形式和色彩發揮其對觀者情緒與心理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種主張,格林伯格成為波洛克最早的支持者。波洛克標誌性的「滴畫」,是把顏料肆意傾倒、滴灑在平面畫布上,這把『「反描繪」的表現手法提升到了一個全新境界。
然而到了1952年,格林伯格開始尋找抽象表現主義在肆意發揮的「滴畫」之外,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這時弗蘭肯特爾向他展示了自創的繪畫方式。這種被她稱為「滲透染色」(soak-stain)的畫法,是先用松脂稀釋顏料然後直接大塊潑灑在平整的畫布上,讓液體顏料浸入畫布纖維。
這樣完成的畫和平面畫布保持齊平,色彩在畫布中,而不是在畫布之上。弗蘭肯特爾最著名的作品,1952年的《山與海》(Mountains and Sea)就是「滲透染色法」的典型之作,最後用炭筆加上了幾筆抽象線條。
海倫·弗蘭肯特爾,《山與海》,1952。Helen Frankenthaler Foundation, Inc.
《山與海》最終改變了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發展軌跡。1953年,格林伯格帶肯尼斯·諾蘭(Kenneth Noland)和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來到弗蘭肯特爾的工作室,這兩位抽象畫家立即被弗蘭肯特爾的獨特技法和畫中大塊的平面色域所吸引。格林伯格很快把這三位同手法相似的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和克利福特·史提爾(Clyfford Still)放在一起比較,由此提出了抽象表現主義的新力量和新風格——「色域繪畫」(Color Field Painting)。在十幾年間,弗蘭肯特爾都是這種畫法中獨當一面的先驅。
博雅藝術財富舉辦全球藝術之旅,培養客人的藝術體驗能力,更為他們建立管理藝術品收藏,為資產升值及傳承提供戰略性指導。
推薦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博物館:藝術史入門推薦
※為何這座日本小島能讓全球藝術粉絲爭相前往?
※色彩的搖籃,藝術的享受/高焰
※今天,有多少人在偽成長?
※手印藝術——道教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