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工作需要開創精神

理論工作需要開創精神

來自專欄心像藝緣

杜洪毅

  前人所建立起的學術體系,一方面為目前研究工作提供諸多便捷。另一方面,如果對其過於依賴,又極易造成思維束縛。當代的理論家,更應該努力衝破前人成就的藩籬,去構建探索更適合於當代文明和未來發展的學術體系和研究方法。

前些日子我還寫過一篇文章《學術研究不能只朝後看》,指出藝術理論家的職責不應只是註解過去,還需面向未來,承擔更多的創造探索與文化引領責任。當然,任何創造性工作,都不能完全脫離於豐厚傳統沉澱而另起爐灶。在美術理論領域,對歷史資料進行整理與註解,便是創作不可缺失的前提條件。但是,如果理論研究只停留於前人的思維框架之下,不敢以全新的視角與思考方法審視問題,就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妨先弄明白美術理論研究的宗旨和目的是什麼,難道只是為前人成果做註腳嗎?或者僅僅以背書的方式倒騰術語辭彙來顯示自己學問高深?當然不是,從事任何一項文化事業,都應該先有積極開拓進取的心態,應擔當起一份推動文明進程的使命與責任,美術理論工作更應如此。即便美術史研究的重點是對古代遺存圖像、文獻資料的註解,也應該用創見性的思考切入實踐,而不是受制於前人預設好的思維模式。即使諸多第一手資料遺失,不得不藉助於古人研究成果,也不應失去以批判視角展開獨立思考的勇氣。

美術理論和美術史研究雖然主要是回望過去,但最終目的卻是服務當下。我們今天可以看到漫長人類文明進程中遺存下來的大量圖畫、實物和文獻碎片,但由於文化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再加上諸多背景資料丟失,普通人很難通過與這些遺留物直接對話,建立起和往昔文明世界的精神聯繫。這時,就需要專業理論工作者利用自身的知識和職業素養,承擔起注釋、解碼工作,重新構建當代文明與遠古世界的完整延續。必須認識清楚的是,在今天這個社會主體文化向大眾化、平民化轉向的時代,理論家的工作不再是象牙塔之巔的孤芳自賞,而應該是緊跟時代步伐服務於社會公眾。在此情形下,如果還以與當下文化語境脫節的過時語言和思維方式從事研究和展示成果,豈不是違背本來初衷么?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任何一種文化事業都必須面向未來、開拓創新,才有可能更好地延續傳統、將人類文明推向新的發展高度。正是因為前輩學者經過艱苦努力奠定的學術基石,才成就今日世界的文明興盛。同理,今天的理論研究工作並不僅是服務當下,而更是在為明日世界打基礎。如果當下的理論家們躺在前人的成果上安享其成,只願做一些無足輕重的註腳工作,又怎能擔負起引領和開啟未來的重任呢?很顯然,不思進取就意味著倒退,如果不能取得突破進展,必然會導致文明進程停滯不前,到時又何顏去面對歷代先賢呢?

當今的理論家之所以無需白手起家,是因前輩學人留下系統的研究成果,這就如同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然而,無論是東方的書畫史學、金石學還是源於西方的美學、藝術史學,均存在諸多文化視角和歷史局限性。任何一位前代學者,都不能擁有我們今天這樣廣闊的文化視野,缺少當今社會特有的便捷通訊、海量信息資源、高新科技手段和考古發現成果。事實上,前人所建立起的學術體系,一方面為目前研究工作提供諸多便捷。另一方面,如果對其過於依賴,又極易造成思維束縛。當代的理論家,更應該努力衝破前人成就的藩籬,去構建探索更適合於當代文明和未來發展的學術體系和研究方法。

就當下中國藝術界的現狀而言,表面看上去繁榮興盛,但實際上面臨諸多困境。創作疲軟、創新乏力的責任並不只在藝術實踐者身上,更深層次因素是理論建設的無力、知識系統的陳舊。比如,在中國書畫領域,理論家們只會反反覆復得倒騰古人畫論,寫論文旁徵博引無所不談卻看不到幾點新意;而在「當代藝術」方面,始終無法擺脫西方話語模式,沒有人能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當代美學理論系統。追本求源,正是因為理論家們沒能擔當起時代所需的文化引導責任,才導致眼下藝術創作的種種困擾。

在這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人格精神的時代,理論工作者更應該從前人成果中吸取養分、獲得啟示,努力建構屬於自己時代的學術高度,而不是受其束縛。今日社會科學、經濟的飛速發展,本身就為思維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生活於斯的美術理論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技術進步帶來的諸多便捷,帶著一個現代學者應有的文化使命走向探索之旅!只有如此,才有指望在未來開創一個全新藝術和文化盛世!

本文發表於2018年6月16日《美術報》

推薦閱讀:

【哲學】
狼的處事哲學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七)
第23節|義大利精緻咖啡哲學

TAG:精神 | 哲學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