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生,不想跟陌生人交談,社恐的人要怎麼活的更好

怕生,不想跟陌生人交談,社恐的人要怎麼活的更好

3 人贊了文章

據說十個人裡面,就有三個人患有社交恐懼症,20歲左右的發病率為百分之八十,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社恐人士典型的表現就是,怕生,不想跟陌生人交談,會莫名尷尬。

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發現身邊受這個問題困擾的,大有人在。

一個比我小兩屆的師弟,因為社恐,至今還沒有談過戀愛,更別說親密接觸。「單獨和一個女生呆在一起,我就哆嗦到說不好話」很多人眼裡,他被打上了膽小、靦腆、害羞的標籤。

進入新環境,認識新的朋友,師弟就會異常緊張,渾身不自在,人際交往特別焦慮,典型的當代社恐青年無疑了。

在所有社恐人士口中,有一個他們共同嚮往的國度,芬蘭。因為在那裡,就連公共的座椅,朝向都會不一樣,可以避免陌生人眼神接觸的尷尬。

甚至排隊的時候,你都能感受到,芬蘭人有多注重隱私空間。每個人似乎都算準了和別人的距離,分毫不差。

而且,「芬蘭式排隊」不會因為颳風下雨下雪改變,沒有人會故意破壞這段「安全距離」。

這要是在廣州的體育西,可能永遠都擠不上3號線了吧。

芬蘭社交恐懼蔓延全國,似乎就連這裡的貓,都習慣保持距離。

芬蘭漫畫家Karoliina Korhonen,針對芬蘭社交恐懼症的系列漫畫《芬蘭人的噩夢》,在中國也火了。

這本書,用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社恐患者的自我拉扯,無數個讓人想笑的日常小困境,卻是每個社恐人士的真實寫照。

比如,在超市遇到很久沒見的同學。

又或者是,某一天,在餐廳點了個飯,遇到糟糕的服務態度。

看完這些,你可能會覺得,芬蘭人生活得不幸福。可是就在今年,芬蘭被聯合國評選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

比起芬蘭,中國當代青年的社恐現狀,可能更讓你有感觸。

一個在網上什麼都能聊得開的人,可能在現實世界裡,什麼都想逃避。

最常見的例子,走在路上遇到熟人,你是選擇迎面打招呼,還是拐個彎多走500米呢?

社恐青年們會毫不猶豫選擇第二種。

社交恐懼症患者的人生太艱難了,躲過了迎面而來的熟人,躲不過部門突如其來的團建。

對於社恐青年來說,部門負責人在某個周末來臨前一天,興高采烈的說,「周六,我們去唱K吧!」簡直要了他們的命!

在昏暗的KTV包間里,社恐青年拿著手機,不停地在各個公眾號之間翻來看去。

他們最怕的就是,全場悄然安靜數秒的尷尬氣氛,和同事突如其來的問候「你怎麼了,怎麼不唱歌?」

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讓他們融入一個群體中,實在太困難了。

我曾經加入過各種治癒社交恐懼症的群聊,但我發現,他們並不討論。

也許在這些社交恐懼患者看來,他們只是單純覺得,現在社會社交太多太浮躁,但高質量的社交太少。與其在人前迎合假笑尬聊,還不如躲起來跟自己獨處比較舒服。

除此之外,很多社恐都會面臨一個巨大的心理挑戰,就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種害怕表現在,會對別人對自己做出的舉動異常敏感,比如,坐在隔壁的同學,突然咳了一聲,社恐患者內心的情緒就會受到波動。

去廁所回來的路上,同事一個奇怪的眼神,社恐患者內心就會覺得「他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

一個有社交恐懼或者社交焦慮的人通常會高度自我關注,給自己的表現定比較高的標準。

總是會害怕自己會犯錯,害怕自己看起來糟糕,或者害怕在他人面前看起來尷尬和丟臉,這種社交焦慮有的時候甚至會變成驚恐發作。

相比一般人,社交恐懼症患者,解讀別人的對自己的反應時更加敏感,這種負面反饋,是病患的根源之一。

一個敏感的人,大多數時間都不快樂。

但是,性格不分好壞,安撫好自己的脆弱,敏感其實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END—

推薦閱讀:

我喜歡的人,他不認識我
請珍惜你身邊的內向型選手,他們心中有15道光
對你家害羞的孩子要這樣處理,不說「害羞」說「慢熱」
內向的男生沒女朋友, 改變這4個點, 女生願意讓你探索黑色森林
心理學:關於內向者的9個事實,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TAG:人際交往 | 社交恐懼症 | 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