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里雲故障」,互聯網社會是否靠譜?

關於「阿里雲故障」,互聯網社會是否靠譜?

今天我們說說這兩天比較熱門的一則新聞,「阿里雲出現故障」。

大概內容是:於北京時間2018年6月27日16:21左右開始,阿里雲部分產品及賬號登陸出現訪問異常,截至當天下午17:30大部分受影響的業務已經恢復正常。

這次的故障雖然時間不長,大約一個多小時。但是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它在互聯網上產生了一定的波動。為什麼這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就會對互聯網產生了這樣的波動呢。

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大家出門只要帶一個手機就可以了。這無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試想一下,今天出門或者上班忘帶手機了,是什麼感覺?估計你可能都不會考慮就回家去取手機。因為現在的各行各業的運轉都離不開互聯網,比如通信,網上支付,購物,交通,點餐,視聽娛樂,查尋資料,考試報名等等。。。可見互聯網和我們的生活已經融合到什麼程度。在這個人手一機的時代,互聯網像一根無形的線將我們每個人都串聯在一起。通過移動終端,互聯網成為了我們感官的延伸,成為正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這則新聞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我想我們不能片面的說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到底是好是壞。因為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存在即有其合理的一面。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它在給我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我們該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利就有弊。我們之所以選擇,是因為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但是我們也要防止發展的副作用。

比如說,原始的農業社會雖然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的並不富足,也沒有我們今天如此豐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這種以小家庭,小村莊,小部落為單位的集體,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大的依賴性。在空間上來說,一個地區出現問題,對其他地區不會太大影響。從時間上來說,一個突發事件的傳播發酵和今天對比起來是非常緩慢的。在和平年代,如果能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大多老百姓生活的還是非常平穩,終其一生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再看如今我們的互聯網社會,就像一個整體,信息的傳播前所未有的迅速。整個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上午美國某個州出現了一場風暴,下午你在家就已經看到有關的新聞報道。

過去我們所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當今時代的發展下,可能就變成的「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互聯網的產生,大大縮短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周期。我們看看手機等數碼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就可想而知。連帶著手機等各大數碼硬體的生產廠商也是如此。舉個例子,比如諾基亞,還記得十年前,大家都在討論諾基亞磚頭手機砸核桃的事。可是沒過幾年,你看看周圍還有幾個人在用諾基亞。再比如小米公司的發展,短短8年時間,就發展成如今的巨頭。但是中間也是一波三折,也產生過較大的危機。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重走諾基亞老路。

那麼現在我們的互聯網社會,我們人類的生活潛藏著那些需要注意的風險和危機呢?

按照混沌物理學關於複雜系統隱蔽脆弱性的觀點,越複雜的系統越脆弱,人類的生活對互聯網越依賴,互聯網系統本身越複雜,我們面對的風險也就越大。如果發生「互聯網大崩潰」,我們該怎麼辦?而且確實有這種可能,原因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自然災害,戰爭(硬體的破壞)和網路戰爭(網路攻擊),社會動亂,大面積的網路病毒等等。

試想一下,在未來,如果發生「互聯網大面積癱瘓」這樣的事件,失去網路的社會,一定會造成混亂。人們的通信,購物,出行,醫療,甚至點餐全部不能正常運轉的話,肯定會造成非常大的社會問題,甚至是生存問題。互聯網社會人類發展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定不是人類與人類之間。而是人類的新技術下的生活方式面對不可控的外在環境。

那麼我們該怎麼解決呢?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上醫治未病」,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做好準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方面減少對互聯網不必要的依賴,一方面做好最壞的準備。盡量保持在享受互聯網時代紅利的同時,也能應對各種潛在的風險。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怎麼看呢?

weixin.qq.com/r/rCk3L2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API一鍵搭建智能時光相冊,記錄你的美
數據強國夢為馬,不負匆匆韶華
Kyligence Cloud支持阿里雲,加速雲上大數據分析
微軟雲全球季度收入首次超過AWS
從開源時代到萬物互聯,開發者如何弄潮?

TAG:阿里雲 | 雲服務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