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的回答
來自專欄地球村投研小分隊136 人贊了文章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
*,°*:.☆( ̄▽ ̄)/$:*.°*
這個問題的回答終於更新完了,給大家發一下。
簡單的建議:如果沒有經濟相關專業筒子,建議去原文看下兩個視頻。真心不想重傳一遍了。
以下是原文內容:
2018年6月13日23點
今晚凌晨2點,美聯儲今年第二輪加息即將到來,而且在這一周多個國家央行利率決議,藉此機會終於下定決心把這個問題的坑給填了。
這麼宏大的一個問題,怎麼也得是一篇萬字文了。具體什麼時候能填滿,就看各位讚賞夠不夠啦。
==============================================>>填坑進度99.9%
拋開一切,最本質上講,美聯儲的目標是為美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所以不要問美聯儲加息會帶來什麼影響。
——應該問美聯儲希望通過加息,給美國甚至世界施加什麼影響?
不然的話,有些問題你是死也想不明白,好了現在進入正題:
最常見的回答之一是:美聯儲加息,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基準利率。
因為提高基準利率是加息的方法,並不是最終的目的。
還有說美聯儲加息是為了讓美元迴流到美國,是剪羊毛的前奏
這不全對!
收割全球,這麼好的事兒,耶奶奶咋就暫停了好幾次加息呢?(說白了就是還有些因素阻止了耶奶奶連續加息,很多人並沒有把它們考慮進來)
加息這件事本質上很簡單,但在具體執行落地上,則遠遠要比你想的複雜。
所謂本質上很簡單是指:加息就是美聯儲(相當於美國央行,但有所區別)將美國各家銀行存在自己這裡的錢的利率上調,進而影響全球經濟。(這個原理後面會談)
具體執行落地上的複雜是指:大家只看到了喊加息的那一時間點上美國、全球各地的政治、經濟狀況,並沒有考慮到,這些狀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間改變,這時,加息帶來的影響就會有差別,甚至暫停加息。
都知道加息帶來的宏觀影響和它帶來的大趨勢,咋就沒幾個賺大錢呢?因為狀況會變啊,光是上屆美聯儲主席椰奶臨陣變卦多少次了,你怕不怕?
講的直白點:
學生時代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考試,對於考試,你有兩個策略
A:把所有教材上、練習冊上的題全做一遍,耗費一個月
B:研究下出題老師平時愛講什麼,喜歡教什麼,針對性練習,耗費一星期
就最終結果而言,A和B可能差不多,甚至B方案可能還厲害點
上學的時候你都知道要看老師下菜,怎麼長大了研究怎麼投資的時候,就不知道看美聯儲下菜了呢?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可以把美聯儲當成一個犯罪嫌疑人團伙,這個團伙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從破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 這個團伙組織結構是什麼樣的?誰是老大?
- 作案(加息)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
- 作案時間地點目標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 作案(加息)的手段和工具是什麼?
- 有沒有歷史案例可以參考?
了解這5個,你就可以獨立判斷美聯儲每次加息帶來的影響是什麼了。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個團伙組織結構是什麼樣的?誰是老大?
很多回答用了好幾千字來描述美聯儲的組織結構、功能,實際上我們需要的信息並沒有那麼複雜:
美聯儲本身下分三個子「部門」
1. Federal Reserve Board(聯邦儲備委員會)7個成員,耶倫就是前主席,我們簡稱1號
2.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簡寫FOMC(聯邦開放市場委員會)12人,我們簡稱2號,加不加息,由它投票決定。
3. Federal Reserve Banks(聯邦儲備銀行)12家,我們簡稱3號
美聯儲加不加息,只跟2號部門FOMC的12個人有關
而這三個「部門」之間的關係是:
2號部門FOMC里的12個人,就包括了1號部門裡那7個。而剩下的5個名額,就來自3號部門的12家銀行,輪流上崗。
FOMC的12人里有4個人,是BOSS里的大BOSS。可以這麼說,美聯儲的每次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由這4個人內定的。
無圖無真相,放目前「4人組合」照片:
- Jerome H. Powell, Board of Governors, Chairman
- William C. Dudley, New York, Vice Chairman
- Lael Brainard, Board of Governors
- Randal K. Quarles, Board of Governors
(記住這四張臉)
在這4個人里,Lael Brainard目前話語權應該是最大的(就是唯一的女的)
之前耶倫在位時很多時候其實都會聽她的,因為她負責考慮美聯儲政策在國際上的影響。比如再加息的話人民幣會兌美元繼續貶值,這就會造成2016年1月那種巨大的金融恐慌。
也就是說,每次投票都是一場「秀」,決策其實在投票前就訂好了。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這4個大BOSS之外,其他美聯儲的人出來講話,都不要在意,都是浮雲
插入一個小技巧,告訴你你怎麼知道誰說話管用:
首先,FOMC人員名單也很好查詢: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這個名單里,你只需要注意以下頭銜:
- Board of Governors,Chairman
- Vice Chairman
- Board of Governors
接下來就可以關注符合條件的人,在新聞里說了啥,相機而動
好了,美聯儲和裡面的人都介紹給大家了
6月14日上午更新: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幫人作案(加息)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
再強調一次:美聯儲不管幹什麼事情,最終的目的都是為美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的,它就干,不利於美國經濟發展的,它……一般是不會幹的(除非被更要命的事情逼急了)。
美聯儲主要考慮三件事:
(1)GDP增長與財政赤字
如果財政赤字太多,GDP增長不能覆蓋,那就降息。一方面可以減輕還債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經濟增長。
(2)通脹率與失業率
前主席耶倫比較信奉一個叫Phil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線)的理論: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會帶來通脹,失業率高時通脹率傾向於低。換而言之,失業率低會拉高通脹率,通脹率變高了,就需要加息來適當調整。
(3)經濟周期
現在主流觀點認為經濟上漲和衰退有周期性。而國家通過宏觀的調節可以人為延長/延後,甚至改變經濟周期。一般思路:經濟增長時加息避免經濟過熱,經濟衰退時通過降息來儘早恢復經濟增長。
這跟我們玩一個特殊+高級版的開心農場一樣:
預計明年胡蘿蔔會漲價,那今年你就要考慮多買些胡蘿蔔種子
但也不能一年天天都吃胡蘿蔔啊,又不是兔子
所以你還得種點別的菜,比如:白菜、小油菜、玉米、小麥、水稻
在儘可能多種胡蘿蔔獲取收入的前提下,剩餘的東西你還要儘可能統籌兼顧。畢竟粗糧吃多了不消化,細糧吃多了容易便秘,飲食不平衡你就會生病。
——國家經濟也是一個道理,只不過負責管理調節的人,在美國叫美聯儲。
——看到了沒,這麼多經濟指標互相相關,甚至環環相扣,而調整的工具雖然多,但本質上就是讓市場的錢變多和變少,為啥耶奶當年嘴上死命喊加息,但就是加不了?
——這麼多指標,很容易按下葫蘆浮起瓢。
美聯儲加息的動機,只要分析下前面說的三個大方面,基本就可以推斷出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方面,會根據不同的時節,給出不同的權重,畢竟很多時候,制定經濟政策來達到某個目的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事情。
17-18年的情況是:
(1)美聯儲著急加息,連續加息,主要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
(2)磨磨唧唧,喊著加息卻不加,是因為GDP增長和赤字問題。
(3)至於通脹率和失業率,目前被用來判斷合適不合適加息
特別提一句,雖然說美聯儲最主要盯這3個方面,但其中,最需要嚴防死守的,是GDP和財政赤字。守不住就不是簡單經濟衰退的問題了,而是美國要崩潰。
原因解析:
國家在正常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增長,支出也是一併會增長,這也就意味著財政赤字的增加。(經濟總量增長,佔0-4%的財政赤字實際上也在增長),這樣就必須要保持每年的經濟增長至少有一定幅度,不然就無法覆蓋相應增長的財政赤字。
對於美聯儲來說,最要命的是美國財政赤字太多,如果多到超越GDP增長率的程度,國家很快就會難以維持,陷入經濟危機,這就是有名的明斯基時刻。
所以美聯儲不管想什麼辦法,要麼降低財政赤字,要麼想辦法增加GDP增長率。哪怕這個GDP增長是注水的(名義GDP和實際GDP是有差別的)
至於經濟周期,早晚得來,在保證GDP和財政赤字沒問題的前提下,多準備點彈藥(降息)應對,至少受的傷害能少一些。
說了這麼多理論的,不如「實踐」一下,我們直接模擬美聯儲:
為了方便認知,我們把時間調回兩年前,那時候美聯儲主席還是我們熟悉的耶奶:
現在你是耶奶的助理,給她彙報工作。
助理:椰奶,哦不,耶主席,第二季度的GDP增長率出來了……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下跌了,這是數據,您過目……
耶倫:
助理:主席,再這麼下去咱們就面臨通縮危險了……咱們GDP增長必須得達到4%,才能滿足3%的財政赤字,但咱現在GDP才1.2%……
耶倫:(來回踱步)我知道我知道……別吵,讓我想想……那咱們降息吧,這樣能降低整體債務成本,緩解一下銀行和政府赤字的壓力。
助理:主席,萬萬不可啊……全世界都等著咱加息呢,您來個降息,不合適吧?而且咱利率就0.25%,再降就沒了啊。
耶倫:也對,看看我的經濟模型怎麼說?
助理:主席,您用的兩個常規模型NAIRU和Phillips Curve,都預示以現在的失業率水平,會產生通脹,所以模型建議加息……
耶倫:加息,朕也想加息啊!我問你,我加息了,債務怎麼辦?財政赤字怎麼辦?華爾街那些too big to fail的銀行們怎麼辦?
助理:可是主席……經濟智囊團那邊的模型也出來了,咱們的經濟擴張周期已經超了半年,隨時可能結束,進入衰退期。智囊團說,一旦進入衰退,咱們需要降息3.5%來對抗衰退。也就是說咱們得趕在衰退之前加息3.25%才行,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啊!
耶倫:讓我靜靜……
助理:主席,咱現在形勢很棘手啊……經濟增長乏力、通縮、不能降息、還面臨陷入衰退的危險、必須儘快加息,但加息又容易直接把美國拽入衰退……咱們好像,進入死循環了啊?
耶倫:……
助理:主席,您別這麼笑……我害怕……
耶倫:看來咱只能搞通脹了。只要通脹能達到2%,實際GDP到1.5%,加在一起就是3.5%的名義GDP,就足夠3%的財政赤字了。咩哈哈哈……我是天才!
助理: 可是主席……現在通脹才1%,您咋能把它搞到2%呢?開著直升機撒錢嗎?
耶倫:不行,開動印鈔機撒錢需要白宮和國會一致同意擴大財政赤字,然後財政部發行債券,再由美聯儲印錢買下這些債券。但現在所有部門都在忙著大選,至少要等到明年2月新總統入住白宮後,才有可能實施這個。
助理:那還有啥辦法?
耶倫:犧牲美元吧。只要讓美元貶值,就可以帶來輸入型通脹(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漲價)。只要通脹能達到2%的目標,咱們就有喘息的機會,甚至也能給咱們加息的機會。
助理:好吧,看來也只能這樣了。那您準備一下吧,一會兒有新聞發布會需要您講話。
耶倫:知道了,我收拾一下就來。
看懂了嗎?這就是美聯儲之前面臨的尷尬處境,進退兩難。當時唯一的出路路就是讓美元貶值,迫切貶值。
06/14晚上的更新
第三個問題:作案時間地點目標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討論這個問題前,得先有一個共識:美聯儲到底想不想加息?
我覺得是想的,做夢都想。如果加息周期是跟著經濟周期走的話,美聯儲已經落了整整一圈兒了。
什麼意思?按照正常的經濟周期,經濟復甦時逐漸加息,等到經濟衰退時再用降息來緩解。按這個道理,2010年和2011年就應該開始加息,因為那個時期正好是經濟周期的復甦階段。
但因為2008和2009年的金融危機,導致整個經濟非常低迷,復甦得不明顯,所以美聯儲沒有按時加息,反而連續搞了4輪QE,把貨幣政策和經濟周期的平衡打亂了。
到了今天,從2010年開始的復甦階段已經快要結束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利率水平卻還是這麼低,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前面說過,對於美聯儲來說,如果經濟危機到來,至少需要降息300個基點來應對,而現在利率只有175個基點,子彈都不夠,敵人來了怎麼搞?所以美聯儲非常著急。也就是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美聯儲會以最快的速度把利率提到至少3%到3.5%。但為了經濟穩定,只能每次0.25%的幅度加,所以這件事迫在眉睫。
而且,中間還可能出現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什麼條件呢?有三個重要參考條件:
股市、就業和通脹
只要在未來一段時間,股市不崩盤、就業人數不大幅減少、通脹率不大幅低於2%,美聯儲就會定時定量加息。
具體一點:如果在加息前股市跌了超過10%以上、新增就業人數低於7萬人、個人消費支出核心價格(PCE)同比漲幅低於1.4%,美聯儲就會考慮當期暫停加息。如果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那絕對沒法加了。否則的話,大概率會定時加息。
第四個問題:作案(加息)的手段和工具是什麼?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經濟往來跟什麼最有關係?
當然是——錢!
買東西要拿出錢,賣東西要收到錢,借款要拿出錢,貸款要收到錢,一切都是錢錢錢!
自然的,美聯儲「操控市場」靠的就是通過增加/減少市場上流通錢的數量。
最簡單的模型就是:錢多了,利率就降低,錢少了,利率就升高。
說白了美聯儲的 「加息」「降息」,本質上就是「讓市場上的錢變多」和「讓市場上的錢變少」
能用的工具有很多,最主要兩個:
- 聯邦基金利率
- IOER利率
先說第一個:提高聯邦基金利率
聯邦基金本質上就是銀行下班後結算,如果有多餘的錢就借給其他銀行,如果錢不夠就跟其他銀行借,通常第二天就還。這種隔夜拆借的資金就叫聯邦基金(Fed funds)。
所以聯邦基金的利率,也可以叫做「隔夜利率」,是一切利率的基準。它還有一個你十分熟悉的名字——無風險利率。其他所有種類的利率,都是在這個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之上,添加的風險溢價。
比如無風險利率是1%,房屋貸款利率是1%+3%;企業貸款利率是1%+3.5%;……
而美聯儲要控制的就是這1%的基準利率,只要它變,市場一切利率都跟著變。
操縱方法:賣出國債,收回現金,或者是買入國債,放出現金
在這個過程中,交易商手裡的錢少了,國債多了,市場上的貨幣供應就少了,基準利率就漲了。反過來同理,美聯儲降息時,就從交易商手裡買國債,市場上的錢就多了,利率就跌了(把利率理解成貨幣的價格)。
接下來說第二個:IOER利率
其實在08年金融危機之前,第一個作案工具就已經足夠好用了,畢竟那時候市場上的資金整體也不多,美聯儲能控制住。
但08年之後, 3次QE放水導致市場上的資金量太大,這時候光靠第一個工具就已經很難操作了,所以就有了第二個工具。
08年10月,美國通過了立法,美聯儲開始向儲備金(包括法定儲備金和超額儲備金)支付利息。這一利率被稱為the interest rate on excess reserves (IOER),是被用來做利率通道的下限的。而折扣貸款窗口(discount window)的利率被用來做利率通道的上限。道理很簡單,有超額儲備金的金融機構可以在美聯儲賺到IOER的利息,他當然不會把儲備金以低於IOER的利率借給其他機構。同樣,金融機構可以在美聯儲以discount window rate的利率借到儲備金,所以也不會以高於這一利率向其他機構借。
這第二個工具的本質就是:把基準利率錨定在一個範圍(輔助手段)。
所以實際上美聯儲加息,行動上講是左手賣出國債回收市場上的現金,右手提高IOER利息,將金融機構里的多出來的大量超額準備金,往自己這邊趕,減小流出去的數量。
再簡單點,就是左手縮表,右手加息(從這點上來說加息也是個結果,不是過程)
6月20日中午更新
美聯儲這個作案人,它的目的、動機、判斷作案時機的方法,以及最後的作案手段,我們都清楚了。
這樣逮它(了解作案影響)還不容易?
抓人之前,我要特別說明一下:一個人從小到大,知識儲備、思維認知、三觀都是在持續變化的,舉個栗子——賈躍亭
5年前的賈總,和今天的賈總,你覺得能用同一個思路去分析?
不可能的!
所以接下來的抓人,先不帶你們去抓未來的美聯儲(影響)
而是帶大家坐著時光機,回顧下近幾年來,美聯儲這個「犯罪嫌疑人」每次方案中動機的細微差別,和心裡路程,以及加息影響(最主要)。
限於篇幅,動機、思路方面只挑大事件講,其他的給各位講講影響應該足夠了!
學完這個,後面不需要我,你們也能一眼看破美聯儲的小心機!
所以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問題:有沒有歷史案例可以參考?
影響一:
加息影響利率,利率影響黃金
2005年美聯儲加息,加息後利率自然而然就會上漲,但這次利率上漲後不久,長期利率就掉頭向下,怎麼也攔不住,這往往意味著利好黃金
因為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其實就是長期利率減掉通脹預期,美國的長期利率和黃金走勢負相關關係非常強:
思路動機一:
加息有不光要考慮有什麼影響,也可能是為了消除什麼影響,才進行加息,或者取消加息。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為了保護自己,把人民幣匯率固定住了,為了保出口:
當時美國直接就炸毛了,譴責中國干預匯率、操控市場(其實看圖就一目了然,沒加干預匯率走勢怎麼可能這麼直?但為了保經濟,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這個方法確實好啊,所以2011年美聯儲也來了一把,操控美元一路走低來刺激經濟:然後當然是美國的出口開始增長、就業增加,通脹率回升,經濟開始復甦。
操控美元怎麼操控的?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將再次實施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稱之為QE2)。QE2的內涵是美國國債,實際上是通過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解決美國政府的財政危機。同時,美聯儲再通過向其它國家「出售」國債,套現還原成美元現金,增加了儲備的規模(準備金大幅度增加 ),為解決未來的財政危機準備了彈藥。
給大家整理下美聯儲思路:2011年需要提振經濟——提振經濟可以通過學中國讓貨幣貶值——那就多發行貨幣(放水)——市場上的美元多了,美元本身的價格就便宜了——匯率下降——完成目標。
思路動機二:
2015年8月全世界發生了股市大地震
中國的股災就不說了,美國一周大跌了10%,德國10天跌了17%,法國10天跌了16%,日本一周跌了13.7%。
大家都蒙圈了,回頭一看,中國捂著臉悶不做聲——他剛剛把人民幣大幅貶值,沒有跟任何人商量。
美聯儲傻眼,因為,因為它知道嘴炮中國是沒有任何用的,迫不得已,取消了當年9月的加息計劃,這才把美國股市從懸崖邊勒了回來。
加息計劃推遲到12月,市場對加息的預期越來越強,導致美元一路走強(市場認為美聯儲早晚都得加,都年底了,多半會加)
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用美元走強作為天然屏障,不聲不響地又來一次大貶值。但這次沒有上次那麼大張旗鼓,而是悄悄地一小步一小步挪,生怕被發現:
後果就是,投資者開始對人民幣產生長期貶值的預期,離岸人民幣暴跌,跟在岸人民幣行程巨大匯差。而由此帶來的惡果是大量資金開始外逃,利用這個匯差進行套利,從而引發了A股當年1月份的暴跌。
結果就是拉著美股一起跳水,沒辦法,美聯儲只能再把未來3月份的加息計劃取消了,又找來幾個官員放了一些鴿派言論,才把美股撈了回來。
(美聯儲的本質是為美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當然不能讓股市暴跌)
思路動機三:
加不加息,本質上是「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思考模式。
2016年8月,當年美聯儲主席還是耶奶,就像前面說的,耶奶本人是非常希望加息的,因為她需要加息來為以後萬一需要的降息做準備。
但加息不加息,其實美聯儲自己也特別糾結:
加吧,債務赤字hold不住,不加吧,那這0.25%的利率,金融危機來了根本擋不住。
更具體點的,甚至再加息的話人民幣會兌美元繼續貶值,這就會造成今年1月那種巨大的金融恐慌。
——所以當年,美聯儲它真的是進退兩難,最後選擇了讓美元貶值。(達到了原本降息才能達到的目的)
思路動機四:
我想加息,但奈何經濟狀況和別人拋售美債,導致我加不了
2016年9月,耶奶講話時說了好長一段自相矛盾的話,大概意思是:經濟和就業情況已經好轉了,但我們還是決定暫時不加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想等更多證據證明經濟和就業情況確實好轉了……
這裡其實話裡有話,因為經濟和就業狀況,其實並沒有在好轉,真實情況要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差很多。
所以還是加不了……
除了講話以外,還有個趨勢就是當時各國央行已經連續3個季度拋售美債了,史上從未有過的記錄。而且最近幾個月這個趨勢還在惡化。
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美國國債的牛市可能要暫停一下了,利率有可能飈上去。
這個趨勢有個嚴重的後果——推高美國國債利率,讓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提高。
照這速度發展下去,美聯儲可能12月都加不成息了,因為借貸成本提高,美國的赤字很難維持。但如果還不加息,那資本會加速離開美國。真是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啊。特別同情椰奶。
6月23日中午更新
影響二:
加息預期還會影響恐慌指數
2016年10月,這段時間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增強。
而11月大選,12月加息。這是兩件能帶動恐慌情緒的事。如果12月加息導致了市場大跌,那恐慌情緒就要高漲了。
如果12月加息後美股大跌,恐慌指數能飈到20的話,期權會漲約40%;如果恐慌指數漲到25,期權漲幅能達到100%以上。
影響三:
加息會影響國債利率,進一步影響其他國家是買美債還是拋售
2016年底,市場等著加息落地。美國10年國債利率最近這一波大漲(也就是債券價格的大跌),已經到了前期高點。如果美聯儲加息,預期兌現很可能出現一波回調。
【小科普:債券的價格和利率是相反的,價格漲,利率跌。美聯儲加息預期導致利率漲,所以債券價格就跌了。】
思路動機五:
如果特朗普縮緊貨幣,持續加息,讓美元漲起來,那就引發通縮;如果他減稅,擴大政府支出搞基建,那就引發通脹;如果他這幾件事一起做,那就是滯漲。
2017年初,川普上台,有些人會把川普和里根做比較,因為這兩位總統上台時,美國經濟狀況有一定類似之處。不過本質上並不相同。
里根時期通脹居高不下,跟當時的石油危機有關。而且剛結束越戰沒幾年,經濟疲軟,典型的滯脹。
里根削減福利開支,大幅降低政府赤字,再加上時任美聯儲主席Volcker的配合,大幅縮減貨幣供給,並進一步加息,硬是把通脹大幅壓下去(1983年CPI到了3.2%)。
通脹下來後,利率也降溫了,到1986年利率回到6%水平,而且美元指數強勢漲到165——所謂的「King Dollar」時代。
而川普拿到的牌不一樣,現在通脹率不管怎麼算都比不上當時的零頭。想要大幅縮減貨幣供給或大幅加息,很容易把經濟拽到通縮里去。
最主要的是,里根時期的債務/GDP只有31%,想減稅還是想花錢搞基建,都可以敞開了耍啊。他在任的時期債務/GDP漲到了50%。經濟增長怎麼來的?政府支出功不可沒啊。
但現在呢,債務/GDP已經100%以上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要知道,債務佔GDP的比重只要超過70%,任何的刺激對經濟增長只有負面效果。還是那個吃饅頭的例子,餓的時候吃一個香死了,吃第10個的時候就想去死了。任何經濟理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現在美國的經濟就像處在刀刃上,左邊是通脹,右邊是通縮,屁股底下是滯脹,就看川普往哪使勁了。
如果他縮緊貨幣,持續加息,讓美元漲起來,那就是往右邊走;如果他減稅,擴大政府支出搞基建,就是往左邊走;如果他這幾件事一起做,左右都達不到,那就可以坐在刀刃上享受滯脹的快感了。
影響四:
美元加息就意味著收益率升高,大家會都去買美元,拋售其他貨幣。
2017年5月,美國開始加息,放出縮表言論後,導致中國外儲下降,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非常大。教科書上說,防止資金外流和本幣貶值有個好辦法——加息。美國加息咱們也加,不就平衡了?然鵝,加息對人民幣是蜜糖,對房地產卻是砒霜。在房價高危的今天,監管層得有多大的魄力才敢用這劑葯?
那不加息,你說咋辦?
你有沒有發現,央行現在一手卡住需求端,一手卡住供給側,從頭到腳在給整個房地產市場「減肥」。也算是中國特色的「縮表」了。
——理論上講,各位現在貸不了款,無法買房子,這就是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影響啊!!!
思路動機六:
按不按計劃加息,看三個經濟指標:企業利潤、就業情況、通脹率。
2017年6月美國出了5月份的CPI環比數據,和零售銷售環比數據。兩項數據都低於預期,尤其是零售數據,比預期值少了0.3%。
然後黃金噌一下就起來了。這是因為市場預期通脹率下滑,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下降了。
但實際上昨晚這個數據並沒有影響美聯儲加息,而且還如期公布了縮表計劃。這又讓黃金在後半夜逐漸降溫,回到之前的水平。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通脹數據不好,美聯儲為什麼還敢鋌而走險加息?
今年還有一次加息,會在幾月?
美聯儲什麼時候開始縮表?力度多大?
具體一點:
1、如果在加息前股市跌了超過10%以上;
2、新增就業人數低於7萬人;
3、個人消費支出核心價格(PCE)同比漲幅低於1.4%;
美聯儲就會考慮當期暫停加息。如果這三種情況同時出現,那絕對沒法加了。否則的話,大概率會定時加息。
這三個判斷標準,說白了就是看三個經濟指標:企業利潤、就業情況、通脹率。
而昨晚公布的通脹數據,只是CPI環比漲幅,並不是核心PCE同比漲幅。
經濟指標太多太雜,外行人很難分清啥是啥。我來告訴你美聯儲的參考標準是哪個。
- 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個人消費支出額
- 非農就業人口變動人數(月度)
- 經過庫存估值調整和資本消耗調整後的企業稅後利潤
關於加息和縮表
縮表會導致長期國債收益率上漲(也就是債券價格下跌),同時也會造成房貸利率上漲(理論上利空房價);
縮表跟加息一樣,都要看經濟的臉色,如果經濟有衰退跡象,縮表就無法持續;
除了經濟之外,縮表進程還會顧及國債收益率和房地產情況,債市跳水或房地產崩盤,縮表只能暫停;
加息跟縮表現在是美聯儲握在手裡的兩把刷子,可以互相配合以達到平衡狀態,相當於多了一項調控市場的工具,更加靈活了。
思路動機七:
加息還是降息,也和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有關(凱恩斯派系的人多)
2017年7月,當時,或者更早幾年各央行都認為,通脹是由「產出缺口(output gap)」決定的——供應超出需求越多,通脹越低,反之通脹就越高。
所以央行們為了獲得通脹,刺激消費,就把利率降至最低,試圖讓大家少存錢,多消費。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告訴我們的。這是現代主流經濟學鼻祖凱恩斯大帝的經典理論。
然而歐美實行了這麼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尤其歐洲已經負利率了,卻不見通脹的影子。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各央行遵循的都是主流凱恩斯派,試圖用一己之力改變經濟周期,避免或減緩經濟衰退,延長經濟增長的時間。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類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把利率人為地維持在最低水平長達8年之久。沒有人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直到現在我們也只能猜。(有美聯儲一份功勞)
目前看來這麼做的後果,不但沒有大幅刺激消費,沒有催生通脹,反而催生了各類資產泡沫——債市、股市、樓市。
所以現在央行們面臨兩難的選擇:不緊縮,經濟就一直這樣畸形地運轉;緊縮,就面臨資產泡沫破滅,把經濟拽入通縮。
思路動機八:
有時候理論未必管用(耶奶自己都承認),還得按實際的來
2017年10月,耶倫說:「若未來經濟下行,可能需要重新使用非常規政策」。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如果GDP上不去,再繼續QE和降息也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在這之前她一直堅定認為可以正常加息,因為堅信她的菲利普斯曲線模型,通脹再跌都認為是暫時的(transitory)。
但這次她的措辭完全變了,承認她的模型可能失靈了(misspecified),通脹太低令人擔憂,甚至直接說「即便沒有大規模的金融、經濟危機,短期利率需要被調至更低水平的可能性高的令人不舒服。」
當時市場對12月加息的預期是80%,但其實美聯儲應該是想暫停一次的,因為通脹實在太慘不忍睹了(當年以來跌了32%)。非農更慘,都負增長了。雖然是受颶風影響,但畢竟也是差的,而且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恢復。
PS:這次椰奶講話影響——利好黃金、利空美元
影響五:
如果美聯儲決定提高利率,它肯定將增加美元的價值。結果是,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黃金價格的下跌。
2017年11月,各周期利率都有下跌的跡象,直接利好黃金
反過來就是——利率降低——減少美元價值——黃金價格上漲
影響六:
美聯儲加息,中國受到的影響比你想的要大
2017年12月,美聯儲加息一次,搞得咱央媽進退兩難:跟著加吧,怕讓流動性進一步收緊,年底本來就錢少,往市場上灌水還來不及,哪敢加息?但不加吧,又怕匯率崩盤,給外部空頭好果子吃。
加,還是不加,這是個頭疼的問題,央媽很痛苦,逼到懸崖邊上必須做決定了,索性往地下盤腿一座,遁入空門,搞了個不以加喜不以降悲的「佛系」加息——沒有加基準利率,而是加了公開市場利率,而且只加了區區5個基點(美聯儲每次加25個)。
這樣一來,既沒有干擾到市場流動性,又給市場傳遞了信號:「老子有子彈,別惹我」。一舉兩得,實在圓融。
影響七:
加息會拉升國債利率,當國債利率都超過股息率時,還持有股票幹嘛?
2018年1月,美股的分紅率越來越低,國債利率越來越高(有一部分就是加息導致的),現在已經快要交叉了:
反推一下這個現象,分紅率下降有可能是美股價格高了,分紅率就顯得低了(分紅率=每股分紅額/股價)。而美債現在遇到加息周期,收益率開始漲也有情可原。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種現象有什麼預示作用?
多方認為,分紅率越來越低了大家還在買,說明投資者買入邏輯不是沖著分紅來的,後面還會漲。
空方認為,國債利率都超過股息率了,還持有股票幹嘛?當然是買更安全的國債了,所以認為一部分投資者會把股票的資金轉移到債券里。
影響八:
美聯儲加息,那麼其他國家就得考慮要不要跟著加息,以便於抵消美聯儲加息對它們的不利影響。
2018年1月底,美元大跌,原因是歐元;戴爾打算重新上市
看看現在的歐美息差。10年美債收益率,減去10年歐債收益率的差,就是圖中那條紅線。這線一直在漲,說明美債比歐債收益率漲得多,因為美國在加息嘛。
教科書上說,誰加息,誰的貨幣就漲。因為熱錢會跑到加息的國家去,推漲匯率。但是你看現在,美國一直在加息,但美元卻一直在跌:
這是因為,美元開始加息後,全世界目光都盯著歐元,覺得歐元遲早要退出QE,跟著美國的步伐加息了。尤其是歐洲最近經濟復甦也趕上美國了,市場預期更強了,所以歐元一直很強勢。
而且目測這個預期短時間內不會減弱,可能要等到歐洲真的停止QE了,甚至真的開始加息的那一天才能靴子落地,預期兌現。
再說戴爾打算重新上市,原因也很簡單:
① 美國加息,利息開銷越來越高,眼看錢就不夠用了;
② 當初幫戴爾贖身的PE公司也有退出的需求,畢竟4年過去了,人家也想看見點投資回報啊。
影響九:
加息導致美股未來可能要告別低波動率了
橫軸是波動率,也就是恐慌指數。豎軸是利率曲線斜率,你可以理解成利率曲線越陡,數值越高。
每一個周期就是一個圓圈
然後,利率曲線開始變平,就比如現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圖上的曲線從左上往左下移動,對應經濟周期進入復甦的最後階段。
接下來的事你也能猜到了,利率曲線不能再平的時候,就要從左下往右下走了——沒錯,波動率開始加劇,也正是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
如果這一套邏輯是對的,那美股未來可能要告別低波動率了,也許XIV清盤事件就是一個不算意外的開始。
影響十:
美聯儲在有通脹的時候更傾向於加息,因為加息可以抑制通脹
減稅會引發通脹,這個比較好理解,企業少繳稅了,手裡的錢多了,加大消費和投資,自然就通脹了。
現在美國通脹確實有向上的苗頭,沖著美聯儲2%的目標挺進了:
所以通脹預期高了,市場就認為美聯儲會快速加息,而股市受不了太快加息,因為股市也是由資金堆起來的,資金少了股市就跌。現在理解了吧?
不過這只是教科書式的理論邏輯,你要以為現實也是這樣就突樣突拿義務了。
影響十一:
加息的力度比縮表的力度大,加息影響的是短期利率,縮表影響長期利率
2018年2月底,美債收益率曲線在走平。美國這幾年在搞加息和縮表,導致這個利率曲線也跟著發生變化了。下面這圖是過去5年美債收益率曲線,每條線代表一年。你可以看出從2013到現在,這個曲線在逐漸走平:
你看2018年平的特別明顯,而且是短期(左側)上移了很多,而長期(右側)沒怎麼變。這是因為加息的力度比縮表的力度大,加息影響的是短期利率,縮表影響長期利率。
影響十二:
因為港幣和美元是固定匯率,加息導致美元升值,就在外匯市場買港幣,拋美元,以維持匯率不變
2018年3月-4月,加息引發港幣匯率保衛戰。
港幣是一直跟隨美元的固定匯率,美元升值,金管局就在外匯市場買港幣,拋美元;美元貶值就反著做,以確保港幣跟美元匯率一直維持在7.8左右。(這是央行常用的公開市場操作)
但最近美港短期息差已經太大了,套利資金不斷流出港幣,流入美元來享受更高的短期利息,導致港幣迅速貶值,也多少影響到了港股。
這個問題很難解決。首先你不能阻止美國加息,只能跟著加,但你還不能加太快,因為香港本地銀行的貸款利率都是掛鉤3個月HIBOR的,而且還在打折,房貸利率便宜得很,你快速加息有可能把房地產拉爆了。
所以,要麼消耗外儲,抽干港幣流動性;要麼快速加息犧牲房地產;要麼乾脆跟美元脫鉤。
說白了就是,美聯儲幹了啥,香港都得陪著應對
影響十三:
加息影響REITs業績
2018年3月中旬,你看最近5年這個REITs指數是沒跑贏整體發達市場的:
現在處於加息周期,而REITs的90%營業利潤都必須分紅,剩下的可周轉的資金很少,想擴大規模只能靠借債,所以融資比例很高。這一加息,它們的融資成本也就高了。
所以現在想買REITs,最好買一些槓桿率低的,受加息影響小點。
影響十四:
加息還間接引發了去槓桿(左手加息,右手縮表,縮表方法之一就是去槓桿)
2018年5月,全世界都在去槓桿,美股尤為顯著,尤其今年,高槓桿企業的回報率大幅縮水。看圖:
加息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債務水平(槓桿率)顯得更重要了,至少今年以來,低槓桿率行業跑贏了高槓桿率行業。
以往被認為「穩定」的行業——公共事業和消費必須品,實際上槓桿率蠻高的,今年以來回報率也沒有跑贏其他低槓桿行業。
做美股的童鞋們,不要像A股風格切換時反映那麼慢了。畢竟加息已經是不可撼動的事實了,除非再來危機。
一共14個影響案例和8個思路動機案例,到這裡就結束了,後面的事情,繼續加息的影響,以及會不會被迫停止加息,我們一起來見證吧~
以後關於美聯儲加息問題的更新都會在這個答案里:
投研幫: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聯儲加息最佳時間不是12月而是9月(15.7.22)
※金銀同道:3.16全球速遞,俄羅斯大選臨近,「通俄門」持續發酵
※剛剛,美國宣布加息!告訴我們9大信息!
※美聯儲五次加息意味著黃金的暴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