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你不能逼你老婆上進?
來自專欄社會/哲學32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看到一個問題,有位朋友希望自己懷孕的老婆不要閑著,而是上上進,比如看看書.
當然,這位朋友的問題的描述有些令人……困惑。
因為他讓老婆上進的方式的其中一條是看他指定的動畫片……
--------------這個指定?
(圖為遊戲Fate/Grand Order,中文名 命運—冠位指定)
先拋開動畫片這條不說,至少這位朋友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是,女人和男人為家庭的付出到底達成一個什麼比例才算公平?
我們知道最近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生意不好做,體制內也改革,收入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而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奢侈品行業及泛針對女性的服務業又頻繁利用女權營銷號在意識形態的領域幫助他們營銷產品。
同時,這些女權號在嘗到甜頭之後又會主動反哺這些商家,達成有機的商業生態聯繫。
使得社會上本來就不充裕的貨幣也源源不斷的流入針對這些行業。
與此同時,社會高速發展的三十年中,又遲遲沒有針對分配不公以及兩性關係等一系列社會的問題提出意識形態領域的新價值觀標準。
所以這個時候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說的直白一點,也就是在這種顯然兩性承擔權利責任不對等社會現狀下,自己想辦法改掉自己老婆的思維,讓自己先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當然,這畢竟是觸到了女人的根本利益,所以這個問題我想根本沒人能,也沒人敢正面回答。
這個問題其實背後涉及很深的社會變遷問題。
我們一點一點的用辨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演繹法按照時間序列回溯分析一下。
傳統的「坐月子」思維,在現在年輕人的認知里已經失去了市場。
不僅如此,其他的多種封建迷信與經驗之談也慢慢的被理性認知和科學歸納所替代。
所以我們要分析一下古代男女在家庭中付出的比例為什麼能達成和諧,以及古代男女的家庭結構,以及家庭結構發生了何種變遷,以至於現在的男性不得不讓自己老婆上進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轉換到二元經濟社會剛剛一個世紀,就又面臨一個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
而與此同時,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思想還佔據了大多數人的心。
所以意識形態跟不上是一個必然結果,也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會自然而然的用一百年前甚至更往前定義家庭一詞的內涵來解釋現代家庭一詞的內涵。
比如男耕女織,這是一個純粹的農業+手工業的小農經濟的生產結構。
在這種經濟結構下,女人必然在家裡歇著,因為勞動場所本身就是家庭,生活場所還是家庭。
而男人必然去田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女的在家裡,男人都出去幹活這麼一個文化傳統及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可以把這個問題粗略的理解為形成了思想習慣)
由於醫學不發達,女性傳宗接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幾率增加農業勞動力的重大使命,(同時解決了男孩為什麼寶貴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就傾向於讓女性多休息,」坐月子」一類的說法就應運而出了。
這麼一分析,是不是清楚了許多?
同樣,社會化大生產與公有制下大型國有企業的出現,拆散了傳統小農經濟,變成了二元經濟模式(工業和農業),讓一大部分人背井離鄉,進入了純粹的集體生活,在這個結構下,人們的結婚對象無非都是一個廠子里的人,或者是父母介紹的知根知底的人,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主要任務是工作,沒有什麼個人選擇權,於是你幾乎很難找到一個自由戀愛的例子,因為那對於生產沒有幫助,另外,男性也多是干體力活,或者是去當兵,而女性體力差一點的就做文藝工作和其他後勤工作,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對這種崗位結構以及社會結構習以為常了。
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一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適應所決定的意識形態問題。
再到如今,現代的生產關係和社會結構是如何的呢?
大部分人都不是在原生家庭的單位工作,而是盡量選擇和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城市和崗位。
(如果不是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可能勞動力的流動和轉移會更頻繁,更快速。)
所以這就造就了一個新的社會結構,各位根本沒有血緣也沒有親緣,完全從一個陌生人變成同學、同事、朋友,也不存在集體生活,想離開就離開,想換工作就換工作,對同學、同事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方法發生了巨大改變,社會結構也因此產生了巨大變革。
與此同時,重工業的工作幾乎都交給了機器,而類似民工一類的重體力勞動崗,現代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去干!
雖然說起來是紈絝子弟的樣子,但現實確實如此,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再從事這種重體力勞動,所以年輕人可能未來會失去這種對重體力勞動形成的文化共鳴,於是也不必在新的社會結構中把這個重體力勞動因素納入新的生產關係結構中加以考察。
不過只要經濟和市場還存在,民工是不會不夠用的,未來如果機器人的成本還居高不下,那麼只要大幅提高民工工資就好了,所以這一點我也不再贅述。
於是乎,年輕人最累的工作只剩下了快遞和外賣,但這兩者的實質是電動三輪司機與電動車自行車司機,這麼一想你會發現體力勞動在社會中的比重確實大幅下降了。
在這種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綜合影響下,男女平權開始加速。
但我們文章開頭又提到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和社會結構,導致男女平權開始進行加速,但由於官方並沒有指定新的男女平等標準(或是時間不足以讓大家養成一個新文化習慣),大家自然而然會沿用傳統二元經濟和小農經濟下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作為行事的準則。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了,生產力已經發生了巨大變革,意識形態卻沒有隨之發生變革。
明明男女在生產力領域已經實現了理論平等,但意識形態領域上卻沒有實現結果平等。
這裡說的生產力選擇並不等於女性現實擇業困難反饋的樸素理解,所以希望讀者不要用淺顯的「女性就業歧視」來反駁這個論點,倒不如說女性的就業歧視恰恰支持了這個論點。
因為生產力領域已經實現了理論平等,所以女性明明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卻無法順利進入這個崗位,反倒是後者(也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作祟才導致了這一結果。
如果你本來就沒辦法做的事你也根本不會想去追求,哪有女人去當民工的呢?外賣員和快遞員也幾乎沒見過女性,對吧?沒有人會在這種崗位計較男女平等的問題,正是因為這些崗位還存在男女不平等。
而職場上的歧視問題,女性無法進入核心群體完全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女性不存在任何生理上無法勝任工作的因素。
同樣的,懷孕這個問題已經因為醫學生產力的巨大進步解決了很多隱患,明明可以不用那麼謹小慎微,聽醫囑就好了,結果女性卻拿傳統的封建老一輩的思想來思考懷孕這個問題,於是就顯得很嬌氣。
當然實際上她們並不是故意要偷懶的,懷孕前幾個月的時候如果沒有大礙完全可以正常學習和工作的,所以上上進其實也無可厚非(當然不推薦看制定動畫片這種形式……)
很多人遇到此類社會問題不是攻擊男主人公無情冷淡,就是攻擊女主嬌氣。
借著開始站隊互相攻訐。
然而其實現實沒有這麼糟糕,只是因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革新沒跟上而已。
希望各位讀者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會有新的收穫。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公眾號 社科小圈兒
關注公眾號 XPhouyuan
獲取更多的社會科學知識與見解。
推薦閱讀:
※一個「百日祭咒語」引發的「事故」——
※窮人越窮被錢控,富人越富反控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生育了?
※抓住它,它才是你該真正關心的!
※瑞典人如何同他們的孩子談性?